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爱斯:宝洁挡不住

来源 :竞争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化行业,能够被国际巨头宝洁视为竞争对手可谓是一种荣幸,因为宝洁一向标榜自己没有竞争对手但同时这不言而喻又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如果被这家跨国巨头盯上,市场竞争将异常艰辛。纳爱斯在近年来瞄准高端市场后,就陷入了荣幸和压力的交织中。
  纳爱斯的前身是位处浙江丽水的一家地方性国营化工厂,在上世纪80年代初于全行业排名倒数第二,20年后(2000年),纳爱斯成为国内日化行业的老大。这一传奇从90年代初和香港丽康合资开始。
  合资之后的纳爱斯首先瞄准肥皂市场。最早推出的雕牌超能皂,以蓝色与中凹造型出现,强调高效去污,以广告攻势和低价位出击,一炮打响。随后,纳爱斯推出雕牌透明皂,以中等价位推出,配合了更大量的广告,再次大获成功。凭借两场战役,纳爱斯一跃成为肥皂业的龙头老大。
  初步成功正是因为瞅准了市场真空。纳爱斯董事长兼总经理庄启传表示,纳爱斯从表面的激烈竞争背后,捕获到了潜藏的市场机会。表面上洗涤用品市场已经大小品牌林立,把市场填得满满的,但这背后有着巨大的机会。
  在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市场格局中,跨国企业在以城市为中心的中高端市场上优势明显,但在广大农村为代表的低端市场上,许多质量低劣甚至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其中,但这一市场同样需要高质量的品牌产品。而这一潜在的庞大市场需求被隐藏了起来,直到纳爱斯从肥皂市场突破进入。
  而名不见经传的纳爱斯初战告捷,并未引起宝洁的注意,甚至是很多国内的日化企业也未将其放在眼中。纳爱斯在肥皂领域安心经营了8年,凭借超能皂和透明皂,积累起了相当的资源和财力。
  纳爱斯开始酝酿向新的领域拓展。1998年,庄启传在青岛参加全国洗涤行业大会,作为全国肥皂行业协会主任委员的他偏偏跑到洗衣粉行业那边去听,他看到大多数洗衣粉企业纷纷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出台文件,限制不断上涨的产能以降低产业竞争程度。庄启传由此觉得机会来了,他认为一味地寻求政府部门的保护,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竞争。
  “高端的群众买不起,低端的品质有问题”,这就是当时洗衣粉市场的最大机会:洋品牌只在沿海地区和一二线城市占据主流品牌位置;在众多中小城市及广大农村市场,更多的是一些区域品牌,属于品质不高的散兵游勇,而一些强势的国内品牌却由于体制问题显得后劲不足。
  庄启传决定以“中档价格高档品质”的战略挺进洗衣粉行业,并且要以大规模制造及彻底改造生产流程来降低成本。1999年,纳爱斯引入世界领先的全自动喷粉设备,配合上在肥皂领域的成功策略——大规模广告+突破底线价格,当年就奇迹般地进入行业三甲。2000年,纳爱斯成为洗衣粉行业的老大;2001年,差距继续拉大:纳爱斯年产洗衣粉89万吨,相当于所有在华跨国公司销售总量的5倍,超过国内前10家的销量总和。
  短短两年时间创造的炫目业绩让纳爱斯信心十足,随后以同样策略将产品线延伸至于膏,香皂.水晶皂.沐浴露、洗发水等,期望迅速成为全球性日化企业。2000年,纳爱斯的销售额已达25.03亿元,2002年,纳爱斯将精彩表现到极致:年销售收入达55亿元;香皂产量达到全行业的49.1%,洗衣粉则占39.63%。
  纳爱斯的成功,终于引起了宝洁的重视,跨国巨头开始重新认识“中档价格高档品质”的战略价值,并掀起了降价浪潮。在广告策略上,宝洁在2004年夺取央视日化类标王,2005年成为央视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品牌标王。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当跨国企业开始觊觎中端市场后,本土企业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打压。
  而纳爱斯则开始向高端市场反击。2004年下半年,纳爱斯接连发动高端战略:先后推出雕牌天然皂粉、雕牌全效洗洁精和纳爱斯营养牙膏,并将2005年定为“高端年”,企图撕开高端市场的缺口。
  原本市场定位不同的宝洁和纳爱斯都已经不满足于此前的势力范围,开始全面交火,在低端市场渠道优势明显的纳爱斯试图在高端市场抢夺宝洁的销售终端。而业内人士称,纳爱斯面临的更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打造高端品牌,仅仅复制此前中端市场的成功经验并不足以撼动宝洁的位置。
其他文献
2007年3月下旬到4月,美国最引人注目的巨头之战恐怕要数传媒巨头维亚康姆与搜索巨头Google之间的官司。  这场官司的缘起当然是去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视频网站YouTube,从而大步踏入维亚康姆的领地。  已经归属Google的YouTube乃全球当前最火的视频搜索网站,每天上传的视频短片成千上万条,影响力日增,令传统电视巨头倍感竞争威胁,以至于不得不奋起反击,维亚康姆不过是拍
期刊
2006年7月5日,安然公司创始人兼前任CEO肯·雷(Ken Lay)因心脏病突发,在他位于科罗拉多州Aspen市的家中病逝。而此时正是已经调查审讯5年的安然案逐步接近真相,即将进行最后的审判与宣判的时候。  就在他突然去世前的一个月,他和安然的另一位前任CEO,也是肯·雷在安然案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杰弗里(Jeffrey Skilling)刚刚被证明有罪,离最后的宣判只差一道重要的手续,即让他们两
期刊
入狱已一年多的唐万新终于迎来了一审判决。4月29日下午,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份长达232页,共计12万字的刑事判决书中,裁定其犯有两项罪名: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罚款40万元,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8年,罚款40万元。  今年1月20日,在数起相关案件审理完毕后,一拖再拖的德隆主案在武汉中院首次开庭。德隆系核心企业德隆国际、新疆德隆集团、
期刊
因并购引起的CEO离职案正在逐年增加。据统计,今年每六名CEO中就会有一名因为并购丢掉工作。  并购后的CEO去哪里?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4%)的CEO在并购后工作有变动,或去新公司,或成顾问,或直接退休。剩下46%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不过是为新老板工作。当WellPoint收购了WellChoice之后,前任WellChoiceCEO同意担任新合并公司的CEO。而当美国联合技术集团(United
期刊
“贱卖”蒙牛?    黄明教授在讲授有关外资并购的问题时,谈到了如何对企业进行估值,随后围绕着蒙牛乳业的案例,同学们展开了一场讨论。  黄明:前一子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时,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投入赚了不少钱,将近翻番。国内外的舆论就开始争论是否“贱卖”了,有家银行的管理层就对某国外媒体说了,“我们没有贱卖,我们卖给这些战略投资者的股价高于净资产价”。我觉得这个话在国内跟领导说没问题,但在国际上讲就有点问题
期刊
顺驰以黑马姿态走全国化扩张之路,矛头直指万科,其以速度为核心的操作模式本无错谬,奈何自身能力不足,折于产品设计制造,最后只得“贱卖”控股权。万科恰好大顺驰10岁,顺驰起步之时,万科正在经历顺驰眼下的这一幕。早有血的教训的万科视宏观调控为整合机会,提速前进,老大仍旧是老大。  若孙宏斌安于天津一地做殷实的诸侯,未来的一切几乎都可以预见但生性张扬的孙宏斌明知有风险,却偏要“试一试”。  孙宏斌复出半年
期刊
尽管在2000年之前,顾雏军就曾经成为媒体焦点,但直到格林柯尔上市,接下来又连续进行大规模收购,他才真正成为媒体主角。而顾雏军大概也没想到他在短时间内搭建起来的资本帝国,却在更短时间内灰飞烟灭。    早期的一成一败    2000年,顾雏军将北京、海南、湖北、深圳四地的公司打包装入格林柯尔,并在7月运作上市(香港创业板),筹资5亿多港元。  按照顾当时的说法,格林柯尔制冷剂是世界上最好的制冷剂,
期刊
“CRT彩电退市论”的出台,折射出中外品牌的激烈竞争。  一则短“新闻”在9月的中国彩电行业掀起轩然大波。某财经类报纸在9月1日一篇名为《彩电巨头联合宣布:CRT彩电一年后全线退市》的报道中称:飞利浦、LG、三星、海信、海尔、创维、TCL等12家国内外主流彩电巨头在北京联合宣布,随着上游液晶面板和等离子面板的产能快速扩充,平板电视的制造成本一路走低,同尺寸的CRT彩电成本优势越来越小,预计最晚到明
期刊
高管高薪是天经地义,还是有背伦常?尤其是高管之薪多高不算太高?多少年来,一直争议不断。争论归争论,只要没有立法定论,公司高管薪酬就照涨不误,而且其速度之快,数额之高,越来越让人咋舌。  这种现象在美国尤为典型,因为同等规模企业的CEO,美国的收入比欧洲同行能高出两倍之多,与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相比更是经常高出千百倍。但是所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就算美国的薪酬委员会想管,工会想干预,只要股东买账,董事
期刊
从“分割出售”到“只租不售”,万达正在从房地产商向房地产金融商蜕变。其“订单地产模式”与“REITs融资方式”均属洋为中用之创新  在央视2005年度经济人物评选中,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名列其中,在对他进行简要评价的颁奖词中,其入选似乎更多因为“对公益事业的贡献”,而非其旗下房地产业务的出色。这一局面似乎与当年万达走红全国异曲同工,那时是因为“万达足球玩得火”。  1994年,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