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因材施教是实现成功教育的一般性原则,美术课与一般文化课相比实践所占的比重更大,而小学生在受教育群体中又属于抽象思维还比较弱的一类,对于这样一类学生开展美术课,更加需要体验和实践,并由此而探究性的接受一些知识和技巧。另外,学校有目的性的带领学生参加艺术活动,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熏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动手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早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在小学仅仅学习语文与数学,在社会上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美术教育走进了很多小学的课堂。客观来说,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小孩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它也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只有遵循了客观规律,才能为学生奠定艺术基础。另外,由于美术课的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都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虽说我国大部分人对于教育十分重视,但是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重视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对于那种高考不考的艺术修养课,重视程度就差了很多。目前开展的美术课时间不是很长,范围也不够广,方法也还在不断的摸索中。美术教学总体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教学中对于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我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重视,在主管部门的课程设置指导中有关于美术课程比重的明确要求。然而在很多小学中,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学校还是普遍更重视那些升学考试会考的科目,这些对于学生成长很有帮助,但是在升学考试中贡献不明显的科目,无论是在课时上还是在师资配备上都无法达到要求。很多美术课被其他課程占用,美术教育的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的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目标。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满足于教学现状,没有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还是沿用文化课的一套思路,对照课本不断的阅读和练习。缺乏有专业水准的指导。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建立美术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出一些作为欣赏的对象,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去创作。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地欣赏,更要引导小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将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创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社会知识面比较狭窄,对生活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力有待提高。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
在绘画内容上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美术创作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自觉分析。低年级的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对蓝天、白云、田野、池塘等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绘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绘画一些富有动态感的动物、色彩各异的植物,引导学生用纸张等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鸟兽、生活工具等,丰富美术课堂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赏析作品,鼓励学生动手创作
赏析作品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小学阶段对于作品的赏析,教师要注意赏析的方式与方法。在对作品进行赏析时,教师要尽量精选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并且在小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优秀作品。在赏析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作品的意义及一些简单的画法。赏析课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一些名家名作的阶段,而是要让学生在观看与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的不同或相同见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动手创作,学生可以临摹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创作。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对小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和独到见解应给予必要的尊重,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来“一刀切”地衡量学生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自己的见解画在纸上,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中不断进步。
(四)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要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强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童话的小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童话”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童话故事,特别突出那些描述童话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主想象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促进小学生发现童话小屋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动手去绘制。
三、结论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审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动手动脑地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培养,会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闻.合理引入写生装备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2] 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动手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很多家长早已经不满足于孩子在小学仅仅学习语文与数学,在社会上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的情况下,美术教育走进了很多小学的课堂。客观来说,美术教育对于提高小孩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过它也有着自身特殊的规律,只有遵循了客观规律,才能为学生奠定艺术基础。另外,由于美术课的实践性,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都可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虽说我国大部分人对于教育十分重视,但是普及义务教育以来,我们大部分的家长重视的还是文化课的学习,对于那种高考不考的艺术修养课,重视程度就差了很多。目前开展的美术课时间不是很长,范围也不够广,方法也还在不断的摸索中。美术教学总体有以下特点:
(一)小学教学中对于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其作用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在我国新形势下的教育方针中,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较为重视,在主管部门的课程设置指导中有关于美术课程比重的明确要求。然而在很多小学中,这一要求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学校还是普遍更重视那些升学考试会考的科目,这些对于学生成长很有帮助,但是在升学考试中贡献不明显的科目,无论是在课时上还是在师资配备上都无法达到要求。很多美术课被其他課程占用,美术教育的效果也未能达到预期的陶冶学生艺术情操的目标。
(二)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满足于教学现状,没有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还是沿用文化课的一套思路,对照课本不断的阅读和练习。缺乏有专业水准的指导。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建立美术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出一些作为欣赏的对象,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去创作。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地欣赏,更要引导小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将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创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学生的社会知识面比较狭窄,对生活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能力有待提高。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如,
在绘画内容上尽量贴近小学生的生活,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进行美术创作训练,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自觉分析。低年级的美术课堂可以让学生对蓝天、白云、田野、池塘等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绘画,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绘画一些富有动态感的动物、色彩各异的植物,引导学生用纸张等材料制作形态各异的鸟兽、生活工具等,丰富美术课堂活动,既能提高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还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三)赏析作品,鼓励学生动手创作
赏析作品是美术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在小学阶段对于作品的赏析,教师要注意赏析的方式与方法。在对作品进行赏析时,教师要尽量精选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并且在小学生认知范围之内的优秀作品。在赏析时,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讲解让学生明白作品的意义及一些简单的画法。赏析课不应该仅仅是停留在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一些名家名作的阶段,而是要让学生在观看与欣赏优秀作品的同时,能够说出自己的不同或相同见解,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动手创作,学生可以临摹一些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创作。教师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想,对小学生的一些不同观点和独到见解应给予必要的尊重,不能以自己的情感与认知来“一刀切”地衡量学生的认识。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将自己的见解画在纸上,在与其他学生交流中不断进步。
(四)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要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强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童话的小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童话”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童话故事,特别突出那些描述童话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主想象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促进小学生发现童话小屋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动手去绘制。
三、结论
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审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动手动脑地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培养,会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闻.合理引入写生装备不断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水平.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1)
[2] 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