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流失情况调查报告

来源 :大经贸·创业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jia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人口的流动、社会的多元化以及政府在过去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并将普通话作为语言教育的标准,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为了适应社会的要求,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方言流失现象日趋严重,方言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关键词】 文化 方言流失 普通话 多元性
  一、前言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等12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及早保护方言的建议,建议加强对方言的调查和研究,中小学不再禁止方言,适当安排方言教育,条件允许下,建立方言博物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发布文化多元性的全球宣言,其中指出:“人类文化的多元性犹如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一样必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地方文化的载体,方言是我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的发展以文化为基础,没有文化的语言是不存在的,反之语言的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讨论和研究方言的流失情况,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我国的文化。方言又是民族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对方言的研究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研究。研究方言对语义语法等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建设意义。通过我们的本次调研,可以树立人们对方言的保护意识,尤其是年轻人。在不遗余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应科学保护地方方言。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调研以广河县为例,广河县地处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部,主要民族有回族、东乡族、蒙古族、汉族等,广河历来是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商埠,具有“西部旱码头”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广河人民,走南闯北,四海经商,常年有6.2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务工经商,因此人口流动大,语言构成丰富。小组成员?设计了方言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本次调研采取了问卷调查和随机入户采访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对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平时使用方言的频率、场合以及对部分生僻方言词汇的理解情况。
  三、结果及分析
  1.问卷数据
  共收回调查问卷327份,其中青年人(0-25岁)83份、中年人(113份)、老年人(131份)。随机入户采访6次。
  2.问卷结果分析
  2.1方言能力水平
  通过前三道题的数据以及调查对象年龄构成来看,虽然有77.06%的人第一习得语言为方言,却只有13%的人可以很好的讲方言,而且从参与调查的对象可以看出青年人相较于中老年人方言能力并不强,反而处于弱势。在青年人中方言的流失正在发生,方言作为第一习得语并没有被很好的传承。
  2.2对方言的认可和感情
  在对方言的认可和方面,87.77%的人认为方言有用,71.81%的人认为自己家乡的方言好听,这说明大部分数人对方言是认可和喜爱的。在方言是否有用的问题上,有部分人的意见分歧较大。赞同传承方言的人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方言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方言是自己家乡的标签; 第三、方言是一种祖先遗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而反对者则认为,方言只是一种小众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被替代,当今社会很多时候所处的环境已经很少有需要方言的地方了。
  2.3方言使用的场合
  通过随机入户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数据来看,更多的人除了在家庭和在同乡面前使用方言交流之外不会主动在其他场合使用方言,这意味着虽然青年人可以在家庭中更多地接触方言,但在考虑到方言的使用价值和在实际生活的作用时,情感态度也会受到影响。方言在公共场合、校园、工作单位等场合作为交流工具处于劣势。
  3.采访结果分析
  在随机入户访谈中,有5户家庭中只有中老年人在家务农定居,年青人均外出务工或常年在外读书,这些家庭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和用方言交流,仅有一户家庭由于子女年纪尚小正在本地读书,全家人都定居广河,我们也了解到学校不允许学生在校园内讲方言,因此这一户的小孩子也不能够流利的运用家乡话。由此可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乡镇居民不再定居于一个地方过务农生活,而是选择外出务工,年青人失去了方言的使用环境,因此导致自身对方言感情的淡薄。而身处他乡接触方言的渠道更加狭窄,使用方言的频率低、范围小,不利于锻炼方言能力。
  4原因分析
  4.1人口流动,词汇替换。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交通愈加便利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家庭的大多是老年人,方言在年轻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有限,而这些流动人口回乡后也会忘记用方言表达某些词句,这时便会用普通话来代替,方言里的语音,词汇和语法逐渐向普通话靠拢。这在一定程度也会导致方言的流失。
  4.2普通话的推广。国家六十多年的“推普”历程使得普通话逐渐流行,而地方方言却在不断流失,普通话的普及使方言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儿童去学校后不被允许讲方言,潜移默化中丢失了原有的语言习惯,方言的传承逐渐受到影响。
  4.3词汇对应的物品消失,教育观念改变。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有许多农村的生活、农耕用品被淘汰,这些词汇渐渐不为人们所用,尤其是青年人更是无法接触到。现代教育观念使得大部分家长认为标准的普通话更有助于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避免使用方言;还有少部分人认为方言将影响孩子讲普通话的发音,甚至有人认为普通话将全民普及,孩子学习方言并无用处。人们把方言传承给下一代的意愿并不强烈。
  四、建议
  1.强化方言保护意识。人们缺少方言保护意识,对方言流失现象重视程度不够。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观念,加强对方言和其蕴含文化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方言是一种非物质财富,是地方文化特色的代表。
  2.还方言一片天地。儿童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并没有研究显示在校园中用方言来交流会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影响,相反丰富的语言环境能够增强语言能力,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把方言和普通话作对比,对普通话的学习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3.利用现代手段保护方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方言的流失越来越快,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尽可能的通过录音、摄像以及现代语言学方法等手段对方言做好记录,尽可能的延缓方言的流失速度。
  五、调研意义
  方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起着积极作用;也对于向全世界宣传、推广中华传统民族文化,扩大对外交流起着桥梁的作用。方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语的成分,是语言文化的载体,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据我们此次调研的数据显示,几乎所有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现象都与方言有关。方言被誉为“语言中的活化石” 虽然方言不像普通话一样具有严谨的结构及语法,但方言现仍能存活于各个地方及区域,可见方言对普通话的长存发展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为汉语发展提供丰富资源。
  方言的流失使得乡情的逐渐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淡漠,方言是身份认同的标志,是情感沟通的纽带,方言能带来的熟悉、亲切感,能引起内心共鸣。方言的消失不符合现代人文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方言是地域文化得以建构的主要形式与载体,透析方言可以去挖掘地域文化的內涵。方言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语境中,对维护地域文化认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言是地域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也是地域文化的其它组成部分所无法相比的。方言能体现本地独特的文化蕴含和风土人情。对方言认识的不足,会带来文化的缺失。由方言发展出的文化样式如方言本身一样丰富。是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水平、生活习惯等的重要材料,依靠方言的传承,口耳相传的文化的魅力得以发挥得淋漓尽致。方言特色词汇、山歌、民谚民俗等,都是当地方言文化的重要构成。所以此调研的意义也在掌握本土方言情况下剖析地方文化和习俗。
  作为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文化传承,更应该关注民族地区的文化,而方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对文化的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方言流失现象日趋严重的情况,我们要为民族地区方言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资助基金:西北民族大学2020年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方言流失田野调查
  项目编号:XBMU-BYL20190
其他文献
【摘 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他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石。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总公式,并分门别类地为各领域矛盾的解决给出了建议。新时代下,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了全新论断,重温毛泽东同志这一
期刊
【摘 要】 “认契”是指人与人或人与神建立的一种契约关系。人与人建立的契约关系是指通过定花根认算命先生为“干爸”,“干爸”契予名字。直到结婚前都保持契关系。而人与神建立契约关系即通过举行做醮仪式,父母帮其孩子与某个神灵正式建立合作关系,父母承担对神灵的供奉,而神灵则保佑孩子顺利茁壮成长,直到孩子成年结婚,并举行答谢仪式解除人神契约的合作关系。本文通过对乐宁村人们的“认契”行为分析其原因,总结出人们
期刊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在多个重要场合围绕家风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特的家风思想。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家庭伦理观、家国一体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红色家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深刻剖析习近平家风建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弘扬优良家风、党风、政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习近平 家风建设 理论
期刊
企业政工人员经常同企业员工接触,是最了解员工的重要主力,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思想教育质量及效果。政工人员自身职业素养给其自身工作质量带来重要影响。为此,企业必须重视政工人员职业素养建设,强化引导和培训,提升其职业素养,以提升企业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及质量。  一、企业政工人员职业素养现状  (一)缺乏职业认同感及职业精神。企业政工的职业化需要从政工人员的思想上进行,使其对政工这一职业有充分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2002-2019年间公开发表在CNKI上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载文时间、文献著者、期刊来源、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得到反恐预警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探讨反恐预警领域的未来发展与走势。本文结论对了解和掌握该领域发展走势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文献计量 反恐 预警  2016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这是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
期刊
【摘 要】 神话是达斡尔族萨满教传承文化的载体之一。达斡尔族萨满教神话中的宇宙观与灵魂观体现了达斡尔族先民对世界探索过程中的思考、对宇宙的来源、宇宙的形态、灵魂问题、形与神关系的思考。被传承的神话中对宇宙来源的描述具有唯物与唯心相交织的特点、在宇宙结构上有对天分多层每层各有功能和天柱的概念、形神关系上有着魂不灭但魂为气的观念。  【关键词】 宇宙观 灵魂观 形神关系  历史上,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期刊
【摘 要】 “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举措。“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职院校推迟开学时间,进行线上教学,在这种形式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方面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掌握“天时”、“地利”、“人和”,以自身行动为表率,另一方面需要思政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合理运用好教学过程中的“浇灌”技术与“滴灌”技术,产生协同效应,此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守好“新媒体”这块责任田。三大策略并举,三管齐下推
期刊
【摘 要】 我国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被全面解决,影响了实际学生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应该适应现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趋势,运用多种教育模式和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优化教育效果,为我国从严治理、建设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因此,本文在“互联网+”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为今后高校思政工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禁忌语在现代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禁忌语的存在依附于文化,经历时代更迭发展不断变化。中西方禁忌语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缩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发展,是一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特定现象的禁忌与回避。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禁忌语的异同以增强对禁忌语文化的理解,促进禁忌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正确使用,减少沟通障碍。  【关键词】 禁忌语 异同点 中西方对比  1.引言  禁忌语通常指由于某种忌讳、回
期刊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我国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在创新方面,开发校园文化产品,并让在校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校园整体文化素质。在创业方面,充分发挥校友组织作用,整合校友资源,为学生创业发展服务,对大学生创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校园文化创意工坊作为研究方向,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以商业计划书的形式呈现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