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果互联网与教育教学进行极致结合,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那么大学未来的地位及作用就会发生变化。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发展措施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学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冲击。基于此问题,我们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存在作用,以掌握社会大趋势。
一、当前教育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一)社会层面,互联网教育有一定受众但并未普及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200个样本中,有51.41%的人员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互联网教育,48.59%的人员完全没有使用过。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并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程度也并没有普及开来。有27.4%的人员认为互联网教育比传统教育的效果更好,但45.2%的人员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效果不如传统教育的效果,还有27.4%的人士认为二者效果相同。可见,大众对互联网教育的形势并不看好。当谈及互联网教育在未来是否会代替传统教育时,我们了解到:目前较多的人(49.32%)还是持否定的观点,认为不会代替传统教育;少数人(17.81%)持肯定态度,认为会代替传统教育;而32.88%的人则保留观点,认为不一定会代替传统教育。
(二)高校层面,硬件设施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
针对各高校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程度的不同这一现状,我们对北京、河北以及江苏部分地区高校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高校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度、互联网教学设施水平、学生群体以及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运用能力、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态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他们所在学校对于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程度不大,仅仅为在课堂上做PPT展示,而不包括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40到50岁,并且多数教师(58.89%)对于网络授课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和不太了解,只有少数33.5%的教师对于了解网络授课。由此可见,各高校对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现有的教师水平很高但对于互联网教学并不能掌握和运用。关于各高校互联网教学设施的建设,我们从课堂设施、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调查发现,各高校虽然对此都有一定的投入,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侧重于传统方式教学。多数教师并未有效利用起新媒体技术,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
(三)高校层面,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学习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我们从与传统教育的对比、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意识、互联网教育的前景、对待互联网教育的接受程度、家庭影响和性别影响六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认知进行调研分析。据问卷结果显示:了解并认同互联网教育的学生仅为11%,可见学生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就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选择情况不容乐观。但是选择接受互联网教育的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有85%的学生在课下喜欢通过互联网来补充传统教学所教授的知识。
二、当前高校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结合不紧密的原因
(1)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大众更普遍倾向于接受常规的模式,而对互联网的运用也更多的体现在娱乐活动方面如观看影视剧、电竞游戏或者八卦新闻等,并没有深入的利用互联网来完善教育体制,虽然现阶段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产生了冲击,但如果想让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还是有一定难度。
(2)各高校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态度仅仅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的重要性,这也大大限制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推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层面:加大基础互联网教学的宣传力度
互联网教学必须被庞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在社会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大宣传互联网对教育模式的改变,如开通免费网络公共课进行全民普及教育。
(二)高校层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教师的意识
高校应加大互联网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在线学习平台的升级和配套应用的研发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引进、推广。不仅方便教师搜集相关教学素材,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应强化自身互联互通的意识,提高互联网教学能力。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大趋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信息优势大大减弱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具备危机感,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学生层面:转变角色,善于利用互联网
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多参加相关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增强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打破“被动学习”,成为互联网上知识的共享者和参与者。
四、互联网背景下发展高校教学新模式的价值和意義
在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高校传统教育已经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但是却依然未能撼动传统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要努力转变观念和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多方面、多视角来看待互联网教学,从而实现未来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改变、整合于优化,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向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2]
参考文献:
[1]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2期.
[2]陈自成,宋昱霖,邢宝峻,赵大为.论“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碰撞.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2016年2月下.
作者简介:张天伊(1997—),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的新变化研究,课题号:201711832078。
(指导教师:贾宗普)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教学;发展措施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社会产生了巨大变革,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教学产生了不能忽视的冲击。基于此问题,我们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数据统计法、访谈法以及比较分析法对互联网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方向和存在作用,以掌握社会大趋势。
一、当前教育在互联网大背景下的发展现状
(一)社会层面,互联网教育有一定受众但并未普及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200个样本中,有51.41%的人员使用过或正在使用互联网教育,48.59%的人员完全没有使用过。由此可见,互联网教育并没有引起大众的重视,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程度也并没有普及开来。有27.4%的人员认为互联网教育比传统教育的效果更好,但45.2%的人员认为互联网教育的效果不如传统教育的效果,还有27.4%的人士认为二者效果相同。可见,大众对互联网教育的形势并不看好。当谈及互联网教育在未来是否会代替传统教育时,我们了解到:目前较多的人(49.32%)还是持否定的观点,认为不会代替传统教育;少数人(17.81%)持肯定态度,认为会代替传统教育;而32.88%的人则保留观点,认为不一定会代替传统教育。
(二)高校层面,硬件设施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
针对各高校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程度的不同这一现状,我们对北京、河北以及江苏部分地区高校的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内容涉及高校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认可度、互联网教学设施水平、学生群体以及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运用能力、学生对互联网教育的态度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他们所在学校对于互联网与教育结合的程度不大,仅仅为在课堂上做PPT展示,而不包括用互联网进行教学;教师年龄主要集中在40到50岁,并且多数教师(58.89%)对于网络授课的了解程度为一般和不太了解,只有少数33.5%的教师对于了解网络授课。由此可见,各高校对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视程度有待提高,现有的教师水平很高但对于互联网教学并不能掌握和运用。关于各高校互联网教学设施的建设,我们从课堂设施、教学方法、学生接受程度等方面调查发现,各高校虽然对此都有一定的投入,但是课堂教学模式仍侧重于传统方式教学。多数教师并未有效利用起新媒体技术,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的积极性也并不是很高。
(三)高校层面,大学生利用互联网教育学习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我们从与传统教育的对比、运用互联网学习的意识、互联网教育的前景、对待互联网教育的接受程度、家庭影响和性别影响六个维度对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教育模式的认知进行调研分析。据问卷结果显示:了解并认同互联网教育的学生仅为11%,可见学生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还不高。就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对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选择情况不容乐观。但是选择接受互联网教育的学生对此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有85%的学生在课下喜欢通过互联网来补充传统教学所教授的知识。
二、当前高校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结合不紧密的原因
(1)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大众更普遍倾向于接受常规的模式,而对互联网的运用也更多的体现在娱乐活动方面如观看影视剧、电竞游戏或者八卦新闻等,并没有深入的利用互联网来完善教育体制,虽然现阶段互联网对传统教育模式已经产生了冲击,但如果想让互联网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还是有一定难度。
(2)各高校对于互联网教育的态度仅仅是作为传统教育的辅助工具,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互联网对传统教育的冲击的重要性,这也大大限制了互联网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的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推进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1]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及相关研究,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社会层面:加大基础互联网教学的宣传力度
互联网教学必须被庞大的人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在社会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加大宣传互联网对教育模式的改变,如开通免费网络公共课进行全民普及教育。
(二)高校层面: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强化教师的意识
高校应加大互联网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在线学习平台的升级和配套应用的研发并组织专业力量进行引进、推广。不仅方便教师搜集相关教学素材,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也应强化自身互联互通的意识,提高互联网教学能力。在知识日新月异的大趋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信息优势大大减弱的情况下,教师更应该具备危机感,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三)学生层面:转变角色,善于利用互联网
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多参加相关活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增强自身的信息搜集能力,打破“被动学习”,成为互联网上知识的共享者和参与者。
四、互联网背景下发展高校教学新模式的价值和意義
在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的冲击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高校传统教育已经受到互联网的巨大冲击,但是却依然未能撼动传统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教育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要努力转变观念和认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念,从多方面、多视角来看待互联网教学,从而实现未来互联网对于教育的改变、整合于优化,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向着更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2]
参考文献:
[1]刘刚,李佳,梁晗.“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17年02期.
[2]陈自成,宋昱霖,邢宝峻,赵大为.论“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碰撞.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2016年2月下.
作者简介:张天伊(1997—),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课题名称: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的新变化研究,课题号:201711832078。
(指导教师:贾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