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
  农村的另一种可能
  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多年以来一直被视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今年夏天他到访北京,掀起了一股奥兹旋风。尤其是他的《乡村生活图景》,给正在转型期的中国乡村以很大的启示。
  奥兹描绘的乡村,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农村。奥兹所写的是“基布兹”,是以色列从事农业生产的集体社区。基布兹先于以色列而存在,从20 世纪初开始,欧洲怀有建国理想的犹太人不断来到这里。那时,这片土地是英国的殖民地,称得上地广人稀。犹太人开垦土地,过上了集体生活, 这样的社区,就被称为基布兹。
  这些拓荒者并不是真正的农民,有不少都是受到过大学教育的男女青年。他们的梦想不是靠土地为生,而是建立一个理想的社会。先搞一个小的基布兹,再慢慢扩大。不但开垦土地,也有简单的工业,兴修水利。他们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采用真正的公有制,到2013 年,距离最早的基布兹已经差不多有一个世纪了。以色列有274 个基布兹,贡献了整个农业产值的40%,换句话说,以色列有40% 的农业经济仍然是集体经济。
  有些基布兹的规模越来越大,甚至基布兹的青年也武装起来,应对地区冲突带来的挑战。他们不但能耕田、做工,甚至也可以打仗。基布兹成为以色列的建国基石,当纳粹开始在欧洲迫害犹太人时,越来越多的犹太人来到这片土地上, 基布兹接纳了他们。最终,犹太人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奥兹的《乡村生活图景》为我们展示的是基布兹的当下状况。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开始把此当成自己的故乡。但是, 以色列也同样面临城市化问题,城市的繁荣,吸走了大量的青年。基布兹开始呈现出某种黄昏的气质,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庄园,本来是最初的基布兹社员所修的房屋,可以说是以色列建国的象征,如今也面临着拆迁。
  小说中隐含着某种历史真实,基布兹让我们想起曾经实行集体化的中国农村。现在,基布兹和城市的界限正在消失,大的基布兹,都有直接通往特拉维夫的班车。人们到大城市去办事,但仍会回到基布兹来生活。这里有图书室,尽管每天只有几个人来借书,但却足以支撑整个村庄的文化生活;有卫生室,可以治疗一般的疾病;当然, 也有学校和儿童,有未来。
  “公共性”仍然是基布兹最主要的特征。基布兹仍然有生命力,它为人类提供了另一种关于农村的可能性。人们有着联合的愿望,有着抱团取暖的愿望,也有着交流的愿望。在城市,市民们投入到各种新式的“公共生活”,比如咖啡馆和沙龙,那么,在农村为什么就不能有公共生活呢?
其他文献
1980年,钟叔河编辑《走向世界丛书》时,在北京柏林寺发现了一些稿本——《航海述奇》《再述奇》《三述奇》《四述奇》直至《八述奇》,其中描述了出国拜访所见所闻种种,有二百万余字。这些泛黄的书页属于一位在英语学校毕业的满族子弟——“铁岭奇人”的张德彝。  晚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悲剧性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最初睁眼看世界的时代。在此之前,中国虽有一二沿海商人去过欧洲, 但大都属“落魄商贾”,不知诗书,对中国思
期刊
在18和19世纪的爱尔兰,穷者无立锥之地,度日维艰,对许多女性来说,卖淫几乎成为了她们唯一的生路。妓院里充斥着暴力与疾病,妓女们常常遭到客人的殴打,但代表着公权力的警方却选择了冷眼旁观。  18世纪,爱尔兰特殊的“服务业”  1736年10月12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身为警员的菲利普·雷利及其妻子凯瑟琳被法庭判决有罪,罪名是在河滨街的白狮庭(White Lion Court)经营妓院。雷利被判处入
期刊
如果说景泰蓝是人间器具之最美,那么漆器则是素雅与雍容的完美结合。  中国漆艺之都——成都是我国漆器制作中心之一,与历史的辉煌相比而言,如今的成都漆器未免显得多了一分不落俗套的冷清,“成都漆器”蒙上了闪耀着光芒的历史灰尘,成都漆器文化三区成都- 郫县- 广汉仍然是雕漆填彩漆器的重要产地。  成都漆器以朱红色为主色调偏多,漆盒显华贵,多以黑色为底色, 漆盒上面留着描金红牡丹,雅致不失尊贵,俗话说“成都
期刊
关于西游记的人物、故事,多数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唐僧的收徒顺序、孙悟空怎么取得了金箍棒、妖精都有怎样神奇的法宝……不过,《西游记》是流传了几百年才形成的复杂故事,唐僧最初到底有什么行头,跟真实的历史有什么联结之处,仍值得聊一聊。  古代小说中的行头  古代小说里,但凡不平凡的人物,总要有不平凡的行头。这种神奇行头,一是靠送,二是靠梦, 三是靠碰,四是靠弄。这简直就是一个通例。  薛丁山征西,王禅老
期刊
提及“奴才”一词,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奴才”一词在清朝时期使用比较多,但它却并不是清朝统治者创造出来的。  原意及演变  据《说文》中记载:“奴、婢,皆古之辠人也。” 又《说文》:“辠,犯法也。”也就是说最初奴隶多来自于犯人。此外又有《广韵·模韵》:“奴, 人之下也。”; 《集韵·莫韵》:“奴,贱称。”, 可见,奴在古代并不是好词。  那么“奴才”一词源于何时呢?其实在中国古
期刊
曾在1997 年率伊朗国家男足在大连金州痛击中国队的古汉,成为了当年四川全兴队追逐的主帅。双方在北京的交流令人忍俊不禁,据说古汉坚持要说波斯语,而全兴方面只能找到一位能够半文半书的翻译。这场痛苦的交流并没有带来任何结果。  和古汉相比,伊朗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的经历可谓幸运。同样是90 分钟的艺术,语言可以成为足球的隔阂, 但电影不会。无数的中国电影人就像其
期刊
我们现在常见的铝制品,在19世纪中期还是帝王贵族们享用的器物。1855年,在巴黎博览会上铝制品竟与王冠上的宝石一起展出,并贴上“来自黏土的白银”的标签。到19世纪末,法国人和美国人发明了将氧化铝溶解在冰晶石中电解的方法,才使铝制品回归它真正的工业价值和相应的商品价格。源于资本扩张的需要,外国铝业资本家在中国办起的第一家铝业工厂,就是上海公共租界里的华铝钢精厂。华铝钢精厂的旧址,为现在的上海杨浦区宁
期刊
零元购杂志,长期有效!  本月  推荐  历史怎么看?每天都来一小段儿……一口气读三本,那都不是事儿!《看历史》,满足你各种的“历史”范儿!  每月福利早知道:本月底史叔继续推出“零元购”,《看历史》2012 年10 月刊【北京人】+ 《看历史》2012 年12 月刊【父与子】大写的“O”没看错!不要钱!就是这么豪…… 详情请关注看历史微信公众号。  零元购每月都有,要约就约个长期的,微信等你们哟
期刊
公元1127 年,北宋东京开封沦陷。在兵力绝对占优的情况下,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宋在家门口兵败,两任皇帝被抓走,将中原大片肥沃的土地拱手让给了金人,史称靖康之变。  虽然说赵家人把土地让给了金人,但是金人自己也知道,他们想要凭借自己400 来万的人口统治接近1 亿人口的大宋,这基本上很难,因为大宋臣民一旦造起反来,凭借他们的人口基数, 这是个很不好收拾的场面(直到500 年后满清入关,他们还在思考
期刊
1480 年,一群欧洲人在埃塞俄比亚, 首次见识到了咖啡,并将其写入游记中。伴随着欧洲人主导的全球化进程,咖啡这种神奇饮品的全球传播之旅就此进入了新阶段。  特别是在法国人接受了咖啡之后,咖啡成为了一种神话。1686 年,由一位意大利人所开的普罗科普咖啡馆开张,330 年过后的今天,它还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区营业。这家咖啡馆的店面既没有成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扩大成随处可见的全国连锁店,它看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