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s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课程改革,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改革数学课堂教学,即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课程改革是教育的一次革命,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方式,成为在新课改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教育的创新,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来自学习,来自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 。我在教学工作中,体会到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 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以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勇于创新的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还要注意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一些学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训斥或轻易否定,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想法或问题,正是学生一瞬间产生的实现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如0.48和0.6谁大,我教学生从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6 比4大,取么这个小数就大,但也有的同学立刻就想到0.6可以化为0.60元,那么0.60就比0.48大,虽然我觉得加0的方法可能麻烦一点,但想到加0后学生看起来比较直观、容易理解,所以,也支持他们可用其他的方法。并适当加以表扬这位爱动脑筋的同学,这样,当学生小有成绩时,辅以表扬,使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保护发挥。学生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创新,这本身就是创造发明的良好开端。
  二、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课堂环境。
  教师要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创设轻松、愉快、活跃的气氛,为学生充分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宽松、和谐、自由、平等、竞争的环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灵感,易于知识的新创,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中,提出问题,分小组进行解答,让他们在讨论中得出结果,这是其中一种做法,又例如,在教学新课时,先放手让他们根据已学的知识,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学的先解答出来,然后各自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发表,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具体方面又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极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心理压力。制造和谐宽松的气氛,自由的环境,害怕会阻碍学生通向新的思维,不利于发现和创新。
  其次,教学中要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相长,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若教师的创设意识淡薄,制造出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则无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开展多种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我认为这一评价非常中肯。那么我们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怎样失去的呢?根本原因在教育本身,负担太重——考试频繁、资料繁多、死记硬背、作业机械重复,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数学现象的好奇心,题海战术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参加数学活动几乎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杨振宁博士曾作过这样的对比,中国学生学习成绩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但是,十年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何在?就在于美国的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因此,我们的教育应向美国吸取一些好的方法,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开动脑筋,拓宽思维,并发现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应用题时,尽量让学生能一题多解,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这个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对事物认识的独创性 。除此外,还应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造能力,如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并经常表扬学生的劳动成果,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发明欲望。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所以,为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走出当今教育的困境, 就应从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创设质疑的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前提。心理学布鲁纳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老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然后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参与意识弱,依附教师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疲劳或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下去其创造个性必受到严重扼制。在教學过程中,数学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积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里的一个个重要概念,它的定义虽然简单,但是其内涵极其丰富。学生初学时易产生“轻敌”思想,这时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不断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逐步帮助他们对概念加深理解。有一位教师说,讲台上二排书,如何把它放平,学生很快地把书放平了,且能说出左边是几本、右边是几本;教师又问你的身高是多少,他的身高是多少,也能用刚才放书的样子,让他们俩的高度一样高吗?从而激发了学生想象、思考,进而提出了平均数的概念。这样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为,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使学习深入。从而使学生养成以思为乐,变“要我思”为“我要思”的良好思维习惯。
  总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样,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就能充满创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少年儿童,正在幸福安宁地成长着,他们感到祖国可爱,人民可爱,可为什么可爱,怎样去爱,他们还是模糊的。要使他们了解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时刻准备着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是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品格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过程构成了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数学知识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注重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  中学数学;
目前,在全面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美术老师都面对一种困惑,那就是如何控制和调节课堂。既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使广大学生能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获得审美享受和愉悦;同时,又要把握好课堂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情绪,防止“混乱”局面及失控现象的发生。  一、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学控制”的关系  美术新课程主张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受惠于课堂教学磨练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使我增长很多知识和经验。发现几乎每节历史与社会课都蕴含“拓展”这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什么是拓展?为什么要拓展?拓展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拓展是否必要?拓展的效果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是平时课堂教学中需要去解决。通过不断思考和教学经验积累,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拓展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必须是“有效”。 
期刊
摘要:英语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习得语法能力,二是培养交际能力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适当地渗透文化意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内容和策略,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 应用能力 中职英语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
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生命的摇篮,保护好地球,是人类造福千万子孙后代的必然选择。当今世界,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加快,环保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保护环境,改善人类现在已经千疮百孔的生存环境需要更多人通过几代努力才有望完成。环保教育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从幼儿抓起。幼儿作为未来的主人,加强对他们的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今天”和“明天”能否
期刊
【摘要】高中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也是一大难点。它承担着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处境尴尬,出现了低效、甚至无效的局面,制约着高中文言文教与学的发展,为了摆脱这种局面,必须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科学的设计导读程序,才能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和运用国家语言文字的能力。实践证明“四读法”:音读、意读、情读、悟读,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它符合文言文教学的特有规律,有
长期以来公平和质量都是国内外教育界最关注的两个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很多国家都以牺牲质量来发展规模,这种“数量先行,再抓质量”的方式显然对社会经济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