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优秀学校的创建,关键是需要一个团结稳定的校领导班子。在日常管理中,校领导往往把对教职工的管理重点放在中层干部队伍上,中层干部素质的优劣,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前途。因为学校中层干部是教师团队的领袖,他们有着学校授予的行政权力;很多中层干部同时也是教师专业的典范,他们在学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没有一支有着高度责任心和高素质(主要是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中层干部的协助和配合,校长要想实现优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无疑会十分困难。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高素质的、和谐团结的、工作积极主动的中层干部队伍,将会使校级领导的工作得心应手,如虎添翼,也会使校级领导工作的重心可以放在学校的统筹全局和运筹帷幄上,通俗的说就是大方向的把握上,不至于因为方方面面的小问题而分散精力。那么,如何来建设一支有着高度责任心、执行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中层干部队伍呢?笔者就构建和谐高效的学校中层干部队伍结合个人工作经验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人格素养
中层干部每天都要直接与普通教职工打交道,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领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校级领导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时,必须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格素养,也就是人品。因为中层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普通教职工,要做好教职工的工作必须得在校内和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而这些都是需要人格魅力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整天随着领导喜好而喜好、习惯性撒谎、爱吹牛爱占小便宜的人能够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更不用说用这样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了。如果任用了这样的干部,只会降低校领导的领导力,如果这样的中层干部还得到了重用,那么只能说明整个领导层的管理价值观念存在问题,当然了,历史上这样的范例也是屡见不鲜的,更是屡禁不止的。
中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模范的行为影响他人。常言道,“品不端,则行不正,行不正,则难服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层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刻苦钻研业务,工作扎实肯干,作风正派清廉,以德才兼备取信于教职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人格、言传、身教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中层干部就是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首先要修身。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做领导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最难的职业就是做人。做好事,就要做好人,好干部必须是好人,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格素质很重要。古人云: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压服为下。德服的重心,在于管理的品德,管理者本身要有较高的素养,要做有德之人,突出一个实字,待人有真情实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老老实实。管理,历史上叫理管,理在先,管在后。
中层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教职工、师生服务的思想,强化职务就是义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心实意地、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态度生硬,忌讳官腔十足单纯性的发号施令。既要实实在在地抓工作,又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凌驾于他人之上。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维护和支持。
二、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要做一名称职的中层干部,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自身的学习。中层干部的学习,一是要积极且认真的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有了充足的理论积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善于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时刻把握好自身工作的方向。二要勤于业务学习。加强管理业务和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积累前人的智慧,掌握前人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活动方面积累的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使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形势。三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大胆地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在实践中反思提高。特别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受挫折。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做学习型的干部。要做好干部就是要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
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体现代表着一个学校领导层的选择标准,也代表着领导们的自身标准。所以他们的学习必须是要经常性的,自发性的,像写作、计算机操作、言辞和交际能力等技能也是中层干部所必须的,不是说会复制粘贴就是写作挺好,不是说会打字就是懂计算机操作,不是精于吹牛忽悠就是善于言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训练提高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干部,熟悉政律、擅长文字和计算机操作、沟通与交际等,都不是不可以在一个中层干部身上能集中体现的,因此,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对中层干部来说真的很重要。既然要在学校当中层干部就要自觉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和素养,不能总是以不会做为由推脱本职工作。
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正常的中层干部任用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干事、副主任、主任。这三个阶段不仅仅是职务的升迁阶段,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干部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积累,这个干部最终只能是一个骄傲且肤浅的,就好像偏食的儿童一样,因为他会认为能够偏食是自己的能力所致,自己就不是一般干部。以至于在后期的工作中他积累的就不是学习和实践经验,而是傲慢与偏见,是每天对上级职位蠢蠢欲动的渴望了。
三、认清位置,认真履行分工职责
在其位,谋其政。学校的中层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十分重要,只有定好个人的位置,明确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充分发挥好管理职能。
就一个学校而言,校级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就一个科室而言,主任是科室的管理者,学校的发展、管理的方略、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校级领导从宏观上考虑和谋划,然后按工作分工由科室主管带领科室人员及广大教职员工去贯彻落实。对于校级领导及科室主管提出的计划要求以及交代的任务要认真执行,当好执行者。只有中层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才能使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达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中层干部的聘任是以自愿为前提的,既然履职了就不能再以普通教师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不能以个人事由推脱本职工作,不能以家事安排为由要工作任务让步,要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有个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社会分工有个责任感。 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的认知,以及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一般来说,个体都是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按社会对一定角色所特有的期望,表现出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使角色扮演合乎一定的角色规范以达到角色适称。因此,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了个体是否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如果中层干部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角色规范掌握不好,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符合其规范的行为,比如说越级或自我膨胀。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极易使学校管理陷入误区,而且也容易造成中层干部自身强烈的心理冲突。因此,中层干部必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认真贯彻校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工作要求,努力完成所承担的
任务。
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宏观上相对简单,微观上千头万绪,具体复杂。必须靠中层干部根据工作性质和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能地具体抓落实。否则,校级领导的个人能力再强,工作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好各类各项具体工作,必然会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因此,管理好一个学校,仅靠校级领导的面面俱到是很疲惫的,历史上这样的管理先例也是比比皆是,效率也是低下的,结局也是不容乐观的,如果这样也就失去了中层干部存在的必要性。
中层干部在每天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和复杂的矛盾,这也是衡量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大小的标准。不能养成碰到问题和矛盾动辄上交给校长处理,让校长给自己工作的错误习惯。笔者就曾耳闻领导在海边度假的时候,有干部打电话给他汇报学校厕所堵塞的情况。如果总是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交给领导或上级解决,这样既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又会加大群众对自己的误解,从而扩大自己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所以,中层干部一定要增强自身化解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养成灵活应变的机智。
但这并不是说为解决问题可以不择手段,中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但个别中层干部为了尽快解决或回避一些突发问题或事件,动辄使用欺上瞒下、推卸责任的手法来糊弄教职员工。或者为了取得校领导的好感及教师的拥戴和支持,时常把自己错位,在校领导面前扮成教师代表,在教师们的面前扮校领导代言人,总想扮老好人,因为出了事情不用担责任。当教师有什么抱怨的时候,这些中层干部马上就站出来,打抱不平。或表示同情,或以某种方式沉默。他们往往说这是校领导定的,校领导就是这么要求的,或者说你去问科室主管,甚至说与教师的想法一样。然后与教师一起议论校方,评点校领导或科室主管。在校领导或科室主管面前,又把少数人利益受损后的牢骚当做大多数人的想法汇报混淆视听,达到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目的。这种手法一般都会被识破,因为这类干部总在忽略一点,就是低估了教师们的智商和判断能力,知识分子就算反应慢,迟几天也会悟过来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举动在教育系统估计是很难行得通的。要迅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需要能够正确把握原则,坚持正确立场,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和风细雨的状态之中。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在校级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管理职能,经常性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素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独挡一面,认真工作,齐心协力,取得工作的最佳效益。
四、减负和增压
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和校领导不一样,需要承担一定的课时量,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就笔者近十年中层干部的亲身感受,近年来中层干部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各级各类机关单位,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都加大了很多,学校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较多的思想政治学习,还需要承担很多社会活动及义务与责任,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办公室和德育方面的中层干部工作量增加很多。中层干部既要担任某一门课务,又负有一定的管理职责,因此工作负担往往比较重。在这时,学校领导应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设法为他们减负。为保证学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制度上适量倾斜,让他们尽量少带班级,最好在制度上体现中层干部带班上限,这也可以防范极个别中层干部,利用学校工作补贴的课时多上课赚取高额超课时费用,同时用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来推诿工作职责。校领导也要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用学校制度做缰绳,放手让科室主管干部开展工作。有条件的话为业务范围广的科室多配置一些干事,替他们分担一点常规事务性工作。科室主管干部只抓一些有关全局的大事,这样就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更能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另外,中层干部一般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及时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职工们的意见,脱离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也就是脱离了实际,这样的管理也就是个空架子,只能是人云亦云。作为中层干部首先要在观念上定好位,那就是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行,管理工作是一项临时承担的职务。教学是自己的终身职业,管理只是临时职务,职务并不是终身制的。因此,作为中层干部,决不能丢弃自己的本行,还需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所以对中层干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减负的同时,也要加压,即要求中层干部不能以所兼管理工作为由误人子弟,学校在课时量上进行减少,已经是考虑到了中层工作的工作量,不能再以此为由减少对教育教学业务的投入。所以对中层干部进行减负和增压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还是那句话“在其位谋其政”,重要的是要搞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总之,中层干部的培养与建设是一项事关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关乎中层干部个人成长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搞好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加强学校领导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和谐、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当好学校中层干部是一门艺术,它要在具体实践中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由自己去创造性地处理对待,才能体现自己的管理能力,展现自己的领导才华,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开创出一片灿烂天地,从而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一、人格素养
中层干部每天都要直接与普通教职工打交道,在教职工心目中的威信如何,直接影响着学校领导作用的发挥。因此校级领导在中层干部的选拔任用时,必须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人格素养,也就是人品。因为中层干部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普通教职工,要做好教职工的工作必须得在校内和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来源于领导者个人的人格魅力,来源于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感召和相互信赖。而这些都是需要人格魅力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整天随着领导喜好而喜好、习惯性撒谎、爱吹牛爱占小便宜的人能够拥有这样的人格魅力,更不用说用这样的影响力去影响别人了。如果任用了这样的干部,只会降低校领导的领导力,如果这样的中层干部还得到了重用,那么只能说明整个领导层的管理价值观念存在问题,当然了,历史上这样的范例也是屡见不鲜的,更是屡禁不止的。
中层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以模范的行为影响他人。常言道,“品不端,则行不正,行不正,则难服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中层干部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刻苦钻研业务,工作扎实肯干,作风正派清廉,以德才兼备取信于教职工,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在人格、言传、身教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中层干部就是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修身、起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首先要修身。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做领导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最难的职业就是做人。做好事,就要做好人,好干部必须是好人,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格素质很重要。古人云: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压服为下。德服的重心,在于管理的品德,管理者本身要有较高的素养,要做有德之人,突出一个实字,待人有真情实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老老实实。管理,历史上叫理管,理在先,管在后。
中层干部要牢固树立为教职工、师生服务的思想,强化职务就是义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真心实意地、满腔热情地做好服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避免态度生硬,忌讳官腔十足单纯性的发号施令。既要实实在在地抓工作,又要讲究策略和方法。不能以领导者自居,凌驾于他人之上。办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教职员工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赢得广大教职工的信任、维护和支持。
二、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
要做一名称职的中层干部,首先需要重视的就是自身的学习。中层干部的学习,一是要积极且认真的学习政治理论和教育教学理论。有了充足的理论积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才能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善于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时刻把握好自身工作的方向。二要勤于业务学习。加强管理业务和业务技能知识的学习,积累前人的智慧,掌握前人的教育、教学、管理和教科研活动方面积累的知识,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更新理念,创新思维,使知识结构和管理水平不断适应新的工作形势。三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工作中要积极地探索,大胆地尝试,在实践中总结积累,在实践中反思提高。特别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吸取失败的教训,取长补短,避免走弯路、受挫折。学以致用,不断提高,做学习型的干部。要做好干部就是要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
中层干部的综合能力体现代表着一个学校领导层的选择标准,也代表着领导们的自身标准。所以他们的学习必须是要经常性的,自发性的,像写作、计算机操作、言辞和交际能力等技能也是中层干部所必须的,不是说会复制粘贴就是写作挺好,不是说会打字就是懂计算机操作,不是精于吹牛忽悠就是善于言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训练提高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干部,熟悉政律、擅长文字和计算机操作、沟通与交际等,都不是不可以在一个中层干部身上能集中体现的,因此,常抓不懈,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对中层干部来说真的很重要。既然要在学校当中层干部就要自觉学习提高工作技能和素养,不能总是以不会做为由推脱本职工作。
笔者所在的学校中,正常的中层干部任用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干事、副主任、主任。这三个阶段不仅仅是职务的升迁阶段,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干部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如果忽略了任何一个阶段的学习积累,这个干部最终只能是一个骄傲且肤浅的,就好像偏食的儿童一样,因为他会认为能够偏食是自己的能力所致,自己就不是一般干部。以至于在后期的工作中他积累的就不是学习和实践经验,而是傲慢与偏见,是每天对上级职位蠢蠢欲动的渴望了。
三、认清位置,认真履行分工职责
在其位,谋其政。学校的中层干部在管理工作中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十分重要,只有定好个人的位置,明确个人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不失位,充分发挥好管理职能。
就一个学校而言,校级领导是学校的管理者。就一个科室而言,主任是科室的管理者,学校的发展、管理的方略、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校级领导从宏观上考虑和谋划,然后按工作分工由科室主管带领科室人员及广大教职员工去贯彻落实。对于校级领导及科室主管提出的计划要求以及交代的任务要认真执行,当好执行者。只有中层干部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角色,才能使学校的决策和管理活动有序进行,达到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中层干部的聘任是以自愿为前提的,既然履职了就不能再以普通教师的工作标准来要求自己,就不能以个人事由推脱本职工作,不能以家事安排为由要工作任务让步,要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有个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社会分工有个责任感。 角色认知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规范的认知,以及角色扮演是否适当的判断。一般来说,个体都是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按社会对一定角色所特有的期望,表现出一系列的角色行为,使角色扮演合乎一定的角色规范以达到角色适称。因此,角色认知是否准确,决定了个体是否能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如果中层干部不能很好地对自己的角色进行认知,角色规范掌握不好,必然会表现出种种不符合其规范的行为,比如说越级或自我膨胀。影响学校工作的开展,极易使学校管理陷入误区,而且也容易造成中层干部自身强烈的心理冲突。因此,中层干部必须强化组织纪律观念,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认真贯彻校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工作要求,努力完成所承担的
任务。
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宏观上相对简单,微观上千头万绪,具体复杂。必须靠中层干部根据工作性质和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能地具体抓落实。否则,校级领导的个人能力再强,工作责任心再强,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做好各类各项具体工作,必然会顾此失彼,力不从心。因此,管理好一个学校,仅靠校级领导的面面俱到是很疲惫的,历史上这样的管理先例也是比比皆是,效率也是低下的,结局也是不容乐观的,如果这样也就失去了中层干部存在的必要性。
中层干部在每天的工作中会遇到许多具体的问题和复杂的矛盾,这也是衡量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大小的标准。不能养成碰到问题和矛盾动辄上交给校长处理,让校长给自己工作的错误习惯。笔者就曾耳闻领导在海边度假的时候,有干部打电话给他汇报学校厕所堵塞的情况。如果总是把自己遇到的问题交给领导或上级解决,这样既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又会加大群众对自己的误解,从而扩大自己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所以,中层干部一定要增强自身化解问题和矛盾的能力,养成灵活应变的机智。
但这并不是说为解决问题可以不择手段,中层干部的主要工作是承上启下,上传下达,但个别中层干部为了尽快解决或回避一些突发问题或事件,动辄使用欺上瞒下、推卸责任的手法来糊弄教职员工。或者为了取得校领导的好感及教师的拥戴和支持,时常把自己错位,在校领导面前扮成教师代表,在教师们的面前扮校领导代言人,总想扮老好人,因为出了事情不用担责任。当教师有什么抱怨的时候,这些中层干部马上就站出来,打抱不平。或表示同情,或以某种方式沉默。他们往往说这是校领导定的,校领导就是这么要求的,或者说你去问科室主管,甚至说与教师的想法一样。然后与教师一起议论校方,评点校领导或科室主管。在校领导或科室主管面前,又把少数人利益受损后的牢骚当做大多数人的想法汇报混淆视听,达到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目的。这种手法一般都会被识破,因为这类干部总在忽略一点,就是低估了教师们的智商和判断能力,知识分子就算反应慢,迟几天也会悟过来的,类似掩耳盗铃的举动在教育系统估计是很难行得通的。要迅速而正确地解决问题需要能够正确把握原则,坚持正确立场,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和风细雨的状态之中。这就要求中层干部在校级领导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好自身的管理职能,经常性提高自己的文化理论素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到学校管理工作中,独挡一面,认真工作,齐心协力,取得工作的最佳效益。
四、减负和增压
一般来说,中层干部和校领导不一样,需要承担一定的课时量,从事教育教学一线工作。就笔者近十年中层干部的亲身感受,近年来中层干部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各级各类机关单位,社会各界对学校的管理和监督力度都加大了很多,学校除了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还需要进行较多的思想政治学习,还需要承担很多社会活动及义务与责任,这直接导致了学校办公室和德育方面的中层干部工作量增加很多。中层干部既要担任某一门课务,又负有一定的管理职责,因此工作负担往往比较重。在这时,学校领导应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设法为他们减负。为保证学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教学制度上适量倾斜,让他们尽量少带班级,最好在制度上体现中层干部带班上限,这也可以防范极个别中层干部,利用学校工作补贴的课时多上课赚取高额超课时费用,同时用课时多教学任务重来推诿工作职责。校领导也要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用学校制度做缰绳,放手让科室主管干部开展工作。有条件的话为业务范围广的科室多配置一些干事,替他们分担一点常规事务性工作。科室主管干部只抓一些有关全局的大事,这样就能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更能有针对性地去开展工作。
另外,中层干部一般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身在其中才能及时发现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教职工们的意见,脱离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也就是脱离了实际,这样的管理也就是个空架子,只能是人云亦云。作为中层干部首先要在观念上定好位,那就是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行,管理工作是一项临时承担的职务。教学是自己的终身职业,管理只是临时职务,职务并不是终身制的。因此,作为中层干部,决不能丢弃自己的本行,还需在教学上不断探索。所以对中层干部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在减负的同时,也要加压,即要求中层干部不能以所兼管理工作为由误人子弟,学校在课时量上进行减少,已经是考虑到了中层工作的工作量,不能再以此为由减少对教育教学业务的投入。所以对中层干部进行减负和增压是相辅相成的,并不矛盾。还是那句话“在其位谋其政”,重要的是要搞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总之,中层干部的培养与建设是一项事关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关乎中层干部个人成长的重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搞好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加强学校领导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和谐、持续、健康、高速发展。当好学校中层干部是一门艺术,它要在具体实践中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由自己去创造性地处理对待,才能体现自己的管理能力,展现自己的领导才华,形成自己的工作风格,开创出一片灿烂天地,从而为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做出新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