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可以被挖穿吗?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各地偶尔会出现一类叫作“无底洞”的景点,它们看似深不见底,其实这样的洞穴往往向下几十米就触底了????????????????????????????????????????????????????????????。就算确实有很深的洞穴存在,也没有一个算得上真正意义的“无底”????????????????????????????????????????????????????????????。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人类可以自己动手挖一条真正的无底洞吗?它会是什么样的呢?

能否挖穿地球?


   在人力和物力充足的条件下,人类能手工挖掘一条无底洞穴吗?这个想法显然太天真了????????????????????????????????????????????????????????????。
   要知道,在地壳之下,越靠近地球中心,温度和压力会变得越来越高。地球的内核具有高放射性,温度超过了2200℃,这样的温度几乎可以融化、煮沸或升华世界上已知的任何材料。
   如果一定要找出某种特殊材料,足以建造一条能直穿地心而不怕被熔解的圆柱形轴管,那么石墨烯可能会是一个很好的候选者。石墨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碳结合体,它比钻石更坚不可摧,能以碳纳米管的形式产生,而碳纳米管本身的内部是空心的。这就意味着,石墨烯纳米管不但可以用来构建无底洞的墙壁,还可以注入超冷液体(如液氦),在墙壁内部循环,实现冷却,防止地心温度熔化墙壁。
   有了石墨烯纳米管构建的稳定无底洞隧道,那么跳入其中,迎接你的将是一段超过12000公里的超远旅行。只不过,就算你胆大包天,若你像跳伞一样往洞中纵身一跃的话,无论是否备有降落伞,你都不会在这段旅途中走太远。
   在地球地表附近,当行星转动时,大气跟随人和地面的所有物体以每小时1000公里的速度一起移动,并根据所在纬度而变化。但随着远离地面并深入地球内部,你会发现地面的移动速度实在太快。整个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旋转,但就像一个圆形转盘,内部部件的线速度低于外部部件,这意味着,从地表掉进无底洞,将不可避免地撞到圆柱形无底洞管道的墙壁上。
   但我们只需找对挖洞的那个点,就可以避免以上意外的发生——从北极极点开挖,直接沿着地球的旋转轴来建立无底洞管道,而洞另一边的那个出口,无疑便是南极极点。
   这样一来,地球表面和内部的旋转速度差将彻底消失,一条完美的直线通道,将贯穿整个地球!

跳进无底洞会发生什么?


   面对这个真正的无底洞,纵身一跃!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加快的掉落速度,大约7秒钟后,速度将达到每小时140~210英里。随后,引力将变得越来越弱,因为地球的大部分质量都跑到了你的头上,而不是在你的下方。同时,由于填充轴的空气密度变得越来越大,在空气阻力的作用下,你的下降速度会大大降低。
   由于空气阻力,你将需要大约20至24小时的坠落,才能渡过6400公里的漫长旅程,到达地球中心,此时你的跌落速度将降至每小时48公里,几乎是蜗速飞行。再过几分钟,你会发现自己停止了跌落,原来,你被重力困在了地球中心。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吗?科学家可不愿意面对这个现实,他们将进行再一次的修改,来解决这一物理难题。
   根据理论推测,只需把无底洞里的空气100%排出,使这一沿着旋转轴对穿地球的无底洞管道内部变为真空,那么坠入其中的人将不会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最终限制其速度的因素只由万有引力所定义。这样一来,跳入真空无底洞后我们将不断加速度下坠,到达地球中心时最大速度将超过11000米每秒,也就是约40000公里每小时!在如此惊人的速度下,我们从地表下坠通过真空管道抵达地心,只需约22分钟。此外由于沒有了空气阻力,我们也不会面临能量的损失。
   随后,我们将逐渐远离地心,穿过地球的各层内部结构,往地球另一边的地表移动。此时,移动速度也会不断降低,直到从南极极点的洞口穿出地壳。之后,我们将立即踏上回程的路。从一开始的“北极极点之跃”,到重新回到北极极点,这一往返旅程的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
   在条件最理想的前提下,从北极点跳入沿地球旋转轴而建的管道穿越地心抵达南极点,又立即返回到北极点,所需时间为90分钟左右,大致与国际空间站绕地球轨道运行一圈的时间相同。当然,要体验这样的旅程,还得记得带上氧气供应设备,穿上防辐射服!
   由此可见,想要挖穿地球,并从内部横穿地球,真是不容易呢,至少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是无法实现的,但好在我们还有理想。

书的尊严


  /马未都
   1981年我刚由工厂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时,出版社还在一个北京的老四合院内办公。据说这大宅子原来是一个王爷府,看得出来历史上的阔绰。
   出版社的后院是图书室,最大的一间房,一层房有两层高。图书室是我最爱去的地方,老木板地,早已踩得凹凸不平,中心部位早都没漆了,露出木筋,被墩布每天拖得干干净净。这么干净的旧地板,我后来只在日本见过,走在上面吱吱作响,韵味无穷。图书室有多少人也是没有声响的,即使说话,每个人都是低声下气的,像犯了错误。年轻时候我不知原因,今天想起来,原因挺简单,不是读书人有修养,而是书有不能描绘的尊严。
其他文献
戚继光·书法戚继光·行草书诗轴戚继光像戚继光·行草書局部明代·戚継光  戚继光(1528-1588年),字元散,号南塘,卒谥武毅,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戚继光幼时家贫,但他年小志大,读书努力,通晓儒经史籍。1544年他继承祖上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地区的倭寇,确保了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功
燈光已黯淡,月亮  西沉,作别夜空  退向海,我们得以返回自身  清算孤寂。如果时间  允许,我们或许可以期望的转变是  离去。忍受了时间的  损耗,却没留下我们时光的记忆。  持刃之手或馈赠之手  皆不足以致充实。形式从未属于  我们,我们的心灵之美,质疑  天堂。一次,远离海岸,  我看见一群乌鸦与风对抗。  徒劳挣扎,再来,要触地了,  它们拍打翅膀对抗比它们  更伟大的力量。我们所有人  
学完《琵琶行》有一道考试题,问“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这两句诗说明了什么?记得标准答案好像是“反映了诗人不能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只追求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鄙视嘲讽的资产阶级做派”。老师念完答案后大笑说:可去它的吧!   学杜牧的《阿房宫赋》,其中最有名的是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老师评价: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会押韵。咱们不
9月各大高校纷纷开学,大一新生的装备引人关注。从多年前的粮票、棉被到现在的手机、电脑,各个阶段的装备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不仅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更折射出整个社会的深刻变迁。  学生论坛  新开始的真正含义  刘同学   “广州离江门很近,我也只带了高中时就在用的物品。”刘同学的家在江门,并没有特意备什么用具,只是把平常的生活用品拿到广州继续使用。“如果有什么特殊的话,那应该是乐高
我曾在一篇小说中写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少女与一个瘸腿的男青年恋爱。少女偶然说到一只名叫“點子”的鸽子,说这名字有点让人以为它是个瘸子,男青年听了想起自己,情绪变得不好。少女惊惶地道歉:“我忘了,你能原谅我吗?真的,我忘了。”于是,男青年心底荡起渴望已久的幸福感,不是因为她的道歉,而是因为她忘了,忘了他是残疾人。
昨天,我在爷爷家上完网课,就等着爷爷做的午饭,我去帮爷爷拿碗筷,他挥着菜勺说,不用,让我坐着自己挖米饭。今天两个菜,炒黄瓜和炒鸡蛋,爷爷说本来想做个鸡蛋炒韭菜,但是一看韭菜坏掉了,便炒了鸡蛋。相比前几天的炖羊肉和蒸虾是朴素简单了点,但是我心里也好受一些,毕竟不用他大费周折忙活一上午。我又想如果我不在,他自己会吃什么呢?会不会随便吃点?甚至不做饭,不吃饭。我自己在电饭煲里挖着米饭,爷爷在我背后说,这
你能活多久?对这个问题最合理也最富哲理的答案也许是:活到死为止。但相信大多数人心中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地老天荒”,如果一定要加上一个期限,那希望是一万年,等到了9999年时,最好还能续期。  但长生不老,通常只是传说,根据人类学家肯迪克·哈顿的统计,历史上相当于上古时代的新石器时代人平均寿命只有36岁,青铜器时代人的平均寿命是38岁,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与之相差无几,中世纪倒是略有下降,在32岁到38
在我18岁的时候,我在日记本上问自己:如果这辈子不会遇见爱情,你将如何过这一生?是的,我是以这样的决心开始我的一生的。   有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悲观主义,但对于我,这是一种“不管这个世界如何我都要过好这一生”的积极与乐观。   不会遇见爱情,和不相信爱情是不一样的。是的,我相信爱情,而且爱情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只是我不奢望爱情一定会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也不把我人生的砝码放在上天所决定的运气上面。  
这一波股市动荡,让我们终于知道了朋友们的真实收入状况:别看他们总是哭穷,实际上背地里都有相当的财力去理财、炒股!现如今,理财的年轻人是越来越多了,不信你去知乎看,有人就问了:“美股熔断对我余额宝里的二百块钱有什么影响吗?”可见,哪怕只有二百块,也要好好守护,这就是当代年轻人一分钱都不能浪费的理财观。part.1理财,从小学生开始  从小在物质充盈的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们,成年后又赶上了移动互联网
冷空气还是来了。  父亲的慢性肺病刚熬过了一个严冬和酷暑,母亲很担心即将到来的又一轮秋冬。回乡的路上,我焦灼地盯着车窗外掠过的杨树,仿佛从现在开始,北半球的每一片落叶都会与我有关。  到了要考虑一切节点的时候,就像这季节,会变换,会更替。对于喜欢老物件、遍访各地古迹的我来说,有这样一个老旧的家,真不知应该欣喜还是悲叹。这样的情绪在刚过去的炎热难耐的夏天达到顶点——我在老家无意中又翻找出了几本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