浅谈我国宗教场所管理的理论依据及管理内容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1566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宗教活动场所,是指开展宗教活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及其他固定处所。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中所有问题和矛盾处理并解决的要点,也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基地、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有依法管理和健全法制、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而宗教场所管理是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的首要条件。本文在已有的我国宗教事务与场所管理相关研究学习及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我国宗教场所管理的理论依据、管理模式及管理内容,对宗教场所管理研究空间和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 宗教活动场所 管理模式 管理内容
  宗教作为由和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社团、信教群众共同组成的社会组织,也是社会实体属性。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有依法管理和健全法制、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而宗教场所管理是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的首要条件,宗教场所管理有利于广大信教群众正确认识宗教活动,抵制非法宗教活动的开展,瓦解非法宗教活动在民族团结和社会文化中的渗透,积极引导宗教活动,合理和有效的宗教管理和宗教场所管理会避免对社会和人民利益带来的危害,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1]
  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
  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的基础是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实际宗教事务为理论基础,也是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与中国宗教实际情况正确的结合,是对宗教和宗教问题的深入研究,使得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模式不断向合理化、规范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即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宗教本质及其表现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根本宗旨的理论、关于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等三个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关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主题是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努力把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党的宗教工作的根本宗旨是处理一切宗教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全体信教和不信教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力量和意志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围绕着正确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宗教问题展开,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理论体系,主要立足于“四个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宗教工作根本宗旨和基本方针为核心内容的理论体系。[2]
  总之,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的系统阐述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基本框架。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宗教问题的新认识,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保持和促进宗教关系和谐的思想不断推进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3]
  二、我国宗教场所管理模式的演变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中发[1991]6号文件发布以后,国务院陆续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宗教法规。[4]从建国到现在,我们党对于宗教事务管理模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在社会主义制度主题地位的前提下,对我国多元宗教使以人性化、法制化的开放性宗教事务管理模式。这种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我们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发展,具有自由民主性、法制性、科学性、动态性、开放性、主权性的特点。[5] 我国宗教场所管理模式是作为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过程。
  建国后到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主要是政策性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党和政府主要依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来管理宗教事务,我国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具有中国特色。在这期间,关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相关管理主要围绕宗教场所的设立、恢复、发展、管理等内容。从改革开放到当前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中,从1978-1982年的管理模式为政策性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的恢复阶段,从1983年到当前是开放性的宗教事务管理模式。国务院 1994 年 1 月144号、145号令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与《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这两项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发布,是我国政府全面正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一项重大措施。2005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2006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和《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2007 年国家宗教事务局颁发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等。这些部门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对宗教活动场所及其自身活动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是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制度规范。另外,各个地方政府或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 1988 年之后根据国家宪法、法律和基本政策的精神,也分别制定和颁布了本地区使用的综合性地方宗教法规、规章等(这些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同国家宪法、法律以及国务院的法令是完全一致的前提下,按照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使其中某些办法和内容相互之间也略有不同),对宗教事务的各主要方面都进行了法律规范,涉及到宗教活动的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宗教人员的行为规范、宗教教育制度、宗教书刊出版发行、以及涉外宗教事务等。[6] 可以看出,宗教场所管理模式越来越被重视、被细致化并且被法制化。
  三、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基本内容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中所有问题和矛盾处理并解决的要点,也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基地、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有依法管理和健全法制、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而宗教场所管理是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的首要条件。我国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7]   1、因为有宗教活动等需要的信教群众,因而形成专门宗教活动场所,因此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也可以说是宗教人员的管理,主要管理宗教活动场所宗教场所的人事安排,即对教职人员的管理、信教群众在宗教活动场所的行为规范化管理等。
  2、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收支管理。主要是设立宗教场所财产目录,管理财产收益等情况和收支综合管理。
  3、要管理宗教场所安全。加强内外结合的的控制与监管体系建设,安装合理的监管设备,运行宗教活动场所实名制进出入管理。
  4、管理宗教活动的规模和方式、方法、宗教场所的设立、调整、发展等相关事项。明确宗教活动的法律界限,发挥宗教活动场所的作用,积极宣传党的宗教政策、什么是合法的宗教性费、哪些是非法的宗教行为以及宗教场所内允许的宗教活动内容。
  5、宗教活动场所的卫生管理。宗教活动场所的卫生管理直接影响到信教群众的身体健康以及社会环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中卫生管理也至关重要。
  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是宗教事务管理中所有问题和矛盾处理并解决的要点,也是宗教界开展宗教活动的主要基地、联系信教群众的重要纽带。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有依法管理和健全法制、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而宗教场所管理是保证宗教活动健康有序的首要条件。因此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科学化、社会主义化,积极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将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模式和管理內容不断完善并创新,同时对于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政策、制度、方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营造一个健康的宗教环境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沈桂平.沈桂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P28.
  [2] 沈桂平.沈桂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P30-P32.
  [3] 何虎生、王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历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6(06),P9-24.
  [4] 李建生.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在新疆的实践.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3),P17.
  [5] 王丽娜.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理论分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04),P10-11-18-19.
  [6] 王丽娜.我国宗教事务管理模式理论分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04),P10-11-18-19.
  [7] 陈晓林、杜海蓉.当代中国宗教管理创新的法治化路径——以青海的调查分析为例[J].世界宗教文化,2015(02),P85-88.
  基金项目:兵团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疆南疆兵团民族团场宗教场所管理研究》(编号为:17QN02)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阿布拉江·依米提(1989-  ),男,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宗教文化相关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 “认契”是指人与人或人与神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人与人建立的契约关系是指通过定花根认算命先生为“干爸”,“干爸”契予名字。直到结婚前都保持契关系。而人与神建立契约关系即通过举行做醮仪式,父母帮其孩子与某个神灵正式建立合作关系,父母承担对神灵的供奉,而神灵则保佑孩子顺利茁壮成长,直到孩子成年结婚,并举行答谢仪式解除人神契约的合作关系。本文通过对乐宁村人们的“认契”行为分析其原因,总结出人们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多个重要场合围绕家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特的家风思想。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观、家国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家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剖析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弘扬优良家风、党风、政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家风建设 理论
期刊
企业政工人员经常同企业员工接触,是最了解员工的重要主力,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质量及效果。政工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给其自身工作质量带来重要影响。为此,企业必须重视政工人员职业素养建设,强化引导和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以提升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及质量。  一、企业政工人员职业素养现状  (一)缺乏职业认同感及职业精神。企业政工的职业化需要从政工人员的思想上进行,使其对政工这一职业有充分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2002-2019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上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文时间、文献著者、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反恐预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探讨反恐预警领域的未来发展与走势。本文结论对了解和掌握该领域发展走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反恐 预警  201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这是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
期刊
【摘 要】 神话是达斡尔族萨满教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达斡尔族萨满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灵魂观体现了达斡尔族先民对世界探索过程中的思考、对宇宙的来源、宇宙的形态、灵魂问题、形与神关系的思考。被传承的神话中对宇宙来源的描述具有唯物与唯心相交织的特点、在宇宙结构上有对天分多层每层各有功能和天柱的概念、形神关系上有着魂不灭但魂为气的观念。  【关键词】 宇宙观 灵魂观 形神关系  历史上,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推迟开学时间,进行线上教学,在这种形式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以自身行动为表率,另一方面需要思政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合理运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浇灌”技术与“滴灌”技术,产生协同效应,此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守好“新媒体”这块责任田。三大策略并举,三管齐下推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被全面解决,影响了实际学生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适应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运用多种教育模式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优化教育效果,为我国从严治理、建设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为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禁忌语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禁忌语的存在依附于文化,经历时代更迭发展不断变化。中西方禁忌语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特定现象的禁忌与回避。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增强对禁忌语文化的理解,促进禁忌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使用,减少沟通障碍。  【关键词】 禁忌语 异同点 中西方对比  1.引言  禁忌语通常指由于某种忌讳、回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创新方面,开发校园文化产品,并让在校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校园整体文化素质。在创业方面,充分发挥校友组织作用,整合校友资源,为学生创业发展服务,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校园文化创意工坊作为研究方向,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呈现研
期刊
【摘 要】 随着人口的流动、社会的多元化以及政府在过去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并将普通话作为语言教育的标准,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方言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方言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 文化 方言流失 普通话 多元性  一、前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