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一流强手抗衡的中国手机阵营,几乎拼的都是营销力与制造力。但晨讯科技却以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在产业链较高价值环节切入,然后靠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
3G临近,国内手机厂商分化日益明显。除去一些黑幕曝光的公司外,一度表现良好的夏新电子(SH 600057)和波导股份(SH 600130)皆已预告2005年度出现亏损,其中波导股份在2004年的净利润尚有2亿多元。
在手机厂商洗牌的背后,却有一些专事手机设计的公司迅速发展,表现极为抢眼。2005年,德信无线(NASDAQ:CNTF)、龙旗控股、晨讯科技(HK 2000)先后在海外上市,并且取得不俗业绩。
对于手机行业“寒冬论”,晨讯科技CEO王祖同认为,和手机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惊人的增长潜力相比,个别厂商的倒下并不足以证明“寒冬”到来。他认为,与彩电业类似,手机行业迟早也是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天下。
晨讯科技的前身是由王祖同、杨文瑛(目前任晨讯科技董事长)夫妇于1986年创办的晨兴电子,从事电子零件分销业务,从1991年—2001年成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在中国的代表,其后则为NS在中国的授权分销商之一。
2001年4月,王祖同将电子元件分销业务卖给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器件配送商Avnet,但保留了液晶显示模块业务。王祖同看准了移动通讯领域的机会,晨兴电子从1999年开始介入手机液晶显示模块业务。2002年12月,其子王曦创建了上海希姆通,经营有关设计及开发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无线通讯应用的GSM/GPRS/EDGE模块之业务。2003年9月,又设立了罗捷斯迪,专门进行集团内的采购物流、制造外包及销售推广业务。
随后经过整合,晨兴电子、希姆通、罗捷斯迪皆被置入晨讯科技之下,后者于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实际上,除了没有自己的品牌,晨讯科技几乎可以为手机整机厂商外包所有的生产流程,留给客户做的就是“入网测试”。从这个意义上,晨讯科技不只是一家单纯的手机设计企业。
正因此,从2003年才全面介入的晨讯科技在高速增长的手机市场迅速打开局面。2004年度营业额达到16.6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净利润1.65亿元,更是上一年度的5倍有余。而在2005年上半年,其营收继续增长60%至9.27亿港元,净利润则增长125%至1.1亿港元。晨讯科技取得如此业绩与其运营模式密不可分,在中国独特的手机市场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现实之路。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一流强手抗衡的中国手机阵营,几乎拼的都是营销力与制造力。但晨讯科技却以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在产业链较高价值环节切入,然后靠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其设计能力定位也独具匠心,直逼在中国市场最前沿,把高档手机功能设计在中档产品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一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前10年竞争中,靠熟悉中国国情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夺回了市场主导权,但这种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主要运用于市场营销上,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日益熟悉及越来越深地借助中国渠道,使得中国品牌厂商这一优势的独有性逐渐丧失。晨讯科技把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植根于手机设计环节上,把别的企业用于营销费用转化到设计费用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二是,由于采取差异化策略,不与众多品牌厂商分一杯羹,而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客户,不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国际与国内厂商皆为客户,而且规避了终端市场你死我活的市场风险,此消彼长确保了业务稳步成长。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三是,手机设计方案主要集中在中端手机市场,价位在1000~2500元之间,而功能则基本与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类似。王祖同认为,这种选择恰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市场中,既可以避免陷入低端手机市场的价格战,也可以减少与国际品牌的冲突”。
正因此,王祖同坚持看好国产手机的前景。他认为,手机设计研发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始终在技术的最前沿瞄准市场的需求开发在未来几个月内热销的产品,在项目管理、研发进度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国内手机厂商多年来建立了品牌形象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只要有好的产品,销售不是问题。
由于不断积累了设计能力,在3G这一产业整体升级的良机将至,晨讯科技也未雨绸缪。据业内人士透露,晨讯科技已与高通签署了授权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通的CDMA专利以开发、生产和销售3G产品。而在国产3G标准TD-SCDMA方面,晨讯科技也取得进展,LG中国研发中心近日宣布将采用其设计的TD-SCDMA手机方案。
2006年1月份,花旗给予晨讯科技“买人”的评级。这份报告认为,晨讯科技着力于开发TD-SCDMA制式手机,将会受惠于中国内地3G业务的推行,加之手机外包生产势头持续良好,亦有利其发展。
3G临近,国内手机厂商分化日益明显。除去一些黑幕曝光的公司外,一度表现良好的夏新电子(SH 600057)和波导股份(SH 600130)皆已预告2005年度出现亏损,其中波导股份在2004年的净利润尚有2亿多元。
在手机厂商洗牌的背后,却有一些专事手机设计的公司迅速发展,表现极为抢眼。2005年,德信无线(NASDAQ:CNTF)、龙旗控股、晨讯科技(HK 2000)先后在海外上市,并且取得不俗业绩。
对于手机行业“寒冬论”,晨讯科技CEO王祖同认为,和手机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惊人的增长潜力相比,个别厂商的倒下并不足以证明“寒冬”到来。他认为,与彩电业类似,手机行业迟早也是亚洲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的天下。
晨讯科技的前身是由王祖同、杨文瑛(目前任晨讯科技董事长)夫妇于1986年创办的晨兴电子,从事电子零件分销业务,从1991年—2001年成为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在中国的代表,其后则为NS在中国的授权分销商之一。
2001年4月,王祖同将电子元件分销业务卖给了全球最大的电子器件配送商Avnet,但保留了液晶显示模块业务。王祖同看准了移动通讯领域的机会,晨兴电子从1999年开始介入手机液晶显示模块业务。2002年12月,其子王曦创建了上海希姆通,经营有关设计及开发手机的整体解决方案及无线通讯应用的GSM/GPRS/EDGE模块之业务。2003年9月,又设立了罗捷斯迪,专门进行集团内的采购物流、制造外包及销售推广业务。
随后经过整合,晨兴电子、希姆通、罗捷斯迪皆被置入晨讯科技之下,后者于2005年6月在香港上市。实际上,除了没有自己的品牌,晨讯科技几乎可以为手机整机厂商外包所有的生产流程,留给客户做的就是“入网测试”。从这个意义上,晨讯科技不只是一家单纯的手机设计企业。
正因此,从2003年才全面介入的晨讯科技在高速增长的手机市场迅速打开局面。2004年度营业额达到16.6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0%;净利润1.65亿元,更是上一年度的5倍有余。而在2005年上半年,其营收继续增长60%至9.27亿港元,净利润则增长125%至1.1亿港元。晨讯科技取得如此业绩与其运营模式密不可分,在中国独特的手机市场走出一条差异化的现实之路。
与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世界一流强手抗衡的中国手机阵营,几乎拼的都是营销力与制造力。但晨讯科技却以设计能力为突破口,在产业链较高价值环节切入,然后靠供应链管理整合产业链。其设计能力定位也独具匠心,直逼在中国市场最前沿,把高档手机功能设计在中档产品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一是,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前10年竞争中,靠熟悉中国国情在某些行业或领域夺回了市场主导权,但这种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主要运用于市场营销上,但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日益熟悉及越来越深地借助中国渠道,使得中国品牌厂商这一优势的独有性逐渐丧失。晨讯科技把对中国消费者的独特理解植根于手机设计环节上,把别的企业用于营销费用转化到设计费用上。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二是,由于采取差异化策略,不与众多品牌厂商分一杯羹,而将它们变为自己的客户,不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国际与国内厂商皆为客户,而且规避了终端市场你死我活的市场风险,此消彼长确保了业务稳步成长。
晨讯科技的策略之三是,手机设计方案主要集中在中端手机市场,价位在1000~2500元之间,而功能则基本与国际品牌的高端产品类似。王祖同认为,这种选择恰是国产品牌与国际巨头竞争的有效手段,“在这个市场中,既可以避免陷入低端手机市场的价格战,也可以减少与国际品牌的冲突”。
正因此,王祖同坚持看好国产手机的前景。他认为,手机设计研发公司拥有核心技术研发实力,始终在技术的最前沿瞄准市场的需求开发在未来几个月内热销的产品,在项目管理、研发进度控制上具有明显优势。而国内手机厂商多年来建立了品牌形象和庞大的销售网络,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只要有好的产品,销售不是问题。
由于不断积累了设计能力,在3G这一产业整体升级的良机将至,晨讯科技也未雨绸缪。据业内人士透露,晨讯科技已与高通签署了授权协议,将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高通的CDMA专利以开发、生产和销售3G产品。而在国产3G标准TD-SCDMA方面,晨讯科技也取得进展,LG中国研发中心近日宣布将采用其设计的TD-SCDMA手机方案。
2006年1月份,花旗给予晨讯科技“买人”的评级。这份报告认为,晨讯科技着力于开发TD-SCDMA制式手机,将会受惠于中国内地3G业务的推行,加之手机外包生产势头持续良好,亦有利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