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來超媒体媒介环境成为传统媒体如电视、平面媒体之外的新兴传播渠道。也由于超媒体电脑媒介环境提供消费者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对超媒体进行互动的特性,因此对
广告营销人员带來极佳的机会。其中企业对消费者在网际网路中进行交易的购物网站有着蓬勃发展,并产生各式各样的广告形式。如何设计购物网站广告内容,对消费者产生最佳沟通效果,便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关键词:超媒体消费者信息处理、虚拟社群、在线购物、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物流业务的成熟,使得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有了实现的基础;加上消费者对于在线购物消费态度的接受与改变,致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Hoffman and Novak提出超媒体计算机环境媒介的概念说明企业与消费者透过网络媒体进行互动的方式,并将之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分散网络,可能具有全球性规模,以及可存取网络的软硬件,使顾客或企业得以互动的方式存取超媒体内容,并透过超媒体进行双向的沟通”。此模式证明了消费者与超媒体环境互动存在的事实,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在线购物时主要的环境来源为整个购物网站所营造的环境,是以企业试图将营销广告的信息融入媒体环境中,以刺激消费者,并进一步引起消费或其它企业目的。由于全球信息网是目前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最普遍应用的媒介之一,因此许多企业均选择在这样的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上进行广告宣传与交易。很明显,此种计算机媒介环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同时,由于其扮演信息传送者与信息接收者间的桥梁,所以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将影响其后续的信息处理方式。然而,在考虑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所提供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时,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真实情境,因为他们接触各种不同的信息,因此,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产生的产品信息量对广告效果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本论文即以企业的观点,探讨在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的购物网站广告情境中如何产生好的广告效果?调查消费者本身产品认知的高低是否会对广告效果具有影响?针对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的广告效果进行探讨。针对上述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的广告效果,亦有助于实务界的广告主或购物网站经营者制定广告策略与经营模式,会有更好的经营成效。
一、超媒体的营销意义
在一般的计算机媒介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透过媒体达成的,超媒体,而媒体则为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此模式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人们不仅可透过媒体与人们进行互动,尚可直接对媒体进行互动,如微薄、微信等网络工具。在超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消费者使用媒体时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焦点性注意力,经由消费者内在与外在的动机作用,将提高消费者涉入的程度,涉入程度不同亦将对广告效果有所影响。
因此,在不同媒介之间,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网络媒体,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动静态程度的差异与人机互动性的有无。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新兴媒体,在提供动静态讯息及具有大众传播、面对面沟通的媒介特性下,对于传播者而言将有更多元的整合与应用机会,例如电视广播一般作为短期密集曝光的媒体,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认知,而为了提供更详细的产品讯息,又必须透过平面印刷媒体,以作为长期持续曝光的媒介;如今超媒体传播模式将创造出更多应用可能,高度互动性的新兴媒体,在提供动静态讯息下,应能同时发挥长短期曝光的营销目的。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媒体特性中互动程度高,将可影响广告效果的发生。
二、超媒体时代的广告诉求与消费类型
首先传播者必须要思索超媒体时代对目标阅听众传递出什么样的讯息,才能得到预期的响应。而在设计超媒体时代传播讯息内容时,依据超媒体时代营销的进程可将讯息种类依序分为理性诉求、感性诉求、道德诉求。其中感性诉求又特别分为恐惧诉求、性诉求及幽默诉求三种。超媒体时代对于产品而言,所产生的关心程度,对某产品高涉入度代表了该产品对于消费者是重要的、攸关的、珍贵的,反之,若为产品低涉入度,则代表该产品对于消费者是较不重要的、意义较不重大的、较无趣的。
根据以上两面向所划分出的超媒体时代消费者行为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情感型、习惯养成型、自我满足型。信息型的消费者行为通常发生在购买汽车、房屋、家具、或新产品时,因此是属于高涉入-理性思考型。情感型的消费行为则发生在购买珠宝、化妆品、流行时尚商品、或摩托车时,此为高涉入-感性思考型。习惯养成型的消费行为则是发生在购买食物、家用杂货时,是属于低涉入-理性思考型。最后一种则是自我满足型的消费行为,通常发生在购买烟、酒、糖果等商品时,属于低涉入-感性思考型。超媒体计算机环境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以购物网站信息内容对于顾客所产生的作用,达到吸引顾客上网的目的,或是消费者本身特性而产生不同的信息反馈行为。
超媒体沟通环境不仅改变了现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与惯用方式,超媒体本身更是许多新技术的创意来源,因此超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沟通环境可能在广告效果上亦有所差异。本研究发现在高动态程度与高人机互动性的媒介特性下,若搭配感性诉求的广告设计,将导向更佳的广告效果发生。以超媒体网络营销为目前一大趋势,因此了解网络广告与平面媒体之间广告效果的差异,显得更有其必要。在超媒體计算机媒介环境中,消费者除接受超媒体电脑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外,同时也与信息来源互动。因此在线广告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影响。此外,由于不同的消费者会有差异的信息处理行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对于信息处理的能力未必相同。显然广告商须针对消费者特性对广告策略进行调整。
三、超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群广告传播形式
虚拟社群为一群具有共同想法的人,透过电子媒介进行沟通与分享,而形成社群关系;同时,该社群具有成长性与专属的运作规则,并能创造出该社群专属的社会与文化。虚拟社群为基于超媒体时代下,由各种网络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沟通行为;久而久之由于兴趣、需求、互动的结果产生了一股凝结力,而形成一种信息分享、社会互动、信任、需求、情感的虚拟社群专属文化与资产的社会现象。
虚拟社群的划分主要可以由三种划分,分别是:消费者性质与商业性质、需求性质;
(一)消费者性质与商业性质
由消费者属性以及商业属性可以把虚拟社群分成两种类型:
1、消费者性质
(1)人口结构型社群
是由特定的性别、年龄或其它的人口统计所组成的社群对象。如女性、中年人或婴儿潮人口为对象的社群。
(2)地域型社群
围绕在同一个真实的地区而成立,由共同的兴趣所组成,社群上所提供的消息多与该地区有关,主要以此维系该地区成员的情感以及互动行为。
(3)主题型社群
此种社群主要是以兴趣联系为主。如以嗜好与业余消遣为焦点的。
2.商业性质:为满足某一类别公司的需求,如小型企业或中型企业,而该团体不属于任何产业,参加社群的成员有共同的信息需求,并希望在互动中获益,在于促进商业活动的进行。
3、需求性质:除了前述的2种区分法外,若以需求的观点将社群的类别按照人的基本四大需求区分成关系型社群、兴趣型社群以及交易型社群等类别。
综上所述:虚拟社群在网络媒体上出现的类别虽无固定,但相同的是虚拟社群以各种形式之电子网络论坛或经营网络互动版块的方式来交换意见。大家在进行购物决策前,尤其在购买不太熟悉或价值较高的产品时,希望能在获得完全的信息前提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就会去往自己的虚拟社群进行讨论。那么,如果虚拟社群消费者得到的信息越丰富,则其购买态度也会越直接,相对也越容易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如果如果卖方对消费者嗜好的资讯广告的无法适当得知,那么市场就会变得很没有广告效应。
另外,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电子购物系统—OTO(线上线下)是否能够如实体商店一样提供相同的信息环境。超媒体时代下网站必须提供消费者足够的个人化信息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产品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提供消费者关于产品的搜索功能、以及提供聊天室等,让消费者与其它使用者交换心得及信息的交流性资料。 超媒体时代讯息的呈现方式越丰富,其广告沟通效果越好。另外产品型态与不同讯息呈现方式搭配的效果,并不会导致较佳的网络营销广告效果。消费者得到越多的信息则将有较高的购买意向,以及较佳的整体态度。
四、超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
本论文以基于超媒体计算机媒介沟通环境下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之网页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但目前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广告工具并不单以网页广告,如弹跳窗口、flash 广告等。
同时,由于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的特性,未来网络媒体广告的呈现方式将有可能是由许多不同的网络的广告工具组成一个广告群组,用来提供消费者广告信息,超媒体时代的消费者对于广告营销信息的理解程度较高,这将会影响其广告态度,据此,本研究对广告认知-理解的定义为消费者在接受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资讯后,在其内心会产生的主观理解。
1、消费者在超媒体中对产品属性了解变强。
2、消费者在超媒体中对产品体验的结果:在获得该产品时,功能性还是心理满足。如,在看到数码像机后可以拍出照片或是可以留下记忆的满足感。
3、消费者在超媒体中产品价值获得产品的结果:消费者在大量的超媒体广告信息中,对外心理态度的变化,例如,消费者获得数码相机后,可能会吸引周遭朋友羡慕的眼光。
因此,消费者因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而对广告理解与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取决于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是否足够。当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是足够的情况下,消费者较容易对广告产品产生正面的态度;另外购物网站若提供与该商品相关的虚擬社群參考
信息者,则更可提升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与对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另外,针对超媒体的广告理解与广告效果的主要效果分析,无论是专业背景或是一般使用者背景的虚拟社群发布心得,对于提升消费者的广告理解或广告态度与品牌态度,都可获得不错的效果。在设计超媒体网站广告内容时,可忽略消费者是否懂广告产品,并应增加虚拟社群对该产品的讨论和炒作的内容,重视与善用虚拟社群信息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马艳. 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 今传媒, 2009,(02)
2] 昆廷·哈代. 下一代网络广告的特征[J]. IT时代周刊, 2009,(14) .
3] 曾静平,申卉. 网络广告的形式变化与创意空间[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
广告营销人员带來极佳的机会。其中企业对消费者在网际网路中进行交易的购物网站有着蓬勃发展,并产生各式各样的广告形式。如何设计购物网站广告内容,对消费者产生最佳沟通效果,便成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关键词:超媒体消费者信息处理、虚拟社群、在线购物、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由于物流业务的成熟,使得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有了实现的基础;加上消费者对于在线购物消费态度的接受与改变,致使电子商务蓬勃发展,Hoffman and Novak提出超媒体计算机环境媒介的概念说明企业与消费者透过网络媒体进行互动的方式,并将之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分散网络,可能具有全球性规模,以及可存取网络的软硬件,使顾客或企业得以互动的方式存取超媒体内容,并透过超媒体进行双向的沟通”。此模式证明了消费者与超媒体环境互动存在的事实,因此消费者在进行在线购物时主要的环境来源为整个购物网站所营造的环境,是以企业试图将营销广告的信息融入媒体环境中,以刺激消费者,并进一步引起消费或其它企业目的。由于全球信息网是目前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最普遍应用的媒介之一,因此许多企业均选择在这样的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上进行广告宣传与交易。很明显,此种计算机媒介环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同时,由于其扮演信息传送者与信息接收者间的桥梁,所以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将影响其后续的信息处理方式。然而,在考虑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所提供的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时,也不能忽视消费者的真实情境,因为他们接触各种不同的信息,因此,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产生的产品信息量对广告效果影响是巨大的。
综上,本论文即以企业的观点,探讨在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的购物网站广告情境中如何产生好的广告效果?调查消费者本身产品认知的高低是否会对广告效果具有影响?针对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的广告效果进行探讨。针对上述议题,不仅有助于了解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中的广告效果,亦有助于实务界的广告主或购物网站经营者制定广告策略与经营模式,会有更好的经营成效。
一、超媒体的营销意义
在一般的计算机媒介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透过媒体达成的,超媒体,而媒体则为分布式计算机网络。此模式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人们不仅可透过媒体与人们进行互动,尚可直接对媒体进行互动,如微薄、微信等网络工具。在超媒体的传播过程中,消费者使用媒体时将注意力放在计算机屏幕上,形成焦点性注意力,经由消费者内在与外在的动机作用,将提高消费者涉入的程度,涉入程度不同亦将对广告效果有所影响。
因此,在不同媒介之间,无论是传统媒体或是网络媒体,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动静态程度的差异与人机互动性的有无。具有高度互动性的新兴媒体,在提供动静态讯息及具有大众传播、面对面沟通的媒介特性下,对于传播者而言将有更多元的整合与应用机会,例如电视广播一般作为短期密集曝光的媒体,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认知,而为了提供更详细的产品讯息,又必须透过平面印刷媒体,以作为长期持续曝光的媒介;如今超媒体传播模式将创造出更多应用可能,高度互动性的新兴媒体,在提供动静态讯息下,应能同时发挥长短期曝光的营销目的。大部分的研究都认为媒体特性中互动程度高,将可影响广告效果的发生。
二、超媒体时代的广告诉求与消费类型
首先传播者必须要思索超媒体时代对目标阅听众传递出什么样的讯息,才能得到预期的响应。而在设计超媒体时代传播讯息内容时,依据超媒体时代营销的进程可将讯息种类依序分为理性诉求、感性诉求、道德诉求。其中感性诉求又特别分为恐惧诉求、性诉求及幽默诉求三种。超媒体时代对于产品而言,所产生的关心程度,对某产品高涉入度代表了该产品对于消费者是重要的、攸关的、珍贵的,反之,若为产品低涉入度,则代表该产品对于消费者是较不重要的、意义较不重大的、较无趣的。
根据以上两面向所划分出的超媒体时代消费者行为共有四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情感型、习惯养成型、自我满足型。信息型的消费者行为通常发生在购买汽车、房屋、家具、或新产品时,因此是属于高涉入-理性思考型。情感型的消费行为则发生在购买珠宝、化妆品、流行时尚商品、或摩托车时,此为高涉入-感性思考型。习惯养成型的消费行为则是发生在购买食物、家用杂货时,是属于低涉入-理性思考型。最后一种则是自我满足型的消费行为,通常发生在购买烟、酒、糖果等商品时,属于低涉入-感性思考型。超媒体计算机环境对于消费者的影响,以购物网站信息内容对于顾客所产生的作用,达到吸引顾客上网的目的,或是消费者本身特性而产生不同的信息反馈行为。
超媒体沟通环境不仅改变了现有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与惯用方式,超媒体本身更是许多新技术的创意来源,因此超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沟通环境可能在广告效果上亦有所差异。本研究发现在高动态程度与高人机互动性的媒介特性下,若搭配感性诉求的广告设计,将导向更佳的广告效果发生。以超媒体网络营销为目前一大趋势,因此了解网络广告与平面媒体之间广告效果的差异,显得更有其必要。在超媒體计算机媒介环境中,消费者除接受超媒体电脑媒介所提供的信息外,同时也与信息来源互动。因此在线广告的呈现方式对消费者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将会产生影响。此外,由于不同的消费者会有差异的信息处理行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消费者对于信息处理的能力未必相同。显然广告商须针对消费者特性对广告策略进行调整。
三、超媒体环境下的虚拟社群广告传播形式
虚拟社群为一群具有共同想法的人,透过电子媒介进行沟通与分享,而形成社群关系;同时,该社群具有成长性与专属的运作规则,并能创造出该社群专属的社会与文化。虚拟社群为基于超媒体时代下,由各种网络活动所进行的一种沟通行为;久而久之由于兴趣、需求、互动的结果产生了一股凝结力,而形成一种信息分享、社会互动、信任、需求、情感的虚拟社群专属文化与资产的社会现象。
虚拟社群的划分主要可以由三种划分,分别是:消费者性质与商业性质、需求性质;
(一)消费者性质与商业性质
由消费者属性以及商业属性可以把虚拟社群分成两种类型:
1、消费者性质
(1)人口结构型社群
是由特定的性别、年龄或其它的人口统计所组成的社群对象。如女性、中年人或婴儿潮人口为对象的社群。
(2)地域型社群
围绕在同一个真实的地区而成立,由共同的兴趣所组成,社群上所提供的消息多与该地区有关,主要以此维系该地区成员的情感以及互动行为。
(3)主题型社群
此种社群主要是以兴趣联系为主。如以嗜好与业余消遣为焦点的。
2.商业性质:为满足某一类别公司的需求,如小型企业或中型企业,而该团体不属于任何产业,参加社群的成员有共同的信息需求,并希望在互动中获益,在于促进商业活动的进行。
3、需求性质:除了前述的2种区分法外,若以需求的观点将社群的类别按照人的基本四大需求区分成关系型社群、兴趣型社群以及交易型社群等类别。
综上所述:虚拟社群在网络媒体上出现的类别虽无固定,但相同的是虚拟社群以各种形式之电子网络论坛或经营网络互动版块的方式来交换意见。大家在进行购物决策前,尤其在购买不太熟悉或价值较高的产品时,希望能在获得完全的信息前提下做出明智的选择,就会去往自己的虚拟社群进行讨论。那么,如果虚拟社群消费者得到的信息越丰富,则其购买态度也会越直接,相对也越容易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如果如果卖方对消费者嗜好的资讯广告的无法适当得知,那么市场就会变得很没有广告效应。
另外,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电子购物系统—OTO(线上线下)是否能够如实体商店一样提供相同的信息环境。超媒体时代下网站必须提供消费者足够的个人化信息需求,这些需求包括产品咨询服务、技术支持服务等提供消费者关于产品的搜索功能、以及提供聊天室等,让消费者与其它使用者交换心得及信息的交流性资料。 超媒体时代讯息的呈现方式越丰富,其广告沟通效果越好。另外产品型态与不同讯息呈现方式搭配的效果,并不会导致较佳的网络营销广告效果。消费者得到越多的信息则将有较高的购买意向,以及较佳的整体态度。
四、超媒体对消费者的影响
本论文以基于超媒体计算机媒介沟通环境下的电子商务购物网站之网页广告作为研究对象,但目前网络环境下应用的广告工具并不单以网页广告,如弹跳窗口、flash 广告等。
同时,由于超媒体计算机媒介环境的特性,未来网络媒体广告的呈现方式将有可能是由许多不同的网络的广告工具组成一个广告群组,用来提供消费者广告信息,超媒体时代的消费者对于广告营销信息的理解程度较高,这将会影响其广告态度,据此,本研究对广告认知-理解的定义为消费者在接受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资讯后,在其内心会产生的主观理解。
1、消费者在超媒体中对产品属性了解变强。
2、消费者在超媒体中对产品体验的结果:在获得该产品时,功能性还是心理满足。如,在看到数码像机后可以拍出照片或是可以留下记忆的满足感。
3、消费者在超媒体中产品价值获得产品的结果:消费者在大量的超媒体广告信息中,对外心理态度的变化,例如,消费者获得数码相机后,可能会吸引周遭朋友羡慕的眼光。
因此,消费者因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而对广告理解与广告效果的影响结果,取决于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是否足够。当购物网站提供的产品信息量是足够的情况下,消费者较容易对广告产品产生正面的态度;另外购物网站若提供与该商品相关的虚擬社群參考
信息者,则更可提升消费者对广告的理解与对产生更好的广告效果。
另外,针对超媒体的广告理解与广告效果的主要效果分析,无论是专业背景或是一般使用者背景的虚拟社群发布心得,对于提升消费者的广告理解或广告态度与品牌态度,都可获得不错的效果。在设计超媒体网站广告内容时,可忽略消费者是否懂广告产品,并应增加虚拟社群对该产品的讨论和炒作的内容,重视与善用虚拟社群信息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马艳. 我国网络广告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 今传媒, 2009,(02)
2] 昆廷·哈代. 下一代网络广告的特征[J]. IT时代周刊, 2009,(14) .
3] 曾静平,申卉. 网络广告的形式变化与创意空间[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