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红 蛙蟹趣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peng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樱桃为谁红
  齐白石画樱桃似乎在他晚年的作品中才能见到,这大约与他使用洋红颜料有关。他是哪一年开始用洋红颜料的,笔者不知道,1948年他曾在自己所绘的《牵牛花》中题道:“戊子于厂肆购得外国红,试之,八十八岁齐白石。”有人认为这是齐白石使用洋红的开始,但是在他88岁以前的作品中也见有使用洋红颜料的。
  齐白石非常喜欢西洋红,因为“其色夺燕脂,余最宝之”,但他“曾于友人处见吴缶庐所画红梅,古艳绝伦,越岁复见之,变为黄土色,始知洋红非正产,未足贵也。”(齐白石语)这引起了他对洋红质量的注意。笔者理解,这里所谓“非正产”是指吴昌硕那幅红梅所用洋红是非正宗产品,所以,当他“戊子于厂肆购得外国红”后就要试一下,这是为了检验自己所购的洋红是否“正产”。齐白石作画,对于墨、颜料和宣纸都讲究,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齐白石画有多幅樱桃,笔者所见除了右图所示这幅以外,还有四幅,其中三幅是小幅,图式差不多,仅有一些细小变化:樱桃都盛于盘子里,盘有回纹边,有的回纹在内沿,有的回纹在外沿。樱桃有多有少,并且幅幅都有樱桃散落盘外,或者四五粒,或者六七粒不等,大致如此。比如周碧初收藏的《十二开花卉冊》中的《樱桃》(1951年作,款署“白石老年九十一时”),齐白石画给他的弟子胡絜青的《樱桃》(1952年作,题“絜青女弟子笑玩,九十二岁白石”,钤朱文“白石”方印),以及香港《名家翰墨》2008年出版的《贻富籝金》中的那幅樱桃(未署作年,依风格看应该也是90岁左右作,题“白石老人工作”)。
  


  左图所示《樱桃图》与上述三幅不同,三尺直开,竖幅构图,樱桃盛于置于架上的青瓷碗里,也有樱桃散落碗外,并且还有樱桃树的叶子飘零在地上。这幅《樱桃图》是齐白石96岁那年所作,为自存作品,现藏北京画院。
  除此之外,在艾青《忆齐白石》一文中还读到一段旧事,涉及两幅樱桃图:
  “一天,我在伦池斋看见了一本册页,册页的第一张是白石老人画的:一个盘子放满了樱桃,有五六颗落在盘子下面,盘子在一个小木架上。我想买这张画。店主人说:‘要买就整本买。’我看不上别的画,光要这一张,他把价抬得高高的,我没有买;马上跑到白石老人家,对他说:‘我刚才看了伦池斋你画的樱桃,真好。’他问:‘是怎样的?’我就把画给他说了,他马上说:‘我给你画一张。’他在一张两尺的琴条上画起来,但是颜色没有伦池斋的那么鲜艳,他说:‘西洋红没有了。’
  画完了,他写了两句诗,字很大:若教点上佳人口,言事言情总断魂。
  他显然衰老了,我请他到曲园吃了饭,用车子送他回到跨车胡同,然后跑到伦池斋,把那张册页高价买来了。署名‘齐白石’,印章‘木人’。”
  这两张樱桃图我都没有见过,但显然也是白石老人晚年的作品,并且尺幅也不大,一张是册页,一张是两尺的琴条。
  樱桃自古作贡品,也是馈礼佳物。《史记·叔孙通列传》中记载,汉孝惠帝曾在春天出游离宫,此时正是樱桃成熟时节,叔孙通以古时候有春天给宗庙进献樱桃的仪礼,建议孝惠帝摘些樱桃献给宗庙,孝惠帝采纳了叔孙通的建议,据说后来宫廷进献各种果品的仪礼就是由此兴盛起来的。
  历史上因为进献或者馈赠樱桃留下了一些有趣的故事。《隋唐嘉话》记载,唐太宗要送樱桃给酅公,但是送得有送的说法,自己贵为天子,称奉则以尊,言赐又以卑,怎么遣词呢?于是询之虞监(即虞世南)。虞监答道:从前梁帝给齐巴陵王送樱桃时称饷。太宗听后觉得这个字妙,遂以饷从之。饷在汉语里有一个意项是“馈赠”或者“赐给”,其实是绕了一个弯,还是“赐”,真有意思。
  《旧唐书·文宗本纪》也有故事记载:文宗皇帝性仁孝,曾从内园摘来樱桃向三宫太后进献,司礼致启曰:别赐三宫太后,意思是特别赏赐三宫太后。文宗看后说:给太后宫送物怎么可以称赐?当即取笔,改赐为奉。
  


  齐白石笔下的樱桃也是馈礼佳品,老人绘此多为赠人,虽然没有上述两则故事中的意思,但他有他的礼数,看似平常题材,其实是接续了文脉的。
  樱桃看似容易画,其实不容易,特别是盛于盘内装得满满的,更不容易画。齐白石画樱桃工写结合,侧重写意,又是在生宣纸上作画,虽然西洋红颜料不易晕漶,但如果调水不当,呈色会受影响,宣纸也会浊漏。并且,一粒一粒不但要圆,而且要浑圆,浑圆才有质感,才有视觉中的所谓透视效果。又因为是堆在一起,堆就要有堆的样子,要自然,粒粒分明,不能像摆放,更不能粘连成漫漶一片。齐白石衰年健笔,画樱桃不仅一粒一粒红得有浓淡,每一粒樱桃本身红得也有变化,他画樱桃不是点撮,也不是捻笔,而是逆时针、顺时针转笔,形与意、工与写,在那一瞬间都呈现在其中了。
  蛙是蛙  蟹是蟹
  青蛙是齐白石的常见作画题材,所绘有一只青蛙,也有两只青蛙,还有三只五只的群蛙图。其大致的特点是,一只静(多为伏蛙),两只逗(斗),三五成群则闹。比如《贻富籝金》中收有一幅青蛙图,两只,一上一下,上面那只撑腿匍匐,下面那只敛肢翘首,皆鼓腹瞪眼,呈对角相峙状。中国美术馆也藏有一幅齐白石的《蛙戏图》,五只青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发生口角,四对一,都摆出了逞凶的姿态,蠢蠢欲动。最有趣的是北京画院收藏的那幅,画面上没有任何景物描绘,就是十只青蛙围在一起作吠,有的张口向天,有的曲腿趴地,还有的扎成一堆,形态各异,蛙声一片。古人云“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看了齐白石这幅画才知道,青蛙们在一起作吠情况其实也差不多。   左页小幅《青蛙》以水墨绘伏蛙一只,左上角有蒲草蒲实,蛙则眯眼欲睡,一副浑身舒坦、宁静安详的样子。款署“滨生”,钤“白石”朱文印。与任何动物一样,青蛙眯眼欲睡时肌肉会松弛,这时候它的形态与作吠或者互斗(逗)时的形态会因为状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齐白石敏锐地观察到并且抓住了这一瞬间的不同。他喜欢在生宣纸上作画,常用的是薄薄的单宣,这种纸吸水吸墨性强,容易表现笔痕墨韵,特别是墨的浓淡层次,当然掌控的难度也大。此幅所用就是单宣,白石老人掌握得可谓恰到好处,墨的渗晕将青蛙眯眼欲睡状态下蛙皮包裹着的肌肉那种软软的、富有弹性的质感表现得仿佛已经可触手感觉到了的程度。而蛙的背脊上、腿上有隐隐的浓墨痕,这是行笔痕迹,但并非无意间偶然所留,而是有意为之的墨痕。为什么呢?在《画蛙小稿自记》中齐白石给出了答案:“蛙背上两笔,以淡墨着深墨点,腿上亦然。”青蛙背脊及腿上有灰黑色的竖条纹,若以工笔为之,尽可以一笔一笔慢慢绘来,写意则不然,写意既讲究笔法,也讲究墨法,同时要准确干脆。寥寥十数字,说的是白石老人的“秘技”,体现了他对水墨性能的了然程度以及驾驭本领,故其笔下的青蛙形意神具备,栩栩如生。
  与此相类的另一幅画是《墨蟹图》。
  螃蟹更是齐白石喜欢的绘画题材,所绘之多在他水族类作品中是仅次于画虾的第二大类,形式各种各样,丰富异常,可以说写尽螃蟹百态。但是青蛙与螃蟹有着本质的不同,青蛙是肉包骨,螃蟹是骨包肉,一个是软包硬,一个是硬包软,二者质地不一样,而以软毫的毛笔用水墨作写意画,对其间差异的表现可以看出画家的高下。
  齐白石绘螃蟹着力在蟹的腿爪上。他曾说:“蟹是有壳的,蛤蟆是无壳的,若画蛤蟆的身子和腿同螃蟹一样,那算什么艺术呢?”(与胡佩衡论画)又说:“古人画蟹,多重视蟹钳,忽视蟹腿。而我画蟹,则主要是画好蟹的腿爪。”(与娄师白语)
  他“以淡墨着深墨点”画蛙的背脊和腿,是以复笔借助墨色浓淡呈现效果,非常传神,而绘蟹腿则不作复笔,一笔过更强调“写”的功力,枯涩、浓淡、晕散、质感乃至蟹肥蟹瘦都在这一笔中奏效。蟹腿的排列则依蟹之状态绘之,不同状态的螃蟹其腿爪状态是不一样的,比如蟹在行走的时候,“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齐白石题蟹图语)。
  《墨蟹图》画的是卧蟹,非行走状态,故敛肢曲腿,如果做起“司马文章”来,那就是举腿伸爪,横行天下了。
其他文献
从表面上看,嘉德四季拍卖会有两个特点:量大、频率高。别人一个专场300至500件瓷杂,每年春秋两场,而我们嘉德四季是每场1500件,每年四场。当然,这种工作量对我们从业人员的锻炼也是显而易见的。嘉德四季接触的是市场的最前沿,征集中遇到的各种货品差距非常大,珍品和劣品参杂在一起,需要迅速准确地作出判断。目前,嘉德、嘉德香港大拍瓷器部门的负责人,都是从嘉德四季走出来的。我们每一天都会收到海量的文物艺术
期刊
在纽约佳士得3月中旬举办的拍卖会上,安思远的中国书画收藏部分虽然有近300件作品,但除石鲁的30多件作品自成体系外,其他中国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藏品,都是安思远凭个人喜好而进行的零星购藏。其实,中国书画收藏只是他中国艺术品收藏中的一小部分。  安思远之所以会喜欢和收藏中国书画主要是受其恩师庞耐女士的影响。上世纪40年代初,庞耐目睹齐白石的《红梅》,并深深为其艺术感染力所打动,之后她不仅开始重点购藏
期刊
近代以来,西方现代营销与广告理念传入东方,被我们的商人迅速接受并很快尝到了甜头。在商言商乃本职、本分,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但商战如火如荼,宣传推销哪怕是忽悠伎俩,也讲究出奇制胜。  清凉健康折扇送  那年冬日的一天上午,在三宫旧书市场寻寻觅觅了个把小时,也没有淘到对路的心仪之品。准备打道回府之时,瞧见离门不远的角落里有个不声不响的小地摊,摊子上并没有几本书,反倒是杂七
期刊
我是2009年下半年加入四季团队的,在迄今为止的40期四季拍卖会中,我做了21期。2009年刚好是文物艺术品市场整体启动的时候,这是一个机遇。随着市场的蓬勃发展,嘉德四季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成交金额不断攀升,各项数据都令人欣喜。  这些年来,嘉德四季以自己的品质和坚守,赢得了很多藏家的信任,其中有不少藏家是很有个性的,像一粟山房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山房主人身在藏界多年,对书画有着一份痴迷的情怀。有
期刊
五个专场、7016万元的总成交额—这是2014年12月下旬落槌的嘉德四季第40期拍卖会交出的成绩单。这一槌,不仅是中国嘉德2014年的收官之战,也为嘉德四季的10年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2005年3月到2014年12月,10年时间、40场拍卖,超过11万件文物艺术品在四季拍场上亮相,76亿元的总成交额刷新了中国中型拍卖会的成交额记录。  从2005年到2014年,这10年不仅是嘉德四季成长的
期刊
嘉德四季的前身是从1994年到2004年的周末拍卖会。当时,为了满足更广泛藏家群体的需求,陈东升董事长提议设立小拍,之后就形成了两个月拍一次、一年6场的大众拍卖会。从1994年到2004年一共拍了83期,从刚开始拍物品很快就转到拍书画和瓷器了。  我是从1998年的第1期也就是总第40期开始负责周末拍卖会的。当时拍品征集基本都在北京,北京的行家会送来一部分拍品,公司也有比较固定的货源。周末拍卖会的
期刊
香港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早期摄影术》中,刊登了一组威廉·桑德斯(William Saunders)的作品。威廉·桑德斯是一名出色的英国商业摄影师,1862年1月,他在上海开设了森泰照相馆,在之后的25年间,他在中国拍摄了许多反映官员和贫民百姓生活的照片。轿夫、官员出行、衙门审案……这些社会风俗照片将我们带回到了150多年前的晚清时期。  威廉·桑德斯这组照片是在上海拍摄的。在摄影
期刊
4月4日至7日,香港苏富比2015年春季拍卖会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届时中国艺术品、中国书画、当代文人艺术、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以及珠宝、钟表及洋酒等专场将轮番登场。  4月4日晚举槌的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囊括了50余件现当代亚洲艺术精品,其中,王沂东的大尺幅作品《天上人间》尤为亮眼。当代亚洲艺术部分也佳作云集,部分拍品更是首现拍场,包括奠定方力钧以光头符号作为风
期刊
东汉桓帝刘志自建和元年(公元147年)登基,至永康元年(公元167年)驾崩,在位21年;灵帝刘宏自建宁元年(公元168年)登基,至中平六年(公元189年)驾崩,在位22年。东汉桓灵时期,从建和元年至中平六年,历11个年号,计43年。时值东汉文化繁荣期,仅洛阳太学生就有三万人。而桓帝本人则爱好艺术,《后汉书》卷七载:“论曰:前史称桓帝好音乐,善琴笙。饰芳林而考濯龙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屠、老子……”存世
期刊
拍卖行业不能离开古玩,古玩有两重含义,一是古物,二就是玩。而四季拍卖真正把“古玩”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我在四季负责古书画这一板块,出现在大拍的古书画几乎每一件拍品都要请专家过目、鉴定,几个专家讨论之后觉得没有问题才能上拍,谁有实力谁就能买走。但是在四季上拍的古画,主要卖的是年份。这张画第一够年份,第二画风接近就能上拍,所以四季有很多标款的古画,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觉得这张画第一年代接近,第二画风接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