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好高中数学新教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高中数学新教材应运而生。它那综合编排的体系、富有一定弹性的教材结构、注重从实际问题引入等特点更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但在高考选拔制度未改变的情况下,也有很多教师无视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在教法、学法上没有作相应的调整,甚至只是浏览一下新教材中删除、补充了哪些内容,然后按照自己多年归纳、总结好了的知识体系进行轻车熟路的灌输,与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如何科学、合理、正确地使用好新教材,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是每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1 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前预习。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前预习、阅读教材,主动探索数学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新教材的这一特征,每节课都拿出十至十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教材,让其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①设置出适合本节课内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强烈的求知欲去阅读。②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观点。③对于有争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尝试在小组中得出答案,即使错了,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在课堂阅读的同时,我积极鼓励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超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总是比我的教学进度提前一章的内容,并把问我尚未讲过的问题作为一种兴趣、乐趣,甚至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竞争。通过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提前预习,实现了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原来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有了飞速的提高。
  2 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创设适当的问题情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利用高中数学新教材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章前图的解说;章前引言的实际问题;与之相关的阅读材料;甚至有些联系实际的例题、习题均可作为创设问题情景的材料。当然,如果你把这些素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适当的加工,效果就会更好。
  3 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
  抛弃“高分低能”,讲求知识与能力并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是数学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
  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它排斥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而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程度。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强调过程,就是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它不但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各种能力,而且也使所学的知识更加牢固。
  例如:在讲《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时,我做过这样一个可控性对比试验:在我所教的两个平行班级中,其中一个班级直接告诉这种题目的求解方法,并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先求在第一象限的正角α,然后判断:若所求角在第二象限π-α,则为;若所求角在第三象限,则为π+α;若所求角在第四象限,则为2π-α。在做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非常顺利,即便是学习比较差的同学也能掌握规律,迅速得出正确答案。而另一班级,在其他条件均未改变的条件下让学生自己利用前面所学知识,通过正弦函数的图像得出结论,在这一活动中,很多学生感到困难。在作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许多同学通过与其他同学讨论才得出结果,而且只做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远未完成本节课的要求。但一周以后我重新拿出这节课的一道题目,第一个班级中只有几个善于复习的同学记住了规律,做出了题目,而第二个班级有一半多的同学做出了此题。一个月后,把这道题稍加深化重新考察,第一个班级中已经没有同学会作这道题了,而第二个班级中仍有很多同学能够做出。可见,通过学生自我探索知识的过程,实际是学生获得各种能力的过程。
  4 利用“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实习作业”和“研究性课题”是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而设置的,它是我国教材改革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一大特色。但由于受功利主义的影响,也是最容易被教师遗忘的角落。
  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这一部分内容采用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星期天、寒暑假,鼓励学生在学习相关内容时,就做好自己假期的研究性学习计划,并安排课时进行交流,论证计划的可实施性。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学生写出了一些比较像样的学习报告、小论文等。
  总之,课程改革不应只是停留在观念上,而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我们一线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我们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  【关键词】 数学 教学反思 意义  教学是教师工作的基本任务,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的环节,然而,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我们的教学智慧,探索
期刊
陶行知认为:手和脑在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集幼儿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兴趣于一体的一种活动形式,已成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如果说兴趣是前提,那么材料一定是坚实的垫脚石。投放适当的区域活动材料是引导进行有效的区域活动的前提:如果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角游戏的正常开展;如果投放的活动材料单一、不丰富,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无法引起幼儿的操作、探
期刊
1 突出学科特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实践:①将初中化学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让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例如,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的小爬行昆虫。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增加在烧杯中預先放入小昆
期刊
隨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经过了一阵阵欣喜与激动,理性地思考这几年我们的课改之路,在热闹与自由的背后,折射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某些缺憾,因此,我们自然会把目光投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四点粗浅的体会:  1 紧扣文本特色,立足文本整体,抓住重点词句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
期刊
【摘 要】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
期刊
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教学这一本质属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成为学生素质能否全面提高的关键。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 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为此,
期刊
【摘 要】 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  【关键词】 历史 思维 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学习历史,不仅是要获得历史知识,学会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通过学史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学会用历史的视野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那么
期刊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且具有人文性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百善孝为先”,然而,当前有许多初中生因受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面对父母,感恩意识淡薄。为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必须对学生进行感恩父母的教育。
期刊
英语写作在高考命题中对学生是相对较难的部分,它考察的是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和要求写一篇书面材料,但它并非要求考生按照“提示”逐句翻译,而是要求考生在充分领会提示的“前提”下,用自己的语言,组织成一片内容充实、句子连贯、用词贴切的作文。那么高中生如何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在高考中如何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篇好作文呢?我觉得首先要解决好以下这三个问题。  1 打好扎实的基本功  第
期刊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唱响的今天,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思想观念落后,学校管理还不能顺应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让人深思:怎样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的管理之路,方能促进教育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这里,我就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出现的误区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1 管理的误区及形成原因  1.1 管理者的因素。  1.1.1 管理者办学态度消极。一个学校的管理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