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正在由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大量社会底层人群的浮现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和相应的社会团体也有着应尽的职务进行社会救助。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在社会救助中有着关键地位。非政府组织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补充,在当今我国的社会土壤中发展较快。理解好非政府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优势所在,以此推动社会救助良好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社会救助;非政府组织;多样化渠道
让每一个社会上的公民得到一种社会中的最基本生存保证,是我国社会生活迈上新一个台阶的显著标识。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体现着自身特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对我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改善产生着巨大作用。但我国的社会救助也有着很多明显不足。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困难团体人数仍然迟迟难以缓解,贫富差距还是处于不断扩大趋势。同时在对救助对象的选择和确定上,人员受助资格标准模糊。救助实际过程中资源配置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救助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落后,救助机制不合理等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制约着政府救助的效率。并且,我国公民对社会救助知识的欠缺和自身权利意识主体认知的不足,也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实际操作。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作为一个政治生活的补充,在推动我国的政治化进程,调动广大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在为我国最底层人民发声,为多数人谋福利的方面,实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同贫困阶层的生活质量
非政府组织能够深入基层,更贴近下层民众,比政府部门更容易地接近到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去,能够读懂社会基层中贫困群体的需求,迅速建立与弱势群体的互信关系,促使社会成员参与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在工作过程中,非政府组织通过救济金的直接分配,针对于贫困家庭的医疗补贴和生活协助等方式,缓解了我国贫困阶层的生活情况。同时针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贫困阶层,非政府组织也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对不同贫困状态的家庭实行了不同的协助措施,比如定期帮助有残障人士的贫困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实物补助和残障人士用品。在我国,农村人口是占比最大的贫困人口,而社会救助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群的改善。非政府组织通过对不同贫困阶层特别是在政府和国外援助机构都难以兼顾的边远贫困地区的照顾,积极组织了爱心人士定期上门协助,在医生下乡出诊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2促进了社会救助渠道的多样化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救助和支援贫困地区的社会团体,通过积极吸收更多用于我国扶贫开发的国际社会和海外资源,协调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各种扶贫开发项目,引进国外慈善团体,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开展。同时非政府组织积极进行社会动员,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社会救助的工作中去,通过纪录片、公益讲座、慈善拍卖等形式,拓展了社会救助的渠道,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当前社会贫困的现状,激发了我国公民对于社会救助的关心和支持,加强全社会对于社会救助的同情感,营造出了万众参与社会救助的氛围,极大促进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将我国民众的扶贫需求和贫困地区现状向政府部门反映,积极争取我国政府的援助,推动了我国救助法规政策的出台,获得稳定的政府财政补助,协助执行、监督或落实有关项目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稳步提升。
3对政府下达的救助政策和救助金的款项用途起了协助和监督作用
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是由中央统一出台,并由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执行的行政措施。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补贴,因此,在救助政策的落实和救助金的管理监督也成为了社会救助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由于我国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现实,救助政策很难匹配到每个人的需求,同时各个地方政府官员对待社会救助的态度和行政效率的不同极易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在救助金的使用过程中,资金管理机制因其非同步性而很难有真正意义上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举措,导致了救助金的利用效率低下,得不到很好的妥善使用和集中性利用。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中央、各级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和监督者的存在,有利于协调有关政策并监督其实施,从而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落实,得到超越单纯行政监督的社会效果。同时,它对于国家的救助金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使得款项能够落到到位,发挥了自己对政策实施妥当和款项合理利用的推进作用。
本文探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优势渠道,希望其能够在社会领域中放大作用,推动救助工作更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邓德猛.中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的走势及对策.湖南湘西花垣民政,2009年第2期.
[2]杨帅华.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探讨.河南大学,2011年.
[3]魏姗姗.中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以德州是非政府组织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阎娟.浅析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甘肃农业,2006年第8期.
[5]王贤斌,李含伟.我国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问题探究.兰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6]韩红红.论社会救助中的“二次伤害”问题.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胡静.扶危济困关爱救助-阿坝州救助管理站在行动.中国西部,2015年第28期.
[8]黄雯鑫.浅谈社会互作-是生存救助亦或是灵魂洗礼.出国与就业,2009年第11期.
[9]蒋梅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理论界,2007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路钰启(1994.01—),男,山东东营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事务管理。
关键词:社会救助;非政府组织;多样化渠道
让每一个社会上的公民得到一种社会中的最基本生存保证,是我国社会生活迈上新一个台阶的显著标识。在当今社会,我们已经建立起了体现着自身特点的社会救助制度,同时对我国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改善产生着巨大作用。但我国的社会救助也有着很多明显不足。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困难团体人数仍然迟迟难以缓解,贫富差距还是处于不断扩大趋势。同时在对救助对象的选择和确定上,人员受助资格标准模糊。救助实际过程中资源配置缺乏一定的公平性,救助管理体系和管理手段落后,救助机制不合理等等现象,也在一定程度制约着政府救助的效率。并且,我国公民对社会救助知识的欠缺和自身权利意识主体认知的不足,也影响了社会救助的实际操作。
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作为一个政治生活的补充,在推动我国的政治化进程,调动广大人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存在,在为我国最底层人民发声,为多数人谋福利的方面,实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一定程度上改善不同贫困阶层的生活质量
非政府组织能够深入基层,更贴近下层民众,比政府部门更容易地接近到最需要救助的地方去,能够读懂社会基层中贫困群体的需求,迅速建立与弱势群体的互信关系,促使社会成员参与同他们切身利益有关的决策和资源分配。在工作过程中,非政府组织通过救济金的直接分配,针对于贫困家庭的医疗补贴和生活协助等方式,缓解了我国贫困阶层的生活情况。同时针对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贫困阶层,非政府组织也组织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水平,对不同贫困状态的家庭实行了不同的协助措施,比如定期帮助有残障人士的贫困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实物补助和残障人士用品。在我国,农村人口是占比最大的贫困人口,而社会救助的重中之重的任务也是在农村人口中贫困人群的改善。非政府组织通过对不同贫困阶层特别是在政府和国外援助机构都难以兼顾的边远贫困地区的照顾,积极组织了爱心人士定期上门协助,在医生下乡出诊等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优势。
2促进了社会救助渠道的多样化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作为救助和支援贫困地区的社会团体,通过积极吸收更多用于我国扶贫开发的国际社会和海外资源,协调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开展各种扶贫开发项目,引进国外慈善团体,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的开展。同时非政府组织积极进行社会动员,鼓励更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社会救助的工作中去,通过纪录片、公益讲座、慈善拍卖等形式,拓展了社会救助的渠道,使更多的人了解到我国当前社会贫困的现状,激发了我国公民对于社会救助的关心和支持,加强全社会对于社会救助的同情感,营造出了万众参与社会救助的氛围,极大促进了社会救助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将我国民众的扶贫需求和贫困地区现状向政府部门反映,积极争取我国政府的援助,推动了我国救助法规政策的出台,获得稳定的政府财政补助,协助执行、监督或落实有关项目的进展,推动了我国社会救助事业稳步提升。
3对政府下达的救助政策和救助金的款项用途起了协助和监督作用
我国的社会救助政策是由中央统一出台,并由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执行的行政措施。我国社会救助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补贴,因此,在救助政策的落实和救助金的管理监督也成为了社会救助能够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由于我国社会情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现实,救助政策很难匹配到每个人的需求,同时各个地方政府官员对待社会救助的态度和行政效率的不同极易导致社会救助工作开展缓慢,并且在救助金的使用过程中,资金管理机制因其非同步性而很难有真正意义上强有力的监督和控制举措,导致了救助金的利用效率低下,得不到很好的妥善使用和集中性利用。而非政府组织作为中央、各级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和监督者的存在,有利于协调有关政策并监督其实施,从而保证了国家政策的落实,得到超越单纯行政监督的社会效果。同时,它对于国家的救助金等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监督作用,使得款项能够落到到位,发挥了自己对政策实施妥当和款项合理利用的推进作用。
本文探析了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优势渠道,希望其能够在社会领域中放大作用,推动救助工作更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邓德猛.中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的走势及对策.湖南湘西花垣民政,2009年第2期.
[2]杨帅华.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问题探讨.河南大学,2011年.
[3]魏姗姗.中国地方非政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以德州是非政府组织为例.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阎娟.浅析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中的作用.甘肃农业,2006年第8期.
[5]王贤斌,李含伟.我国非政府组织介入农村社会救助问题探究.兰州学刊,2014年第10期.
[6]韩红红.论社会救助中的“二次伤害”问题.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胡静.扶危济困关爱救助-阿坝州救助管理站在行动.中国西部,2015年第28期.
[8]黄雯鑫.浅谈社会互作-是生存救助亦或是灵魂洗礼.出国与就业,2009年第11期.
[9]蒋梅香.和谐社会视角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分析.理论界,2007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路钰启(1994.01—),男,山东东营人,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事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