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构建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教学互动、互联、互助、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者和主人,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地理教学;应用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而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只能让学生获得了第二种效果,甚至是第一种效果,尽管这些教师在课堂里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学生也听得如痴如醉。一节课下来,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可学生作业交上来一批,发现其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你大跌眼镜!如何构建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教学互动、互联、互助、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者和主人,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首要问题。
1.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对地理学科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先列举几个具体的事例作为情景,围绕所设情景提出问题并讲授新课,最后对所列情景加以讨论、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2.1 激趣入境导学,让学生“想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时空广布、文理兼备的地理学,对喜欢言古问今,谈天说地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录像资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而形成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很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讲生活化的地理,让学生“愿动”。
讲生活化的地理,尽量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实用性很强,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就定会感兴趣。例如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引入——“分析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用我们学过的理论加以解释!”因为人人都有体验,人人都有话可说,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则让学生知道知识到哪里去。
2.3 设计好活动,让学生“能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也给学生一个出错的机会,因为出错学生更能听得进去我们的教诲和观点,教育学生要感悟到出错的同学把错误展示出来其实是在给大家作贡献,使我们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我们应当感激而不是哗笑。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涨。
2.4 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动” 。
用活动、巧设问题,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法,如在农作物水稻的分布地区上直接让学生看图讨论找结论就不如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如:①水稻一般种植在什么样的地区?②水稻怎样才能高产推广?③你知道泰国、日本的水稻生产情况吗?④农民种水稻怎样致富?⑤如果你是一个稻农你会怎么做?等。学生随着问题进一步认识和分析,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2.5 时刻捕捉非预设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 “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一课的归纳使学生对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恍然大悟。随后学生探究月球上的昼夜温差知识迁移成功。学生忽问:“月球上没有大气即没有风,课本11页有一幅'阿波罗'16号飞船登月后,宇航员身旁的美国国旗怎会迎风飘扬呢?”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老师。教师契机把这个问题交给疑惑的同学们去讨论,结果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月球上美国国旗怎会'迎风飘扬'?” 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教师的预设,教师施以“动态生成”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当时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同时学生是否充满好奇,敢于挑战,也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课堂,应尊重师生的生命意义及价值,培育其生命成长,焕发其生命活力。让我们在每一次即兴创造中生成智慧,在每一次挑战中跳起灵感之舞,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收稿日期:2009-11-16
【关键词】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地理教学;应用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经营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美国哈佛大学所做的一项关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科学调查显示为:①“我听过了,我忘记了”;②“我看过了,我记住了”;③“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地理课堂就该让学生获得第三种效果,这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高境界。而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只能让学生获得了第二种效果,甚至是第一种效果,尽管这些教师在课堂里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滔滔不绝,挥洒自如,学生也听得如痴如醉。一节课下来,教师自我感觉良好,可学生作业交上来一批,发现其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你大跌眼镜!如何构建互动教学的新模式,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交往,形成教学互动、互联、互助、互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探索者和主人,这是我们每个地理教师值得探究的首要问题。
1.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的内涵
“问题情景教学模式”对地理学科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问题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先列举几个具体的事例作为情景,围绕所设情景提出问题并讲授新课,最后对所列情景加以讨论、分析的课堂教学模式。
2. 高中地理教学中富有生命力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
2.1 激趣入境导学,让学生“想动”。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丰富多彩时空广布、文理兼备的地理学,对喜欢言古问今,谈天说地的高中学生来说,是很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地理知识中蕴含的情感和美感,以地理知识的博与巧去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新感觉引起新兴趣产生新欲望。如讲“季风”前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提出诸葛亮为什么有先见之明,知道火烧连营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呢?”悬念一出,学生精神必为之一振接着就讨论开来,学习的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又如在讲地震、火山时,播放印度洋海啸的相关录像资料,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讲解板块运动时通过多媒体对板块运动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看到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大陆漂移的过程和各个板块的相对运动而形成各种地形。如东非裂谷带、喜马拉雅山。更有意思的是,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甚至可以预见到很多年之后非洲的北部将和欧洲的南部相接壤印度洋将不复存在。如此引导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又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讲生活化的地理,让学生“愿动”。
讲生活化的地理,尽量使学习生活化、生活学习化。因为生活化的东西实用性很强,学生认为学了有用就定会感兴趣。例如在《气候类型的判读专题复习》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从实际生活引入——“分析最近几天的天气变化情况,并用我们学过的理论加以解释!”因为人人都有体验,人人都有话可说,让学生知道知识从哪里来;课后思考题的设计,则让学生知道知识到哪里去。
2.3 设计好活动,让学生“能动”。
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快乐,也给学生一个出错的机会,因为出错学生更能听得进去我们的教诲和观点,教育学生要感悟到出错的同学把错误展示出来其实是在给大家作贡献,使我们共同吸取教训,避免再犯错误,我们应当感激而不是哗笑。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涨。
2.4 提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真动” 。
用活动、巧设问题,不仅可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及学习方法,如在农作物水稻的分布地区上直接让学生看图讨论找结论就不如涉及一系列的问题。如:①水稻一般种植在什么样的地区?②水稻怎样才能高产推广?③你知道泰国、日本的水稻生产情况吗?④农民种水稻怎样致富?⑤如果你是一个稻农你会怎么做?等。学生随着问题进一步认识和分析,逐步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因地制宜、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等观念。
2.5 时刻捕捉非预设生成,让学生“爱动”。
非预设生成是在课堂师生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预设相左或在教师预想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或过程。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结果往往具有两极性——尴尬或精彩。如何使“非预设生成”的学习成果成为激励师生提高学习互动质量的催化剂呢? “大气的热力状况”这一课的归纳使学生对地球上昼夜温差较小的原因恍然大悟。随后学生探究月球上的昼夜温差知识迁移成功。学生忽问:“月球上没有大气即没有风,课本11页有一幅'阿波罗'16号飞船登月后,宇航员身旁的美国国旗怎会迎风飘扬呢?”同学们瞪大眼睛看着老师。教师契机把这个问题交给疑惑的同学们去讨论,结果学生的兴趣更浓了。 “月球上美国国旗怎会'迎风飘扬'?” 这一问题的提出超出教师的预设,教师施以“动态生成”能动地建构好动态的开放课堂。假如教师简单否定学生的意外问题,重新把学生拉回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也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当时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同时学生是否充满好奇,敢于挑战,也影响着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课堂,应尊重师生的生命意义及价值,培育其生命成长,焕发其生命活力。让我们在每一次即兴创造中生成智慧,在每一次挑战中跳起灵感之舞,使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收稿日期: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