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学习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需要我们改革现行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还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加大学生尝试的力度,引导学生自我探索,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自己说;学生能想的,让学生自己想;学生能做的,让学生自己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具体的感知入手,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在观察和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在这种动态的认识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教学中,在学生已明确产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就可以判定其全等?”这样的疑问后,教师让每名学生动手画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的三角形全等,然后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通过实践操作去判定,哪种方法画出的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全等,为什么?学生积极动手进行操作、比较,在探索中很顺利地发现,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分别是:三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师生进一步共同总结,得到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边边边”,“边角边”,“角边角”,以及“角角边”.
  二、注重自学指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即教师提出具体明确的自学内容和方法要求使学生自觉主动而有效地完成自学任务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认为,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课程目标,即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去“经历过程”,至于在这些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具体的知识、技能或方法,则是另一个问题. 为此,在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施中,应提供一定的活动性的素材,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促进过程性目标的完成。
  具体模式如下: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自学展示——教师精讲——当堂训练。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前部分是概念,法则等,后部分是运用前面的概念解决问题的例题,它确保了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堂”主要不是“教”而是“学”,教师精讲,讲在点子上,力求有鲜明的針对性,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学生是在互相交流,探究的方式下主动地学习。
  三、以培养学生为主体,实施探究式教学、逐步形成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 这就清楚地表明,探究应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式. 老师应重视数学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经常让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1) 操作——发现。即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2) 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3) 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数学的有些公式、法则等大都是通过具体实例归纳推导出来的. 问题的归纳过程,实质就是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也是从中总结规律的过程. 在归纳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4) 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虽然类比推出的结论必须经过验证,但类比、联想在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5) 引导——探索。即在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以导促学、以情激趣,以疑引思,多方调控,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质和潜能. 学生在自主参与、情感体验、思维升华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学会操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从而形成了师生平等互动、灵活开放的双方不可或缺的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习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解题策略;允许学生之间有“学生语言”,有开放性的交流,体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使每一个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机动性、灵活性、新颖性的思维活动,它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的综合。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播、掌握的主要基地,是培养创新才能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素质、推进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要: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一手漂亮规范的字,可以给人有愉悦之感。  关键词:兴趣 美感 规范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在教学课改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孩子不愿意写字,更是不愿意练字。如何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激发兴趣,培养写字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并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参考。  一、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身心投入,还会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
期刊
新课程的开发,还教育以它本来的面目:自由、开放、活泼、创新。教育已摆脱了戴着脚镣跳舞的束缚,现在是要求广大教师重抖擞,不拘一格教人才,所以教师的角色必须转变,必须与时俱进,学习课程,深入生活,专心科研,及时反思,认识差异,开拓创新,继承发展,也就是要努力求索,适应时代的呼唤,课改的潮流,真正成为育人的教师。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结合新课改精神,在语文课堂上有所创新。  一、设民主、和谐的教学
期刊
在几何方面解题过程中,数形结合一般是首选解题方式,经过解答诸多几何题,对其基本的解题思路进行总结得出,将数在结构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绘画以及构建出与其相对应的立体或平面图形,并對图形所表现出来的规律和特征进行充分的利用,将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或者相反表达关系,这种解题方式在应用的过程中有三个关键点,以下对数形结合开展的研究。  1.充分利用图像性质  通过应用数形结合的解题方式对诸多类型的题目进行解
期刊
摘要:所谓“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随着数学新课程培养目标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体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实现了观念的更新,特别是将“应用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
期刊
摘要: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关键组成部分。学习活动的完成需要练习的配合,加强课堂教学中学与练的结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小学数学教育活动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形成与数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当中加强学与练的结合是当代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重点。因此,本文以课堂教学中学与练教学模式的研究为题,对如何规划小学数学练习,使其服务于学习成效的提高进行分析与阐述。 
期刊
【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但是只要我们多措并举,能够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予以有意识的培养,是能够取得实效的。本文从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优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鼓励质疑和提倡探究学习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历史;创新意识;培养;  一、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1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以往的事件,与学生所熟知
期刊
当我作为一位历史老师站在讲台上,已走过了24个春秋,我时刻深思: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位让学生永远记住的历史老师,让学生因为我而喜欢历史、喜欢历史课呢?要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历史老师,那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我选择了用激情去点燃我的历史课堂,提高课堂实效。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我深深的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讲课开始,就像磁铁一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并将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出来,必能为学习打下良好的
期刊
【摘要】为了让高中物理教学更加通俗易懂,在教学中可以应用图像教学法,本文就物理图像的分类及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就如何将图像教学法应用到物理教学中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物理教学 图像法  一、高中物理图像法教学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来说专业性和知识性更强,并且与其他学科有密切的联系,高考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高考要求加强联系实际,加强数形结合,有些规律要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