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到,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的重要性。而阅读能力较差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之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我们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重点提高的内容。对于这个问题,根据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的感受到实施教学需要重点提高的是“抓住重点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抓住中心句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比如:(我去听课)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小虾》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环节:“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快速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不但抓住了词语,而且还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抓住过渡句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應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抓含义深刻的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举一个例子: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这位老师就是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比如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四、品读关键词句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最终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读、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个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提高。
一、抓住中心句
阅读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比如:(我去听课)有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小虾》一课时,设计了以下环节:“那么小虾还有哪些特点?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继续学习课文。请大家翻开书,快速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这句话也叫作这个自然段的什么句子?(生:中心句)那哪些句子是在具体写小虾有趣的?请你们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并在旁边批注你的体会。老师还有个温馨提示:你可以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象,你的感受才会更深刻。”在这堂课中,我觉得整节课不但抓住了词语,而且还在句子当中提炼词语去进一步感悟小虾的吃食的小心和脾气不好的特点,并结合整个句子整段话进一步让孩子品读,达到感悟的效果。所以说这节课是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也进一步进行了文本细读。
二、抓住过渡句
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也可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小学阶段,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作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的课文,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應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写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思想感情。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也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三、抓含义深刻的词句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的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这个阶段,不管你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学生也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你必须要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但课堂上教学时间短,如何让学生快速达到读正确、流利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句子,就不能全面理解课文的内容。一篇文章,总要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往往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再举一个例子:我在听一位老师教学《一枚金币》一课时,这位老师就是紧紧围绕关键词语“受不了”进行“快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受不了’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老人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中看出?儿子为什么受不了?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随机进行感情朗读等”教学环节,并以此来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注意教给他们理解句子中关键词语的方法,教会他们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及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等来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在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的基础上,学习时理解词语,就能读懂文章内容。每篇课文都会出现一些没学过的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查字典理解词意;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释到了句子中有时不一定适合,甚至还会弄巧成拙。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是最经常、最重要的理解词意的方法,是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对日后的再学习也是不无捭益的。比如三年级《翠鸟》一文“鲜艳”一词下文有“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这么一段文字。它本身已能够说明“鲜艳”了。学习时应先读下面的语句,再提炼出“鲜艳”一词。勿急,否则适得其反,这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最直截了当的方法。
四、品读关键词句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就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的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实现。而文中的关键词句就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关键词句进行品赏,进行个性化地读,就能更深入地去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
总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有一种理性的思考,在教学中,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朗读、自主理解、自主感悟,最终能让我们的学生会问、会思、会答、会读、会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课文的能力这个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