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受教育者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品质。本文以高校为背景,以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其问题寻求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其目的在于培养合格的教育师资队伍和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体育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人文素质 教育对策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竞争归根结底将是人才的竞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各国高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首要目标。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的对象是未来体育教育从业者,其培养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尽管,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并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社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视,这给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提出了新的方向。不可否认,目前体育教育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素质、情感交流等方面比较缺乏,部分教育环节也比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开始下滑。对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队伍,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研究视角,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尚人格的人才。
1 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所具备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内在表现为稳定的特质,而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和人格等几个要素。其中,人文知识的核心部分是文、史、社、哲方面的知识,社会心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现象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经常关注文学而受到高品位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而形成了一定的鉴赏力,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而人格是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培养完善的人格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这几个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它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目前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
(1)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后综合选拔出来的,具有双重性性质。学生进入大学后,既有学科类课程,也有公共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练习,而对公共类和学科类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尤其是技术课后的疲惫和困乏使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去。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往往被忽视,学生往往把人文选修课放在专业课之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人文素质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不足。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者往往把二者割裂开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涉及人文教育的内容,认为专业教育是学生学习和关注重点,是大学生在兴趣和理想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在行为过程中显示出更强的主动性和意志力,从而就专业教学而教学,就学生学习兴趣而放弃人文内容的挖掘和渗透。这就使得,长期以来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总是处于一种附属状态。如果教育者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质。这样就避免了让一个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学习哲学,避免了抽象和枯燥的传授,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文素质和高尚的人格特征。
(3)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和能力。教师是教育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知识较为匮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教师行为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学生素质的养成很多会学习自己的教师。他们认为,他们喜欢的老师应该具备文明有礼貌、尊重学生、富有爱心、有创造力等特征。可见,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
(4)学校学习的条件。体育学院和其他学院相比,往往比较缺乏文化思想的学术氛围。而在其他学院尤其是文科学院,学术活动学术讨论都可以影响到学生思想和人文精神。有调查研究发现,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对所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较为满意,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很低。尽管体育专业增设了部分公共的人文学科,但学生的人文素质却有待加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活跃的学术氛围,学生注重自己专业领域的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学校图书馆、教室、资料室等学习空间的利用率不高。
除此之外,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越来越趋向功利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发生了扭曲,对道德标准要求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尤其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网络游戏等,对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学生不学无术,一心向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完全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附属品,把挣钱和玩耍当成了自己的正事。在这种环境下,何谈树立人文素质和品质。
3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首先,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在当今,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要培养学生完美的道德操守。其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前途,这是人文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再次,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具有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促进智力开发等功能和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美育教育,有利于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和领悟,有利于专业领域中对美的发现和挖掘。除此之外,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德包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应该加强师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和教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素质。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渗透性原则。将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它们相互融合。第二,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性格、特长又存在许多差别,这要求高等院校的课程必须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第三,课程资源整合性的原则。学生在参与选修课、课余讲座和活动时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因此,在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整体优化组合来实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3)加强师体育专业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文精神的代言人,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重塑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往往是治学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对此,作为学校应该重视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定期组织教师校外交流和学习等。通过这些来加强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学生奠定扎实的教学基础。
(4)构建课程体系。当前,如果要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就必须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优化人文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共性人文课程又要有体育人文课程。前者包括文、史、哲、艺术等课程。后者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等。而具体选择怎样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体系来确定和设置。
(5)加强教学环境建设。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例如,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人文世界的图景,包括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在塑造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必须加强二者共同建设,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完善的。
参考文献:
[1]盛伟.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C],2000.
[2]叶激光.论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定位[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3,2.
[3]杨铁黎,赵立等.对北京市21世纪前10年体育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数量需求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周治南.论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5]刘静.影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研究[C],2004.
【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育 人文素质 教育对策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竞争归根结底将是人才的竞争。培养社会需要的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将成为各国高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首要目标。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其培养的对象是未来体育教育从业者,其培养的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尽管,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并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世界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尤其是,社会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非常重视,这给高校对人才培养的重点也提出了新的方向。不可否认,目前体育教育学生在文化修养、道德素质、情感交流等方面比较缺乏,部分教育环节也比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开始下滑。对此,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队伍,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研究视角,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和存在不足的原因,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高尚人格的人才。
1 人文素质教育概述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所具备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素养,是指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内在表现为稳定的特质,而外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科学知识、社会心理、文化修养、人文精神和人格等几个要素。其中,人文知识的核心部分是文、史、社、哲方面的知识,社会心理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现象固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文化修养是指一个人经常关注文学而受到高品位文学作品的熏陶进而形成了一定的鉴赏力,人文精神则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的理性态度。而人格是人文素质的外在表现,培养完善的人格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这几个要素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所谓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实践,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与文化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它是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目前影响体育教育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
(1)体育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后综合选拔出来的,具有双重性性质。学生进入大学后,既有学科类课程,也有公共类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大多数学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和练习,而对公共类和学科类课程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尤其是技术课后的疲惫和困乏使他们没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中去。而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往往被忽视,学生往往把人文选修课放在专业课之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
(2)人文素质教育与体育专业教育相互渗透不足。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者往往把二者割裂开来,在专业教育过程中不涉及人文教育的内容,认为专业教育是学生学习和关注重点,是大学生在兴趣和理想基础上的自主选择。这种选择在行为过程中显示出更强的主动性和意志力,从而就专业教学而教学,就学生学习兴趣而放弃人文内容的挖掘和渗透。这就使得,长期以来课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分总是处于一种附属状态。如果教育者在专业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人文素质。这样就避免了让一个体育专业的学生去学习哲学,避免了抽象和枯燥的传授,而潜移默化地形成人文素质和高尚的人格特征。
(3)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水平和能力。教师是教育的指导者和实施者,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自身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水平的高低。然而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知识较为匮乏,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许多学生认为,教师行为对自己的影响非常大,学生素质的养成很多会学习自己的教师。他们认为,他们喜欢的老师应该具备文明有礼貌、尊重学生、富有爱心、有创造力等特征。可见,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状况会影响到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效果。
(4)学校学习的条件。体育学院和其他学院相比,往往比较缺乏文化思想的学术氛围。而在其他学院尤其是文科学院,学术活动学术讨论都可以影响到学生思想和人文精神。有调查研究发现,综合性院校的学生对所在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较为满意,而体育院校的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满意度很低。尽管体育专业增设了部分公共的人文学科,但学生的人文素质却有待加强。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活跃的学术氛围,学生注重自己专业领域的技术学习和体能训练,学校图书馆、教室、资料室等学习空间的利用率不高。
除此之外,社会的不良现象对学生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观念越来越趋向功利化。学生的人文素质发生了扭曲,对道德标准要求和社会责任意识开始出现下滑的现象。尤其是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网络游戏等,对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许多学生不学无术,一心向钱,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完全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附属品,把挣钱和玩耍当成了自己的正事。在这种环境下,何谈树立人文素质和品质。
3 加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1)构建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首先,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在当今,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问题。体育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要培养学生完美的道德操守。其次,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没有创造就没有前途,这是人文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再次,审美能力。审美教育具有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促进智力开发等功能和作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通过美育教育,有利于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和领悟,有利于专业领域中对美的发现和挖掘。除此之外,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德包括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素质偏低,应该加强师德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师范能力和教师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2)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专业的学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需要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素质。因此在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时,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第一,渗透性原则。将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过程中,使它们相互融合。第二,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原则。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性格、特长又存在许多差别,这要求高等院校的课程必须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要求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要因材施教。第三,课程资源整合性的原则。学生在参与选修课、课余讲座和活动时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因此,在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通过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整体优化组合来实现,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
(3)加强师体育专业资队伍建设。教师是人文精神的代言人,是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重塑教师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必要的。实际上,教师的工作往往是治学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对此,作为学校应该重视和支持教师的工作,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定期组织教师校外交流和学习等。通过这些来加强体育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培养学生奠定扎实的教学基础。
(4)构建课程体系。当前,如果要培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就必须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优化人文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共性人文课程又要有体育人文课程。前者包括文、史、哲、艺术等课程。后者包括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学等。而具体选择怎样的课程体系,应结合各个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体系来确定和设置。
(5)加强教学环境建设。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环境。例如,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反映着学校人文世界的图景,包括物质环境建设和精神环境建设。在塑造校园文化环境过程中,必须加强二者共同建设,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完善的。
参考文献:
[1]盛伟.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C],2000.
[2]叶激光.论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与定位[J].现代教育研究杂志,2003,2.
[3]杨铁黎,赵立等.对北京市21世纪前10年体育专业人才素质要求和数量需求的调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6.
[4]周治南.论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5]刘静.影响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研究[C],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