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教师一直在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程的改革需要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当今高考的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同样需要学生充满智慧、创新、探究的学科能力。目前我校正进一步深化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提高我们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下面就加强历史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本人的一些教学实践和看法:
一、加强历史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的课程性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突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课程目标。可见,历史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合作、探究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课程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们福建新课程高考已经实施五年了,命题的指导思想都是坚持能力立意,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适当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考查考生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新课程高考要求学生要有论证和探讨能力,因为试题设置的情境往往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就更加突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加强历史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更具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一些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联系或者相距甚远,因此,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主动探究,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导学案中设计了情境再现题:到了吴地的溧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想一想: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怎么办?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你认为这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样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踊跃发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这几个情境的创设,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沉闷的课堂动了起来。
第二,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创新性,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要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就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置疑。在导学案中我曾设置了这样探究题:中日之间“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这两场战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日本在2015至2020年之间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作为中国学生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取胜?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有位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如果日本在2015至2020年之间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美国会支持我们吗?正义的战争就一定能够胜利吗?现代战争中人民战争在先进武器面前还能发挥决定作用吗?如此开放的设计和质疑,使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挑战又使历史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在《鸦片战争》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我换了个角度启发学生:如果没有鸦片的输入,是否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批驳西方学者歪曲鸦片战争性质的谬论,深化了他们对这场战争起因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鸦片战争失败时,有一组学生问:如果不是清政府,中国会战败吗?可见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启迪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追寻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课改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教育出版社。
一、加强历史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的课程性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突出“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课程目标。可见,历史教育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发挥他们的主体、合作、探究作用,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新课程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我们福建新课程高考已经实施五年了,命题的指导思想都是坚持能力立意,全面体现考试目标与要求,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适当体现开放性与探究性,考查考生参与社会实践生活的能力,以及在探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新课程高考要求学生要有论证和探讨能力,因为试题设置的情境往往是教材中未曾出现过的,要求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从未遇到过的,在这种情形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讨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这就更加突出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这几年我们学校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如何加强历史探究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更具生动性、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一些历史概念和历史事件与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联系或者相距甚远,因此,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能主动探究,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我在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导学案中设计了情境再现题:到了吴地的溧阳,秦始皇他们一进城就傻眼了,一句话也听不懂,写的字也不认识。想一想:如果没有统一的文字,将会出现什么状况?怎么办?秦始皇在前秦国内为他的妃子做了一条长裙,到了前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货币而要他付刀币。你认为变成超短裙和只要刀币是不是裁缝故意刁难?你认为这一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解决?这样使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踊跃发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课堂学习中。这几个情境的创设,营造了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沉闷的课堂动了起来。
第二,鼓励学生思考和质疑,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创新性,让学生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能力。要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就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和解决问题,也可以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置疑。在导学案中我曾设置了这样探究题:中日之间“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这两场战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日本在2015至2020年之间再次发动侵华战争,作为中国学生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取胜?在学生合作探究时,有位同学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 请问老师,如果日本在2015至2020年之间再次发动侵华战争,美国会支持我们吗?正义的战争就一定能够胜利吗?现代战争中人民战争在先进武器面前还能发挥决定作用吗?如此开放的设计和质疑,使教师随时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挑战又使历史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在《鸦片战争》我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我换了个角度启发学生:如果没有鸦片的输入,是否会爆发鸦片战争?为什么?使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去批驳西方学者歪曲鸦片战争性质的谬论,深化了他们对这场战争起因和性质的认识。在讨论鸦片战争失败时,有一组学生问:如果不是清政府,中国会战败吗?可见问题情境的设置对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启迪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开展探究性学习应该追寻适合学生的教法和学法,努力创设优化的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鼓励学生质疑、讨论、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主动去探究,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新课改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制定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福建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