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性问题探析

来源 :高等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规定需要修改已在理论界形成共识,但对如何修改仍然没有定论。而要就如何修改达成共识,厘清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非常重要。笔者首先否认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理论基础,接着又探讨了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最后对借鉴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来重构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理论做出分析。
  关键词:内部行政行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基础
  
  内部行政行为包括工作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和人事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狭义上的内部行政行为指人事性质的内部行政行为,本文采狭义上的内部行政行为概念。
  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近年来理论界主流声音是反对内部行政行为完全不可诉。然而,不论赞成还是反对,其实学者们都缺少一个论证的着力点——论者所借助的法治、人权等话语明显过于抽象,仅具有指导性意义,无助于问题的实际解决。这样,摒弃仅仅能够解释表面现象的“实用理由”,寻找关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可)诉性的理论基础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上个世纪末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一经介绍人我国,就引起了双方论者的极大关注。
  对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争论的双方都自觉不自觉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视为一回事,或者认为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内部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
  然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真的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吗?或者内部行政行为这一概念是附属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吗?对此问题的回答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厘清两者的关系,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解决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才具有明确的前提。
  
  一、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是否附属于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据通行的理解,“特别权力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基于特别的法律原因,为实现特殊的行政目标,在一定范围内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概括的命令强制权力,而行政相对人却负有服从义务的行政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特征主要有三,对此已有论述。实际上对该理论的修正主要是针对其三个特征进行。
  内部行政行为,据胡建淼教授考证,最早是张焕光、胡建淼所著的《行政法学原理》提出来的,尔后为很多教科书采用。内部行政行为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其所属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不直接涉及行政管理相对人权益的组织、指挥、协调监督等行为。”
  内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分理论上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如作用对象标准、隶属关系标准、行为对象及对象所处的法律地位标准、效力范围标准、隶属关系加职务关系标准、事物性质标准等。笔者认为应该采用权利义务标准,即依据行政行为所涉及的权利义务的不同来予以区分。换言之,涉及普通公民的权利义务属外部行政行为,涉及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特有的权利义务则属内部行政行为,这一标准与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行政行为最为接近。
  1990年生效的《行政诉讼法》是否采用了内外部行政行为的分类?从时间上推断,内外部行政行为这一对范畴很难影响到当时的立法。不论立法时是否采用了这一范畴,事实上在对行政诉讼法的解释时,大部分教科书都是以内部行政行为作为依据来否认行政机关对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等行为具有可诉性。
  不难想象在解释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时因为缺少理论依据所出现的困难,也许正因为此。对引用内部行政行为这一概念来解释《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规定,学者们达成了共识。于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这一说法便似乎成了“定论”。
  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间并非附属型关系。因为:学界对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末发生的以田永诉北科大案等以高等学校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件发生之后,而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内部人事行政管理行为不可诉问题联系在一起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然而,内部行政行为概念则完全产生于我国行政法学界,表现在:从行政诉讼法出现之后,学界很快就“发现了”内部行政行为与第十二条第三项之间的联系,而将内部行政行为这一行政行为的分类方法用于对《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的解释。
  更多人将内部行政行为看作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形成的特别权力关系方面的理论的具体化。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看法混淆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对“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决定”不可诉规定的解释和批判。
  
  二、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
  
  明确了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是两种各自独立的理论,那么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内部行政行为概念本身还是其它?
  学者们在解释《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三项规定时大多倾向于内部行政行为概念是其理论基础,内部行政行为概念本身是否就内涵了不可诉性?在学者们看来,内部行政行为具有不可诉性的原因有很多,但概括起来不过六七条。这些理由都与内部行政行为概念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表面看来各种不可诉的理由均建立在区分内外部行政行为的基础上,强调内部行政行为具有独特的性质,因而排除了内部行政行为的可诉性。
  这是否表明了内部行政行为的概念抑或内外部行政行为区别的范畴是不可诉的理论基础呢?笔者认为不能。内部行政行为仅仅是一种行政行为的分类方法,它是对客观现象(行政行为)的概括,从其这“出身”上看是不能担当理论基础这一重任的,上述所谓的理由,本质上都是借助内部行政行为的特殊性而提出的“实用理由”而非“理论上的理由”即非一种理论的基础。实用理由具有针对实践中的某种“需要”而提出的显著特点,带有极强的功利性,因此在理论层面上是很难站住脚的,比如有些实用理由认为应当排除非行政救济,然而在现代法治国家,权利受侵害后的救济渠道不可能只有一种,尤其是司法审查应该是防止权利受侵害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公务员的权利受侵害也不能例外。正因为此,笔者认为所谓的以内外部行政行为的区分为理论基础的说法是不客观的。
  也许认识到了内外部行政行为这一对范畴无法充当理论基础的事实,近年来一些学者纷纷以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来论证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行政机关对其内部工作人员作出的涉及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根据是特别权力关系……”。前文已论及,特别权力关系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中排除司法审查是其中之一,更为重要的是,特别权力关系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具备充当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的资格。该理论是否能够充当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呢?也不能。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已经过多次修正,即使在德国,行政机关对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作出的决定也并非完全排斥司法审查,德国 学界针对公务员权利在特别权力关系中缺乏保障的问题已经形成了新的理论观点并在实务中实践。因此《行政诉讼法》对涉及公务员权利义务的规定完全排除司法审查是难以从发展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中寻找到理论依据的。
  那么内部行政行为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呢?从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由中笔者看到了行政权司法权分权的影子。在现代法治国家,司法权和行政权是存在分工的,两者都不可以越过自己的权限而介入到对方的职能行使之中。而司法权和行政权的职能分工是确定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重要依据,具体表现为法律问题与政策问题、法律争议与技术争议的区分。由于各国的法治发展程度不同、国情不同,在界定何为法律问题、政策问题、法律争议和技术争议的标准上存在差异也属正常。在这个意义上或许可以说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分工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职能分工理论是一个宪法学上的理论,虽然在行政法学中具体化,但相对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等具体问题来说它过于抽象,难以对实践有较强的理论说服力。
  不仅如此,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分工在行政诉讼法上的应用已经发生了改变,“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两权之间的对抗和冲突已明显由过去争议等主要集中在受案范围和起诉资格等外围问题,而进入司法对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和监督程度这一实质问题”,司法权日益将行政权力运作拉人自己的审视范围。这一发展趋势不可忽视,在笔者将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分工看作是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理论基础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三、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之借鉴一解决我国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性问题
  
  对解决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我国行政法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它为打破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的坚冰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解决原则。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在二十世纪后半期得到了修正,尤以德国学理和实务之修正最具代表性,其成果集中体现在“基础关系和管理关系相区分理论”和“重要性理论”。
  “基础关系和管理关系相区分”理论将特别权力关系届分为基础关系和管理关系,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允许司法审查,后者不允许司法权的介入。但是由于仅仅从形式上届分特别权力关系,这一理论容易出现界限混乱,甚至可能忽视内容,比如在管理关系中很多涉及人权的事项其重要性程度并不亚于基础关系。
  “重要性理论”于是产生。其核心是将特别权力关系分成重要性关系和非重要性关系,涉及基本人权的事项都是重要性关系,重要性关系即使发生在“管理关系”中也应当允许特别权力关系服从方请求司法救济。
  借鉴“基础关系和管理关系相区分”理论,尤其是“重要性理论”,笔者认为解决内部行政行为不可诉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将内部行政行为分为可诉的内部行政行为和不可诉的内部行政行为。标准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内部行政行为是否足以改变公务员的身份。公民通过国家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等途径获得公务员身份,具有相应的法律地位,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由于违反法律或者纪律受到处罚有可能引起公务员身份的消灭,例如免职、辞退等。公务员身份的消灭等此类情况应该允许司法审查。其二是内部行政行为是否对公务员的公民基本权益有重大影响。除了改变公务员身份的行为之外,内部行政行为中更多的行为会影响到公务员的权益。在这些权益当中,涉及公民基本权利的内部行政行为应该可诉,例如申请辞职和提前退休未获批准的行为因为涉及到公民的工作自由等权利应该允许司法审查。而扣减工资、福利、保险待遇等方面的纠纷也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体现,不应被禁止起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探讨了在师范学院物理专业中开设综合实验的必要性及其作用,从物理综合性实验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实验教学与管理实践,提出了优化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基本条件及解决方案。  关键词:综合性实验;创新能力;开设条件;探索;实践    实验是高等学校物理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当前,包括我校在内的一些地方性师范院校物理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开设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综合性实验
期刊
摘 要:《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是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微型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网络平台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实验內容和实验方法三个层次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控制;能力;创新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网络技术后发展起来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新型学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工业中越来越多的采用计算机
期刊
教授英语词汇应该遵循两条原则:一条是联想原则,另一条是上下文原则。联想原则包括语义网,单词星,语义族和单词关系等四种方法。上下文原则包括情景上下文联想和语言联想两种方法。 语义网就是把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以网状形式直观的表达出来。例如: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梁宗岱象征主义诗论,是在接受西方象征主义尤其是法国后期象征主义的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融汇出新,结合中国新诗的发展实际提出的理论体系。本文主要从象征和“比”的区别,象征的特性等方面出发认识梁宗岱独特的诗学理论。  关键词:法国象征主义;梁宗岱;“比”;“兴”    梁宗岱(1903—1983),字菩根,广东新会人。自幼酷爱古典文学,中国20世纪20至30年代重要的诗人和诗学家。1921年参加
期刊
摘 要: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明确指出:“独立学院,是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2008年颁布的教育部26号令对独立学院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如何领会文件精神和评估指标,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正是本文要阐述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文件精神;教学评估;以评促建    教育部教发[2003]8号文件,即“教育部关
期刊
摘 要:摘要:数组是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基础。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数组与人类日常的思维习惯不同,较难掌握。本文用几个例子阐述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数组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在日常授课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C语言;数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 要:《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和当代世界的新发展,显示了《共产党宣言》强大的理论生命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现    在北京奥运成功举办之后,美国、欧洲各国刮起一股金融风暴,危机四起,狼烟滚滚,大有卷起“千层雪浪
期刊
摘 要:网络的发展,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机遇表现在高校教育方式和内容改革和青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挑战主要表现在对青年生活方面造成的影响。本文针对网络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几点策略,使网络真正成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关键词:网络;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三大媒体之后的新兴媒体。“互联网”具有广泛的传播面、多媒体的信息化
期刊
摘 要:从2001年走红网络的校园DV剧《清华夜话》到第一次完整讲叙爱情《我的黄金时代》,校园DV发展已成燎原之势,同时学生DV也遇到自身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从我国当今高校学生DV发展现状,包括外部动力和局限因素,及如何合理引导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我国当今高校学生DV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高校;校园DV;品牌意识    学生DV往往又称为校园DV,它给崇尚个性的高校大学生用独特的视角看待周围的
期刊
摘 要:应收账款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正确运用赊销,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显得非常重要。应收账款管理应从应收账款防范机制的建立和逾期债权的处理两方面入手。企业应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与销售、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发生监控、跟踪服务和反馈分析,并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并积极寻找债务重组、出售债权的可能,争取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