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涂指甲油懒惰门”暴露一些人对学校缺乏善念,听风就是雨。
“涂指甲油懒惰门”已过去一个月,并趋于平淡。现在是时候抽丝剥茧,让我们看清事件的本质,从而受到相应的教育。
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二孩妈妈必修课》主持人昱子的自媒体)于2016年2月23日23:18发布某位家长的爆料——根据儿子和其他同学描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吕以新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认为“涂指甲油的妈妈,以及下班早但仍请钟点工的妈妈都是懒惰的、不称职的”,由此掀起了一轮舆论风波。
2月24日14:58,微信公众号“羊城晚报学大大”(《羊城晚报》教育新闻的重要发布平台,账号主体是羊城晚报社)发布新闻报道,“吕校长还跟大大君聊了十多分钟的电话”,表示其发言内容被断章取义了,对相关事实予以澄清:因为指甲油带有毒性,建议妈妈不要涂,回去看到妈妈涂了指甲油的学生可以让妈妈剪掉;现在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很不好的品格,我们的学生不能养成这种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当天17:58,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发布“统一回复”,表示自己并不在校长讲话现场,消息来源是学生和家长,但自己的微信内容并无杜撰,还再一次质疑了校长的教育方式。
这就是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涂指甲油懒惰门”。它折射出了几种被掩盖的现象——
第一,自媒体借不对称信息上位、炒作,扩大知名度,企图搭名校车获利。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题为《小学校长:当妈的涂指甲油就是好吃懒做》一文开篇就指出:“这起事件的真实性我已核实”,第二天“统一回复”却是“无法核实校长到底说了什么”。作为一名媒体行业工作者,对道听途说加以放大评论并扩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暴露出她对学校缺乏应有的善意。随着微信公众号等草根自媒体繁荣,借炒作来夺人眼球的例子屡见不鲜,“涂指甲油懒惰门”是一个典型。
第二,家长把孩子片面理解的不完整信息当作全部或完整信息,并大肆在微信传播。家长也不够冷静,是事发的源头,负有主要责任。我们看到,家长们不但大惊小怪、放大处理,而且宣泄着对校长的冷嘲热讽,对学校的贬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那是孩子的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毁誉孩子的学校和校长,最终损害的到底是谁呢?家长之草率,家长之错误,家长之缺乏对学校的善念也可见一斑。从头到尾来看,家长在无形中踩低了孩子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间接导致他们以后不再把老师当一回事。如果家长果真关心孩子,理应学会甄别关于学校的一切信息,在证实无误后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
第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公众容易把社会矛盾统统归因于教育问题,站在舆论制高点处处责问教育。一场呼吁学生热爱劳动的主题演讲,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刷爆微信朋友圈吐槽学校的闹剧,进而给品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这与其说是校长发言引发的学校危机,不如说是当今舆情的险恶。对学校、对教育缺乏善意,是隐藏在社会矛盾后面的严重问题。这使我想起了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的《善待教育》,其中的很多观点极为深刻。
最后,我们也得说说这位名校长,对他作一个善意的提醒。其一,对小学生进行演讲,如果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讲一些处于孩子认知范围内的话,或许就不会闹出误会。其二,在重大活动现场安排专人录音、录像,并整理成文或视频,通过学校网站与报刊传播。这既可以加强教育效果,也可以作为备查资料,防止抹黑学校的公关危机事件发生。其三,学校日常要做好微博、微信平台建设,当出现危机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回应。作为一所品牌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不但没有建设相关平台,也没有在网站上发布声明,处理学校公关危机的能力弱得令人难以置信,希望学校能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加强公关工作!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广东事业部记者)
编辑手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似乎人尽皆知,但当遇到小朋友时,“谣言止于智者”却不一定见效。
虽然“涂指甲油懒惰门”很大程度上起于某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但从未在公众面前现身的爆料家长及其孩子,让我思考起成年人眼中的小朋友形象——可爱无辜的小脸天真烂漫,好像在表示他们从来不会撒谎似的,令你一下子就忘了昨天还在教育他们。
当然,那个孩子也有可能是自身领会不当而歪解了校长发言,其家长也跟着当真,才折腾出这样一场闹剧。在此,我很想向读者朋友推荐一部丹麦电影——《狩猎》(The Hunt),曾代表其国家冲击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质量颇佳。它讲述了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片中的当事男老师被一个小女孩“害”得身败名裂,几近毁灭……
“涂指甲油懒惰门”已过去一个月,并趋于平淡。现在是时候抽丝剥茧,让我们看清事件的本质,从而受到相应的教育。
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二孩妈妈必修课》主持人昱子的自媒体)于2016年2月23日23:18发布某位家长的爆料——根据儿子和其他同学描述,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吕以新在开学典礼上发言,认为“涂指甲油的妈妈,以及下班早但仍请钟点工的妈妈都是懒惰的、不称职的”,由此掀起了一轮舆论风波。
2月24日14:58,微信公众号“羊城晚报学大大”(《羊城晚报》教育新闻的重要发布平台,账号主体是羊城晚报社)发布新闻报道,“吕校长还跟大大君聊了十多分钟的电话”,表示其发言内容被断章取义了,对相关事实予以澄清:因为指甲油带有毒性,建议妈妈不要涂,回去看到妈妈涂了指甲油的学生可以让妈妈剪掉;现在很多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很不好的品格,我们的学生不能养成这种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当天17:58,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发布“统一回复”,表示自己并不在校长讲话现场,消息来源是学生和家长,但自己的微信内容并无杜撰,还再一次质疑了校长的教育方式。
这就是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涂指甲油懒惰门”。它折射出了几种被掩盖的现象——
第一,自媒体借不对称信息上位、炒作,扩大知名度,企图搭名校车获利。微信公众号“我要生二胎”题为《小学校长:当妈的涂指甲油就是好吃懒做》一文开篇就指出:“这起事件的真实性我已核实”,第二天“统一回复”却是“无法核实校长到底说了什么”。作为一名媒体行业工作者,对道听途说加以放大评论并扩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暴露出她对学校缺乏应有的善意。随着微信公众号等草根自媒体繁荣,借炒作来夺人眼球的例子屡见不鲜,“涂指甲油懒惰门”是一个典型。
第二,家长把孩子片面理解的不完整信息当作全部或完整信息,并大肆在微信传播。家长也不够冷静,是事发的源头,负有主要责任。我们看到,家长们不但大惊小怪、放大处理,而且宣泄着对校长的冷嘲热讽,对学校的贬斥。可是,他们没有想到:那是孩子的学校,是孩子学习生活的地方。毁誉孩子的学校和校长,最终损害的到底是谁呢?家长之草率,家长之错误,家长之缺乏对学校的善念也可见一斑。从头到尾来看,家长在无形中踩低了孩子对学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间接导致他们以后不再把老师当一回事。如果家长果真关心孩子,理应学会甄别关于学校的一切信息,在证实无误后对孩子加以正面引导。
第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比较复杂,公众容易把社会矛盾统统归因于教育问题,站在舆论制高点处处责问教育。一场呼吁学生热爱劳动的主题演讲,最后竟然演变成一场刷爆微信朋友圈吐槽学校的闹剧,进而给品牌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这与其说是校长发言引发的学校危机,不如说是当今舆情的险恶。对学校、对教育缺乏善意,是隐藏在社会矛盾后面的严重问题。这使我想起了原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的《善待教育》,其中的很多观点极为深刻。
最后,我们也得说说这位名校长,对他作一个善意的提醒。其一,对小学生进行演讲,如果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讲一些处于孩子认知范围内的话,或许就不会闹出误会。其二,在重大活动现场安排专人录音、录像,并整理成文或视频,通过学校网站与报刊传播。这既可以加强教育效果,也可以作为备查资料,防止抹黑学校的公关危机事件发生。其三,学校日常要做好微博、微信平台建设,当出现危机时,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回应。作为一所品牌小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不但没有建设相关平台,也没有在网站上发布声明,处理学校公关危机的能力弱得令人难以置信,希望学校能吸取这次的经验教训,加强公关工作!
(作者分别系《学校品牌管理》副总编、广东事业部记者)
编辑手记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似乎人尽皆知,但当遇到小朋友时,“谣言止于智者”却不一定见效。
虽然“涂指甲油懒惰门”很大程度上起于某些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但从未在公众面前现身的爆料家长及其孩子,让我思考起成年人眼中的小朋友形象——可爱无辜的小脸天真烂漫,好像在表示他们从来不会撒谎似的,令你一下子就忘了昨天还在教育他们。
当然,那个孩子也有可能是自身领会不当而歪解了校长发言,其家长也跟着当真,才折腾出这样一场闹剧。在此,我很想向读者朋友推荐一部丹麦电影——《狩猎》(The Hunt),曾代表其国家冲击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质量颇佳。它讲述了一个谎言成真的故事,片中的当事男老师被一个小女孩“害”得身败名裂,几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