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一项不能或缺的项目。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在学习认知、社会交往、学习压力、对未来的担忧等所表现出来的恐惧、焦虑、抑郁、强迫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辅导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老师,做为一名大学生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异常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近幾年的辅导员工作经历,结合突发的个别案例谈谈应对大学生心理异常问题的思考。希望通过此对承担相同工作的同志在应对类似问题时有所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异常 辅导员 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苗圃工程(2016mpxz19);重庆市卫计委中医项目(zy201602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03-01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1]。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学习知识的跨度在拓宽,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2];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等。因此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课题时,心理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位老师,他们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也是学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主要抓手。如何应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兼职辅导员就结合自身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谈谈自身的见解和思考。
案例:大一男生,因高中青春期时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导致严重的心理异常和生理异常。家长不理解,还是一名学生就患上男科疾病,心理上无法接受,面子上更是挂不住。家长讳疾忌医,学生和家长不能有效沟通,而导致父子关系异常紧张;学生内心封闭,拒绝与外人交往,自卑而无助,社会交往能力欠佳,自控能力欠佳。
针对以上案例,本人综合分析分别入手,给予了良好的解决,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解决方案:
1.心理引导。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有病医病,克服自己心理障碍,无论是什么病,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无限夸大[3];同时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打开心扉给辅导员诉说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患病的原因,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老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正确介绍该疾病在该年龄段发病的原因,并及时告誡学生坚决改掉自身的毛病,定期到医院复查,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制定锻炼计划,并定期询问本人和同学。
2.鉴于父子关系紧张状态,了解了矛盾之所在,同其父亲深入交谈,从开始父子两人的互相攻击,言语粗暴,到后来父亲的百般感激,作为老师甚为欣慰。父亲不能正视孩子所患生理疾病的事实,深觉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丢人现眼,很没有面子。孩子害怕跟父亲交流,几乎不通电话。俗语说“子不学,父之过”,经过批评说服教育,其父认识到自己也存在缺陷;另外,告诉学生父亲,在学生身上也看到很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肯定,使父亲有一定的自豪感,而不是孩子的无能和落后充斥自己的思维。经过和其父亲的交谈,父亲情绪慢慢平稳下来,事先和其父亲约定,当和孩子打电话时,先静听孩子说话5分钟,不能激动更不能谩骂。如此方式,甚为有效。后面父亲和孩子都有所进步,心理愉悦了,从父亲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在进步;学生眼里的父亲也在进步。
3.针对学生不合群,缺乏社会交往的一些基本能力,重点表现在说话自我为中心,过于直白,不懂礼貌等。不单是学生反映,班委也在反应类似问题。该学生对老师说话都毫不客气,没有问候,没有礼貌用语。作为老师告诉学生,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要学会和大家交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即使是小学生学习的,我们现在学习还是不晚。因此学生感受到来我们班级后老师和学生给予的关爱,以及他的父母在我的介入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很是感激,并且从内心信任我和尊重我。
4.定期约其谈话,检测心理障碍是否慢慢消除;另外通过其同学和其他任课老师了解其最近的表现和动态;并及时和他们宿舍学生沟通了解其基本的生活状态。
通过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努力,该生慢慢的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固步自封到和同学交往,从自卑到自信,每一个进步我都看到了并及时给予肯定。家长是万分感激,曾激动说“老师,孩子到你班级后有很大的进步,跟以前比大不一样,知道感恩和孝顺父母了,谢谢。”说的虽然朴实,但是实话。
作为一名辅导员关爱每一位学生是职责,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如何应对心理异常学生的确要用心。能在学生最无助的时候,我们给予最有效的关心和引导,使其能够健康成长,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02
[2]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3]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M],B844.2
作者简介:
唐静,女,讲师,理学硕士。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异常 辅导员 应对措施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苗圃工程(2016mpxz19);重庆市卫计委中医项目(zy201602100)。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0-0203-01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1]。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上的青年。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发展的不成熟,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改变;学习知识的跨度在拓宽,学习的方式方法与高中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2];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习俗,每个人有不同的性格等。因此当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课题时,心理冲突和矛盾时有发生,若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和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
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位老师,他们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也是学校学生工作开展的主要抓手。如何应对大学生在校期间所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大专院校的兼职辅导员就结合自身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谈谈自身的见解和思考。
案例:大一男生,因高中青春期时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有效引导,导致严重的心理异常和生理异常。家长不理解,还是一名学生就患上男科疾病,心理上无法接受,面子上更是挂不住。家长讳疾忌医,学生和家长不能有效沟通,而导致父子关系异常紧张;学生内心封闭,拒绝与外人交往,自卑而无助,社会交往能力欠佳,自控能力欠佳。
针对以上案例,本人综合分析分别入手,给予了良好的解决,现将经验分享如下:
解决方案:
1.心理引导。让学生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有病医病,克服自己心理障碍,无论是什么病,不能讳疾忌医,更不能无限夸大[3];同时尊重学生的隐私,学生打开心扉给辅导员诉说自己的过往经历和患病的原因,作为一名医学院校的老师,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引导。正确介绍该疾病在该年龄段发病的原因,并及时告誡学生坚决改掉自身的毛病,定期到医院复查,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制定锻炼计划,并定期询问本人和同学。
2.鉴于父子关系紧张状态,了解了矛盾之所在,同其父亲深入交谈,从开始父子两人的互相攻击,言语粗暴,到后来父亲的百般感激,作为老师甚为欣慰。父亲不能正视孩子所患生理疾病的事实,深觉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丢人现眼,很没有面子。孩子害怕跟父亲交流,几乎不通电话。俗语说“子不学,父之过”,经过批评说服教育,其父认识到自己也存在缺陷;另外,告诉学生父亲,在学生身上也看到很多优点,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肯定,使父亲有一定的自豪感,而不是孩子的无能和落后充斥自己的思维。经过和其父亲的交谈,父亲情绪慢慢平稳下来,事先和其父亲约定,当和孩子打电话时,先静听孩子说话5分钟,不能激动更不能谩骂。如此方式,甚为有效。后面父亲和孩子都有所进步,心理愉悦了,从父亲谈话中了解到,学生在进步;学生眼里的父亲也在进步。
3.针对学生不合群,缺乏社会交往的一些基本能力,重点表现在说话自我为中心,过于直白,不懂礼貌等。不单是学生反映,班委也在反应类似问题。该学生对老师说话都毫不客气,没有问候,没有礼貌用语。作为老师告诉学生,社会是大家的社会,不是一个人的社会,要学会和大家交往,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即使是小学生学习的,我们现在学习还是不晚。因此学生感受到来我们班级后老师和学生给予的关爱,以及他的父母在我的介入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很是感激,并且从内心信任我和尊重我。
4.定期约其谈话,检测心理障碍是否慢慢消除;另外通过其同学和其他任课老师了解其最近的表现和动态;并及时和他们宿舍学生沟通了解其基本的生活状态。
通过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努力,该生慢慢的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固步自封到和同学交往,从自卑到自信,每一个进步我都看到了并及时给予肯定。家长是万分感激,曾激动说“老师,孩子到你班级后有很大的进步,跟以前比大不一样,知道感恩和孝顺父母了,谢谢。”说的虽然朴实,但是实话。
作为一名辅导员关爱每一位学生是职责,做一名优秀的辅导员,如何应对心理异常学生的确要用心。能在学生最无助的时候,我们给予最有效的关心和引导,使其能够健康成长,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陆璐,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2007.02
[2]蒋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
[3]李阳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M],B844.2
作者简介:
唐静,女,讲师,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