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形势下,高中地理学科要在遵循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教学中创设自由开放的空间,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应用中具有现实意义。
一、高中地理教学概况
高中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包含的内容可谓纷繁复杂,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人文,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但目前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并不鲜见,有些教师常常为了保证课堂容量而费尽心机地多讲解,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程度,这就造成了学习的滞后。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1.主体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小组合作是按着异质规则,将不同禀赋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小组并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说,组内成员都担负着自己的责任,根据不同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无形中就给那些羞于表达、不善言辞的学生以压力,但是,如果教师能提供适当疏导,学生就会将这种压力变成动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合理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愿意主动思考,面对问题也不愿主动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小组合作的关键在于组内成员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不足以担负起课堂任务的研究。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如何将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面对问题与分歧能够互相包容理解,达成共识。在合作与良性竞争中,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推进高效课堂的开展。此外,学生间的合作也能够促进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是交往和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心灵间的碰撞,只有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3.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学习是一件重复性较强而又枯燥的事情。因为兴趣的缺失和耐性不足,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认同,也就是学生获得成绩后的快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没有压力,也没有教师、家长定下的好与坏的标准,自然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改变压抑沉郁的心境,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
1.遵循学生特点构建小组。
构建小组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习成绩与能力的差异,学习方面涉及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能力的好坏。能力则包括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综合考虑后按照知识能力不同,选出组长、主要汇报员、记录员和评价人员。组建小组也不是一锤子买卖,每次合作后都要针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优化小组内部形式,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以习惯带动学习方法的培养。
习惯是长久形成的规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撑。好的习惯需要在一次次的课程实践中进行培养。组长在一个小组中可谓是灵魂人物,负责统筹全局,甚至组织汇报,那么,教师就要注重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小组内成员的习惯也要逐步养成。这样在组织探究的时候就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了。
在良好习惯的带领下,学习方式也会获得多元化的发展。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思维优势,梳理学科脉络,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体,但却担负着调节、润滑的作用。首先,创建良好的氛围,只有轻松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学生发生矛盾、分歧的时候,教师也要发挥调节的作用,对重點问题进行指导。再次,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要做好评价工作,促进小组合作的优化升级。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更从形式上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开展。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沟通、学习能力,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高中地理教学概况
高中地理作为综合性学科,包含的内容可谓纷繁复杂,既有自然科学又有社会人文,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但目前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授课方式并不鲜见,有些教师常常为了保证课堂容量而费尽心机地多讲解,忽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吸收程度,这就造成了学习的滞后。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1.主体意识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小组合作是按着异质规则,将不同禀赋的学生搭配在一起,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小组并进行学习的方式。可以说,组内成员都担负着自己的责任,根据不同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无形中就给那些羞于表达、不善言辞的学生以压力,但是,如果教师能提供适当疏导,学生就会将这种压力变成动力。在小组合作中,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慢慢地,就会形成自己的思想,学会合理思考问题。现在的学生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不愿意主动思考,面对问题也不愿主动解决,长此以往,学生就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小组合作的关键在于组内成员的相互配合,一个人不足以担负起课堂任务的研究。每个人的想法不尽相同,如何将大家的意见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完成小组合作任务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面对问题与分歧能够互相包容理解,达成共识。在合作与良性竞争中,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推进高效课堂的开展。此外,学生间的合作也能够促进沟通能力的培养。沟通是交往和学习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心灵间的碰撞,只有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3.养成积极的学习心态。
学习是一件重复性较强而又枯燥的事情。因为兴趣的缺失和耐性不足,使得许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学习的乐趣来自于学生的自我认同,也就是学生获得成绩后的快感。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没有压力,也没有教师、家长定下的好与坏的标准,自然比较容易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改变压抑沉郁的心境,在学习中感受到幸福。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
1.遵循学生特点构建小组。
构建小组的先决条件就是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了解,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保证组与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才能保证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在分组的时候可以充分考虑学习成绩与能力的差异,学习方面涉及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分析能力的好坏。能力则包括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综合考虑后按照知识能力不同,选出组长、主要汇报员、记录员和评价人员。组建小组也不是一锤子买卖,每次合作后都要针对组员的表现进行评价,采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优化小组内部形式,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2.以习惯带动学习方法的培养。
习惯是长久形成的规律,小组合作学习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撑。好的习惯需要在一次次的课程实践中进行培养。组长在一个小组中可谓是灵魂人物,负责统筹全局,甚至组织汇报,那么,教师就要注重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此外,小组内成员的习惯也要逐步养成。这样在组织探究的时候就可以井然有序地进行了。
在良好习惯的带领下,学习方式也会获得多元化的发展。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思维优势,梳理学科脉络,促进知识体系的构建。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虽然不是课堂的主体,但却担负着调节、润滑的作用。首先,创建良好的氛围,只有轻松的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学生发生矛盾、分歧的时候,教师也要发挥调节的作用,对重點问题进行指导。再次,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要做好评价工作,促进小组合作的优化升级。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自由的思维空间,更从形式上促进学习的多元化开展。学生在合作中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自身的沟通、学习能力,养成积极探索的好习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