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恩师李小文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lip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忆往事,犹历历在目,泪眼婆娑中,似乎又见他坐在低矮的小竹凳上低头看文献的身影;似乎又见他一步两台阶,匆忙地在地遥学院忙碌的身影;似乎又见他在科学网上,为他那挚爱的桃花岛博客笔耕不辍的身影……呜呼!苍天为何要如此仓促地带走这样一位仁慈之长者,遥感之伟人!
  恩师仙逝,几次想执笔写点东西以悼念,千言万语竟不知从何处着手!
  记得恩师临终遗言,大意为希望他的逝世,不要影响大家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因此,在此不想长篇大论,违背恩师意愿,但不写又不能自抑感情之流淌。正值实验室为恩师的仙逝征集挽联之际,参照波士顿大学杨文泽博士的挽联格式,也自拟了一副挽联,以在遗体告别时表达追思之情,如下:
  水土光、人生气,科学令名岂止文章著?
  粗布鞋、轻便装,侠风义骨更有柔肠情!
  上联:“水土光、人生气”是恩师生前博文《水土光、人生气—遥感科学的定位》中的内容,恩师生前常说,科学要追求简洁,“水土光、人生气”,便是一例。值得一提的是,恩师生前常常借助科学网博客,书写生活的点滴感受和重要的科学思想,如尺度效应等科学研究前沿问题。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有专业知识讨论,学习心得分享,也有对时事热点事件的关注及评论。自2007年7月29日在科学网注册开博,7年多时间,他勤耕不辍,累计发表博文1878篇!
  个人愚见,恩师在定量遥感方面上的贡献,以1985—1995年创建几何光学模型系列最为著,近年来,他在科研、社会工作之外,以科学网博客为载体,随性地表达对国家、社会、科研、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关注。上联的“科学令名岂止文章著?”就是想表达这样一种实情,“名岂文章著”是唐·杜甫《旅夜书怀》中的诗句,在此,是想借该诗句表达恩师的贡献远不止科学文章。
  下联:“粗布鞋,轻便装,侠风义骨更有柔肠情”,出自如下几个典故。2014年4月,恩师一身朴素黑衣,不穿袜子,穿黑色布鞋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座,被拍照后照片被放在网上,这使他一夜爆红。有网友觉得恩师是现实版的“扫地僧”:一个沉默、不起眼的小角色,却有着惊人天分和盖世神功。其实,恩师生活俭朴是他的本色,关于网上对他的报道他自己也很不好意思,从此注意了一些着装,在正式的场合中开始穿起了皮鞋。但我又注意到一个细节:他穿皮鞋竟然不穿袜子。我偷偷提醒他,他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没想到,小时候不爱穿袜子,时间长了,就不习惯穿了。”说起“轻便装”,要追溯到2001年他获“长江学者成就奖”在人民大会堂领奖的情景。当时恩师身穿便装,一同去的还有身着正装的北京师范大学钟校长。后来,钟校长回忆起来风趣地说,当时颁奖时,他的穿戴,颁奖人还误认为钟校长是获奖者。其实,恩师一生简朴,性情率真,生活随性,不太注重修边幅,我现在仔细想想,自1999年考入师大读研,很长时间几乎是与恩师朝夕相处,竟一次也没有记起他穿过正装。
  说起“侠风义骨”,2001年恩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记忆中是在英东学术会堂召开大会,会上他本来没有准备发言,但主持人临时请他谈谈感受。他想了一会儿,说的大概意思是在他选院士的时候,有位老先生带病力荐,他很受感动,所以他要讲“哥们儿义气”,努力工作,报效祖国……参会的师生没想到恩师会用带着浓浓四川口音的普通话说出“哥们儿
  义气”这个词,用来表达他当选为院士的感受。他接地气的风格,率真和风趣一下子给严肃的会场带来了欢笑和长时间的掌声……另一个例子,是他在汶川地震期间的博文《遥感道歉》。文中写道:“我们搞遥感的,真是恨不得打个地洞钻下去,就算地震殉国算了。”作为一个有良心的科学家,他是如此肝胆相照、直白地表达了他忧国、忧民之心!
  “更有柔肠情”,是我的一点个人感受。恩师不爱去医院,更不喜欢住院,必须住院时,也不允许别人(尤其是学生们)去探望他。他总觉得把时间花在这些方面是浪费,所以学生一去,他就马上撵人。所以,我去探望他时,会在门外偷偷看上一眼,一旦被他发现,就谎称在科研上有难题要向他请教,或在某一个历史问题上有疑问。恩师精通历史,尤其明史,所以去探望之前,总要准备一些科学问题,或找些明史资料用来临时“抱佛脚”,这样就可以陪他久待一些。那是几个月前,他出差回来,得病住院。晚上9点左右,我去看望他,师母回家收拾第二天要带的东西。他正在小睡,我在门外待了一会儿,觉得他不会马上醒来,于是就进去坐下来想小陪他一会儿,没想到他忽然醒来。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一张之前已准备好的流程图,说不知道对不对,想请他把把关。他躺着仔细看,可能看不清楚,就让我把他扶起来。他看完后说:“大概是这个意思吧。”坐了一会儿,我找不到科研方面的话题了。他开始撵我走,我耍赖不愿走。他颤抖着要站起来要送我。我吓坏了,赶紧扶他躺下……《易》曰:“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恩师是一位真正“有大者”,他那谦逊的作风,深深影响着现在已身为人师的我……
  追忆往事,犹历历在目,泪眼婆娑中,似乎又见他坐在低矮的小竹凳上低头看文献的身影;似乎又见他一步两台阶,匆忙地在地遥学院忙碌的身影;似乎又见他在科学网上,为他那挚爱的桃花岛博客笔耕不辍的身影……呜呼!苍天为何要如此仓促地带走这样一位仁慈之长者,遥感之伟人!
  水土光、人生气,科学令名岂止文章著?
  粗布鞋、轻便装,侠风义骨更有柔肠情!
  呜呼哀哉!撰此悼文,借风之力给天堂的恩师带去问候。虽然,您如“庄周梦化蝶”般参透人间生死界限,但是,如有来生,我祈祷仍做您的学生,仍愿受教于您之左右,攻坚于您之团队。恍惚之中,又似乎听到您之殷殷嘱托,谆谆教诲,“如果我是扫地僧,中国像我这样的扫地僧仍有千千万万”!
其他文献
小文师兄已经离开我们了,但在我的心里却迟迟不愿接受这一事实。近来,我的脑海中不断浮现过去20多年来我们交往的点点滴滴。
期刊
采访是作为记者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是记者在工作中采用的有效手段。记者在采访中,怎么样把提问上升到艺术阶层来,对于记者采访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决定着采访是否能成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用书的提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的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从历史中学习生活智慧,体会正义和智慧的不可战胜的力量。  3.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事件的经过和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教学难点
英语是一门沟通交流的工具,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并学会流利地表达.小学生渴望别人注意自己,但又怕回答错误而引起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因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加之随着教学
期刊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短篇小说《鬼屋》的结构似乎框架松散,而结尾处的告白“心灵之光”将其有力地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意义显著的“心灵之光”是叙述者在一段精神旅程后顿悟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指出,“教育即生活.”这对于我们的语言教学,是再适用不过的.语言教学的意义,就在于语言实践,而生活则是其实践的第一平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明确
期刊
采访体现着记者的业务水平的高低,如何让采访更趋于专业化,是每个记者应该积极思考和钻研的问题。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明确角色定位、分析采访对象营造采访场、明确采
夜已深,终于找到一段时间,剥离纷繁复杂的种种事情,说出部分往事,仅为追忆恩师的音容笑貌,梳理如麻的心情。
期刊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了解作者“心中的鹰”的形象;  2、突出重点,理解“战士”打鹰给作者心灵带来的震颤;  3、品味语言,领悟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重点赏析“战士”打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战士”打鹰是非的评价。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主要内容包括:老鹰带小鹰在蓝天搏击的画面;偷猎者捕猎藏羚羊的画面;市场上公开销售野生动物的火爆画
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是一部唤醒成人麻木心灵的小说,从孩子的丢失写起,随之展开两个家庭的故事,成人世界的生活面貌一一浮现,在我们内心留下深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