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块土地,用古老的种子去播种文明
我的奶奶出生在江西省的农村,她在那个小村庄当中读私塾,种稻米,成家育子,度过了一生。我是被我奶奶带大的。
我6岁的时候,奶奶就给我规划了职业生涯,她希望我以后做教师,但是这个目标过于长远。首先,她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强迫我练习书法。但是她教我的东西,跟学校学的有点不一样。
首先学的是尊重。那个时候,我家里但凡有一张写着文字的纸,是不能随意去丢弃的,你不能踩在脚底,也不能置于胯下,如果我这么做的话,我奶奶会对我说:“孩子,你这样做,有辱斯文。” 于是,在我们家,总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后院当中拿一个盆子,把我们不需要的纸统一烧毁。当化作一缕青烟的时候,奶奶会对着炭灰作一个揖,告诉我5个字,叫“字字通神明”。
其次,学的就是仪式感。比如说磨墨吧,现在看来是一个培养心境的好方法。我奶奶总会用家乡话对我说:“孩子,它不是人磨墨,而是墨磨人。就算墨是你自己磨出来的,也不要去挥霍它,要保持书面的整洁。”她又告诉我4个字,叫“惜墨如金”。磨完墨以后我们就开始书写了。但书写之前必须坐正,我奶奶会说:“因为身正才能字正,因为字如其人。”
在农村,我们把教师叫先生。听我奶奶说,在我们那个小村落,先生是非常具有崇高地位的。先生出门才可以穿长衫和马甲,当年书院的先生下乡授课的时候,他吃的是百家饭,家家户户都会把最好的饭菜留给先生,而且有钱人会为先生建立私塾,供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去学习。
那么一般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呢?其实也有办法,那时候的农民会把自己仅有的一些土地,东拼西凑变成一块完整的耕地,由当时全村的壮年去轮流耕种,这块土地的收成就是先生的薪水,这样更多的孩子就有读书的机会,这块田被称之为学田。这是从宋代以来,就流传于我国农村的一个古老制度。它的产量一般会高于其他土地,家长们会精心耕种,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种下的是文明,而收获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对文化的尊重。
其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像奶奶跟我讲她的道理一样,我们的文化就在我们血液当中,一点一点地传递,无数次的传递变成了我们的文明,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在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巧合。1900年,20世纪的第一年,当时八国联军开始攻打北京,当时北京的守将叫做王懿荣,他就是那个在历史上发现甲骨文的人。当八国联军的部队攻破东直门的那一天,他带着所有家眷自尽了。他的書桌上留了一块又一块的龟甲、兽骨,那些甲骨文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灿烂的文明叫商代。就在八国联军的部队攻入北方的第二天,敦煌的藏金洞又被发现了,它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有个更加强大的时代,叫唐代。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英雄被人打败了,他躺在地上,满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他童年的歌谣,它变成了一股力量,让他有能力杵着棍子站起来,而这个英雄的名字,叫中华。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他的继承者。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号称千年不败的英雄,正面临着我们自己人的挑战。
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正盛装参加万圣节的派对,我们的父母正排队抚摸霍去病将军的雕像,以祈求身体健康。而我们自己呢?想说的时候,我们词穷,提笔的时候我们又遭遇书写危机,我们看不懂古人的墨宝,读不懂往圣的文章,我们的国粹蜷缩在社会文化的角落里,我们的文化传承者正在苦苦寻觅继承者;我们能够创造出遨游宇宙的飞船,建造出连接欧亚大陆的高铁,但是我们仿造不了过去的一张纸、一块布、一把刀。
过去的先生是乡土社会的民心,受万人敬仰,有一种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安全感。可是现在呢?那些在乡土社会当中供养先生的学田,现在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文明当中,那些可贵的细节它不应该被遗忘,被流逝。如果一个完整的文明在我们手中变得残缺的话,我们拿什么去教育后人?拿什么去启迪明智?拿什么去捍卫我们自己内心的信念?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真的是有辱斯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大家不要小看它,乡土当中所蕴含的文化,终有一天会变成我们生命当中的精气神,而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灵魂,他会凝聚成精神,变成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澎湃动力。在这一个伟大的进程当中,每个人都不要去做看客。我奶奶做到了我像她所期待的那样变成了一位教师。我不敢说我要启迪智慧,我要返本开新,但是我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把她给我讲的道理讲给大家听,这就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幸福,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块土地,我们用古老的种子去播种文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荐自《我是演说家》)
(编辑/张金余)
我的奶奶出生在江西省的农村,她在那个小村庄当中读私塾,种稻米,成家育子,度过了一生。我是被我奶奶带大的。
我6岁的时候,奶奶就给我规划了职业生涯,她希望我以后做教师,但是这个目标过于长远。首先,她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强迫我练习书法。但是她教我的东西,跟学校学的有点不一样。
首先学的是尊重。那个时候,我家里但凡有一张写着文字的纸,是不能随意去丢弃的,你不能踩在脚底,也不能置于胯下,如果我这么做的话,我奶奶会对我说:“孩子,你这样做,有辱斯文。” 于是,在我们家,总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后院当中拿一个盆子,把我们不需要的纸统一烧毁。当化作一缕青烟的时候,奶奶会对着炭灰作一个揖,告诉我5个字,叫“字字通神明”。
其次,学的就是仪式感。比如说磨墨吧,现在看来是一个培养心境的好方法。我奶奶总会用家乡话对我说:“孩子,它不是人磨墨,而是墨磨人。就算墨是你自己磨出来的,也不要去挥霍它,要保持书面的整洁。”她又告诉我4个字,叫“惜墨如金”。磨完墨以后我们就开始书写了。但书写之前必须坐正,我奶奶会说:“因为身正才能字正,因为字如其人。”
在农村,我们把教师叫先生。听我奶奶说,在我们那个小村落,先生是非常具有崇高地位的。先生出门才可以穿长衫和马甲,当年书院的先生下乡授课的时候,他吃的是百家饭,家家户户都会把最好的饭菜留给先生,而且有钱人会为先生建立私塾,供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去学习。
那么一般人家的孩子怎么办呢?其实也有办法,那时候的农民会把自己仅有的一些土地,东拼西凑变成一块完整的耕地,由当时全村的壮年去轮流耕种,这块土地的收成就是先生的薪水,这样更多的孩子就有读书的机会,这块田被称之为学田。这是从宋代以来,就流传于我国农村的一个古老制度。它的产量一般会高于其他土地,家长们会精心耕种,因为他们明白,他们种下的是文明,而收获的是孩子们的未来,对文化的尊重。
其实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就像奶奶跟我讲她的道理一样,我们的文化就在我们血液当中,一点一点地传递,无数次的传递变成了我们的文明,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在历史中有这么一个巧合。1900年,20世纪的第一年,当时八国联军开始攻打北京,当时北京的守将叫做王懿荣,他就是那个在历史上发现甲骨文的人。当八国联军的部队攻破东直门的那一天,他带着所有家眷自尽了。他的書桌上留了一块又一块的龟甲、兽骨,那些甲骨文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有过一个非常灿烂的文明叫商代。就在八国联军的部队攻入北方的第二天,敦煌的藏金洞又被发现了,它告诉我们,我们曾经有个更加强大的时代,叫唐代。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一个英雄被人打败了,他躺在地上,满身是血,奄奄一息的时候他突然听到了他童年的歌谣,它变成了一股力量,让他有能力杵着棍子站起来,而这个英雄的名字,叫中华。在座的所有人,都是他的继承者。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这个号称千年不败的英雄,正面临着我们自己人的挑战。
我们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正盛装参加万圣节的派对,我们的父母正排队抚摸霍去病将军的雕像,以祈求身体健康。而我们自己呢?想说的时候,我们词穷,提笔的时候我们又遭遇书写危机,我们看不懂古人的墨宝,读不懂往圣的文章,我们的国粹蜷缩在社会文化的角落里,我们的文化传承者正在苦苦寻觅继承者;我们能够创造出遨游宇宙的飞船,建造出连接欧亚大陆的高铁,但是我们仿造不了过去的一张纸、一块布、一把刀。
过去的先生是乡土社会的民心,受万人敬仰,有一种千金散去还复来的安全感。可是现在呢?那些在乡土社会当中供养先生的学田,现在到哪里去了?我们的文明当中,那些可贵的细节它不应该被遗忘,被流逝。如果一个完整的文明在我们手中变得残缺的话,我们拿什么去教育后人?拿什么去启迪明智?拿什么去捍卫我们自己内心的信念?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真的是有辱斯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大家不要小看它,乡土当中所蕴含的文化,终有一天会变成我们生命当中的精气神,而每一个民族都有他的灵魂,他会凝聚成精神,变成推动这个时代发展的澎湃动力。在这一个伟大的进程当中,每个人都不要去做看客。我奶奶做到了我像她所期待的那样变成了一位教师。我不敢说我要启迪智慧,我要返本开新,但是我今天站在这个舞台上,把她给我讲的道理讲给大家听,这就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幸福,希望每个人心中都有这么一块土地,我们用古老的种子去播种文明,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荐自《我是演说家》)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