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难不倒的学生
历史课上,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
老师问:“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老师接着问:“那你说说,他们和唐太宗、诸葛亮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愣了愣,答道:“他们都是古代人。” 引来同学们一阵哄笑。
老师却跟“三毛”较上了劲,于是又问道:“那他们和孙中山、鲁迅有共同点吗?”
“三毛”想了想,说:“他们都是男人。”
“如果加上李清照和慈禧呢?”
“三毛”的脸憋得通红:“他们……他们都是中国人。”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问:“那你再说说,拿破仑和恺撒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当过'皇帝'。”
“他们和达尔文、希特勒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此时仿佛已经摸到窍门了,得意地答道:“他们都是外国人。”
老师接着问:“那他们和我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毛”这下子有点冒汗了:“这个……这个……他们都死了。”
“嗯,的确都死了。”老师点了点头。
“三毛”腿都软了,心想,这下应该问到头了吧?
不料老师又说:“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他们都还活着,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
“三毛”傻眼了,足足想了5分钟,哭丧着脸说:“如果不算时差的话,他们此时应该都吃过午饭了。”
听话的学生
正值严冬,老师穿着大衣,背靠着壁炉,给全班训话:“孩子们,在开口讲话之前,一定要多思考一会儿,最好先数50下,这样可以避免出错。如果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最好数100下。知道了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知道了!”
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数数:“1、2……99、100。”然后尖叫起来:“老师,你的大衣烧着了!”
老师紧张地站了起来,埋怨道:“怎么不早说?”
“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先数100下。”
严谨的学生
某日,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出了一道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大概有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们只要告诉我还剩几只鸟就行了,OK?”
“OK,那些鸟里有没有耳聋的?”
“没有。”
“有没有被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旁边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
“没有。”
“算不算怀孕的鸟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有没有眼花?能保证一共有10只鸟吗?”
“没有花,就10只。”
此刻,老师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可学生们还在继续问:“有没有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上述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都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
历史课上,老师正讲得兴致勃勃,一个外号叫“三毛”的同学却趴在课桌上呼呼大睡。老师十分生气,就把“三毛”叫了起来。
老师问:“王安石和欧阳修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脱口而出:“他们都是宋朝人。”
老师接着问:“那你说说,他们和唐太宗、诸葛亮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愣了愣,答道:“他们都是古代人。” 引来同学们一阵哄笑。
老师却跟“三毛”较上了劲,于是又问道:“那他们和孙中山、鲁迅有共同点吗?”
“三毛”想了想,说:“他们都是男人。”
“如果加上李清照和慈禧呢?”
“三毛”的脸憋得通红:“他们……他们都是中国人。”
老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接着问:“那你再说说,拿破仑和恺撒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都当过'皇帝'。”
“他们和达尔文、希特勒有什么共同点?”
“三毛”此时仿佛已经摸到窍门了,得意地答道:“他们都是外国人。”
老师接着问:“那他们和我前面提到的那些人有什么共同点呢?”
“三毛”这下子有点冒汗了:“这个……这个……他们都死了。”
“嗯,的确都死了。”老师点了点头。
“三毛”腿都软了,心想,这下应该问到头了吧?
不料老师又说:“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假如现在他们都还活着,能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吗?”
“三毛”傻眼了,足足想了5分钟,哭丧着脸说:“如果不算时差的话,他们此时应该都吃过午饭了。”
听话的学生
正值严冬,老师穿着大衣,背靠着壁炉,给全班训话:“孩子们,在开口讲话之前,一定要多思考一会儿,最好先数50下,这样可以避免出错。如果是特别重要的事情,最好数100下。知道了吗?”
同学们齐声回答:“知道了!”
然后,全班同学齐声数数:“1、2……99、100。”然后尖叫起来:“老师,你的大衣烧着了!”
老师紧张地站了起来,埋怨道:“怎么不早说?”
“这是重要的事情,我们要先数100下。”
严谨的学生
某日,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给学生出了一道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开枪打死1只,还剩几只?”
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不是。”
“枪声有多大?”
“大概有80~100分贝。”
“那就是说会震得耳朵疼?”
“是。”
“在这个城市里打鸟犯不犯法?”
“不犯。”
“您确定那只鸟真的被打死啦?”
“确定。”老师已经不耐烦了,“拜托,你们只要告诉我还剩几只鸟就行了,OK?”
“OK,那些鸟里有没有耳聋的?”
“没有。”
“有没有被关在笼子里的?”
“没有。”
“旁边有没有其他的树,树上有没有其他鸟?”
“没有。”
“有没有残疾的或饿得飞不动的?”
“没有。”
“算不算怀孕的鸟肚子里的小鸟?”
“不算。”
“打鸟的人有没有眼花?能保证一共有10只鸟吗?”
“没有花,就10只。”
此刻,老师已经是满头大汗了。下课铃声响了起来,可学生们还在继续问:“有没有不怕死的?”
“都怕死。”
“会不会一枪打死两只?”
“不会。”
“所有的鸟都可以自由活动吗?”
“完全可以。”
“如果您的上述回答没有骗人,”学生满怀信心地说,“打死的鸟要是挂在树上没掉下来,那么就剩一只,如果掉下来,就一只都不剩。”
老师当即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