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课堂要理性前行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pag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4-0010-02
  作为国家级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校,我们在稳扎稳打中迅速推进。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一些人私下的犹疑、猜测都烟消云散。而每个真诚的新课程实践者,都有必要静下心来,思考和反省自己面对的现实,让自己暂时回首,记下那些不该被遗忘的东西。
  这里我们把镜头聚焦在课堂上——
  曾一度有着怎样虚假的繁荣景象:课堂上,一会儿开展合作学习,你说我说大家说;一会儿表演课本剧,你演我演大家演;一会儿组织游戏活动,你玩我玩大家玩;一会儿展示多媒体,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盯着屏幕看;一会儿教师频繁提问,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实际上学生课上热热闹闹,课下脑子空空。
  曾几何时我们的教师又乐此不疲地在邯郸学步,在东施效颦:上课时先放一段动画片,或者讲个小故事,然后大部分时间是问答式的对话,最后要求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找一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现象或事务,这是自实施新课程以来听课的总体印象。不少老师基本上都在运用这种授课方式,且大有形成一种新模式的趋势。许多老师在有意无意之间基本采用甚至模仿这种授课方式,从而使新课堂渐渐给人一种雷同、相似的印象,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这本身就有悖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更体现不出教师的创造性。
  拨去浮云抬望眼,我们的教师在今天的课堂上不要再“谈讲色变”了:这是被新课程专家大加赞赏的一课。元老师在教《凡高传》一文时,让学生相互质疑、解答,老师只是欣赏、引导,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探究的问题。接着是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一节课就在热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结束了。课后,专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符合新课程要求,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思维活跃……
  但元老师无意间的一个发现,使她的成功感化为乌有:下课后的学生,脸上洋溢着获得知识后的满足与快乐。凡高的激情和痛苦,并没有像她预想的那样“传染”给学生。元老师的反思就从这里开始。她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学生的生活积累少、情感世界单一和教师重知识、轻体验的功利思想。有多少教师能像她这样关注学生下课后的表情?又有多少教师能像她这样反省教学内容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真实影响?
  元老师的反思还是遗漏了一些可能更接近本质的东西。凡高献身艺术的执着、激情和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是一颗伟大而高贵的心灵才拥有的品格。对此,并无多少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的学生,是难以接纳和体认的。这时候,教师就要用讲授、表情或者其他方式,把文字背后的情感、精神再现出来。让学生通过阅读老师触摸到激情,感受到高贵。
  而今天令人遗撼的是一些新课程课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各种教学方式轮番上场,课堂活泼了,也生动了,但就是缺了点什么,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明显错误不加以纠正,有的教师竟然任由学生歪曲文本,“滑向深渊”。教师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首先必须是“哈姆雷特”,而不是“赵氏孤儿”。
  对于新课程来说,我们只有默默地把触角伸向课堂教学的灵魂深处。我们才能祛除浮躁,才能面对真正的问题,我们才能够理性前行。正在深入推进的新课程,需要的就是这份理性、坦诚和勇气。著名课改专家、福建师大博导余文森教授曾说:“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也肯定地指出要把能否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与主动发展作为“评价一堂课最根本的出发点。”一堂好课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主动。尤其强调认真落实“知识与能力”,它是三维目标体系中最根本的教学任务。“有效教学”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学習方式的更新。“有效教学”还特别看重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个维度的目标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课堂的结构可以不完整,但学生的人格发展要完整;课堂教学的脉络可以不够清晰,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感、态度在教师的脑海里应该清晰;课堂的气氛不一定要堂堂火爆,但一定要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你的课,立足于学生成功的课堂,教师就是当然的成功者,这样的课堂也理应是成功的好课。
  朱嘉曾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如果将我们的课堂比作“一弯清渠”,那么教师应是修渠之人。我们若将渠挖得太深太大,我们就看不到学生之“活水”,若渠太浅,就会“洪水成灾”,无法收手。那么作为一名修渠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凭着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定会营造出那种“精心组织却无痕,激情真诚并和谐的场景”;定会将学生之“活水”引入它该去的地方;也定会让这一泓泓清泉去润泽那广阔的大千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方针下,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人们实现个人价值、推动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人才的重要课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本文主要基于“互联网+”的政策背景,分析了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进措施,对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起到了
期刊
【摘要】作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人力资源对于泰安市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泰安市劳动力现状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分析,结合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泰安市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并提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 开发 农村经济发展 泰安市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52-01  为了顺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我国许多高校都开展了学院制的改革,即为实行校、院二级管理。形成二级学院之后,学院不再是以前单一的教学为主的单位体系。学院拥有了更多的职能管理权利,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工作任务和承担。二级学院是组成基层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学院管理和信息中
期刊
【摘要】去年九月,根据人社部的要求,在学校的安排部署下,笔者有幸参加了技工学校开学第一课《工匠精神》的教学工作,通过一个多月的自身学习和课堂授课,感触良多,特写此文,为这门课的教与学作一个总结,还从全社会的角度对工匠精神作一个初步探讨。  【关键词】工匠精神 愚公 奉献 创新 三个境界 执着专注 精益求精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
期刊
【摘要】介绍了VAS的基本内容 ,通过分析“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目标、内容构建、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VAS 建筑施工技术 教学改革 课程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51-02  VAS是指虚拟仿真、建筑工程、系统三词的英文首字母简写(Virtu
期刊
【摘要】伴随发展,独立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于各行各业。独立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的技能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地方建设,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26-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
期刊
【摘要】如果洋务运动没有局限于“器物”,而是引入观念与制度的变革,历史可能会走上另一条道路;民族之间的战争可以止于硝烟战火,但无法止于思想的进步。可见影响一个民族发展的是思想而非技术。作为承担国家制造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基地,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陷入了只重技术,忽视思想教育的误区,让大批量的高职学生在获得专业技术的同时,缺少了深厚的人文素养,不仅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难以跨越技术与管理之间的鸿沟,也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思维的式也正逐渐的发生改变,人们对于权力这一理念理解得更加深刻,人们的维权观念越来越强烈。在维权的过程中,人们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会聘用专业的法律人才帮助其解决问题。因此,这就使得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加,正是由于这种需求带动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在当今社会中,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应当了解法学及相关知识,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具备一定的法律基本
期刊
【摘要】本文从地方院校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一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与本土传统文化结合的新道路,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本土文化点进行实践教学和数字媒体艺术创新型学习,实现了对本土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设计研究,以文化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本土化 教学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250-
期刊
【摘要】物流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国内物流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强化综合素养教育,深化教学改革,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势在必行。采取引入企业考核(KPI)标准,基于“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双提升的交叉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导入师资优选机制,对接物流企业岗位,实现“实训、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商业学校 物流地理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