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法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kidsc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激励教育法,就是教育者从积极鼓励的角度出发,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各种闪光点,不断扬其善,救其失,激发被教育者成功动力,使其发挥内在潜力,追求更高奋斗目标。“激励教育”重在“激励”,重在能引起学生大脑的振荡、能引起学生的心灵的共鸣。为此,我认为有必要谈一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法,若有不足,望同仁们斧正。
  一、激励教育法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居于核心地位,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正常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走路!”这句话道出了激励教育法成功的秘诀,也是学生素质发展中的一条捷径。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兴趣、爱好、愿望和热情都会使大脑处于活跃的状态,此时进行学习和记忆,不仅记忆牢固,还会使人沉浸于学习和记忆事物的乐趣中,产生幸福愉快的感觉。如果教师对学生歧视偏见或吹毛求疵,学生就会精神紧张,惊慌失措或情绪低落,这时大脑如临大敌,处于消极状态,设立各种防御机制抵制信息编码,学习和记忆效果就差,因此,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激励依然是教育的诀窍,歧视偏见则是教育的大敌。
  二、要适时渗透激励机制,将“激励”带进语文课堂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语文课堂要让学生不仅敢想,更要敢说、敢做,创设民主互动的良好课堂环境,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可以导语激励,调动学生情绪;活动激励,体验成功喜悦;朗诵激励,使学生情感涌动;时事激励,展示人性的光辉;对话激励,捕捉思想的火花。在语文学习中适时渗透激励机制至关重要。同时,也要将“激励”带进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学实践中,无数成败的事实启示我们:老师一个激励的眼神,一个信任的微笑,一回肯定的颔首,一句鼓动的话语,可以驱散学生积聚在心底的自卑的阴影,可以找回他们失落的自尊,可以唤醒他们封尘的潜能,从而使他们信心足起来,手臂举起来,声音亮起来,做人的腰干子也挺起来!从而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除了将“激励”写在脸上外,还应将“激励”贴在墙上,如果是进步比较突出的同学,我用一张“优点卡”,连同习作一起张贴在教室的光荣榜上。这样不但激励了被表扬的同学,对全班同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只有将课堂的主体广大学生调动起来,语文课才能真正成为涌动生命活力的课。
  三、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主动探索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尽量拓展语文学习渠道,激励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坚持语文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坚持语文教学与电脑网络相结合。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我校已经建立一个能够全方位,高实效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开放的教学体系,以激励学生主体的探索的兴趣和精神。正在形成自己特有的一套理论和实践经验。实验优化了课堂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运用激励教育法要做到赏之有度、识之有据
  运用激励教育法的关键是要做到赏之有度,识之有据,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而不自卑,中肯地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自大。在具体运用中,必须把握好三个环节: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点”;二要学会欣赏学生的长处;三要把握好激励的尺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依照激励教育法的“激励”、“平等”、“宽容”、“信任”等原则,树立民主融洽的师生观,注重挖掘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性地应用激励教育方法,满腔热情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非常理智地去引导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我能行”、“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励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并将其“放大”和强化,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活每个人的潜力,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提高学习成绩,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运用激励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只有恰当地运用激励评价才能积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使其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1.激励性评价要注重情感投入,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力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对学生答问、交流表现优秀的,亦应用内心流淌出来的激情冲击学生的灵魂,使其大脑再次亢奋而出击,不断闪烁新的火花。2.激励性评价要用事实。能激发内驱力的评价,不仅要注重情感因素,而且应注重内容翔实,有根有据,防止激励性语言苍白乏力。3.激励性评价要重视归因心理。不一味赞赏学生的智能,更多地赞赏学生付出的劳动,赞赏他们良好的学习方式。4.激励性评价要讲究语言的机智、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幽默的老师,如果老师把幽默恰如其分地用到课堂中去,会拉近和学生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不断地在课堂激励评价方法上积累实践经验,吸取课堂智慧,提高课堂信息的捕捉和处理能力,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激励的阳光中充分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
  综上所述,“激励教育方法”是人性化的方法,是教育家们所提倡的方法。激励教育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无穷的魅力,可以提供师生互动的平台,为达到教学目标营造了良好的环境。用殷切的鼓励去开启学生心扉,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恰当地实施评价策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教师想方设法地鼓励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境,教学就会充满灵性,学生就会孜孜以求,乐此不疲,充满信心地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是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数学中公认的一种评价标准。数学文化渗透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告诉我们,数学富有思想、智慧,它能使人聪明,使人理性地面对自然和社会,使人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突出数学的文化功能,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数学文化之美,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学数学、喜欢学数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文化 渗透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也能够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幻想。如今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核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兴趣  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
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学科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它的综合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跨越狭隘的学科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学科整合包括学科资源整合、学习方式整合、教学媒体整合等,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共同价值。学科之间的整合不是学科与学科的简单相加或合并,而是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成一个整体。   英语是一门语言课,对于英语与学科课程整合来说,被整合的个体包括教育思想、教学理念、
目的:研究不同丙种球蛋白使用方案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7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36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以不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道路上”,实行新的课程改革成为了行进中的”重要动力”。广大音乐教师积极的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想把新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新的实施方法用于自己的课堂中去。音乐课程计划中音乐的感受欣赏作为重要模块逐渐受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视,音乐课已经不是简单的“唱歌课”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经赋予它新的要求,音乐审美成为了核心,
[摘 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情境教学是加强知识建构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也是小数教学活动有效组织的主要策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  [关键词]有效教学 活动组织    一、小数教学活动组织的有效
目的建立慢性缺氧新西兰白兔模型,观察慢性缺氧和高脂饮食对血浆中oxLDL和Lp-PLA2表达影响及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慢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