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做广告植入的影视剧题材居然是这几个?

来源 :销售与市场·营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告形式日渐丰富的当下,影视剧植入仍然是品牌最热衷的宣传方式之一。尤其在刚刚过去的6、7月份,国产影视剧全面爆发,呈现一个时段多个爆款的态势。同时也是品牌必争的宣传阵地。各品牌均取得良好的曝光效果,甚至在“618”期间,良品铺子植入的4个爆款剧同时热播,销售额4.6亿,同比去年增长120%。在为品牌战喝彩的同时,不禁心疼一把观众,广告里插播的剧看得还算过瘾?
  不是消费者接受了,而是麻木了
  如今影视剧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集,不管是弹幕还是微博评论中的观众似乎对广告并没有呈现反感。这并不代表消费者乐于接受这种轰炸式的广告植入,而是轰炸得多了,消费者麻木了。品牌追求“脑白金式”的植入方式原因不外乎两方面:一、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二、从曝光量来看,性价比超值。


  并不是所有品牌都适合这种模式,从观众内心来说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是不希望有任何广告插入,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酝酿的情绪被打扰,尤其是这种无脑式重复的广告形式,观众极易出戏。其次,像良品铺子这样的大品牌本身对消费者是有品牌基础的,观众在接收信息的时候不需要思考太多就可以迅速入戏。所以这种高举高打的模式适合具有品牌基础的大品牌或者具有资金实力可以重复到一定程度的品牌。
  重复也可以玩儿得高大上
  每一个广告人都坚信重复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无脑式重复往往让人心烦气躁,影响品牌美誉度。那有没有更高级的植入形式呢?
  提到时尚电影《穿Prada的女王》不仅是时尚电影中的经典,更是广告植入中不可逾越的高峰。电影讲述一个刚离开校门的女大学生进入了一家顶级时尚杂志社当主编助理,从她初入职场的迷惑到最后成为出色职场人与时尚达人的励志故事。也就是整个故事将Prada当做一个故事核心来讲述,将品牌拍成电影,多次展现并设计相关台词,连片名都有品牌名。将品牌文化和形象在电影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看的时候却并不觉得突兀。影片表面上讲的是时尚达人的成长史,背后有关时尚杂志与奢侈品牌的企业文化则处处可见。
  不止《穿Prada的女王》,国产影视也有这样的案例,《中国合伙人》的故事原型是新东方,《克拉恋人》《翡翠恋人》中主角上班的地方就是通灵珠宝,甚至通灵珠宝的老板在剧中也有客串。这样的植入形式从故事一开始就植入,形式巧妙,到达率高。
  这种形式适合有话题性并且易于创作的企业,并且对制作、创作能力要求较高,投入也相对较大。当然如果是出品的角色,影視投入部分也是会有回收的。
  找准角色 让你的品牌有演技
  在大环境不是非常明朗的当下,不具备品牌基础的小品牌往往也不具备非常强大的资金实力,更没有话题性。那怎样才能小投入出大效果呢?
  毕竟影视植入植入的是内容,就得从艺术创作下手,如果不能像《穿Prada的女王》那样统领整个故事,那么就把自己当做一个角色并赋予演技。这一点做得最好的莫过于《港囧》里的大象安全套。当时大象作为一个初创品牌,巧妙地运用了自己有趣、吸睛的品牌特点,甚至知名度低也成了优点,很多观众之前并没有听过此品牌,不觉得是广告,以为是徐峥为了影片笑点创造出的一个品牌,观众自然不觉得出戏,当后知后觉是广告植入时,甚至好感度激增。笔者有幸参与此次植入,当时的品牌植入策略是要把产品当做剧中的一个角色且还要有演技,这样才会与传统广告相对立,与创作人员站在同一边,不会使观众出戏。
  如果做不到让观众不出戏,那就把观众拽出来,《唐人街探案2》与神州租车的破壁次元让观众津津乐道。剧中正激烈地追逐,在影片最紧张的高潮桥段,一句“都什么时候了,还植入?!”一下子把观众从戏中拽到现实,然后又迅速入戏,这种因“出戏”带来的刺激感,不仅不会招来反感,还因广告的存在为影片增加了一次强大的笑点。影片的艺术创作与广告植入打破了前定和谐,巨大的反差效果带来双赢的结果。
  你的品牌适合什么题材
  品牌植入首先要制定合适的模式,到底是脑白金式的无脑重复,还是Prada式的统领剧情走向,还是大象安全套式的角色扮演,都需要认清自己的品牌阶段。相信大多数情况下,品牌都会追求性价比高的曝光又不希望因广告让人反感。
  其次,认清楚适合自己的影视题材。毕竟影视植入的核心在于内容及娱乐,脱离娱乐效果会大打折扣。纵观近年来影视植入的经典案例,均出自于喜剧、爱情题材电影。因为在观众情绪愉悦的时候,对于广告的敏感度会降低很多,对于品牌的反感度相应减小。
  再者从内容创作来讲,爱情喜剧的植入创作空间相对别的题材要大,创作空间直接决定广告嵌入剧情是否显得生硬,相信绝大多数品牌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出现导致观众跳戏。反过来讲,爱情喜剧题材内容对于品类的需求量也非常大。所以品牌在考虑影视植入的时候,爱情喜剧类题材是一个求稳的路子。
  总之,希望品牌在做推广尤其是影视植入的时候不要人云亦云,要认清市场,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其他文献
“呼葱觅蒜”是谁?  本名叫王晓艺,常住帝都、沉迷于古装剧的1992年白羊女战士。  爱画身高两米的无脸小人。大学四年级开始画无脸小人并且乐在其中,曾绘有《钵山图绘》《青蛇》《一生所爱》《无脸古装群像》等系列作品。  呼葱觅蒜是一个有味道的名字。据她介绍,这个名字来源于蒲松龄的《绰然堂会食赋并序》中“夫然后息争心、消贪念,箸高阁、饼干咽,无可奈何,呼葱觅蒜”这一段文字,偶然读到,见其中描述弟子的吃
期刊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中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百年这一沉甸甸的概念,催人思考。  最近看金冲及先生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对这段从屈辱到抗争、独立、走向繁荣富强的历史,我并不陌生,但读到有些细节,还是感慨万千。  1900年,20世纪的开卷之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列强凌辱,清朝却不得不悔祸自责,恨自己无知,感谢其见谅,以举国之力令其欢心。  120年
期刊
战略到底是什么?是由哪一个环节来制定并发挥作用?不同层面(简单说就是高层、中层、基层)应该怎么看待战略?本文以军事案例来阐释战略形成的底层逻辑。粟裕的三次“斗胆直陈”  粟裕的三次斗胆直陈可谓经典的战略形成过程的上下沟通案例。  第一次:关于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的问题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大举进犯,中央军委提出以山东、太行解放区主力实行外线出击,向南作战,并于6月26日电令华中分局,让
期刊
今天,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互联网产品,打动用户都变得越来越难。好产品不是闭门造车,要想做爆品,最根本的就是要抓住用户的心。打造产品的过程一定要有用户的参与,企业、创新、渠道、设计等一切因素统统要围绕着用户。  由此,供需关系自然就由过去的“我”(企业)和“你”(用户)变成了“我们”。所以,打造产品的思维也需要相应发生改变。好的产品经理要做大“我”,就要能够把“我”和“你”连在一起变成“我们”,这是产
期刊
一提到创新,很多人想到的是科研上的突破。大家也强调,基础研究比技术应用更重要。我认为,科研固然重要,但最终推动社会进步的还是应用。目前,中国在应用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同时要承认,在基础科研、高精尖技术方面,我们依然存在短板,离国际领先水平还有差距。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产业升级也需要从应用端寻找突破口。自主创新是目标,不是手段  我认为我们不必为中国的基础科研担心,中国目前面对的真正问题是技术转化。
期刊
社群营销太火了,因为太多人在四个字里嗅到了机会的味道。传统营销高举高打,广泛覆盖,渠道制胜,不少人感慨最好的时代过去了,但互聯网催生的一切与经济挂上钩的名词,似乎总带有机会主义色彩,社群营销脱颖而出,大企业大品牌用社群来触达消费者,小企业小品牌借社群找到切入点和引爆点。  社群营销该怎么做呢?企业通过社群和用户建立联系和信任,然后抓住这个有利条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来满足用户新的需求。抓不住用户的
期刊
关于江小白的品牌发展,有人说我们是“斜着生长”的,从开始就“不正”,我覺得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白酒行业历史悠久,不同于其他消费品行业,此前大多品牌做的都是成熟型的消费者市场,做高大上的品牌调性,而我们做新兴的消费者市场,做小而美。  有人问我江小白的“必杀技”是什么。其实并没有,非要说的话,那就是我们在溯源,回到常识寻找原点。我们看重的是事物背后最本质的一面,并非所谓的追求技巧性。那么,在消费品行业
期刊
“你可以找到一块守得住的小阵地,而不是进入非常大型的战役中去。”  —杰克·特劳特  股价一直被视为企业经营的“晴雨表”,更是投资者衡量的“看板”。今年以来,大多数股票不尽如人意。但,一只以实体零售为主营业务的股票“逆势”飘红:据统计,今年以来这只股票的股价已累计上涨约127%,7月10日大涨5.3%至19.46港元,创下自2010年8月以来的新颠覆,市值已逼近450亿港元。这只股票名唤—李宁! 
期刊
组织能否经受住考验,要看它能否让普通人取得成效。在我看来,组织就是“让本不能胜任工作的人可以胜任”,这是组织最强大的力量,也是组织最具价值的地方。  组织要有能力让其成员应对不确定性,坚定成员面对挑战的信心。这种信心的来源,不是理念,而是可见的绩效。所以组织必须建立起一种如德鲁克先生所倡导的“绩效精神”(spirit of performance),必须为每一个组织成员提供获得绩效的空间,设计让组
期刊
最近有一种思考倾向,就是对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巨头少了盲从,多了些批判眼光的深层次观察。既然平台之下无一例外,趋势之下无一幸免,选择的主动性总要有的。一是关乎社会责任的价值观,二是关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社会总是向前进步的,所以舆论才对腾讯的“科技向善”战略转型给予如此的嘉许。有文章分析说,相比于天才型的马云,马化腾属于进化型的企业家。这种企业家的气质也投射到他们麾下的企业中。未来如果阿里会失败,一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