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提高预习能力成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在树立正确预习观念的前提下,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进而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引导学生,以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 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真正体现,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充分体现出预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预习开始。
一、认识预习价值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课前预习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对“笑谈碰壁”一段较难理解。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课堂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句子时,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预习获取的知识畅所欲言,气氛活跃,通过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顺利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而且还能更深地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预习指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开始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看看课文,查查字典,漫无边际,效果甚微。我认为,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读时,遇到生字新词,学生可以查字典或翻阅辅导材料弄清字音,了解字义。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再读课文,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预习时,如果提不出问题,这是预习不深入思考的反映,是不正常的。可以肯定,预习必然会遇到问题,而是在于学生敢不敢提或者会不会提。因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增加预习的深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尝试解疑。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在文中标注出来,课堂上再提出来,大家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如果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了课堂的印证,学生的预习兴趣就会高涨,自信心增强;如果一旦被否定,就会引起他们新的思考,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新知,以便正确地理解新知,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预习也应因材施教。同一班的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预习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例如,差生的要求要低,数量要少,使之努力一点就有收获。而且每次要具体指导,以便在课堂上有展示成功的可能,由此去建立他们的信心。
三、培养预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所以,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还需要老师在后期进一步引导,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坚持预习的检查督促。预习后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可以由教师提问检查,也可以采用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形式。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应尽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争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
2.及时评价预习结果。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经验交流:推荐有创意的预习方案,说说预习中难忘的经历与收获等等。方式方法也要多变,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畅谈……让学生在展示中分享成果,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胆量,磨练自己的意志。学生亲身感受到预习带来的好处,才能做得一次比一次好。
“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为重要。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我们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转变教育观念,转化教学行为,努力追求有效、和谐的课堂教学,让预习也能“与时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柳壕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关键词]课前预习 预习指导 预习习惯
预习是学生主动性和自觉性的真正体现,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途径。它具有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把开启知识之门的金钥匙,充分体现出预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从预习开始。
一、认识预习价值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课前预习作为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使学生较好地改变自己的认知前提,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例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学生对“笑谈碰壁”一段较难理解。在课前预习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去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在课堂讨论“你是怎样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个句子时,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预习获取的知识畅所欲言,气氛活跃,通过在讨论中集思广益和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顺利理解了句子的意思,而且还能更深地体会鲁迅先生爱憎分明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由此可见,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因此,预习这个环节不但不能淡化,而且要大力强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预习指导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开始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入手。看看课文,查查字典,漫无边际,效果甚微。我认为,拿到一篇文章,首先要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读时,遇到生字新词,学生可以查字典或翻阅辅导材料弄清字音,了解字义。将课文读通读顺,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其次,再读课文,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在预习时,如果提不出问题,这是预习不深入思考的反映,是不正常的。可以肯定,预习必然会遇到问题,而是在于学生敢不敢提或者会不会提。因此,我们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增加预习的深度,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再带着问题读课文,自己尝试解疑。如果解决不了,可以在文中标注出来,课堂上再提出来,大家合作交流,共同讨论。如果学生的预习成果得到了课堂的印证,学生的预习兴趣就会高涨,自信心增强;如果一旦被否定,就会引起他们新的思考,促使他们努力探究新知,以便正确地理解新知,这样就会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预习也应因材施教。同一班的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预习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区别对待。例如,差生的要求要低,数量要少,使之努力一点就有收获。而且每次要具体指导,以便在课堂上有展示成功的可能,由此去建立他们的信心。
三、培养预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足以影响学生一生的学习乃至成长。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往往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所以,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还需要老师在后期进一步引导,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坚持预习的检查督促。预习后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检查反馈的环节。检查的形式可以由教师提问检查,也可以采用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形式。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应尽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争论,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让孩子们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自主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
2.及时评价预习结果。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会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预习经验交流:推荐有创意的预习方案,说说预习中难忘的经历与收获等等。方式方法也要多变,可以朗读,可以表演,可以畅谈……让学生在展示中分享成果,同时也锻炼自己的胆量,磨练自己的意志。学生亲身感受到预习带来的好处,才能做得一次比一次好。
“学会学习”比“学会什么”更为重要。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我们在新课程的改革中,要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转变教育观念,转化教学行为,努力追求有效、和谐的课堂教学,让预习也能“与时俱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式学习!
(作者单位:辽宁省辽阳市柳壕镇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