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也能够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充满了幻想。如今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移到“以学生为核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也进入了课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主动创新营造了有利的环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兴趣
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与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的。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
一、利用学生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作品有时会出现问题,问题作品指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制作出来的作品。以往,教师一般会受既定教学目标的束缚,把类似作品定为不合格,并要求学生立即改正。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令学生心服口服,反而可能会使他们在不解、不满和隐隐的内疚中失去回归主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逐渐磨灭学生的个性,降低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作品,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让学生画出学校操场示意图,在画环形跑道时应该用圆角矩形画出一个圆角矩形后调整角的弧度,调整完整后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制作第二个圆角矩形调整大小后置于下一层使得两个图形前后排列设置填充颜色后形成环状效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能熟练完成跑道的制作,要么弧度不完美要么多画了跑道,这样就会出现了各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后老师让操作熟练的学生来为这些同学解决问题,促进师生与生生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语言中获得胆量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都有自己独到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学生,并从他们的认识成果中获得启发。在这一点上,以下这位教师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用欣赏的眼光来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该教师开展的学习主题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要求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2~3页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在小组内展示,最后在全班展示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该教师都是以一种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态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的。巡视时发现学生作品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教师总是平和地提示:“你做得不错,但如果这样去试一试,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进行组内作品评价和组间优秀作品评比时,她的引导语是:“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好在哪里?”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真诚地肯定作者的成绩。如果某个作品出现了一些启发性的闪光点,他就与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对该学生表示赞扬和鼓励;即使学生在操作上有误,也只是以建议的口吻引导学生纠正。在这种平和、友好的气氛下,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因为他们知道教师会尊重、欣赏和信任他们。做一个欣赏学生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获得大胆尝试、改进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增加了对该学科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正在努力塑造的一个新角色。
三、为学生的作品做出尽量精准的评价
作品的评价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学生很容易从感性的方面来评价。
作品的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在学生作完一个作品或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做足够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尽量以表扬为主。而且评价不应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这种方式来评价,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实践能力强而又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培养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应该用恰当、合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鲁正火,《信息技术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教学兴趣
在这个新旧教育理念转变的过程中,教师也在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努力塑造自身的新角色,以符合教学实践的要求。那么,信息技术课教师又是怎样做的呢?兴趣是一个人积极认识与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一个对知识无兴趣或无需要的学生是很难持久努力学习的。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才是教学的关键。
一、利用学生的小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作品有时会出现问题,问题作品指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制作出来的作品。以往,教师一般会受既定教学目标的束缚,把类似作品定为不合格,并要求学生立即改正。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令学生心服口服,反而可能会使他们在不解、不满和隐隐的内疚中失去回归主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逐渐磨灭学生的个性,降低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作品,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让学生画出学校操场示意图,在画环形跑道时应该用圆角矩形画出一个圆角矩形后调整角的弧度,调整完整后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制作第二个圆角矩形调整大小后置于下一层使得两个图形前后排列设置填充颜色后形成环状效果。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有很多人不能熟练完成跑道的制作,要么弧度不完美要么多画了跑道,这样就会出现了各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后老师让操作熟练的学生来为这些同学解决问题,促进师生与生生的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
二、让学生在充满激励的语言中获得胆量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每位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感受都有自己独到一面。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学会倾听、理解和欣赏学生,并从他们的认识成果中获得启发。在这一点上,以下这位教师就进行了这样的尝试──用欣赏的眼光来处理与学生的人际关系。该教师开展的学习主题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要求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2~3页自我介绍的演示文稿,在小组内展示,最后在全班展示各组推选出来的优秀作品。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该教师都是以一种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的态度来指导学生的学习的。巡视时发现学生作品的处理有不妥之处,教师总是平和地提示:“你做得不错,但如果这样去试一试,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进行组内作品评价和组间优秀作品评比时,她的引导语是:“大家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好在哪里?”接下来,就和学生一起,以欣赏的眼光去挖掘每个作品的优点,真诚地肯定作者的成绩。如果某个作品出现了一些启发性的闪光点,他就与全班学生以热烈的掌声对该学生表示赞扬和鼓励;即使学生在操作上有误,也只是以建议的口吻引导学生纠正。在这种平和、友好的气氛下,学生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因为他们知道教师会尊重、欣赏和信任他们。做一个欣赏学生的教师,让学生在教师信任的目光中获得大胆尝试、改进自我和完善自我的勇气和信心,增加了对该学科的兴趣──这也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师正在努力塑造的一个新角色。
三、为学生的作品做出尽量精准的评价
作品的评价作为学生信息技术学业的一种重要手段,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有利的原则进行。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发展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形成动脑思考的习惯;提倡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解决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一个好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对学生进行多元测评,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而且学生很容易从感性的方面来评价。
作品的评价特别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智能的培养。在学生作完一个作品或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做足够的评价,指出好的方面及不足,尽量以表扬为主。而且评价不应只是在作品完成以后进行,而可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因为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他们做得更好。教师可以在课前提供一些现成的学生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不仅给出了一个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以启发。一旦产生有创意的作品,教师应及时给予演播来引导学生努力的方向。还可以通过自我评价这种方式来评价,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总之教师的评价、批评与表扬,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学习成绩较差、动手能力不强、自信心较低的学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其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逐步树立起学习信心。对于学习成绩较好,实践能力强而又自傲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表扬的同时还应指出其不足。这样才能培养全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教师应该用恰当、合理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最主要的是还能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鲁正火,《信息技术教学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李艺、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