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国家的重视。尽管新时期的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但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对学生的逆反心理难有较好的把握,与学生产生矛盾的现象屡见不鲜。高校辅导员应积极研究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的沟通机制,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善意见。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沟通问题
新时期下,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工具。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特点,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但也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研究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沟通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不高
全国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道德理想等,这些内容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不相符。学生仅学习空洞的思政理论知识,难免会产生疑惑。在思政教育的实践课程中,教师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将思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因为高中教师多会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与班级情况较为关心,进入大学后学生更需要自主沟通,学习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集体生活感到恐惧、焦虑。另外部分大学生家境较为贫寒,需要接受学校的补助,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其次辅导员或思政教师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普及力度不大,导致大学生困难承受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多数高校并未重视以上问题,仅仅在新生入学时发放心理调查问卷,难以有效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并未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造成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时代发展的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市场良性、公平竞争,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尊重、公平、进取等思想,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度重视个人利益,将优秀的传统思想抛诸脑后。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思想不断涌入,虽然中国吸收了大量国外优秀的思想文化,但是仍有糟粕传入我国,部分大学生难以对国外思想有效辨别,导致高校大学生对物质盲目崇拜,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交流。
(四)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产生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能够为他们带来诸多便利。但是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上课时间都打开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忽视课堂教育。并且少数学生由于大学朋友较少,内心空虚,开始网络交友,甚至极少数学生用父母辛苦赚取的工资去网络直播平台打赏主播。
隐蔽性、虚拟性是现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通过网络交友,填补内心情感空缺。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以及隐蔽性,使互联网成为了许多网络诈骗的工具。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普及互联网的利害关系,减少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高校辅导员改善思政教育中沟通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
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应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进行变革,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为继。辅导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或班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传播正能量,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大学生听取辅导员的生活、学习建议。
(二)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需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辅导员的大力宣传下,大学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了解,会对自身的不良情绪、不良行为能够自主控制,并且积极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并且輔导员应对学生的日常情况大致了解,一旦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或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要立即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避免学生长期抑郁,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调整自身的身心,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变革,采用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介的积极作用,改善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园网首页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与专业建议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可设置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等,使学生能够与心理辅导专员及时沟通,交流方式更适应现代大学生,能够减少学生的顾虑。
(三)强化辅导员自身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且互联网技术、教育技巧以及思政教育的理论是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开设不同内容的思政教育课程。
同时辅导员应注意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实际,通过社团活动、集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思政理论的实践形式,还可利用互联网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入新知识。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普及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中仍存在较大不足,互联网的冲击、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低都阻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基于此,高校应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时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月红.浅谈微博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16).
[2]晁博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政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作者简介:陈建飞(1987—),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辅导员;沟通问题
新时期下,互联网逐渐成为大学生之间的主要沟通工具。由于网络媒体具有自主性、开放性与便捷性的特点,受到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新平台,但也带来了不小的隐患。研究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沟通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不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性不高
全国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道德理想等,这些内容与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不相符。学生仅学习空洞的思政理论知识,难免会产生疑惑。在思政教育的实践课程中,教师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培养,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将思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忽视心理健康的教育
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生活习惯,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适应期。因为高中教师多会督促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与班级情况较为关心,进入大学后学生更需要自主沟通,学习也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所以部分大学生对大学的集体生活感到恐惧、焦虑。另外部分大学生家境较为贫寒,需要接受学校的补助,学生可能会出现自卑心理。其次辅导员或思政教师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以及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普及力度不大,导致大学生困难承受能力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多数高校并未重视以上问题,仅仅在新生入学时发放心理调查问卷,难以有效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并未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造成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够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三)时代发展的影响
人们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在改革开放后不断改变,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市场良性、公平竞争,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尊重、公平、进取等思想,但是在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过度重视个人利益,将优秀的传统思想抛诸脑后。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思想不断涌入,虽然中国吸收了大量国外优秀的思想文化,但是仍有糟粕传入我国,部分大学生难以对国外思想有效辨别,导致高校大学生对物质盲目崇拜,淡化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不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交流。
(四)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产生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网络能够为他们带来诸多便利。但是部分大学生过度沉迷网络,无论是课余时间还是上课时间都打开手机,沉迷网络游戏,忽视课堂教育。并且少数学生由于大学朋友较少,内心空虚,开始网络交友,甚至极少数学生用父母辛苦赚取的工资去网络直播平台打赏主播。
隐蔽性、虚拟性是现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逃避现实,通过网络交友,填补内心情感空缺。但是网络的虚拟性以及隐蔽性,使互联网成为了许多网络诈骗的工具。因此高校辅导员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普及互联网的利害关系,减少学生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二、高校辅导员改善思政教育中沟通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
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应随着社会时代的变迁进行变革,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为继。辅导员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励学生自主开展社团或班集体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传播正能量,强化师生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大学生听取辅导员的生活、学习建议。
(二)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需大力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辅导员的大力宣传下,大学生会对心理健康教育逐渐了解,会对自身的不良情绪、不良行为能够自主控制,并且积极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并且輔导员应对学生的日常情况大致了解,一旦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或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要立即与学生沟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避免学生长期抑郁,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大学生只有正确认识自我、积极调整自身的身心,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辅导员要对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变革,采用现代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等新媒介的积极作用,改善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学效果。学校可以在校园网首页设置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登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与专业建议及时调整自身的心理问题,将学生的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同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可设置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等,使学生能够与心理辅导专员及时沟通,交流方式更适应现代大学生,能够减少学生的顾虑。
(三)强化辅导员自身队伍建设
高校应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且互联网技术、教育技巧以及思政教育的理论是辅导员培训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开设不同内容的思政教育课程。
同时辅导员应注意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实际,通过社团活动、集体活动丰富大学生思政理论的实践形式,还可利用互联网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加入新知识。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学习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借助校园网、微信公众号、QQ群等平台普及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中仍存在较大不足,互联网的冲击、辅导员自身素质不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度低都阻碍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基于此,高校应为学生的思政教育时间构建一个良好的平台,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使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够更好、更有效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孔月红.浅谈微博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5(16).
[2]晁博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思政教育工作[J].课程教育研究,2015(20).
作者简介:陈建飞(1987—),男,汉族,浙江绍兴人,本科,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