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南朝刘勰的“比”、“兴”概念,众说纷纭,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词源学这一语言学部门的原理,以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解剖“比”、“兴”概念,进而抽象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二维度美学”。据此,对美的类型做出区分;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一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要,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援引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的有关理论,阐释了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及审美联觉性。
南朝刘勰所创作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 [1]。本文拟就“二维度词源学” [2],取精用弘,剥离其内容,提取其形式,从而扩充其容量,以施之于刘氏《比兴》篇的推阐,并进而论及“二维度美学”。
语言学在语言学之外的助益是相当显豁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延展推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延展催生了结构主义文论的产生;如今,“二维度词源学”的延展,也会对文论有些许贡献。
一、刘勰《比兴》篇写真
(一)“比”写真
今以黄叔琳本为底本,他人校改置于圆括号内,下同。
故比者,附也。[3]
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范文澜:“铃木云疑,当作理”[4], 飏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瀚衣以拟心忧,席卷(注本作卷席)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郭晋稀:“‘者’原脱,今补” )[5]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6]
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杨明照:“‘畜’当作‘蓄’,音之误也”。[7]愤以斥言。[8]
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声。[9]
比显而兴隐哉![10]
(二)“兴”写真
兴者,起也。[11]
起情,故兴体以立。[12]
兴则环譬以记(一作託)讽。[13]
观夫兴之託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鳩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黄侃:“‘从’当为‘疑’字之误”。[14]於(郭晋稀:“‘乎’原作‘於’,或作‘于’。今校改。”[15]夷离,德贵其(郭晋稀:“‘有’原作‘其’,今校改。”[16]别,不嫌于鸷鸟。[17]
比显而兴隐哉![18]
(三)“比兴”写真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19]
二、“比兴”的二维度表征
刘勰所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表明,“比”与“兴”有着共同的机理:“物虽胡越,合则肝胆。”今表征如下:
物={物类,属性}
人={人类,情性}
“人”与“物”属于“胡越”之列,即属于不同的“物类” 范畴与“人类”范畴;但是这分属于不同“物类”范畴与“人类”范畴的“属性”与“情性”却会如“肝胆”一样相“合”;如此,便形成了“比”与“兴”。
物={物类,属性}对人={人类,情性}的垂直映射便构成“比”,刘持生“比是全用比喻来影射”,[20]即是此意。《毛诗正义·卷第2-3·邶·北门》:
出自北门,憂心殷殷。[21]
毛亨传:兴也。北门背明乡阴。[22]
郑玄笺 ;自,从也。兴者,喻己仕于闇君,犹行而出北门,心为之忧殷殷然。[23]
孔颖达疏: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言人出自北门者,背明向阴而行,犹己仕于乱世,向于暗君而仕。由君之暗,己则为之忧心殷殷然。[24]本取人向阴行,似己仕闇君,故以出自北门为喻。传以向阴者必背明耳,不取背明为义,何者?此人既仕闇君,虽困不去,非恨本不择君,故知不以背明为喻也。[25]
朱熹注:比也。北门,背阳向阴。殷殷,忧也。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26]
综合以上毛、郑、孔、朱各家解释,对“出自北门,憂心殷殷。”可作出以下推阐:
北门={建筑物,向阴}
暗君={君,暗}
“暗君”与“北门”(向阴之门)构成了垂直映射关系,这是朱熹注为“比也”的依据。
还可以作如下阐释,
北门={建筑物,乡阴} 连及 己={臣,心向阴}
仕暗君,就像出北门(向阴之门),故心情幽暗。除仕暗君与出北门构成垂直映射关系外,出北门还与心情幽暗构成横向连及关系,这是郑笺申发毛传之义,标注“兴者”的依据。
孔疏基本上遵从郑笺,而略有不同:
映 北门={建筑物,向阴}
射 暗君={君,暗} 连及 己={臣,心向暗}
孔疏是由仕暗君与心情幽暗横向连及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出自北门,憂心殷殷”这句诗,既可以视为“比”,也可以视作“兴”,只是视角不同罢了。
横向连及则构成了“兴”,刘持生“兴是用类似的现象引起要说的话”,[27]即是此意。《毛诗正义·卷7-3·曹·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毛亨传:兴也。 鳲鳩,秸鞠也。鳲鳩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28]
郑玄笺: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以刺今在位之人不如鳲鳩。淑,善。仪,义也。善人君子,其执义当如一也。[29]
孔颖达疏:言有鳲鳩之鸟,在于桑木之上为巢,而其子有七兮。 鳲鳩养之,能平均用心如壹。既如壹兮,其心坚固不变,如裹结之兮。言善人君子能如此均壹,刺曹君用心不均也。[30]淑,善,《释诂》文。此美其用心均壹。均壹在心,不在威仪。以仪,义理通,故转仪为义。言善人君子,执公义之心,均平如壹。[31] 朱熹注:兴之。鳲鳩,秸鞠也,亦名戴腾,今之布榖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也。[32]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淑人君子,则其仪一矣。[33]
对于该诗句的阐释,从毛传、郑笺、孔疏直到朱注,一脉相承;除孔氏外,其他三人均以为诗句属于“兴”之列。现以二维度形式表征于下:
鳲鳩={鸟类,饲子平均如一} 横向连及 君子={国君,养民均平如壹}
由鳲鳩(鸟类)的饲子平均如一之动物属性,跨类(由鸟类到人类)而连及到国君亦应养民如鳲鳩饲子。应指出的是,所谓“类似的现象”是指属性(物类)与情性(人类)之间的类似。
可见,“比”“兴”的机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属性”与“情性”的相似性。这是“比”“兴”的相同之处。“比”“兴”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它们的表征形式不同:
采取纵向聚合表征形式,即形成“比”:
物={物类,属性}
人={人类,情性}
采取横向组合表征形式,即形成“兴”:
物={物类,属性}/人={人类,情性}
而且,二者可以转换:
鳲鳩在桑,其仪一兮。
这是“兴”转换为“比”。
北门其阴,我心殷殷。
这是“比”转换为“兴”。“阴”这一“侵”部字,可与“殷”这一“文”部字形成合韵关系。
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刘勰所说的“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34]原因便在于“兴”要求有较严格的对当性,而“比”则灵活得多了,这是“兴”消“比”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二维度美学
(一)定义及公式
所谓“二维度美学”,是指以二维度为表征形式的美学模式,它是一种美学理论模型。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还可以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如下:
“属性”、“情性”是两个美元素,是“美”的初始条件。
(二)美的类型
美的类型,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正美”,即通常的所谓美,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另一种是“负美”,即通常所谓“丑”,亦即恶美。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美={+属性,-情性}
单纯的“属性”或“情性”,无所谓美,“属性”与“情性”是“美”的两个组成元素,“美”的生成除了这两个元素之外,还取决于这两个元素的组构形态。即是说,“美”是由“属性”与“情性”以及二者间的组构形态所生成并决定的。
从以上所列的美的二维度表征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一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求,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
(三)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及审美联觉性
1.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
所谓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是指“情性”对“属性”范畴或原型所作的解释。对此,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解释道: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类心理是根据与感官经验相配套的一般图式或原先就存在的“范畴”或原型(如圆、红、小、对称、垂直)来解释被感知到的事物的。像能够“看见”合适的花瓣的紫外线波长色的密蜂和蝴蝶一样,人类也发展出只对周围的某些特点——大概是对和我们的存在和生存有关的那些特点加以感知和反应的一套感官。而且,在这些感觉范畴或图式中,这些特点己经被简化,以使一种颜色、形状或声音代表很多种大体相似的颜色、形状或声音。惟因如此,我们可以说洋红、绯红、猩红、淡红,而把整个色调系列称为红,或者即使口语的个别的词被某个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人稀奇古怪地念出来或者完全被一个外国人念错了,我们照样能够辨别出来。[35]
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又与美元素之一“属性”的相似性相关。迪萨纳亚克予以解释道:
儿童在学说话时也表现出概念概括的能力。起初他们将用同一个词指很多根本不同的事物——通常绝大多数事物总的轮廓或形状是相似的(鲍尔曼,1980)。所有四条腿的动物可能都被称为“狗”。我记得僧伽罗人的一位小男孩在火车车厢里指着一个正在旋转的风扇称之为“轮子”。圆形和长度似乎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般特点。[36]
其实,早在鲍尔曼(1980)之前,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就已经在他的《思维与语言》(1934)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37]
2.二维度表征的审美联觉性
所谓“审美联觉性”,是指“情性”对“属性”的联想性知觉,可以说,“美”便是产生于这一联觉行为之中,这是一种美的行为,是美的源泉。“情性”对“属性”的联觉,遵循“异形同构”原则。迪萨纳亚克说:
阿恩海姆的isomorphism(同形论)对于审美移情的研究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因为他的研究提出可能存在某些神经生理基础来理解我们用来领会这个世界的物质/身体隐喻中固有的那些“定向张力”。isomorphism(同形)这个词指两种事物在其结构组织方面的对应或一致——一种“精确的类比”。因此,阿恩海姆已经指出,同形可能发生在大脑的电化加工过程之中,它在“图像上”与心理加工过程相匹配,又根据类比使我们产生相应的身体动作或具有心理情绪基调的动作。换言之,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在一个物体或事件中感受到的力是与我们知觉加工器官的心理动态同形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是对它的模仿。1949年,阿恩海姆在大脑的特征觉察器、皮层脑电图和加工模块被描述之前写的一篇经典文章中提出了同形这种概念。阿恩海姆提到了弗洛伊德早先所说的“概念模仿”现象:我们常常感到一个事实:即个别肌肉动作模式伴随着一种类似的精神心理状态。[38]
四、结语
公式“美={属性,情性}”只表明了美的初始条件,而“物={物类,属性}”与“人={人类,情性}”之间的垂直映射与横向连及则揭示了“美”的产生机理。
【注释】
[1]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等.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杨光荣.“二维度词源学”概述.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3][6][8][9][10][11][12][13][17][18[19][34][南朝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清]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香港:中华书局,1957
[4][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5][15][16]郭晋稀校注.文心雕龙注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6][7]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0][27]刘持生.先秦两汉文学史稿.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
[21][22][24][25[28][29][30][3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香港:中华书局,1980
[26][32][33][宋]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5][36][38][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7][苏]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南朝刘勰的“比”、“兴”概念,众说纷纭,从分析哲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于词源学这一语言学部门的原理,以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为理论模型,解剖“比”、“兴”概念,进而抽象出一种新的美学理论,称之为“二维度美学”。据此,对美的类型做出区分;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一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要,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援引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的有关理论,阐释了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及审美联觉性。
南朝刘勰所创作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总结性的文学批评巨著” [1]。本文拟就“二维度词源学” [2],取精用弘,剥离其内容,提取其形式,从而扩充其容量,以施之于刘氏《比兴》篇的推阐,并进而论及“二维度美学”。
语言学在语言学之外的助益是相当显豁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延展推动了比较文学的发展,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延展催生了结构主义文论的产生;如今,“二维度词源学”的延展,也会对文论有些许贡献。
一、刘勰《比兴》篇写真
(一)“比”写真
今以黄叔琳本为底本,他人校改置于圆括号内,下同。
故比者,附也。[3]
且何谓为比?盖写物以附意(范文澜:“铃木云疑,当作理”[4], 飏言以切事者也。故金锡以喻明德,珪璋以秀民,螟蛉以类教诲,蜩螗以写号呼。瀚衣以拟心忧,席卷(注本作卷席)以方志固,凡斯切象,皆比义(郭晋稀:“‘者’原脱,今补” )[5]也。至如麻衣如雪,两骖如舞,若斯之类,皆比类者也。[6]
附理,故比例以生。比则畜(杨明照:“‘畜’当作‘蓄’,音之误也”。[7]愤以斥言。[8]
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声。[9]
比显而兴隐哉![10]
(二)“兴”写真
兴者,起也。[11]
起情,故兴体以立。[12]
兴则环譬以记(一作託)讽。[13]
观夫兴之託谕,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关雎有别,故后妃方德;尸鳩贞一,故夫人象义。义取其贞,无从(黄侃:“‘从’当为‘疑’字之误”。[14]於(郭晋稀:“‘乎’原作‘於’,或作‘于’。今校改。”[15]夷离,德贵其(郭晋稀:“‘有’原作‘其’,今校改。”[16]别,不嫌于鸷鸟。[17]
比显而兴隐哉![18]
(三)“比兴”写真
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19]
二、“比兴”的二维度表征
刘勰所说“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表明,“比”与“兴”有着共同的机理:“物虽胡越,合则肝胆。”今表征如下:
物={物类,属性}
人={人类,情性}
“人”与“物”属于“胡越”之列,即属于不同的“物类” 范畴与“人类”范畴;但是这分属于不同“物类”范畴与“人类”范畴的“属性”与“情性”却会如“肝胆”一样相“合”;如此,便形成了“比”与“兴”。
物={物类,属性}对人={人类,情性}的垂直映射便构成“比”,刘持生“比是全用比喻来影射”,[20]即是此意。《毛诗正义·卷第2-3·邶·北门》:
出自北门,憂心殷殷。[21]
毛亨传:兴也。北门背明乡阴。[22]
郑玄笺 ;自,从也。兴者,喻己仕于闇君,犹行而出北门,心为之忧殷殷然。[23]
孔颖达疏:卫之忠臣,不得其志。言人出自北门者,背明向阴而行,犹己仕于乱世,向于暗君而仕。由君之暗,己则为之忧心殷殷然。[24]本取人向阴行,似己仕闇君,故以出自北门为喻。传以向阴者必背明耳,不取背明为义,何者?此人既仕闇君,虽困不去,非恨本不择君,故知不以背明为喻也。[25]
朱熹注:比也。北门,背阳向阴。殷殷,忧也。卫之贤者,处乱世,事暗君,不得其志,故因出北门而赋以自比。[26]
综合以上毛、郑、孔、朱各家解释,对“出自北门,憂心殷殷。”可作出以下推阐:
北门={建筑物,向阴}
暗君={君,暗}
“暗君”与“北门”(向阴之门)构成了垂直映射关系,这是朱熹注为“比也”的依据。
还可以作如下阐释,
北门={建筑物,乡阴} 连及 己={臣,心向阴}
仕暗君,就像出北门(向阴之门),故心情幽暗。除仕暗君与出北门构成垂直映射关系外,出北门还与心情幽暗构成横向连及关系,这是郑笺申发毛传之义,标注“兴者”的依据。
孔疏基本上遵从郑笺,而略有不同:
映 北门={建筑物,向阴}
射 暗君={君,暗} 连及 己={臣,心向暗}
孔疏是由仕暗君与心情幽暗横向连及的。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出自北门,憂心殷殷”这句诗,既可以视为“比”,也可以视作“兴”,只是视角不同罢了。
横向连及则构成了“兴”,刘持生“兴是用类似的现象引起要说的话”,[27]即是此意。《毛诗正义·卷7-3·曹·鳲鳩》
鳲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毛亨传:兴也。 鳲鳩,秸鞠也。鳲鳩之养其子,朝从上下,莫从下上,平均如一。[28]
郑玄笺:兴者,喻人君之德,当均一于下也。以刺今在位之人不如鳲鳩。淑,善。仪,义也。善人君子,其执义当如一也。[29]
孔颖达疏:言有鳲鳩之鸟,在于桑木之上为巢,而其子有七兮。 鳲鳩养之,能平均用心如壹。既如壹兮,其心坚固不变,如裹结之兮。言善人君子能如此均壹,刺曹君用心不均也。[30]淑,善,《释诂》文。此美其用心均壹。均壹在心,不在威仪。以仪,义理通,故转仪为义。言善人君子,执公义之心,均平如壹。[31] 朱熹注:兴之。鳲鳩,秸鞠也,亦名戴腾,今之布榖也。饲子朝从上下,暮从下上,平均如一也。[32]诗人美君子之用心,均平专一,故言鳲鳩在桑,则其子七矣。淑人君子,则其仪一矣。[33]
对于该诗句的阐释,从毛传、郑笺、孔疏直到朱注,一脉相承;除孔氏外,其他三人均以为诗句属于“兴”之列。现以二维度形式表征于下:
鳲鳩={鸟类,饲子平均如一} 横向连及 君子={国君,养民均平如壹}
由鳲鳩(鸟类)的饲子平均如一之动物属性,跨类(由鸟类到人类)而连及到国君亦应养民如鳲鳩饲子。应指出的是,所谓“类似的现象”是指属性(物类)与情性(人类)之间的类似。
可见,“比”“兴”的机理并没有什么不同:“属性”与“情性”的相似性。这是“比”“兴”的相同之处。“比”“兴”的不同之处,是在于它们的表征形式不同:
采取纵向聚合表征形式,即形成“比”:
物={物类,属性}
人={人类,情性}
采取横向组合表征形式,即形成“兴”:
物={物类,属性}/人={人类,情性}
而且,二者可以转换:
鳲鳩在桑,其仪一兮。
这是“兴”转换为“比”。
北门其阴,我心殷殷。
这是“比”转换为“兴”。“阴”这一“侵”部字,可与“殷”这一“文”部字形成合韵关系。
这里,我们要指出的是,刘勰所说的“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34]原因便在于“兴”要求有较严格的对当性,而“比”则灵活得多了,这是“兴”消“比”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二维度美学
(一)定义及公式
所谓“二维度美学”,是指以二维度为表征形式的美学模式,它是一种美学理论模型。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还可以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如下:
“属性”、“情性”是两个美元素,是“美”的初始条件。
(二)美的类型
美的类型,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正美”,即通常的所谓美,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另一种是“负美”,即通常所谓“丑”,亦即恶美。可以公式表示如下:
-美={-属性,±情性}
-美={+属性,-情性}
单纯的“属性”或“情性”,无所谓美,“属性”与“情性”是“美”的两个组成元素,“美”的生成除了这两个元素之外,还取决于这两个元素的组构形态。即是说,“美”是由“属性”与“情性”以及二者间的组构形态所生成并决定的。
从以上所列的美的二维度表征可以看出,美有不可选择的一面,美又有可以选择的一面,美具有天然的一面,美又具有可生成的一面;美是一种生存的需求,美又是一种艺术的需求;美是遗传的,美又是变异的。
(三)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及审美联觉性
1.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
所谓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是指“情性”对“属性”范畴或原型所作的解释。对此,美国学者埃伦·迪萨纳亚克解释道:
心理学家已经发现,人类心理是根据与感官经验相配套的一般图式或原先就存在的“范畴”或原型(如圆、红、小、对称、垂直)来解释被感知到的事物的。像能够“看见”合适的花瓣的紫外线波长色的密蜂和蝴蝶一样,人类也发展出只对周围的某些特点——大概是对和我们的存在和生存有关的那些特点加以感知和反应的一套感官。而且,在这些感觉范畴或图式中,这些特点己经被简化,以使一种颜色、形状或声音代表很多种大体相似的颜色、形状或声音。惟因如此,我们可以说洋红、绯红、猩红、淡红,而把整个色调系列称为红,或者即使口语的个别的词被某个带有浓重地方口音的人稀奇古怪地念出来或者完全被一个外国人念错了,我们照样能够辨别出来。[35]
二维度表征的原型性,又与美元素之一“属性”的相似性相关。迪萨纳亚克予以解释道:
儿童在学说话时也表现出概念概括的能力。起初他们将用同一个词指很多根本不同的事物——通常绝大多数事物总的轮廓或形状是相似的(鲍尔曼,1980)。所有四条腿的动物可能都被称为“狗”。我记得僧伽罗人的一位小男孩在火车车厢里指着一个正在旋转的风扇称之为“轮子”。圆形和长度似乎是特别引人注目的一般特点。[36]
其实,早在鲍尔曼(1980)之前,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维果斯基就已经在他的《思维与语言》(1934)一书中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37]
2.二维度表征的审美联觉性
所谓“审美联觉性”,是指“情性”对“属性”的联想性知觉,可以说,“美”便是产生于这一联觉行为之中,这是一种美的行为,是美的源泉。“情性”对“属性”的联觉,遵循“异形同构”原则。迪萨纳亚克说:
阿恩海姆的isomorphism(同形论)对于审美移情的研究来说是引人入胜的,因为他的研究提出可能存在某些神经生理基础来理解我们用来领会这个世界的物质/身体隐喻中固有的那些“定向张力”。isomorphism(同形)这个词指两种事物在其结构组织方面的对应或一致——一种“精确的类比”。因此,阿恩海姆已经指出,同形可能发生在大脑的电化加工过程之中,它在“图像上”与心理加工过程相匹配,又根据类比使我们产生相应的身体动作或具有心理情绪基调的动作。换言之,在这一模式中,我们在一个物体或事件中感受到的力是与我们知觉加工器官的心理动态同形地联系在一起的,或者是对它的模仿。1949年,阿恩海姆在大脑的特征觉察器、皮层脑电图和加工模块被描述之前写的一篇经典文章中提出了同形这种概念。阿恩海姆提到了弗洛伊德早先所说的“概念模仿”现象:我们常常感到一个事实:即个别肌肉动作模式伴随着一种类似的精神心理状态。[38]
四、结语
公式“美={属性,情性}”只表明了美的初始条件,而“物={物类,属性}”与“人={人类,情性}”之间的垂直映射与横向连及则揭示了“美”的产生机理。
【注释】
[1]游国恩,王起,萧涤非,季镇淮等.中国文学史(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2]杨光荣.“二维度词源学”概述.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3][6][8][9][10][11][12][13][17][18[19][34][南朝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清]纪昀评.文心雕龙辑注.香港:中华书局,1957
[4][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5][15][16]郭晋稀校注.文心雕龙注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6][7]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4]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20][27]刘持生.先秦两汉文学史稿.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
[21][22][24][25[28][29][30][31][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香港:中华书局,1980
[26][32][33][宋]朱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35][36][38][美]埃伦·迪萨纳亚克.审美的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7][苏]列夫·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