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然而,尽管大学生的创业率略有提升,但是创业成功率却未见有明显变化,与投入的教育资源不成正比。成都职业技术学经过多年实践,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上进行了多种尝试,特别是借鉴现有的比较成熟的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抓准大学生创业准备期的要素,开展创业技能教育的探索,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创业准备期 订单式 创业成功率
课 题:本研究是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成都创业学院”实施成果之一;成都市社科联课题《成都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推进成都建设“创业之都”研究》的研究成果。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开始面向全院学生开展“普及式、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将创新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2013年,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学院与成都团市委、成都市教育局、成都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部分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成都创业学院。通过创业学院平台的打造,总结以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特别是借鉴现有的成熟的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开展创业技能教育,有了一定突破,为后期工作探索了一条发展之路。
一、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及不足
1.目标清晰,知识体系扎实,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显著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定成绩。首先,明确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指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这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随着工作的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已比较扎实。最具代表性的,一是国际劳工组织输入到我国的、以“创业教育之父” 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所著《创业学》为理论基础的创业教育体系;二是以中国创业学奠基人、《民富论》作者赵延忱老师为代表的我国本土创业专家总结中国企业家创业经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创业学创业教育体系。
有了清晰的目标、扎实的课程体系,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显著,以笔者所在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的创业意愿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提升。
2.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创业成功率停滞不前
之前工作成绩斐然,但是,2009年以来,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仍在3%左右徘徊。一批批经过短期培训速成的创业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上还能游刃有余,可到了实践环节,老师没创过业,不敢更不会指导。如何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缺乏的矛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二、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创业准备期”概念,开创新模式
1.把握创业准备期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关键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在创新创业普及教育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了“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在学生由学生向创业者转变时需要解决的是“我是谁”“到哪里去”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意味着学生完成了创业准备期,在心理、能力、资源上基本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真正起步创业了。从学生向创业者转变的“创业准备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成为众多高职学生创业失败的首要因素。
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创业项目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有着一套成熟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非常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这一思路给学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工作以启发。经过仔细调研,学院领导认为,学生度过“创业准备期”的过程,是一个全面了解自己、了解项目、了解企业,最终开始创业的过程。因此学院对原有模式加以改进创新,开设了企业项目创业培训班课程模式试点。
(1)课程组织形式。学院不再作为培训班的主导,全程由企业根据行业、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学生实际,组织、安排培训班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授课计划、师资安排、学员选拔、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学院只在其中起协调、督导作用。
(2)遴选企业。学院根据先期对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以及学院创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情况,遴选了三家首批试点合作企业:成都杰普华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移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移花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上三家企业经营特色明显,均为典型的创业非常成功的企业。他们都度过初创期不久,目前已进入迅速发展期,并且势头迅猛,对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更加突出。
(3)学生来源。三家企业召开宣讲会,所有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均可自由报名参加,企业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最终每班招收25~30名学员,进行培训。
(4)课程师资。为保证师资授课水平,三家企业均由企业老总牵头,根据授课内容组成各自师资团队,成员必须是具有三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中层干部或技术带头人。
(5)课程内容。三家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色制定了课程,“杰普华新”班以“现代IT服务业创业”为主题,“移联创”班以“移动互联数字出版行业创业”为主题,“移花互动”班以“互联网手机应用创业——火车票达人项目”为主题。具体课程内容涉及行业创业相关的发展前景、创业者素质及技能、创业团队、项目遴选、企业文化、项目运作模式等。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上午是理论教学,下午就到公司实践。
(6)课程考核。培训班采取一课一测的考核方式,每次课后,企业会将与课程相关的一些简单业务交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后企业进行打分,计入学员最后考核成绩。通过两个月的基础学习,进行分流,成绩突出、创业潜质优秀的学员安排一对一导师进行难度更高的项目学习;创业潜质一般、兴趣强烈的学员可以选择继续简单的项目操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差的学员进行淘汰。 (7)学员收获。三期试点班结束后,企业根据选拔标准将最终完成学业的学员分为优秀、有潜质、暂不具备潜质三种类型。对于优秀的学生,帮助其注册成立公司,将他们发展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这些学生新创企业可以直接从培训企业承接部分项目,开始创业第一步;有潜质的学生,企业按团队形式对他们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开始创业或被淘汰;暂不具备潜质的学生,根据学生意愿,企业可为其提供就业实践的机会,直至他们毕业,可选择签约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
目前,三期培训班共选拔90人进行试点,顺利毕业65人,参加到企业项目创业实践47人,已注册成立公司3家,全部注册企业运行良好,开始盈利。
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企业项目创业培训班课程模式实证研究
1.从学院维度出发
新模式解决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经验、师资不足的困扰,避免了既浪费教学资源,又没有实际效果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传授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将企业资源引入创业教育中,将创业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让课堂由知识传授转变为技能实践。在企业的帮助下,学院得以顺利实现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准备期的过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2.企业维度
首先,帮助大学生创业,回馈社会,对自身也是良好的品牌宣传。同时,在帮助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自身经验的一次总结回顾,通过传授经验的过程,不断对企业成长经历进行复盘,把握企业创业脉络,及时找到不足加以改进。
另外,企业发展过程中,为集中优势资源,有时会不得不放弃一些项目,但项目的放弃会让企业自身丢失部分客户,这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将一些操作简单、利润回报率低的项目,交给并指导大学生创业团队完成,非常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合作伙伴。
第三,创业型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是普遍问题,在培训班中筛选出暂不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将其培养成企业的优秀员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维度
学生通过不同企业项目培训班,解决了创业实践机会难寻的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创业方向进行学习,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学生从企业中获得第一手创业技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完成自我认知、与创业者比对,进行心理准备、项目筛选、创业思路完善的过程,将创业风险降到最低,将“闯业”变为“创业”。学生从企业中获得创业项目,不但对自身创业能力进行了锻炼,而且,先期的收入让自己的创业项目存活成为了可能。
当然,在企业创业项目培训班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学生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与挑战,诸如企业师资经验丰富却缺乏教授技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授课方式,培训班初期合作模式还比较单一,不够深入等。但是,从广义创业概念来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说是创业者,必须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朱晓芸,梅伟惠,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3]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罗业尧.对高职订单班顶岗实习管理的思考——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
[5]石海信,李尚平,陆安山.地方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证研究[J].高教论坛,2012(10).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创业准备期 订单式 创业成功率
课 题:本研究是国家高职骨干院校建设项目“成都创业学院”实施成果之一;成都市社科联课题《成都地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与推进成都建设“创业之都”研究》的研究成果。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开始面向全院学生开展“普及式、分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将创新创业课程列为必修课;2013年,在成都市政府的支持、指导下,学院与成都团市委、成都市教育局、成都人力资源与社会劳动保障局、部分知名企业共同发起成立成都创业学院。通过创业学院平台的打造,总结以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经验,学院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特别是借鉴现有的成熟的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创新,开展创业技能教育,有了一定突破,为后期工作探索了一条发展之路。
一、现有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及不足
1.目标清晰,知识体系扎实,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显著
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已经有了一定成绩。首先,明确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目标。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中指出,“通过创业教育教学,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这与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基本目的是一致的。
其次,随着工作的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的知识体系构建已比较扎实。最具代表性的,一是国际劳工组织输入到我国的、以“创业教育之父” 杰弗里·蒂蒙斯教授所著《创业学》为理论基础的创业教育体系;二是以中国创业学奠基人、《民富论》作者赵延忱老师为代表的我国本土创业专家总结中国企业家创业经历,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中国创业学创业教育体系。
有了清晰的目标、扎实的课程体系,近年来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成绩显著,以笔者所在的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生的创业意愿比例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1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还在逐年提升。
2.实践经验不足,学生创业成功率停滞不前
之前工作成绩斐然,但是,2009年以来,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仍在3%左右徘徊。一批批经过短期培训速成的创业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意识教育上还能游刃有余,可到了实践环节,老师没创过业,不敢更不会指导。如何解决学生日益增长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缺乏的矛盾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二、总结实践经验,把握“创业准备期”概念,开创新模式
1.把握创业准备期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关键
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在创新创业普及教育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解决了“为什么要创业”的问题。在学生由学生向创业者转变时需要解决的是“我是谁”“到哪里去”两个问题。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也就意味着学生完成了创业准备期,在心理、能力、资源上基本做好了准备,可以开始真正起步创业了。从学生向创业者转变的“创业准备期”往往被大家所忽略,成为众多高职学生创业失败的首要因素。
2.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创业项目培训班的基本情况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有着一套成熟的企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非常丰富的校企合作资源。这一思路给学院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工作以启发。经过仔细调研,学院领导认为,学生度过“创业准备期”的过程,是一个全面了解自己、了解项目、了解企业,最终开始创业的过程。因此学院对原有模式加以改进创新,开设了企业项目创业培训班课程模式试点。
(1)课程组织形式。学院不再作为培训班的主导,全程由企业根据行业、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学生实际,组织、安排培训班的各方面工作,包括:授课计划、师资安排、学员选拔、教学组织、课程考核等。学院只在其中起协调、督导作用。
(2)遴选企业。学院根据先期对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以及学院创业园区入驻企业的情况,遴选了三家首批试点合作企业:成都杰普华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移联创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移花互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以上三家企业经营特色明显,均为典型的创业非常成功的企业。他们都度过初创期不久,目前已进入迅速发展期,并且势头迅猛,对学生创业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更加突出。
(3)学生来源。三家企业召开宣讲会,所有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学生均可自由报名参加,企业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最终每班招收25~30名学员,进行培训。
(4)课程师资。为保证师资授课水平,三家企业均由企业老总牵头,根据授课内容组成各自师资团队,成员必须是具有三年以上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中层干部或技术带头人。
(5)课程内容。三家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特色制定了课程,“杰普华新”班以“现代IT服务业创业”为主题,“移联创”班以“移动互联数字出版行业创业”为主题,“移花互动”班以“互联网手机应用创业——火车票达人项目”为主题。具体课程内容涉及行业创业相关的发展前景、创业者素质及技能、创业团队、项目遴选、企业文化、项目运作模式等。课程一般安排在周末,上午是理论教学,下午就到公司实践。
(6)课程考核。培训班采取一课一测的考核方式,每次课后,企业会将与课程相关的一些简单业务交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后企业进行打分,计入学员最后考核成绩。通过两个月的基础学习,进行分流,成绩突出、创业潜质优秀的学员安排一对一导师进行难度更高的项目学习;创业潜质一般、兴趣强烈的学员可以选择继续简单的项目操作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性差的学员进行淘汰。 (7)学员收获。三期试点班结束后,企业根据选拔标准将最终完成学业的学员分为优秀、有潜质、暂不具备潜质三种类型。对于优秀的学生,帮助其注册成立公司,将他们发展成为企业的合作伙伴,这些学生新创企业可以直接从培训企业承接部分项目,开始创业第一步;有潜质的学生,企业按团队形式对他们继续进行孵化,直至开始创业或被淘汰;暂不具备潜质的学生,根据学生意愿,企业可为其提供就业实践的机会,直至他们毕业,可选择签约企业,成为企业的员工。
目前,三期培训班共选拔90人进行试点,顺利毕业65人,参加到企业项目创业实践47人,已注册成立公司3家,全部注册企业运行良好,开始盈利。
三、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企业项目创业培训班课程模式实证研究
1.从学院维度出发
新模式解决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经验、师资不足的困扰,避免了既浪费教学资源,又没有实际效果的问题。创业能力是一种技能,技能的传授是传统课堂无法实现的,将企业资源引入创业教育中,将创业课堂搬到企业中去,让课堂由知识传授转变为技能实践。在企业的帮助下,学院得以顺利实现帮助学生完成创业准备期的过渡,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成功率,达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2.企业维度
首先,帮助大学生创业,回馈社会,对自身也是良好的品牌宣传。同时,在帮助学生创业实践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企业自身经验的一次总结回顾,通过传授经验的过程,不断对企业成长经历进行复盘,把握企业创业脉络,及时找到不足加以改进。
另外,企业发展过程中,为集中优势资源,有时会不得不放弃一些项目,但项目的放弃会让企业自身丢失部分客户,这对企业长期的发展是不利的,将一些操作简单、利润回报率低的项目,交给并指导大学生创业团队完成,非常好地避免了这一问题,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合作伙伴。
第三,创业型企业人才流动性大是普遍问题,在培训班中筛选出暂不具备创业潜质的学生,将其培养成企业的优秀员工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学生维度
学生通过不同企业项目培训班,解决了创业实践机会难寻的问题,并且,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创业方向进行学习,让学习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学生从企业中获得第一手创业技能,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完成自我认知、与创业者比对,进行心理准备、项目筛选、创业思路完善的过程,将创业风险降到最低,将“闯业”变为“创业”。学生从企业中获得创业项目,不但对自身创业能力进行了锻炼,而且,先期的收入让自己的创业项目存活成为了可能。
当然,在企业创业项目培训班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学生也遇到了许多新问题与挑战,诸如企业师资经验丰富却缺乏教授技巧,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授课方式,培训班初期合作模式还比较单一,不够深入等。但是,从广义创业概念来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说是创业者,必须要有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敢于实践,才能摸索出一条适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朱晓芸,梅伟惠,杨潮.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困境与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2(9).
[3]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罗业尧.对高职订单班顶岗实习管理的思考——以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2(35).
[5]石海信,李尚平,陆安山.地方本科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证研究[J].高教论坛,2012(10).
(作者单位:成都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