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世界还年轻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hong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王倩,任教于西安市铁一中,所带学生高考成绩优秀。郑州铁路局骨干教师,西安市教学能手。2005年获全国中语会“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课题成果展示会观摩课一等奖;多篇论文获全国、省市区级一等奖;参与编写《唐诗鉴赏辞典》(中学版)、《“新课程”读本》等书;参加国家“十五”“十一五”重点科研课题并获奖。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写道:“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我固执地以为,这是他借“王二”之口,发表他曾经的青春宣言。年轻时,胃口永远比生活更凶猛,欲望干净、透明而且轻灵,世界也年轻得像春晨的晴空,除了优游的白云一无所有,人想在云端漫步。
  近日,读曹丕诗文,一直在想:建安二十五年,受禅登基的魏文帝曹丕,端坐在华美又阴森的宫殿里,听群臣、诸弟高呼“万岁”,会不会踌躇满志之余又有些寂寞?当看着胞弟们俯伏的身子时,他眼里闪着犹疑、猜忌的阴鸷的光,会不会有一闪念,回想起21岁时兄弟驱驰郊野、宴饮欢游的情景?他藏着韬略的心成熟了,也苍老了,他会不会偶尔怀念保存在自己诗文里的年轻的世界?
  那时候,他们的父亲、雄才大略的曹操,安定了北方,遂起南征统一天下之意,他在邺城西开辟玄武池以训练水师。自小随父亲在军中惯于戎马、弓箭娴熟的曹氏兄弟自然随侍左右。对于不谙水性的北人而言,碧波荡漾的玄武池更是游宴的好去处。晋时左思作壮丽瑰玮之《三都赋》,其中《魏都赋》有言:“菀以玄武,陪以幽林。缭垣开囿,观宇相临。硕果灌丛,围木竦寻。篁筱怀风,蒲陶结阴。回渊漼,积水深。”建安十三年的玄武池,风景是新的;21岁的曹丕,年轻得像春树上刚刚舒展的叶子。春和景明,一切都明亮而轻盈,即使有劳顿,也没有忧愁;兄弟间个性有差异,阴谋还没有滋生。读曹丕的《于玄武陂作诗》,似乎就看到一个万物新崭崭的世界,世界里的人丰神俊逸,衣袂飘扬。
  《于玄武陂作诗》题目直白,开篇也率性。无需铺陈渲染,直言兄弟一起出游,驱车出城,点出行游一事、地点及人物。读这两句,正仿佛一阵辘辘车声辗过,腾起陌上尘土,众人便从眼前消失了。没有“千乘雷动,万骑云屯”(庾信《马射赋》,下同)的赫赫威势,更显随性;也无“花与芝盖同飞,杨柳与春旗一色”的刻意描摹,显得自然。
  这首诗的“主角”是自然。魏晋是一个凝视死亡而发现生命的时代,也是一个因对生命有普遍关怀而对自然投注热情的时代。曹丕此诗共16句,12句在写景,所写景物不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园冶》)的园林秀色,亦不是空山幽林、亘绝古今的纯粹山水,而是带着旷野与泥土气息的山野田园,是人在大地上生息劳作与时间季节迁变共同创造的美好风物。这12句诗又像是三幅屏风,主题分别是“川渠黍稷”“池上草木”“长洲远眺”,第一幅旷远,第二幅精致,第三幅灵动,曹氏兄弟在其间俯仰万物,欣然为乐。
  我读这些写景诗句,似乎看见曹丕兄弟车马连翩,轻捷疾馳,倏忽穿过城墙,眼前豁然开朗。那应当是初夏时节,大地呈现葱翠的生机与百姓的劳绩:野外广辟田地,好风南来,禾秀生香;河川历历,清波粼粼,沟渠纵横,滋润田地,川渠像是大地的血管,汩汩流动;庄稼郁郁青青,绿色柔波在风里鼓荡,抚慰人的眼。这四句诗以白描状田野景象,很真切,又表现诗人的个性和情感。曹丕所写田园,没有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自在生活气息,也没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样真切的劳动体验,曹丕的特点在“旷”与“野”。而且当曹丕的眼睛拂过田野时,心里怀着喜悦。他从十岁起,随父亲南征北战,曹操在《蒿里行》里所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荆榛遍野、满目疮痍的惨状,他亲眼见过,生民哀泣,惨恻怛心。“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变为煨烬,故荆棘旅庭也。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镝纵横,化为战场,故麋鹿寓城也。伊洛榛旷,崤函荒芜。临灾牢落,鄢郢丘墟”(《魏都赋》),曾经那般荒芜之地,一变为今日良田沃野,怎不让他顿感欣慰而有所感怀?不过,往日种种惨在他心底投下暗影,于是,曹丕于波声流动中听到低低的呜咽悲音。
  还好,玄武湖池水可以洗心。更有水上清风,徐吹草木香气。菱芡层层叠叠铺展在水面上,密不透隙,脉脉的流水也遮住了,菱芡的绿伸得很远,在远处与碧绿的水色相融;还有田田莲叶,亭亭如盖,芙蓉出水,红酣明艳,清影相映,雅丽绝俗。“菱芡”二句物象清明,“绿”与“丹”相映,色泽精雅工丽。才高八斗的曹植在《公燕诗》里也有类似诗句:“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但二人性情不同,诗风有异,秋兰更有文人气质,香气馥郁雅正;“朱华”比“芙蓉发丹荣”凝练,更有绿波衬托,越发端妍无匹。曹植诗才卓绝,曹丕确实略逊一筹,但其诗放置于建安诗中,也颇为清新可喜。菱芡尤饶野逸之趣,《红楼梦》里香菱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他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那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读曹丕诗句,似乎闻得到令人神清气爽的清香。曹植诗雅艳,曹丕诗清新。池边垂柳也营造出“清”境。柳条纤长,早已褪尽鹅黄,柳阴浓,树树挨着,像池上升起的一团团绿云;柳枝低垂,荷叶与叶间漏着缝隙的水面上,满是柳影,水涵光映,柳绿青润如玉。水边易生杨柳,这是物性使然,曹丕偏说“向我池边生”,依依垂柳似有灵性。他说玄武池为“我池”,应有一份自得之意。
  玄武池之美不仅可静赏,还可游观。曹氏兄弟把臂从游,绕长洲,经水曲,上池渚,四下骋望以舒逸怀。洲渚蒹葭苍苍,水鸟栖息,忽而众鸟喧声腾起,如作欢歌,静谧的空气里荡漾起一波一波清响,鸟鸣悦人耳,起人兴;这乐音与上下翻飞的姿态,点破了岑寂。萍藻油油地绿着,随波浮泛,绿水托着萍藻,绿得养人眼,怡人情;风来,水波澹澹,淡烟水光迷离,而萍藻随风俯仰欹侧,姿态横生。曹丕寓目成景,书写“长卷”,似未精心营构,但自有章法,先远景、大景,后近景、细景,从静态之物写到鸟鸣、萍浮藻动,这使得全诗开阔、幽谧,又跃动着生机。   建安魏晋时期的游宴诗,往往在诗末生发生命感慨,以“玄言”收束。但曹丕作此诗不是以“玄心”观照自然,他大约乐而忘思,只以“忘忧共容与”书写心中愉悦,“容与”二字更写出其沉浸于美景中不愿抽身的真情。他也不愿多言人事,“千秋情”看似关乎时间、历史,把诗情向深远处引,但“畅”字消解了时间、历史赋予人的沉重感,“千秋情”三字只像是虚晃一枪,发乎心的“畅”快才是真切的,不可遏止,也不必遮掩。
  只是,这样的畅快能有几时,尤其在死亡浓厚的阴影之下?建安魏晋时期,死亡逼视下的人发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价值,他们对人生怀有以悲凉为底色、以热烈为表象的深情,他们“潇洒而又庸俗,出世而又入世。出世,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入世,是寻找物质上的满足”(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能使出世与入世毫无隔碍地融为一体,同时让精神和物质同时得到满足的便是“游宴”:一面游目骋怀,在山水清音中安顿心灵,一面豪宴酣饮,饫甘餍肥,填满张着大口的食欲;一面清谈赋诗,灵魂高蹈飞扬,一面推杯换盏,举止不无俗态;一面追求超越短暂生命的永恒价值,一面沉醉于当下……以曹丕为群英领袖的“邺下之游”也是又雅又俗,而曹丕记述、追忆游宴的诗文里还多了几分真情。建安十六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设置官署,宾客如云,大批俊秀聚集于邺城,曹丕与同父同母的弟弟曹植之间还没有很深的猜忌,他们与建安七子及其他文士好友,常常“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丕《又与吴质书》),那些快乐是真的。曹丕也曾一往情深地追忆过“昔日有南皮之游”,那是“眼、耳、鼻、舌、身、意”完全参与的游宴,却免不了由乐转悲:“既妙思六经,逍遥百氏,弹棋闲设,终以博弈,高谈娱心,哀筝顺耳。驰骛北场,旅食南馆,浮甘瓜于清泉,沈朱李于寒水。皦日既没,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清风夜起,悲笳微吟,乐往哀来,凄然伤怀。”曹丕等人登临游宴之地已堙埋于黄土之下,而交游宴饮的场景却还在呈现纸页间,鲜活,生动,读这些诗文,似乎听得见丝竹管弦袅袅余音,听得见人声喧哗、笑语晏晏,闻得到浓浓的酒意与瓜果带着水汽的甜香……
  “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的游宴诗,曹丕存诗之作中不少。不过曹丕的多数游宴诗铺陈“宴”:对宴上滋味夸珍炫奇,或“丰膳漫星陈”(《于谯作诗》),或“嘉肴重叠来,珍果在一傍”(《夏日诗》),或“珍膳盈豆区”(《孟津诗》),丰盛的食物宣告主宾健康的胃口,美味珍馐彰显主人不凡的身份;美酒则有“大酋奉甘醪”(《善哉行》),“旨酒盈玉觞”,酒总能让宴会高潮迭起,座中人个个“酣饮不知醉”,兴致遄飞,飘飘欲凌云;管弦柔曼如风,飘荡回旋在华筵之上,无论是“齐倡发东舞,秦筝奏西音”,还是“清歌发妙曲,乐正奏笙竽”,抑或是“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大墙上蒿行》),目剽耳掠,皆为享乐。在这些豪华的宴会上,所有感官享受都能达到极点,但很奇怪,当此之际曹丕却屡屡有疲态,生悲意,他轻叹“乐极哀情来,寥亮摧肝心。清角岂不妙,德薄所不任”,言语里流露出惶恐;他悵然“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快乐的后续竟是忧惧缠绕的低沉尾音。当然,有时他也放任自己沉溺于由朝至夕甚至通宵达旦的欢乐里,忘却凡俗的忧愁,他眼睛扫过“穆穆众君子”,满怀“和合同乐康”的欣悦;有时,他以“冲静得自然,荣华何足为”的玄思,消除对未知的隐忧。这些游宴诗总有些阴郁的气氛,像烛火摇曳的华堂,精美靡丽,烛光却给每一件华贵工巧的器物后都投下或浓或淡的阴翳。
  相较之下,《于玄武陂作诗》轻盈而明丽。俯仰天地、倾心自然的曹丕,不必刻意铺陈、炫耀,眼中笔下的一切,明亮得像二十一岁的好年纪。“年轻的灵魂里没有一根白发”,而年轻的世界里没有忧郁,没有阴霾。
  建安十三年春夏,曹氏兄弟以为“时间开始了”。他们绝料不到,不过几个月后赤壁的大火烧掉了其父一举统一天下的梦想。他们大约也不会想到,在很多年后,兄弟间演绎出“七步成诗”的典故,“相煎何太急”竟成为同胞关系的新注脚。当曹丕一步步接近权力的顶峰,他的心灵被岁月与过剩的思虑摧折得苍老之时,他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回忆那个还保存在诗里的曾经年轻的世界?
  没有人能一直年轻,一直生猛。当你老了,你是感慨“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还是拥有“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同时也拥有“朝圣者的心”?
其他文献
袁枚(1716年3月25日—1798年1月3日),杭州人,字子才,号简斋,辞官后隐居南京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文集》《随园食单》等,笔记《子不语》二十四卷、《续子不语》十卷为其代表作品。汪景祺的头颅  雍正三年夏日的某个傍晚,杭州城,一只吊睛白额大虎突然闯进了杭州将军年羹尧的府第,众家丁一阵混乱,终于将虎赶跑,年将军却自感不妙,心事重重。果然,次年年底,十二月十一
期刊
拐 子   这一天是腊月二十九,第二天就过年了,我记得很清楚。生产队放半天假,我跟着父亲拿着捞笼去庄南的河沟子里捞鱼。我们找了个大点儿的井子,用钢镩把冰砸开一个二尺大小的洞,先把碎冰捞出来,然后把捞笼探进去,在里边顺着一个方向搅动,这个方法叫做“捎(shào)”。井子是抗旱的时候在壕沟里挖的,一般三尺多宽,七八尺长,半人多深,秋天水一退,连水带鱼都退到井子里了。   一开始不顺当,搅来搅去,只有一
期刊
在前两代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影响下,陕西是有一批以乡村题材写作的年轻作家,他们站的是陕西的队列,已有不凡的成绩,而又迈着坚定的步伐重新出发。面对着新时代新乡村新写作,如何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和辛勤实践。我再说说自己的感想。  一、现在不能像前两代作家来自乡村的那种本色出场,也不能像柳青那样在乡村一呆十三年了。但是,不管你在城里是专业作家或自由写作人,还是业余文学写作爱好者,只要你以
期刊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束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银色的世界……因为我知道,我是你的希望,我是你的光。  第一束阳光  从小到大,我总对爸爸有一种异样的情感。  他总在爷爷后面,我跟在他后面,像一条长长的尾巴;他往左,我也跟着往左,像照镜子一样,连步调都不肯跟他反着来;每次家长会,签字我都会首先
期刊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笃信地说白云苍狗,而光阴与初心未辜负。  ——题记  残阳的余晖被地平线吞食,只有那还带着鲜血的云证明它曾来过。夜晚的风是那么调皮,勾起我陈旧的回忆。  “你画画能做艺术生!”“你可以去学特长!”“哎呀,你以后高考可就方便喽!”……  小时候,每当我骄傲地将画送到大人们面前时,总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可是,我只是喜歡画画啊!我疑惑地眨眨眼,用年幼的小脑瓜思考人们总提到的几个词,
期刊
傍晚时分,一辆辆私家车陆续驶进WES校园。一群群黑、白、黄等各种肤色的人纷纷从车上走下来,步入教学楼,或奔向大操场。这是怎么回事?一定是WES要举办晚会了。WES举办晚会时,常常会邀请学生全家、甚至社区成员前来参加——从坐在婴儿车里东张西望的小宝宝,到白发苍苍的老先生和老太太,无所不包——这哪里是一所小学的晚会啊,简直就是社区大联欢!   WES一年当中要举办多场晚会,比如国际日晚会、STEM之夜
期刊
干货摊、蔬菜摊、猪肉摊、海鲜摊……经过一个个摊位,我跟着妈妈到了活禽摊。一到活禽攤,我就闻到了一股让人胃里翻江倒海的味道,就像多年未清理的下水道经发酵发出的恶臭,我忍了半天还是没忍住,“哇”的一声吐了起来。  妈妈把我安顿在活禽摊外面没味的地方等候,她自己一人去买鸡。没一会儿,妈妈出来了,手上拎着一只大公鸡,鸡爪和鸡翅都已经用红绳捆好。公鸡在妈妈手上用力地挣扎着,妈妈吃力地抓着鸡翅膀,我清楚地看到
期刊
前不久,我随空军观摩团,有幸参观了珠海航展,之前就听说俄罗斯空军“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在阔别中国航展6年后,将以全新面貌回归这次盛会,我对他们充满了期待。  俄罗斯空军“勇士”特技飞行表演队,是全球唯一一支使用重型战斗机作为表演飞机的特技表演队。他们驾驶的苏-27战斗机加油后重量超过26吨,起飞重量大,外形尺寸大,编队飞行表演难度就更大。  11月13日,珠海阳光灿烂,碧空如洗,这是飞行的好天气。
期刊
人已在高原,心神却仍有些平原属性的恍惚。來程倒也顺利,清晨六点出门,航班落地昆明,转机,中午便到了昭通。此地去年来过,还受聘为昭通学院的客座教授。本该是故地重游的心神清明才对,怎么却有些无端的发蒙,有点回不过神似的?  说是无端,其实也能找出些端倪吧。譬如,这作为庚子年背景的疫情,譬如,那从“中央”奔赴到“边疆”的微妙心情。疫情自不必说了,在这个背景之下,所有的人,人所有的行为,都有些恍兮惚兮;往
期刊
第一次见小左,在秋涛阁楼下的茶舍。那是难得的暖冬,中午的太阳晃得人睁不开眼。她穿着红色的短袖毛衣,站在门口的台阶上,露出的胳膊像剥了壳的荔枝。  那时的我还没有孩子,她端坐在圈椅里,倒茶的姿势像身后博古架上那柄龙带壶。我常常想去那里闻茶,闻她的插花和沉香,看她的指端尖尖拢着短发,讲她和儿子的老师成为闺蜜的故事。  商场里又一次碰到了小左,她在挑花盆。同样的短发同样的中式衣服,她的平静甚至平淡,让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