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教师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能否真正掌握老师所讲的内容,能否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特别是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上,知识的授予应有着严密的逻辑性和灵活多样的技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有“讲得精、练得宽、教得活”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中,乐在实践探索,重在分析总结,旨在能力培养。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是句号,每个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各有特点。在此,本人就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问题粗谈拙见,仅供参考。
一、分析综合教学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从而获取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则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来认识它的本质。例如:要求学生把8个乒乓球放在两个盘子里,通过老师演示得到四种做法:1和7、2和6、3和5、4和4,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8的分解有4和4等四种分法,这就是分析的一种方法。反过来,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7、2和6、3和5、4和4可以组成8,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法指导学生认识8还可以分解成为8个1,从而认识8里面有8个1,反过来8个1就能组成8。分析综合法广泛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计算的数学教学之中,正确使用分析综合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分类比较教学法
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思维的基础。分类是真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时候,常用甲线与乙线、学校到街头和学校到政府的路程等现实的直观的事物让学生比较其长短;用苹果与核桃等让学生比较其大小,进而学会比较多少,再通过直观教具的实物教学讲解,让学生学会把同样多的、同样大的、同样长的放在一起,形状相同的归为一类,进而演变为小数、整数、分数等,学生进行归类。总之,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没有比较就不会有分类,比较与分类往往同步进行。
三、抽象概括教学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具有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主要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时,采用橡胶球和玻璃球进行演示,如:在计算1+7时,先在盘子里放7颗橡胶球,再放1颗玻璃球,学生就可以直接看出盘子里有8颗小球,学生并能把属性不同的两种球分开观察。这时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规律: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它的后继数。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大大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寻找其规律,机械记忆就会被意义理解所代替,就会大大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归纳演绎教学法
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的一般的规律知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理、性质与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例如:小学数学中的 “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就是通过枚举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与“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相乘积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出来的,这样的推理在一至三年级要经常训练,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
事实上,教学方法问题一般都要经历两个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加与减、乘与除,它们都是一组以互逆关系为前提的运算。单纯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显然落后与新世纪的发展要求,新型的数学教学形式应该是开放式的、灵活式的、实践性的、活动型的。以上这几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既能使学生学到活的数学知识,又能增强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数学学科是集知识、思维、能力于实践活动、观察体验中的一门实践型学科,若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觉得枯燥无味;若能够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就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联通:551619贵州省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大水乡高潮小学)
一、分析综合教学法
所谓分析法,就是把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从而获取对研究对象的本质认识的思维方法。综合方法则是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加以研究,从整体上来认识它的本质。例如:要求学生把8个乒乓球放在两个盘子里,通过老师演示得到四种做法:1和7、2和6、3和5、4和4,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8的分解有4和4等四种分法,这就是分析的一种方法。反过来,教师又可以引导学生在分析的基础上认识1和7、2和6、3和5、4和4可以组成8,这就是综合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再一次运用分析综合法指导学生认识8还可以分解成为8个1,从而认识8里面有8个1,反过来8个1就能组成8。分析综合法广泛用于整数的认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复合应用题,组合图形计算的数学教学之中,正确使用分析综合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分类比较教学法
比较是用以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是思维的基础。分类是真理加工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比较与分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例如:老师在教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时候,常用甲线与乙线、学校到街头和学校到政府的路程等现实的直观的事物让学生比较其长短;用苹果与核桃等让学生比较其大小,进而学会比较多少,再通过直观教具的实物教学讲解,让学生学会把同样多的、同样大的、同样长的放在一起,形状相同的归为一类,进而演变为小数、整数、分数等,学生进行归类。总之,分类常常是通过比较得到的,没有比较就不会有分类,比较与分类往往同步进行。
三、抽象概括教学法
抽象就是从许多客观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具有本质属性的思维方法;概括主要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综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例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时,采用橡胶球和玻璃球进行演示,如:在计算1+7时,先在盘子里放7颗橡胶球,再放1颗玻璃球,学生就可以直接看出盘子里有8颗小球,学生并能把属性不同的两种球分开观察。这时老师就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如下规律:一个数加上1就得到它的后继数。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规律,学生就可以减轻记忆负担,大大提高学生运算能力。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学习方法,寻找其规律,机械记忆就会被意义理解所代替,就会大大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归纳演绎教学法
归纳与演绎的方法是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个别的或特殊的知识类推的一般的规律知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是科技人员、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的重要方法。小学数学中的运算定理、性质与法则,很多是用归纳推理概括出来的。例如:小学数学中的 “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就是通过枚举整数中的几个“两个加数交换位置相加和不变”与“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相乘积不变”的例子推导概括出来的,这样的推理在一至三年级要经常训练,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有序、有理、有据的思维能力。
事实上,教学方法问题一般都要经历两个过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加与减、乘与除,它们都是一组以互逆关系为前提的运算。单纯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显然落后与新世纪的发展要求,新型的数学教学形式应该是开放式的、灵活式的、实践性的、活动型的。以上这几种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能灵活运用,既能使学生学到活的数学知识,又能增强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数学学科是集知识、思维、能力于实践活动、观察体验中的一门实践型学科,若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只会觉得枯燥无味;若能够融会贯通地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方法,就会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联通:551619贵州省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大水乡高潮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