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铜电源板的薄介质技术

来源 :电子工艺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源板由于载电流及耐电压的需求,对铜厚及介质层厚度都有着特殊的要求.随着电源产品大功率和小型化方向的发展,要求电源PCB的板厚要尽量小.重点研究了厚铜电源板薄介质的技术可行性,对厚铜板的设计选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满足未来业务发展和网络转型的需求,本文从智能网的业务特性和组网架构角度出发,对存量老旧业务、接口规范化和网络能力提供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借助AI等新技术演进契机,提出了降低智能网组网复杂度、激发业务创新、实现业务快速迭代的部署策略,以期为智能网的简化优化及向应用服务化方向的演进提供参考.
人工智能是人类进入信息产业革命时代,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新高峰.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颠覆性技术,正加速推进战争形态向智能化战争演变.围绕电子战装备作战运用面临的挑战,分析了电子战智能化装备的表征模型,提出分三个阶段、三个维度协同发展装备智能化能力的框架,从面向数据的处理智能、面向人员的操作智能、面向装备的控制智能的视角,探讨了电子战装备智能化发展路径,并给出了思考与建议,指出“人+智能”是弱人工智能向强人工智能跨域的关键路径,混合智能将是电子战装备智能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详细地解读了外壳防护等级标准中的代码含义及其适用范围,并通过典型的试验案例进行失效分析,为外壳防护的设计及试验提供了指导.
传统工艺金手指卡板中的镀金引线通过在金手指末端布设,引线在完成镀金后通过机械切割或蚀刻的方式去除,得到的金手指均为两面包金结构.该工艺存在金手指末端漏铜、切割面不平整、有悬金的问题,导致金手指卡板与主板连接模块在插拔过程中增大了金手指与接触弹片的摩擦力,降低连接器使用寿命.在长时间使用后,金手指漏铜端也容易出现铜绿腐蚀问题.通过将镀金引线在金手指末端布设更改到金手指底部一侧,也就是在金手指板单元内布设镀金引线,实现金手指末端镍金层包裹铜层,确保金手指末端不漏铜且光滑平整,降低金手指与连接器插拔过程中的摩擦
介绍了红外热成像技术在数据中心预测性维护中的应用,详细地论述了维护流程、步骤和方法,并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中心预测性维护中使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分析诊断,能有效地发现缺陷,消除隐患,对数据中心的安全可靠运行起到积极的效果.
基于0.25μm GaAs赝高电子迁移晶体管(pHEMT)工艺,研制了一种1.0~2.4 GHz的放大衰减多功能芯片,该芯片具有低噪声、高线性度和增益可数控调节等特点.电路由第一级低噪声放大器、4位数控衰减器、第二级低噪声放大器依次级联构成,同时在片上集成了TTL驱动电路.为获得较大的增益和良好的线性度,两级低噪声放大器均采用共源共栅结构(Cascode).测试结果表明,在1.0~2.4 GHz频带范围内,该芯片基态小信号增益约为36 dB,噪声系数小于1.8 dB,输出1 dB压缩点功率大于16 dBm
由于目前电子产品便携化地发展,单板组装密度越来越高,相关芯片元器件也趋向小型化、精密化.引线间距0.4 mm的QFN和BGA芯片应用越来越多,引线间距变小,也就使得PCB的焊盘阻焊桥制作空间减小,阻焊桥无法制作、阻焊桥掉落和绿油上焊盘的问题突出,制约了精密芯片的应用.PCB阻焊桥的制作工艺能力是一个综合能力的体现,材料技术、人员技能、设备能力和过程控制能力都会影响阻焊桥的质量,需要全方位的能力提升才能使PCB的制造技术跟得上芯片封装技术的步伐.本次试验选取一家技术水平中等偏上的PCB板厂测试当前的阻焊对位
基于探针设计、性能评价和互连方式对模块研制成本的影响,提出了一种W波段单面图形探针设计,在75~110 GHz频带内,实现S11参数小于-20 dB,S21参数小于-0.05 dB;提出了一种利用冷热源响应的波形图的性能优劣评价方法,提高模块的调试效率;还提出了一种传输线T结构设计,实现了在基板与芯片(或基板)拼接缝隙大于30μm的情况下,明显改善了W波段高频传输通道的性能指标.根据仿真数据和实物装配后的性能测试验证结果,实现了低成本高性能的太赫兹模块研制.
以PI-5型聚酰亚胺(PI)电子涂料为介质层,在99瓷氧化铝陶瓷基片表面通过磁控溅射、光刻、电镀、蚀刻等传统薄膜电路工艺制作有机集成电容.分别研究了PI旋涂转速、旋涂时间、热处理制程等参数对PI厚度和均匀性的影响,最终通过优化过程工艺参数,得到厚度与设计值相符的PI膜层,且膜厚均匀性优于±5%,有机电容的容值精度优于±5%.PI有机电容与薄膜及半导体电路工艺高度兼容,在集成无源器件(IPD)制造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新一代系统的微型化、多功能和高密度集成.
美国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使用定制的打印机,打印出了首块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这种由3D打印制成的显示屏,无须以往昂贵的微加工设备.rnOLED显示技术使用有机材料层将电转换为光,其使用范围广泛,既可用作电视屏和显示器等大型设备,也可用作智能手机等手持电子设备,因其重量轻、节能、轻薄柔韧和视角宽,以及对比度高而广受欢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