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连锁零售业,永乐通过“先联合后合资”方式而迅速扩张。这种基于一定周期相互了解的合作,消除了资本整合后的许多潜在问题。
2005年5月,永乐电器高调杀入大中电器的大本营北京,外界以此猜测这两家“中永通泰时期”的合作伙伴缘分将尽。但时至年末,出人意料的是,上海永乐与北京大中签署了更加深入的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拓展中国家电零售业务。
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同意以总代价1.2亿元,分别于青岛及西安成立一家双方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以永乐和大中的联合品牌经营管理,而青岛合资公司之最初经营权将由大中电器行使,西安合资公司之最初经营权则由上海永乐行使。
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称“未来我们将会积极物色具有发展潜力之地区开设合资公司,藉以提升双方在新进入地区市场的竞争力。”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永乐和大中很可能在今后将以这种合作方式为主拓展新市场,而业内老三和老四的联合,将会对现有格局形成冲击。
与目前排名前两位的国美电器(HK 0493)和苏宁电器(SZ 002024)相比,永乐电器在规模上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零售商增长势头却属业内最快。从2001年成为上海市场的领导者后,永乐电器以此为基地开始进入扩张期。
真正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7月,以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为主,联手河南通利、青岛雅泰、成都百货等几家区域性家电零售商,成立了家电零售联合采购企业中永通泰。稍后中永通泰在9月吸收了4位成员——广东东泽电器、深圳铭可达、武汉工贸和浙江五交化;10月,重庆商社和重庆百货加入。后来这一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一度达到近20家,其初衷是将几大城市中的大型家电零售商联合起来,以和国美、苏宁在全国的扩张进行抗衡。
中永通泰吸收成员的硬标准是各区域家电零售领域的领导者。实际上,这一联合体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两个主角永乐和大中曾相互持股5%,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尝试,这一消息并未对外宣布。而中永通泰的一条重要约束是:互相不进入成员单位的市场。
尽管这一联合体在理论上能为各成员带来采购优惠,但由于互相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产权关系,最终无法抵挡各自的扩张冲动,似乎应验了时任国美电器总经理李俊涛“假、大、空”之喻。“联盟不同于连锁。形象一点说,这个联盟就像是一驾马车上拴了9匹马,而每匹马又听命于不同的主人,虽然希望让整驾马车跑得更快,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但进入2003年后,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年5月,永乐电器注资4000万元获得河南通利50%的股权,进入中原市场;同年末,又获得广州东泽51%的股权,并更名为广州永乐。接下来,2004年9月,永乐与成百家电(也为中永通泰的成员)各出资1000万元合力打造“成百永乐”家电卖场。
2005年,永乐扩张步伐并未放缓,接连收购南京上元、闽灿坤的小家电门店和厦门思文。至2005年末,永乐电器在11个省(直辖市)66个城市拥有193家零售门店,其全国性网络在两年间快速铺就。
与国美、苏宁依靠自身发展和早期的特许加盟方式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不同,永乐电器选择的路径看起来可谓深谋远虑:先是与各区域的领导性企业建立起联合体,而后再逐步深入至资本层面的合作。河南通利、广州东泽、成百家电,无一不曾是中永通泰的重要成员。通过合资或并购,永乐迅速扩大旗下的门店数量和零售网络。而这种基于一定时间的相互了解的合作,无疑会消除资本整合后的许多潜在问题。
200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永乐和国美、苏宁的营收差距只在10亿~20亿元左右,而巨头之间围绕店址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时甚至出现以高出对手几倍的价格争夺店址。由此,零售商的成本大大增加,营收的增长并未能带来利润的相应增长。
恰在此时,永乐宣布与颇有渊源的大中合资。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家电连锁巨头们已认识到非理性竞争的不合理性。陈晓直言:“寄希望于我们这种合作方式能给行业带来理性发展的思路,我们倡导行业内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共赢的目标。”
在业内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永乐和大中,若将两者的营收加起来,将超过国美或苏宁,一举成为规模最大的家电零售商。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并不排除永乐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并购大中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正刺激着投资者,永乐电器的股价自上市后稳步走高。
2005年5月,永乐电器高调杀入大中电器的大本营北京,外界以此猜测这两家“中永通泰时期”的合作伙伴缘分将尽。但时至年末,出人意料的是,上海永乐与北京大中签署了更加深入的合作框架协议书,共同拓展中国家电零售业务。
根据这一协议,双方同意以总代价1.2亿元,分别于青岛及西安成立一家双方各占50%权益的合资公司,以永乐和大中的联合品牌经营管理,而青岛合资公司之最初经营权将由大中电器行使,西安合资公司之最初经营权则由上海永乐行使。
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称“未来我们将会积极物色具有发展潜力之地区开设合资公司,藉以提升双方在新进入地区市场的竞争力。”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永乐和大中很可能在今后将以这种合作方式为主拓展新市场,而业内老三和老四的联合,将会对现有格局形成冲击。
与目前排名前两位的国美电器(HK 0493)和苏宁电器(SZ 002024)相比,永乐电器在规模上还有一定差距,但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零售商增长势头却属业内最快。从2001年成为上海市场的领导者后,永乐电器以此为基地开始进入扩张期。
真正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是在2002年7月,以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为主,联手河南通利、青岛雅泰、成都百货等几家区域性家电零售商,成立了家电零售联合采购企业中永通泰。稍后中永通泰在9月吸收了4位成员——广东东泽电器、深圳铭可达、武汉工贸和浙江五交化;10月,重庆商社和重庆百货加入。后来这一联合体的成员单位一度达到近20家,其初衷是将几大城市中的大型家电零售商联合起来,以和国美、苏宁在全国的扩张进行抗衡。
中永通泰吸收成员的硬标准是各区域家电零售领域的领导者。实际上,这一联合体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两个主角永乐和大中曾相互持股5%,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尝试,这一消息并未对外宣布。而中永通泰的一条重要约束是:互相不进入成员单位的市场。
尽管这一联合体在理论上能为各成员带来采购优惠,但由于互相之间没有实质性的产权关系,最终无法抵挡各自的扩张冲动,似乎应验了时任国美电器总经理李俊涛“假、大、空”之喻。“联盟不同于连锁。形象一点说,这个联盟就像是一驾马车上拴了9匹马,而每匹马又听命于不同的主人,虽然希望让整驾马车跑得更快,但那只是一个美好的理想。”
但进入2003年后,形势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年5月,永乐电器注资4000万元获得河南通利50%的股权,进入中原市场;同年末,又获得广州东泽51%的股权,并更名为广州永乐。接下来,2004年9月,永乐与成百家电(也为中永通泰的成员)各出资1000万元合力打造“成百永乐”家电卖场。
2005年,永乐扩张步伐并未放缓,接连收购南京上元、闽灿坤的小家电门店和厦门思文。至2005年末,永乐电器在11个省(直辖市)66个城市拥有193家零售门店,其全国性网络在两年间快速铺就。
与国美、苏宁依靠自身发展和早期的特许加盟方式建立全国销售网络不同,永乐电器选择的路径看起来可谓深谋远虑:先是与各区域的领导性企业建立起联合体,而后再逐步深入至资本层面的合作。河南通利、广州东泽、成百家电,无一不曾是中永通泰的重要成员。通过合资或并购,永乐迅速扩大旗下的门店数量和零售网络。而这种基于一定时间的相互了解的合作,无疑会消除资本整合后的许多潜在问题。
2005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永乐和国美、苏宁的营收差距只在10亿~20亿元左右,而巨头之间围绕店址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有时甚至出现以高出对手几倍的价格争夺店址。由此,零售商的成本大大增加,营收的增长并未能带来利润的相应增长。
恰在此时,永乐宣布与颇有渊源的大中合资。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家电连锁巨头们已认识到非理性竞争的不合理性。陈晓直言:“寄希望于我们这种合作方式能给行业带来理性发展的思路,我们倡导行业内企业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实现共赢的目标。”
在业内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的永乐和大中,若将两者的营收加起来,将超过国美或苏宁,一举成为规模最大的家电零售商。有投行人士分析称,并不排除永乐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并购大中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正刺激着投资者,永乐电器的股价自上市后稳步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