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宿而不家”到“寄宿而家”——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问题破解的道与路

来源 :基础教育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寄宿制义务教育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全面负责,使得家庭的教育责任更多的转入学校。为更好地破解城市“寄宿生”问题以发挥学校的生活照养功能,特构建全员参与、全学科融合、全天候践行、全过程渗透、全方位评价的“五全融合”生活养育课程体系,并积极整合学校人财物资源,从体制机制构建、课程内部机理优化、课程基础条件建设、校园文化营造等方面予以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五全融合”生活涵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育人效果显著,有效地破解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问题。
其他文献
近些年,随着国家的大力投入,非遗培训渐渐在民族地区打开局面。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不仅体现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对农民的教育方面,也是在不断地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而本文主要就是站在教育扶贫的角度,对农民致富之路进行探究。通过对农民现状以及问题的实例分析,来更为真实地了解到,非遗教育培训给农民带来的益处和意义所在。
描写在写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决定着一篇文章具体生动与否。当下,在学生的习作中依旧鲜见比较好的描写作品,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在描写写作指导中没有抓住描写的关键所在。从描写点的确立与分解、描写节奏的调控等两个关键要素出发,深入探讨描写写作指导的要诀,能从根本上提升描写的写作质量。
《阿长与<山海经>》蕴含了鲁迅对阿长深厚而复杂的感情,这份感情通过巧用不同手法和形式得到体现:叠加运用对比手法,充分展现儿时单纯质朴的感激、敬佩之情;交错运用双重叙事视角,体现情感从儿童感性认知到成人理性认知的螺旋式深化;运用并列结构标题强调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心中不仅位置同等重要,而且二者交织在一起共同成为他心中最为珍贵的记忆。
教学的发生是在对话中完成的。基于有效的对话展开教学,课堂才会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引发对话,需要创设对话情境;在对话之中,教师需要捕捉生成时机,促进学生思维进阶。此外,对话还应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语言感性。这些,都需要尊重学生的“前理解”体验,顺势而发,因势象形。真正的对话,与回归语言的感性之美应是同时的,在对话中回归言语感性是走向心灵柔软的契机。
肖培东老师的文学课堂之所以具有深度和文学味,其重要原因在于肖老师在教学中一直引导学生沉浸在文本之内,并时刻关注学生文学想象的构建和文学思维的发展。文章以“想象构建”教学法中的五个立场为视角,审视肖老师文学课堂中的对话及其对于学生思维理解发展的推进作用。
洪胜生先生的新著《教之韵》(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1月版),是一部相当别致的文本。考察其内容,横观,包罗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听说读写,语修逻文;纵观,贯穿语文教学全过程:备课(钻研教材、教案或教学设计的撰写)—授课—作业处理(指导、批改、讲评)—自我评估、反思。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和掌握好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学习过程很容易变得枯燥和乏味。实践已证明,数学游戏既是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方式,也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目标达成方式。巧妙创设游戏情境,进行适宜的数学游戏,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焕发数学课堂动能。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即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核心问题。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从来都是教育者安身立命的圭臬,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容不得含糊,培养人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在人们的话语体系里。历史可以告诉未来。一、从历史看育人和育才问题教育服务于政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夏商周时代的校、庠、序的受教育者均是皇族、贵族子弟,西周时期的序其乡学的学生主要也是奴隶主子弟,只有少部分庶民子弟。
天津市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下称“岳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停课不停学期间,以线上“微班会”创建思政教育新思路;以智慧校园支撑线上课堂,提供优质学习资源;以多彩课程陪伴学生生活,五育并举促成长。师生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策略,构建起线上线下高效协同融合的学习方式,塑造学校育人新生态。
教师情感表达与师生关系构建,应致力于构建校园情感场,用情感滋养心灵、用情感旺盛生命,将“情感-交往”型课堂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而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情感育人的理念高度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