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随着发展,又衍生出了社会化媒体、自媒体等概念,但这些都包含在新媒体的范畴里面。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它的传播途径不局限于传统媒体,传播来源也不仅仅是媒介组织,而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表现出“多元化、传播迅速、内容鱼龙混杂”等特点。在这样的新时代下,高校传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工作模式难以契合时代所赋予的思政教育使命,所以我们应该改革工作模式,利用新媒体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传播中心的特点,建立各级组织和学生党员相结合的“舆论领袖”队伍,打造“线上线下”联动的工作模式来改革高校思政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新媒体作为强势兴起的社交平台,也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民众日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更是如此。
据零点调查的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大学生日均上网时长超6小时,其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那么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效思政工作便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主体多元化
华纳兄弟总裁施瓦茨威格认为:新媒体就是非线性播出的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或者是由点对面的线性传播方式,而是变成了网状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主体也可以是传播受众。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还使二者在传播中换位,从而淡化了传播者的中心地位,使传播过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传播速度迅速
相对于传统媒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制作、审核并且在传统媒介放映的局限性,新媒体制作周期短、传播时间和地点不受约束,同时审核标准不统一。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拨动手指之间,信息已经传递到了千里之外。可以这么说,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
3.传播内容鱼龙混杂
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有关部门很难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实施有效的监督审查,这也导致了新媒体传播门槛低、传播内容鱼龙混杂。其传播内容有可能是从主流媒体上面摘录下来的正向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可以传谣、制造恐慌情绪的负面内容,还有可能是博人眼球的炒作内容,监管的困难导致了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可信度较低。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和优势
1.思政工作的困境——二维性
二维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面。
时间方面,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可能某一些消息,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交互工具,知道得比教师还要早,这就为我们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麻烦,也代表我们需要改革工作方法。以往“我讲你听”“居高临下”的那种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如果一味地坚持原来的教学方法,最后就可能造成教师觉得学生不好教,不爱听课,而学生觉得教师说得东西过时,不贴近热点。进而造成双方矛盾的加深,不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
空间方面,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只要一台设备,每个人都可以是消息传播的主体,通过一系列新媒体工具,他们的声音可以扩散开来,而不会只是在小范围的自娱自乐。信息知情权的对称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可能比我们更早知道消息的这个事实。“透明化”“公开化”成为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只有信息传播公开化,信息才具有公信力,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
2.思政工作的优势
由于新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学生传播的消息,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控舆论的变化,对一些危机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化,相较于之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大幅提升,知识储备也随之增加,轻点手指便可知天下事,综合能力也随之提升,这便为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机遇,实现教师学生共同进步。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方法
1.推动落实新媒体和传统手段交互的工作模式
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宣传相较于传统“我说你听”工作模式对高效思政工作的优势。传统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政工作开展;而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政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引导作用,有效规避了传统手段的弊端。
第一,高校应积极推动新媒体中心建设,通过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广播站、校报等渠道,构建交互式的新媒体网络,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形成合力,加强新媒体影响范围。
第二,可以合并高校内学生会等各级组织的新媒体部门,建设高校新媒体联盟,整合各级人力资源以及媒介渠道,共同为高校思政工作出力。构建完善的新媒体运行机制,有助于高校信息的发布、传递,保证了信息的公正公开,同时也加强了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思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2.塑造“校生合一”的新媒体舆论场
在学生中间选拔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舆论领袖”,形成学校—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学生干部以及官方新媒体,及时发布校内讯息。大学生如果不能够从官方渠道获得信息,就给了流言滋生的空间,只有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才会使得公众舆论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学校也能够通过学生干部,牢牢把控学生舆论动态,及时澄清不利言论。同时学生干部本身具有向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之间的舆论走向,营造出“校生合一”的新媒体舆论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 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49-52.
[2]于 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7):82-83.
[3]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1(2):586-588.
[4]孙 婷.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3):98-101.
[5]冀 录,陆 鑫,宋岱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管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708-709.
[6]袁璟瑾.自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專科学校学报,2015(1):9-10.
[7]刘 云,周希贤.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
[8]杨忠东.手机网络信息化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4(6):153-156.
[9]龙坚毅,陈泗林.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工作;改革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与发展,以微博和微信为主的新媒体作为强势兴起的社交平台,也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民众日常重要的信息来源,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更是如此。
据零点调查的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大学生日均上网时长超6小时,其最主要的信息渠道为互联网。那么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效思政工作便成了我们急需解决的课题。
一、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1.传播主体多元化
华纳兄弟总裁施瓦茨威格认为:新媒体就是非线性播出的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新媒体表现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点,传播不再是自上而下或者是由点对面的线性传播方式,而是变成了网状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是传播主体也可以是传播受众。这种传播方式不仅大大缩短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还使二者在传播中换位,从而淡化了传播者的中心地位,使传播过程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2.传播速度迅速
相对于传统媒体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制作、审核并且在传统媒介放映的局限性,新媒体制作周期短、传播时间和地点不受约束,同时审核标准不统一。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媒体的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拨动手指之间,信息已经传递到了千里之外。可以这么说,智能手机的出现,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进一步推动了新媒体的发展。
3.传播内容鱼龙混杂
由于新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多元、传播速度迅速的特点,有关部门很难对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实施有效的监督审查,这也导致了新媒体传播门槛低、传播内容鱼龙混杂。其传播内容有可能是从主流媒体上面摘录下来的正向的内容,也有可能是可以传谣、制造恐慌情绪的负面内容,还有可能是博人眼球的炒作内容,监管的困难导致了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可信度较低。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和优势
1.思政工作的困境——二维性
二维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面。
时间方面,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迅速性,可能某一些消息,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交互工具,知道得比教师还要早,这就为我们思政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麻烦,也代表我们需要改革工作方法。以往“我讲你听”“居高临下”的那种教学模式不再适用于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如果一味地坚持原来的教学方法,最后就可能造成教师觉得学生不好教,不爱听课,而学生觉得教师说得东西过时,不贴近热点。进而造成双方矛盾的加深,不利于思政工作的开展。
空间方面,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只要一台设备,每个人都可以是消息传播的主体,通过一系列新媒体工具,他们的声音可以扩散开来,而不会只是在小范围的自娱自乐。信息知情权的对称性使得我们不得不面对学生可能比我们更早知道消息的这个事实。“透明化”“公开化”成为信息传播的必然趋势,只有信息传播公开化,信息才具有公信力,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
2.思政工作的优势
由于新媒体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每一个学生传播的消息,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把控舆论的变化,对一些危机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往往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等手段,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而且,由于新媒体时代信息公开化,相较于之前,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容量大幅提升,知识储备也随之增加,轻点手指便可知天下事,综合能力也随之提升,这便为我们改进工作方法提供了机遇,实现教师学生共同进步。
三、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工作改革方法
1.推动落实新媒体和传统手段交互的工作模式
要充分意识到新媒体宣传相较于传统“我说你听”工作模式对高效思政工作的优势。传统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容易引发大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思政工作开展;而通过微信公众号推文、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思政工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发挥引导作用,有效规避了传统手段的弊端。
第一,高校应积极推动新媒体中心建设,通过现有的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广播站、校报等渠道,构建交互式的新媒体网络,使得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形成合力,加强新媒体影响范围。
第二,可以合并高校内学生会等各级组织的新媒体部门,建设高校新媒体联盟,整合各级人力资源以及媒介渠道,共同为高校思政工作出力。构建完善的新媒体运行机制,有助于高校信息的发布、传递,保证了信息的公正公开,同时也加强了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思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
2.塑造“校生合一”的新媒体舆论场
在学生中间选拔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干部作为“舆论领袖”,形成学校—学生干部—学生的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学生干部以及官方新媒体,及时发布校内讯息。大学生如果不能够从官方渠道获得信息,就给了流言滋生的空间,只有保证信息的公正公开,才会使得公众舆论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学校也能够通过学生干部,牢牢把控学生舆论动态,及时澄清不利言论。同时学生干部本身具有向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之间的舆论走向,营造出“校生合一”的新媒体舆论场,有助于推动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 红.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49-52.
[2]于 娟.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7):82-83.
[3]邓香莲.新媒体环境的信息传播特征[J].编辑学刊,2011(2):586-588.
[4]孙 婷.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模式的构建[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3):98-101.
[5]冀 录,陆 鑫,宋岱岳.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管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708-709.
[6]袁璟瑾.自媒体视域下高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專科学校学报,2015(1):9-10.
[7]刘 云,周希贤.网络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分析[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1).
[8]杨忠东.手机网络信息化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4(6):153-156.
[9]龙坚毅,陈泗林.手机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