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刺字铁血魂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福建三明市
  时间:2018年4月27日
  寻访:新四军老战士冯东邦
  早上从南京南站坐高铁至南平北,转中巴抵达三明,已是下午时分。
  
  天空飘着小雨,三明市新四军研究会老会长、88岁的吴挺,拄拐棍来宾馆看望寻访组同志,并捎来两本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追梦路上》,特意翻到第173页,对我说,“上面有冯东邦的故事,他98了,身体很好,能上楼下楼锻炼。”现任会长郑德兴笑了起来,“我和他通话,一听话音洪亮,真的不敢相信对方是冯老。”
  梅岭支路17号,是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上世纪80年代盖的宿舍楼,没有电梯。冯东邦在法院的副院长位子上离休,他住4层,一住就是三四十年。
  摄像机前,冯东邦穿着短袖衬衫。留心观察,他右手臂上一个“N4A”刺字,映入我们的眼帘。这是他在抗战时期刺的,岁月流逝,这个刺字没有消逝。冯东邦,1921年8月生,安徽怀远人。20世纪30年代,淮河发生水灾,父亲领着全家逃难到了来安县。在皖东的县城,冯东邦受到新四军抗日宣传的影响,于是就报名参加了新四军。“皖南事变”发生后,冯东邦的心里翻江倒海似的,他认定抗日报国必须跟着共产党的部队走。为表达这一决心,冯东邦说,他找布带子把右手的手臂两端扎紧,在上面画上新四军“N4A”的标识,然后用缝衣的针扎,刺进肉里二三毫米。我问:“有多痛?”老人淡然一笑,“手臂两头扎紧了中间会麻木,痛还是痛哇,刺过之后用蓝颜色墨水涂上去。”老人说,当时也有战友开玩笑,万一被敌人抓了去就被认出是新四军了。冯东邦说,“那个时候,抗日的意志十分坚定,血性脾气来了,想不了那么多,刺字宣誓,活是新四军的兵,死是新四军的魂。”
  1941年,新四军重建军部,冯东邦在军部当机要通信员。老人回忆,机要工作在战场上被称为生命线、指挥线,党中央的指示,战场上动态,部队行动路线等等要译成密码。艰苦的战争环境,通信条件差,电台信号受干扰,机要情报有时候要靠通信员徒步送达。遇上深夜有紧急电报,就得立即起床出发送出去,不管什么复杂情况,都要想尽办法,确保手中情报绝对安全,按时间规定送到目的地。冯东邦说,每次完成送情报的任务,心里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同时,新四军官兵平等的人际氛围温暖人心。他和刘少奇同志一起吃过饭,这位出生于湖南的领导人,吃饭、吃面条时喜欢放油炸过的干辣椒。有一次,冯东邦见刘少奇身边的人在一起说话,笑着凑了过去,没想到这些战友要他离开。后来才知道他们是党员活动,是秘密的,非党员不能参与。这样一来,冯东邦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向共产党员看齐。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第二年,冯东邦从军部下到苏中二分区教导队任排长。
  
  被问起生死考验,老人说是他经历的三垛河口伏击战。三垛是江苏高邮的一个镇,北依宝应,南连江都,东达兴化。1945年4月,新四军获悉,伪军一个团集结宝应,南下从高邮三垛镇向东开进调防到兴化。新四军部队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设伏打击日伪军。三垛至兴化通公路,公路旁边是一条宽阔的北澄子河。根据这一带地形特点,选定在三垛、河口村之间3公里多的地段为伏击区域。4月28日午后,敌军从三垛出发,日军的分队、中队和伪军分隔列队沿公路行军,另有几艘日军汽艇和部分运输船,在北澄子河上与陆上部队并进。冯东邦帶领的排受命参与这次伏击战,主要担负歼灭船艇之敌的任务。日伪军水陆两路进入伏击圈,新四军部队犹如从天而降,瞬间打响战斗。慌乱之下,公路上敌军一边抵抗,一边向附近村庄撤退。汽艇上的日伪军有的被击毙;有的跳河逃跑时陷入河滩淤泥里难于自拔,被当成“活靶子”打;有的落水后在河里拼命挣扎。此仗打死打伤日军、伪军800多人,俘虏了一批人,还缴获曲射炮、小炮、轻重机枪、步枪、短枪等一批武器。这是苏中地区继车桥战役后的又一大捷。新四军军部发来嘉奖令,赞扬伏击战“出奇制胜,斩获众多”。
  谈及三垛河口伏击战,笔者告诉老人,前年去瞻仰过三垛河口战斗纪念碑,寻找到了当年牺牲烈士的墓地,还找到一位亲眼目睹这次战斗的100岁老乡。冯东邦闻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战斗前几天,我们提前进入伏击地区,住在群众家里隐蔽待命。老百姓对部队好,盼望新四军打胜仗,干部战士斗志高涨。伏击战打响前,冯东邦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战士,每人带上4颗手榴弹,潜伏在水边。在战斗中我们有10多位干部、60多名战士不幸牺牲,想到他们把生命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老人眼眶里闪着泪花,感慨万千。之后,攻打兴化,解放高邮,冯东邦都参战了。解放战争中,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又进军福建,烽火硝烟里3次负伤。迄今,他肩膀里还有一块残留弹片,医生检查说,弹片在体内已经与肌体弥合,不用折腾取出来了。晴天没事,遇上连绵阴雨天,老人会感到肩膀隐隐酸痛。他被评为三等伤残军人。
  福建解放后,冯东邦留在了八闽大地。
  1950年开始,冯东邦担任三元县大队副大队长,独立二营营长。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有国民党残余力量,有五花八门的匪徒,他们纠集在一起,利用山多林密的地理条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非作歹,活动猖獗。三元原来是沙县的一个镇,1940年增划沙县、明溪、永安县部分区域设立三元县。1950年1月28日三元县刚解放时,有一位区委书记遭土匪伏击被害。冯东邦回忆说,县大队武装力量人数不多,而盘踞在三元的匪徒却有200来人,他们手里有各式武器,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白天组织围剿,夜间要道设伏,与匪徒斗智斗勇,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
  之后,冯东邦先后出任宁化县、三元县人民武装部的部长。在人武部部长位子上,冯东邦忠于职守,为战备、兵役、民兵和动员工作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初创时期人武部的职能和职责,为军队和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1955年4月,冯东邦转业地方,被分配到县人民法院出任院长。他肩负公正执法的道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清正廉洁,秉公办案,依法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2015年9月,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把老院长请回院里,已经95岁高龄的冯东邦精神抖擞,向年轻一代法官回顾新四军历史,诠释铁军精神,讲述自己几十年始终没变的共产党人的初心……
  记者感言 第一眼发现冯东邦手臂上刺字的瞬间,我是惊诧的。老人当年亲手拿了针在自己的肉体上忍痛刺字,用这种方式彰显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在共产党领导下誓死将抗战进行到底的铿锵决心。可以说,在我们近几年寻访到的新四军老兵中,他是唯一的。老人刺在身上的N4A,是新四军臂章上的符号,这是新四军英文New Fourth Army缩写。这个字母符号的设计者为庄五洲。他是一位华侨,从小酷爱绘画,在学校学西洋画。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庄五洲冲破封锁来到苏北,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担任美术教学工作时,设计了线条简洁流畅、白底蓝字的N4A臂章,很快在新四军部队广泛使用。冯东邦把N4A刺在臂上,这不由让我想到了中国历史上有“岳母刺字”的故事。冯东邦拿针在自己身上扎,是需要刚毅的精神和血性勇气的。他把新四军的符号扎在手臂上,其实是把铁军精神铭刻在了自己的心里。70多年来,无论战争年代、剿匪岁月,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年代,无论身居什么岗位,冯东邦总是牢记初心,继承和弘扬新四军的光荣传统和铁军精神。
  
  爱国报国,是一种伟大的情怀,以国家的兴衰为己任,为国家的复兴强盛而奋斗。戚继光率军御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林则徐虎门销烟,邓世昌血战献身,谭嗣同慷慨就义,都是为中华民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歌曲《精忠报国》里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如今,冯东邦已是耄耋老人,离百岁不远了,可他身上依然保留着新四军的铮铮骨气。对于家庭的利益、个人的利益,他从来不计较,心胸坦荡。5个子女,都在平凡岗位各得其乐。按他的级别应该住150多平米的房子,现在居室只有百把平米,他没有怨言,住得开心。这位可敬的老人,这辈子情牵梦绕新四军的印记,他似黄昏的红夕阳,灿烂照人。
  (责任编辑 党亚惠)
其他文献
编者按 红军时期,他爬雪山过草地,参加西路军。抗战时期,他率领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诸多战役。叶飞上将赞他足智多谋,善打硬仗。他,就是我军著名的独臂战将廖政国。日前,南京晨报记者带领小记者,采访了廖政国将军的儿子廖德强和将军的老部下、新四军老战士、原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副院长李虹,听他们讲廖将军的传奇故事。    人物簡介 廖政国(191
期刊
改革开放,是时代的最强音,是时代的主旋律。我们有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生的,经过了物资贫乏和改革开放后物资极大丰富前后的对比。有的同志是与改革开放同生同长的,没有受过太大的苦,只是享受的多。不管如何,我们都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进步的。回顾40年的发展变化,除了物质生活上的收获外,更多的则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要说这方面有什么收获的话,那么就是一句话:与时代同行,与改革开放同步。  从毛泽东思想向中国
期刊
面对战士们的质问,知情的几位团领导一阵心酸,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他们也深知此举将要背负“汉奸”骂名,甚至毁掉自己的政治生命,但为了革命全局必须如此,别无选择!在召开的排以上干部会议上,汤景延告诉大家,现在全团处在敌人清乡最前沿,是敌人首先打击的目标。我们当前要保存团队,保存实力,穿伪军衣服是暂时的,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命令,做好战士们的工作。大家听出了团长的“弦外之音”,愤怒的情绪才渐渐平息下来。
期刊
华中赋正气,钟吕颂千秋。《铁军战歌——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诗词集》一书,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文化宣传委员会遵照会长朱文泉上将的倡导,会同京、沪、苏、皖、浙、赣、闽、鄂、豫、渝、川、桂、穗、黑、滇15个省市区新四军研究会,征集编选的一部反映新四军和华中敌后抗日军民战斗史的诗集。其内容涵盖了新四军将领指挥抗战的雄词乐章,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战地浩歌,文化名流、志士仁人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视死如归的激昂呐喊。
期刊
6月18日,溧阳安顺燃气公司作出了一项非常之举,为茅山老区的南渡镇旧县村1000多户农民安装天然气。  旧县村属茅山革命老区,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毗邻。如今,这块红色的土地建成了溧陽市工业园区,园区用上了天然气,而近在咫尺的旧县村农民还是在用价格高、充装麻烦的罐装煤气。目前,天然气安装工程已在旧县村全面铺开。
期刊
第一日:去泾县途中   泾县,新四军组建之初军部所在地,“皖南事变”的发生地。这是一块革命的红色圣地,又是一块血染的悲壮之地;山峦之间,村镇之间镌刻着太多的红色历史印记,云岭、小岭、茂林,一个个村镇的名字因革命前辈的鲜血浸染而矗立在后人的心中。   2019年11月2日,星期六,我在好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秘书长翟优安排下,跟随江苏50多位艺术家走进了泾县,从而开始了铁军老区行的第一站。之所以选择
期刊
在苏中老区里下河水乡,只要提到南莫镇老科协会长赵武前,领导总会夸奖他是“金牌会长”。会员们总会点赞他是“科协领头雁”。父老乡亲们总是真情颂扬他是“科协惠民的贴心人”。  自担任老科协会长以来,多次荣获县优秀党员、县记功嘉奖的赵武前立足家乡大地,以敏事善为的作风昂首挺胸扛起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突出精准科普、项目推进、科技教育三个重点,带领老科技工作者创造出有声有色的科技惠民新成果。  潜心增添老科
期刊
走进海安县革命老区李堡镇的南大门,一座竖立着的粗大石块上镌刻着四个大字“中国·李堡”。这四个醒目的大字不仅能吸引着所有来访者对古镇李堡的关注,更代表着李堡人文历史的厚重与深度。  既称之为“中国·李堡”,又称之为“古镇”,一定有她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沉淀,更有她独特而强大的经济基础支柱。是的,能引起老区李堡人自豪的是这地方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人文历史悠久。有明代抗击倭寇斗争的传奇故事;有
期刊
在纪念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组织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篇章《共产党宣言》,在人民大会堂隆重集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郑重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这一切都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是对的,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它给我们以定力、自信和力量。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
期刊
斑驳纵横的脸庞,书写岁月的沧桑;坚毅凝重的目光,尽显执着与信仰。见到杨寒老人,是在炎炎夏日。面对来访者,老人理了理思绪,然后便讲述起那难忘的经历,瞬间把我们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一个飒爽英姿的抗战女英雄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    一  杨寒1921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新野县,上小学时,由于受地下党员于洗尘老师的影响,救国救民的火种就深埋心间。同样受共产党的影响,杨寒的姐姐1936年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