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讯:火热于手机寒冬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253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一流强手抗衡的中国手机阵营,几乎拼的都是营销力与制造力。但晨讯科技却以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在产业链较高价值环节切入,然后靠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
  3G临近,国内手机厂商分化日益明显。除去一些黑幕曝光的公司外,一度表现良好的夏新电子(SH 600057)和波导股份(SH 600130)皆已预告2005年度出现亏损,其中波导股份在2004年的净利润尚有2亿多元。
  在手机厂商洗牌的背后,却有一些专事手机设计的公司迅速发展,表现极为抢眼。2005年,德信无线(NASDAQ:CNTF)、龙旗控股、晨讯科技(HK 2000)先后在海外上市,并且取得不俗业绩。
  对于手机行业“寒冬论”,晨讯科技CEO王祖同认为,和手机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惊人的增长潜力相比,个别厂商的倒下并不足以证明“寒冬”到来。他认为,与彩电业类似,手机行业迟早也是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天下。
  晨讯科技的前身是由王祖同、杨文瑛(目前任晨讯科技董事长)夫妇于1986年创办的晨兴电子,从事电子零件分销业务,从1991年—2001年成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在中国的代表,其后则为NS在中国的授权分销商之一。
  2001年4月,王祖同将电子元件分销业务卖给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器件配送商Avnet,但保留了液晶显示模块业务。王祖同看准了移动通讯领域的机会,晨兴电子从1999年开始介入手机液晶显示模块业务。2002年12月,其子王曦创建了上海希姆通,经营有关设计及开发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无线通讯应用的GSM/GPRS/EDGE模块之业务。2003年9月,又设立了罗捷斯迪,专门进行集团内的采购物流、制造外包及销售推广业务。
  随后经过整合,晨兴电子、希姆通、罗捷斯迪皆被置入晨讯科技之下,后者于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实际上,除了没有自己的品牌,晨讯科技几乎可以为手机整机厂商外包所有的生产流程,留给客户做的就是“入网测试”。从这个意义上,晨讯科技不只是一家单纯的手机设计企业。
  正因此,从2003年才全面介入的晨讯科技在高速增长的手机市场迅速打开局面。2004年度营业额达到16.6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净利润1.65亿元,更是上一年度的5倍有余。而在2005年上半年,其营收继续增长60%至9.27亿港元,净利润则增长125%至1.1亿港元。晨讯科技取得如此业绩与其运营模式密不可分,在中国独特的手机市场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现实之路。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一流强手抗衡的中国手机阵营,几乎拼的都是营销力与制造力。但晨讯科技却以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在产业链较高价值环节切入,然后靠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其设计能力定位也独具匠心,直逼在中国市场最前沿,把高档手机功能设计在中档产品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一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前10年竞争中,靠熟悉中国国情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夺回了市场主导权,但这种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主要运用于市场营销上,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日益熟悉及越来越深地借助中国渠道,使得中国品牌厂商这一优势的独有性逐渐丧失。晨讯科技把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植根于手机设计环节上,把别的企业用于营销费用转化到设计费用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二是,由于采取差异化策略,不与众多品牌厂商分一杯羹,而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客户,不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国际与国内厂商皆为客户,而且规避了终端市场你死我活的市场风险,此消彼长确保了业务稳步成长。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三是,手机设计方案主要集中在中端手机市场,价位在1000~2500元之间,而功能则基本与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类似。王祖同认为,这种选择恰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市场中,既可以避免陷入低端手机市场的价格战,也可以减少与国际品牌的冲突”。
  正因此,王祖同坚持看好国产手机的前景。他认为,手机设计研发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始终在技术的最前沿瞄准市场的需求开发在未来几个月内热销的产品,在项目管理、研发进度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国内手机厂商多年来建立了品牌形象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只要有好的产品,销售不是问题。
  由于不断积累了设计能力,在3G这一产业整体升级的良机将至,晨讯科技也未雨绸缪。据业内人士透露,晨讯科技已与高通签署了授权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通的CDMA专利以开发、生产和销售3G产品。而在国产3G标准TD-SCDMA方面,晨讯科技也取得进展,LG中国研发中心近日宣布将采用其设计的TD-SCDMA手机方案。
  2006年1月份,花旗给予晨讯科技“买人”的评级。这份报告认为,晨讯科技着力于开发TD-SCDMA制式手机,将会受惠于中国内地3G业务的推行,加之手机外包生产势头持续良好,亦有利其发展。
其他文献
尽管在2000年之前,顾雏军就曾经成为媒体焦点,但直到格林柯尔上市,接下来又连续进行大规模收购,他才真正成为媒体主角。而顾雏军大概也没想到他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的资本帝国,却在更短时间内灰飞烟灭。    早期的一成一败    2000年,顾雏军将北京、海南、湖北、深圳四地的公司打包装入格林柯尔,并在7月运作上市(香港创业板),筹资5亿多港元。  按照顾当时的说法,格林柯尔制冷剂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冷剂,
期刊
“CRT彩电退市论”的出台,折射出中外品牌的激烈竞争。  一则短“新闻”在9月的中国彩电行业掀起轩然大波。某财经类报纸在9月1日一篇名为《彩电巨头联合宣布:CRT彩电一年后全线退市》的报道中称:飞利浦、LG、三星、海信、海尔、创维、TCL等12家国内外主流彩电巨头在北京联合宣布,随着上游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的产能快速扩充,平板电视的制造成本一路走低,同尺寸的CRT彩电成本优势越来越小,预计最晚到明
期刊
高管高薪是天经地义,还是有背伦常?尤其是高管之薪多高不算太高?多少年来,一直争议不断。争论归争论,只要没有立法定论,公司高管薪酬就照涨不误,而且其速度之快,数额之高,越来越让人咋舌。  这种现象在美国尤为典型,因为同等规模企业的CEO,美国的收入比欧洲同行能高出两倍之多,与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相比更是经常高出千百倍。但是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算美国的薪酬委员会想管,工会想干预,只要股东买账,董事
期刊
从“分割出售”到“只租不售”,万达正在从房地产商向房地产金融商蜕变。其“订单地产模式”与“REITs融资方式”均属洋为中用之创新  在央视2005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名列其中,在对他进行简要评价的颁奖词中,其入选似乎更多因为“对公益事业的贡献”,而非其旗下房地产业务的出色。这一局面似乎与当年万达走红全国异曲同工,那时是因为“万达足球玩得火”。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期刊
在日化行业,能够被国际巨头宝洁视为竞争对手可谓是一种荣幸,因为宝洁一向标榜自己没有竞争对手但同时这不言而喻又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如果被这家跨国巨头盯上,市场竞争将异常艰辛。纳爱斯在近年来瞄准高端市场后,就陷入了荣幸和压力的交织中。  纳爱斯的前身是位处浙江丽水的一家地方性国营化工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全行业排名倒数第二,20年后(2000年),纳爱斯成为国内日化行业的老大。这一传奇从90年代初和香
期刊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连锁零售业,永乐通过“先联合后合资”方式而迅速扩张。这种基于一定周期相互了解的合作,消除了资本整合后的许多潜在问题。  2005年5月,永乐电器高调杀入大中电器的大本营北京,外界以此猜测这两家“中永通泰时期”的合作伙伴缘分将尽。但时至年末,出人意料的是,上海永乐与北京大中签署了更加深入的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拓展中国家电零售业务。  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同意以总代价1.2亿元,分别于青
期刊
李宁以“先打造国际品牌,再开拓国际市场”而独树一帜,将发展短期特许权业务的资源集中于开发自有品牌,或通过并购国际知名的个性品牌,以众多名牌垒起一个大品牌  2005年12月9日,李宁公司(HK2331)成交量骤然放大至1870万股,而前一交易日还不到100万股。顷刻之间,李宁股票下跌近8%,当日收盘于5.25港元。对于上市以来一直较为坚挺的李宁股票来说,如此放量下跌实为罕见,市场上顿生猜测。  事
期刊
截至2005年12月31日,49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19只基金呈上了全年的投资业绩,在大盘(上证指数)同期下跌8.29%的情况下,保本基金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南方避险增值基金以12.6%的年净值增长率位列5只保本基金之首,势头直逼运作最优秀的股票型基金。而同属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南方现金增利基金,也以2.5%的年收益率夺得全年货币基金收益率榜首。  根据2005年末的基金规模统计显示,南方
期刊
新科不从核心技术研发入手,出发,而从产品目标性能参数出发,原创“超强纠错”的独特市场概念。由于出色的产品技术与战略联盟,建构了索尼与ESS核心技术整合而成整机。  在2005年底围绕EVD标准爆出的北京阜国和张宝全的争端中,新科电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家在VCD时代和DVD时代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显然希望将优势延续到高清晰音影播放市场。而在业内有“老奸巨滑”之昵称的秦志尚,再次显现“老谋深算
期刊
夹在成本涨价与产品跌价之间的中集学会了供应链生存,而其创新在于供应链管理。与其被动地承受产品售价压力,不如主动去挤采购的市场之水。中集怎样组织近千种材料全球采购的比质比价,形成其供应链管理的竞争力  一个季度盈利近6亿元,对任何一家中国上市公司都令人振奋。2005年10月29日,中集发布的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净利润达5.99亿元。  若以2005年第三季度的业绩论,中集集团营收256.73亿元,列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