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本原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i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吴昊老师教授研究生课程时,有针对性地把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走进“非小学”,感受原生态的建筑与设计。在题为“陕西民居对话土木砖瓦石”的教学(更确切地说是讲座)过程中,吴昊教授和余平教授深刻地讲解与剖析道出了民居中的“自然”,材料中的“大道”等东方哲学意识。从“道法自然”的古人思想中强化了建筑设计的本原设计观,从精神诉求角度推进了原生态设计的理念高度。
  关键词:“非小学”;自然;传统材料;建筑设计;本原
  1 “非小学”的自然
  有幸与导师吴昊来到终南山下户县涝峪口小学,如今这所小学已经有了新名字——“非小学”。它是由室内建筑设计师余平接手,并和他的艺术家朋友改造后保留下来的。他把原本会被荒废的地方转为他的教学场所,保护并改建成现在的“自然遗迹”。这所小学也有了一个“非校长”——余平教授。
  “非小学”有土坯式的教室,教室里原木的桌子、板凳,有书写了历史的(用墨汁粉刷的)黑板,有儿时记忆的宣传画;操场上长满绿色的青苔和原木搭建起的自制篮球架,有古树参天,有鸟语花香,时而伴着狗吠鸡鸣……在这样的环境里,人忘掉了矜持、烦恼,甚至忘掉了年龄,尽享空间带来的的纯真与惬意的感觉。
  余平教授保护“非小学”的宗旨在于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本土,以旧装旧,保持历史风格,融入现代生活意识,给人带来重温式的生活体验。学校空间到处结合了木头、石材、砖头、瓦片、黄土的自然风情。现代文明植入了人们的生活细节,生存与生活方式陡然转变,对故园生活的记忆只是一个回忆罢了。
  当看到学校的老样子、老物件时,人被拽回到当年读书的场景,而院子里从未停止生长的花草树木则提醒着人们,身边都是飞快流逝的岁月,我们不必要急促前行。正如余平在书中所言:“面对现代化的大规模建设,我只能在心里祈祷说;请慢一点,再慢一点!请想一想,再想一想。”
  “非小学”时间和空间的碰撞,注解了时空的寓意,在当下嘈杂的社会浪潮中,它的平静承载着自然和生命。
  2 材料之“道”
  在“非小学”建筑环境的整体改造与设计中,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以旧装旧。保持原有空间环境的风貌,以当地地理环境为基础选用传统材料——土、木、砖、瓦、石,从而使整个空间环境自然、不做作。
  建筑具有社会属性,是历史和文脉的片断印迹。材料是构成建筑物的主要元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自然属性上又增加了社会属性。传统材料是建筑的活化石,它记录了一部建筑史,有着与生俱来的文脉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人记忆、影响和心理暗示。传统材料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所承载的精神有其不可替代性质,是唯一的。
  木头、石材、砖头、瓦片、黄土,这些传统的乡土建筑材料中,深刻蕴藏着“大道”与“大美”。不仅是“就地取材”和“因地制宜”,也坦诚地回应了自然和社会的要求,虔诚地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直观地表达了生活与生产方式。在科学技术引领发展的今天,传统建筑材料尤为珍贵。作为人类建筑历史谱系中一段包含深度基因的存在,对链接古典文明与现代文明,无疑具有重要的提示和开启作用。
  随着现代建筑技术和材料的迅速发展,传统建筑材料的表现手法也将从传统的沿革中解放出来。我们不能固步自封于传统材料与技术之中,在新工艺、新理念的支持下,传统材料也有其强有力的表现手法。传统建筑材料的艺术感染力,丰富和延续了时间和空间,提高了环境美学的质量,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现代地域性建筑,注重使用拥有地方情感的传统材料和具有独特智慧的现代技术融合的方法,显示出一种对传统材料、技术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既体现出对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的尊重,也出于对人的关怀。可以让人感受到强烈的现代艺术的气息,同时也体验到悠久的建筑传统文化。
  3 建筑设计之本原
  按照中国传统的哲学观,世间万象分为“道、法、术”三个层面,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先在“道”的层面上回答万物由生的本原是什么。建筑设计的“原点”是什么?
  笔者认为建筑“本原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对人的关怀与服务。吴昊老师表示,社会上那些恣意、夸张的建筑,造作、狰狞的建筑,不顾功能而刻意“自我表现”的建筑,媚权重商而藐视他物等形形色色的建筑,都不是建筑设计的本原,属于“假唯美”的定义。立足于以人为基础的建筑设计初衷而言,它们都不是“善意”的行为。换句话说,建筑设计抛离了人的适用与健康的所有形式都是“假唯美”。余平老师说他在出版《对焦:土木砖瓦石》一书之前,15年行走于古镇之间,受到了吴昊老师陕北生土建筑、窑洞民居等课题研究的启示,那是以地理环境为基础,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泥土材料与技术之路。二人的宗旨是“善意”的,是“回归生活本真”的。
  其实建筑设计真的需要回归“真善美”的境界了。如果以佛学“性”“相”“用”的观点来阐释“善意”“本真”的设计,则“性”之“善”为生发、“用”之“真”为目标、“相”之“美”为浮现。这正是回归本原的理想境界。建筑要为人的健康、舒适和尊严而服务,“本原设计”以“人”为核心,爱“人”、为“人”、善待于“人”,真正做到这一点就要强调一个“敬”字。敬天、敬地、敬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建筑设计“本原”的终极目的。
  尽管我们从理想出发,但现实中仍然充斥着病态、低效、丑陋、冷漠甚至背叛自然的建筑,虽然不愿相信这类建筑的设计者主观有“恶”意念,但结果上对“善”的背离却成为不争的事实。站稳人文关怀的立场,把握设计要素之间的平衡,是避免偏离设计本原的有效方式与途径。
  建筑设计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好”的设计立足于人的生活,全方位为人服务;“坏”的建筑,脱离人的生活,沦为建筑师自我表现或囤积商业资本的工具,违背了为人服务的初衷。其实无论何时何地,建筑都必须为人提供庇护,为生活提供便利。其实“好”“坏”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是人的情怀使然。每逢节假日很多人逃离城市涌入乡村,不是乡村好,是城市留不下自然的记忆。众多地标集合的城市,干扰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敬畏传统,更要走近传统。我们生于自然,也敬畏自然。“道法自然”是先古留下的人与自然最好的共生方式。大多数人处于混沌的状态,很多人缺少对自然的领悟,没有自信,盲目地追求城市環境,向往奢侈的生活,最终跌入了钢筋水泥丛林的怪圈中。没有了本原的精神就会丧失人的本性与自我的追求,就会丢弃自己拥有的价值。倡导回归情性、回归人文、回归生活本真、回归设计本原,是建筑设计者最值得思考的根本性问题。因此,“本原设计”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使设计回归人的生活,将“建筑服务于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作为建筑设计者,要经常行走在自然中去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事物本原。“本清则净,本真则正”。“本原设计”做真正为人服务的建筑。不仅关注建筑的美观,要更加强调建筑的人文精神,因为美绝不是脱离于其他价值而独立存在的。
  参考文献:
  [1] 余平,董静.对焦:土、木、砖、瓦、石[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3.
  [2] 吴昊.陕北窑洞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吴昊.民居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4] 佚名.当一所废弃学校遇到一群艺术家[J].时代人物,2015 (11).
  [5] 孟建民.建筑设计的本原论初议[N].中国建设报,2015.
  作者简介:王兴彬,西安美术学院在读博士,黑龙江工程学院副教授,师从吴昊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
其他文献
摘 要:设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遵循设计原则的同时,我们试图探索新的设计方法,随着全球化的加速,打破设计界限的跨领域设计的优势正日益突显出来,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优势来指导我们的设计实践。创意时代服装设计的目标更侧重精神功能的感性设计,不断尝试技艺、意识等方面的“跨界”来促进领域合作,拓宽设计链。当下时尚行业中服装的设计,已经不以装饰服装自身为立足点,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自身的价值,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了解明清两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研究两个时期纹样的区别和联系。并从装饰纹样和艺术风格方面,分析传统纹样在现代插画艺术中的运用。  关键词:插画;明代纹样;清代纹样  1 现代插画艺术概述  1.1 插画的定义  插画包括(1)插画、图解;(2)例证、实例;(3)举例说明。《辞海》对“插画”的解释:“指插附在书刊中的图画。有的印在正文中间,有的用插页方式,对正文内容起补充说
期刊
摘 要:中国电影的发展与中国现当代的历史与意识形态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几乎可以说中国电影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的直接反映。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繁荣,中国电影也从原来的艺术电影、主旋律电影走向了向大众文化转化的“大众化”阶段。电影的大众化,一方面受整个大众文化环境主导的影响,一方面也产生和作用于观众,其结果是观众在此环境中产生了审美异化。审美异化背后的心理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
期刊
摘 要:文章简介了自魏晋以来禅宗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重点提到禅宗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分析解读清末民初时期粉彩瓷画名家汪野亭作品中传达出的空灵意境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探究其作品中蕴含的禅意。  关键词:禅宗;山水画;汪野亭  禅宗,是释迦牟尼佛教的心法,它融合了古印度佛教哲学中的精粹,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及玄学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佛教。禅宗自魏晋由菩提达摩
期刊
摘 要:文献资料的收集之路,记录了钢琴演奏与教育其科学的渊源,反映了钢琴演奏与教育的来龙去脉,体现了钢琴演奏与教育研究的继往开来。通过文献资料的引用,可以将钢琴演奏与教育论文与其他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告诉读者。笔者通过本文抒发一些个人浅见的学习心得梳理。  关键词:文献资料收集;钢琴  如果将文献资料收集的过程当做修路的话,那么钢琴演奏与教育——我的专业,就是通向这条路的终点。大到全球瞩目的学术成果
期刊
摘 要:《霸王别姬》不仅是一部同志片,更是一部文化片、艺术片。上映至今20余年,其成就仍未被超越。在中国电影有票房无内涵的今天再次回首此片,更可以体会,一部跨越时空的作品需要怎样的文化底蕴和外在形式。  关键词:文化思考;情感历程;宝剑贯穿;京剧片段;造型刻画;画面隐喻  这是陈凯歌导演的第5部电影作品,之前的《黄土地》等几部艺术片因为过于晦涩难懂,并且节奏缓慢,是典型的“专家喜欢观众不爱”。此片
期刊
摘 要:当亨廷顿依据自己的“文明的范式”来审视纷扰的世界,从而企图实现一种自我的类寓言时,对于文明归属的划分,成为识别世界格局的重要符码。亨廷顿的文明范式中,最引起中国敏感神经的当属对于儒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论述。本文从冷战之后的政治文化背景入手,考察亨廷顿双重身份(学者与政参)的国家民族主义心理与焦虑,揭示在西方中心主义的维度下对于中国经济成长、国际关系,尤其是儒家文明的误读,以望对儒家文明的自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少儿拉丁舞在武汉市的开展现状,提出部分意见和建议,为广大拉丁舞教师更好的进行舞蹈教学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少儿;舞蹈;开展现状;教学  1 少儿学习拉丁舞的价值  1.1 拉丁舞的健身娱乐价值  拉丁舞是一项集体育与艺术一体的舞蹈,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以及科学的训练内容,使少儿改善身体形态,提高孩子身体各部分协调性,同时伴随着能量的消耗,还能够促进少儿的食欲,增强消化机能,
期刊
摘 要:唐詩中有一类诗,是宫词。这些宫词描绘出宫中女子的生活状态,为我们细致地刻画了她们的心理体验,我们努力试图从这些宫词中还原她们的心理、感受,同时跟着这些宫词走进那个时代,体会那个时代身为得宠女子或者失意女子的情感世界。  关键词:唐诗;宫词;怨词;情感世界  无数个想象穿透流亡的道路,抵达曾经的风华盛世。长安城中,古道驿边,辗转而死的娥眉,流落江湖的乐女,一夜间成了人们的话题,那些盛世的荣华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了建造活动的相关背景与内容,记录了作品从最初设计到最终建造完整的全部过程,通过比较建筑专业的“控制性演变”与景观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引发相关思考,并进一步得出结论:劣势也能够转变为一种潜力。  关键词:曲;直;竹构;劣势;潜力;建造研究  1 研究背景  本项目立足于“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程老师指导多年的校园竹构活动和安徽广德的建造委托,旨在研究以四面体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