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概率论中的反例是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及性质理解的重要手段,能帮助学生记牢所学知识,提高思维创新能力。本文从反例对概念的理解,帮助公式的学习,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个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反例 概率论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16-02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它是学习数理统计的基础,它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是高等学校工科及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考研的一门必考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面讲述概念,直接证明或给出性质,学生往往不易接受,若教师运用反例教学会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帮助很大,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例就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反例是推翻一个假命题的最有效手段。学生通过举出一个反例,可以获得成就感,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率论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正面不易理解,有时学生会摸不着头脑,这样就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巧妙设置反例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多数学生易用古典概型知识理解概率为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但在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如在几何概率中,设Ω={(x,y)|0≤x,y≤1},A={(x,y)|x=y,0≤x,y≤1}则P(A)= = =0(A,Ω为面积),可见事件A是可能发生的。学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知识后,我们知道连续型随机变量在某个点取值的概率为0,从而也说明了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二、反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公式
由于概率论中的公式很多,学生在使用公式时,若不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极易得到错误的结论。教师课堂教学时除了正面讲解公式外,还应多举些反例(也可以让学生举例)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二维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则E(XY)=E(X) E(Y)。反之结论未必成立。如: 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密度函数f(x,y)= ,x2+y2≤1 0,其它,易求得:
E(XY)= xy· dxdy= x( ydy)dx=0,
E(X)= x· dxdy=0,E(Y)= y· dxdy=0
因此,有E(XY)=E(X)·E(Y)
又当-1≤x≤1时,fX(x)= f(x,y)dy= dy
=
故fX(x)= ,-1≤x≤1 0,其它,同理得
fY(y)= ,-1≤y≤1 0,其它
因f(x,y)≠fX(x)·fY(y),所以X与Y不相互独立。
又如,若事件A,B满足A?奂B,则P(A)≤P(B),反之不真。
例如,设P(A)=0.1,P(B)=0.2,P(A∪B)=0.2
由P(A∪B)=P(A)+P(B)-P(AB)得P(AB)=0.1,
故P(A-AB)=P(A)-P(AB)=0
由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这意味着可有A-AB≠?准,从而未必有A?奂B。
三、反例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在辨析错误时,由于反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举反例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如,设有4张形状、大小、质量完全一样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数字112,121,211,222。現从4张卡片中任抽一张,以随机变量X,Y,Z分别表示抽到卡片上的第一、二、三位数字,则 P{X=1}=P{Y=1}=P{Z=1}= ,
P{X=1,Y=1}=P{Y=1,Z=1}=P{Z=1,X=1}=
故X,Y,Z两两独立,但P{X=1,Y=1,Z=1}=0≠ =P{X=1}P{Y=1}P{Z=1}故X,Y,Z不相互独立。
又如,设有一均匀正八面体,其第1,2,3,4面涂红色,第1,2,3,5面涂黄色,第1,6,7,8面涂蓝色,现以A,B,C分别表示投正八面体一次,底面出现红,黄,蓝颜色的事件,则P(A)=P(B)=P(C)= ,P(ABC)= =P(A)P(B)P(C),而P(AB)= ≠ =P(A)P(B),P(AC)= ≠ =P(A)P(C),P(BC)= ≠ =P(B)P(C),故A,B,C不两两独立。
即由P(ABC)=P(A)P(B)P(C)不能得到A,B,C两两相互独立的结论。
四、反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概率论教学中,反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与批判性方面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构造反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借鉴方法。提出反例需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例如,是否存在既非离散型又非连续型的分布函数?
如F(x)=0 x<0 0≤x<11 x≥1,由分布函数的定义可知F(x)是分布函数,由于F(x)对应随机变量取值不是有限个或可列多个,故F(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又因为F(x)在x=0不连续,所以F(x)不是连续性随机变量,即存在既不离散又不连续的分布函数。
总之,学生在学习概率论时,要注意区别概念、区别原理,在概念的理解与原理的应用上下功夫。对知识的理解上多反问自己,善于举反例,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概念及性质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同德,贾军国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艳萍.《概率论》中反例的应用体会[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82-183.
[3]林穗华.浅谈反例在概率论教学中的作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2-123.
[4]王珍,朱少平.概率分布教学中的反例[J].科技信息,2012,(29):51.
[5]申广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反例教学的例证研究[J].大学教育,2013,(4):84-85.
作者简介:
董留栓(197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副教授,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群论与代数图论。
霍振宏(1963-),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理学院副教授。
【关键词】反例 概率论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16-02
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它是学习数理统计的基础,它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是高等学校工科及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同时也是考研的一门必考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正面讲述概念,直接证明或给出性质,学生往往不易接受,若教师运用反例教学会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方面帮助很大,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及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例就是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反例是推翻一个假命题的最有效手段。学生通过举出一个反例,可以获得成就感,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反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率论中的有些概念比较抽象,正面不易理解,有时学生会摸不着头脑,这样就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巧妙设置反例可以弥补教学中的不足,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多数学生易用古典概型知识理解概率为0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但在几何概型中“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如在几何概率中,设Ω={(x,y)|0≤x,y≤1},A={(x,y)|x=y,0≤x,y≤1}则P(A)= = =0(A,Ω为面积),可见事件A是可能发生的。学习了连续型随机变量知识后,我们知道连续型随机变量在某个点取值的概率为0,从而也说明了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
二、反例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公式
由于概率论中的公式很多,学生在使用公式时,若不注意公式的使用条件,极易得到错误的结论。教师课堂教学时除了正面讲解公式外,还应多举些反例(也可以让学生举例)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二维随机变量X与Y相互独立,则E(XY)=E(X) E(Y)。反之结论未必成立。如: 二维随机变量(X,Y)的联合密度函数f(x,y)= ,x2+y2≤1 0,其它,易求得:
E(XY)= xy· dxdy= x( ydy)dx=0,
E(X)= x· dxdy=0,E(Y)= y· dxdy=0
因此,有E(XY)=E(X)·E(Y)
又当-1≤x≤1时,fX(x)= f(x,y)dy= dy
=
故fX(x)= ,-1≤x≤1 0,其它,同理得
fY(y)= ,-1≤y≤1 0,其它
因f(x,y)≠fX(x)·fY(y),所以X与Y不相互独立。
又如,若事件A,B满足A?奂B,则P(A)≤P(B),反之不真。
例如,设P(A)=0.1,P(B)=0.2,P(A∪B)=0.2
由P(A∪B)=P(A)+P(B)-P(AB)得P(AB)=0.1,
故P(A-AB)=P(A)-P(AB)=0
由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这意味着可有A-AB≠?准,从而未必有A?奂B。
三、反例有利于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在辨析错误时,由于反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可以举反例获得正确的结论。
例如,设有4张形状、大小、质量完全一样的卡片上面分别写有数字112,121,211,222。現从4张卡片中任抽一张,以随机变量X,Y,Z分别表示抽到卡片上的第一、二、三位数字,则 P{X=1}=P{Y=1}=P{Z=1}= ,
P{X=1,Y=1}=P{Y=1,Z=1}=P{Z=1,X=1}=
故X,Y,Z两两独立,但P{X=1,Y=1,Z=1}=0≠ =P{X=1}P{Y=1}P{Z=1}故X,Y,Z不相互独立。
又如,设有一均匀正八面体,其第1,2,3,4面涂红色,第1,2,3,5面涂黄色,第1,6,7,8面涂蓝色,现以A,B,C分别表示投正八面体一次,底面出现红,黄,蓝颜色的事件,则P(A)=P(B)=P(C)= ,P(ABC)= =P(A)P(B)P(C),而P(AB)= ≠ =P(A)P(B),P(AC)= ≠ =P(A)P(C),P(BC)= ≠ =P(B)P(C),故A,B,C不两两独立。
即由P(ABC)=P(A)P(B)P(C)不能得到A,B,C两两相互独立的结论。
四、反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概率论教学中,反例的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与批判性方面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构造反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借鉴方法。提出反例需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及善于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例如,是否存在既非离散型又非连续型的分布函数?
如F(x)=0 x<0 0≤x<11 x≥1,由分布函数的定义可知F(x)是分布函数,由于F(x)对应随机变量取值不是有限个或可列多个,故F(x)不是离散型随机变量,又因为F(x)在x=0不连续,所以F(x)不是连续性随机变量,即存在既不离散又不连续的分布函数。
总之,学生在学习概率论时,要注意区别概念、区别原理,在概念的理解与原理的应用上下功夫。对知识的理解上多反问自己,善于举反例,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概念及性质以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同德,贾军国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2]李艳萍.《概率论》中反例的应用体会[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82-183.
[3]林穗华.浅谈反例在概率论教学中的作用[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122-123.
[4]王珍,朱少平.概率分布教学中的反例[J].科技信息,2012,(29):51.
[5]申广君.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反例教学的例证研究[J].大学教育,2013,(4):84-85.
作者简介:
董留栓(1971-),男,汉族,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副教授,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群论与代数图论。
霍振宏(1963-),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