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下子宫颈多点活检及颈管内膜刮取术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p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阴道镜下子宫颈多点活检及颈管内膜刮取术(ECC)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指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4月进行的深圳子宫颈癌筛查项目Ⅱ(SHENCCAST Ⅱ)是以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HPV检测[包括HPV DNA分型和第2代杂交捕获(HC-Ⅱ)法]方法在10 000例妇女中进行子宫颈癌筛查,对于上述筛查指标任一结果阳性(即子宫颈癌筛查阳性)者同时行阴道镜下子宫颈多点活检及ECC,对其活检组织(包括多点活检和ECC)进行病理检查。实施阴道镜检查并获得有效病理检查结果及保存有清晰阴道镜图像者共2 558例,其中阴道镜下子宫颈4个象限均无异常(即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 790例。对照其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分析子宫颈细胞学检查与HPV检测结果提示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作用,探讨多点活检与ECC对诊断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价值。

结果

2 558例行阴道镜检查妇女中,阴道镜检查阴性者1 790例(69.98%,1 790/2 558),其中经多点活检及ECC获取的组织行病理检查后诊断为高级别子宫颈病变者共40例(2.23%,40/1 790)。阴道镜检查阴性的40例高级别子宫颈病变患者中,细胞学检查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不能除外高度病变的鳞状上皮细胞(ASC-H)者与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患病高风险有关(OR值分别为28.37、15.07,P值分别为0.000、0.001);HPV16、52、58、31、33、18型阳性者与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患病高风险有关(OR=3.11,P=0.017);HC-Ⅱ法检测HPV阳性者与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的患病高风险有关(OR=3.58,P=0.025)。2 558例行阴道镜检查妇女中,≥40岁与<40岁者ECC阳性(ECC阳性指ECC获取的组织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率分别为40.7%(44/108)和19.2%(24/1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1,P=0.000);≥40岁与<40岁者多点活检阳性(指多点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子宫颈病变)率分别为90.7%(98/108)、88.8%(111/1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40例阴道镜检查阴性的高级别子宫颈病变患者中,有32例在3项子宫颈癌高风险因素(即细胞学检查为HSIL或ASC-H,HPV16、18、52和58型中任一亚型阳性,HC-Ⅱ法检测HPV阳性)中至少有2项阳性。

结论

仅对阴道镜检查阳性者行子宫颈活检,会漏诊部分高级别子宫颈病变患者;对子宫颈癌筛查阳性者均行阴道镜下子宫颈多点活检及ECC,有利于减少漏诊。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转移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为鼻腔鼻窦转移瘤患者10例,共12个肿块,原发肿瘤分别为肾透明细胞癌6例、肺腺癌2例、结肠腺癌和肝细胞癌各1例。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其中9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的部位、骨质改变、形态、密度和信号特点以及强化特征进行观察。结果转移瘤位于蝶筛区3个、筛窦2个、上颌窦2个、鼻腔2个、额筛区2个、蝶窦1个。1
期刊
目的探讨MR引导高强度聚焦超声(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为此治疗方式在临床的广泛开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及手工检索已公开发表的有关MRgFUS治疗子宫肌瘤的文献,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
期刊
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白细胞介素37(IL-37)的表达及其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重度子痫前期组,同时选取正常妊娠孕妇3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IL-37蛋白的定位表达,蛋白印迹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IL-37蛋白的表达水平,逆转录(RT)-PCR技术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IL-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联合腹腔镜治疗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行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入院手术治疗的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测量憩室厚度值(憩室顶端至子宫浆膜层的最小距离)决定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疗效、手术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评估。结果(1)27例患者中仅17例由经阴
目的探讨第3代选择性ER调节剂巴多昔芬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模型中异位病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同系大鼠作为供体,开腹取其子宫内膜,采用皮下种植法对雌性未交配大鼠建立内异症模型,选取建模成功的大鼠20只随机分为巴多昔芬组(3 mg·kg-1·d-1巴多昔芬灌胃,n=10)和对照组(每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n=10),比较两组大鼠治疗前后异位病灶的大体形态、体积、组织病理学和大鼠体质量、子宫
目的探讨胎儿镜选择性胎盘血管交通支凝结术(SLCPV)治疗前壁胎盘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10例经SLCPV治疗的前壁胎盘TTTS患者(前壁胎盘TTTS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8例经SLCPV治疗的后壁胎盘TTTS患者(后壁胎盘TTTS组)进行对比。患者Quintero分级均在Ⅱ级以上,或者Q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