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施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而以上水平、能力的提高都与学生的阅读有着密切联系。
阅读教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原理,遵循教育原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出教材内容和老师、学生所含的创造性因素,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极好成果的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我们教材中的文章,课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再创造。而一直以来,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是不理想的:(1)在长期应试训练的课业负担重压下,学生无暇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极少。(2)无指导性阅读。(3)无计划性阅读。(4)无目的性阅读。
那么,此项教学指导工作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渗透一种意识,倡导深入阅读思考、努力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文意、发现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我认为”,提出解释“为什么”。
课外若无暇阅读,没环境,那么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发挥了:主动地、有计划地组织、指导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创造性阅读,同时订阅报刊、杂志以及每人必备3—5本课外阅读书籍,让这些材料“共享”。这些活动在高一、高二开展较合适,动员学生“个性化”广泛阅读、分类阅读(专题阅读)、注重过程、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总结、交流成果或编辑论文集。否则就成了“放羊式”阅读。每生每年要达到1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学生课外阅读量大,有了收获,更激起学生继续创造探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课外阅读没有固定的材料,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可让他个人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力求有所发现。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阅读范围后读文本,通过整体把握、局部探究、综合分析,即便是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也可多元化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解读。比如对李白的解读,有人通过文本了解李白性格特征,有人通过文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人了解李白的诗文风格,所以每个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造性、个性化阅读要多加思考,多用心体验,证明的结论有其客观性、科学性。论据的查找、提取需尊重文本,实事求是,需有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以课堂阅读为契机,做好指导工作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课文不读、不用心读、不会读,要么读时只重情节;议论文、说明文等摆架势也读不进去。所以就要给学生一些“要求”、“任务”,给充足的课堂时间用来阅读,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2、正确的姿势也很重要。不好的姿势会影响视力,也钝化思维,老师要注重检查、提醒。
3、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生需必备《现代汉语词典》、《古代词语典》等,学会独立跨越学习音、形、义的“障碍”。
4、阅读时还需鼓励质疑、提问、思考。提醒学生懂得质疑提问的重要性,争做一个善于质疑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一个敢于表现自己见解和思想的人。
四、阅读教学方法
1、还原创造性阅读。前面说了阅读文本是一再创造的过程,最传统的方法是还原作者本意,也就是还原阅读,这一过程是把阅读、审美对象的描写恢复到人们本质属性的原状,再对文学形象进行本体考察。这一点在我的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对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是“精华”,是“浓缩”,是“干菜”,根据诗词的作者、背景对诗词文进行联想、想象,可超越时空,再现作者当时的景、情。
2、“认识”阅读法。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这是一个 读书交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只有对作者“认识”了,才能进行高层次谈话、提高境界。与文本作者对话,可了解文本作者的生活经历、事业追求等,拉近学生与作者探究文本的情感。
3、“深入”——“升华”法。与作者的文本对话,这是解读的载体,阅读时可以“整体阅读——局部阅读——整体阅读”,可以美读文本,融入文本情境之中,如《故都的秋》,可以给学生思考、感悟的空间,鼓励其个性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文本后,通过与作者对话,达到知识、精神的传递与升华,此时学生自我对话,在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可写出自己的文本了。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在阅读中读、背、说、写、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体现,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
阅读教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原理,遵循教育原则,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挖掘出教材内容和老师、学生所含的创造性因素,使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极好成果的教学方法。
学生阅读我们教材中的文章,课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再创造。而一直以来,高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是不理想的:(1)在长期应试训练的课业负担重压下,学生无暇阅读,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极少。(2)无指导性阅读。(3)无计划性阅读。(4)无目的性阅读。
那么,此项教学指导工作该如何进行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内外结合,扩大阅读量,进行创造性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渗透一种意识,倡导深入阅读思考、努力发现、发现知识、发现文意、发现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我认为”,提出解释“为什么”。
课外若无暇阅读,没环境,那么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可以发挥了:主动地、有计划地组织、指导阅读活动,激发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创造性阅读,同时订阅报刊、杂志以及每人必备3—5本课外阅读书籍,让这些材料“共享”。这些活动在高一、高二开展较合适,动员学生“个性化”广泛阅读、分类阅读(专题阅读)、注重过程、做好读书笔记、写好总结、交流成果或编辑论文集。否则就成了“放羊式”阅读。每生每年要达到100万字以上的阅读量。学生课外阅读量大,有了收获,更激起学生继续创造探究的意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
课外阅读没有固定的材料,高一、高二(尤其是高一)的学生可让他个人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力求有所发现。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阅读范围后读文本,通过整体把握、局部探究、综合分析,即便是不同学生对同一文本,也可多元化地、个性化地、创造性地解读。比如对李白的解读,有人通过文本了解李白性格特征,有人通过文本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人了解李白的诗文风格,所以每个学生的阅读是个性化的、创造性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造性、个性化阅读要多加思考,多用心体验,证明的结论有其客观性、科学性。论据的查找、提取需尊重文本,实事求是,需有严谨的治学精神。
三、以课堂阅读为契机,做好指导工作
1、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十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不好:课文不读、不用心读、不会读,要么读时只重情节;议论文、说明文等摆架势也读不进去。所以就要给学生一些“要求”、“任务”,给充足的课堂时间用来阅读,要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2、正确的姿势也很重要。不好的姿势会影响视力,也钝化思维,老师要注重检查、提醒。
3、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生需必备《现代汉语词典》、《古代词语典》等,学会独立跨越学习音、形、义的“障碍”。
4、阅读时还需鼓励质疑、提问、思考。提醒学生懂得质疑提问的重要性,争做一个善于质疑的人、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一个敢于表现自己见解和思想的人。
四、阅读教学方法
1、还原创造性阅读。前面说了阅读文本是一再创造的过程,最传统的方法是还原作者本意,也就是还原阅读,这一过程是把阅读、审美对象的描写恢复到人们本质属性的原状,再对文学形象进行本体考察。这一点在我的教学中体会最深的就是对古诗词的鉴赏。古诗词是“精华”,是“浓缩”,是“干菜”,根据诗词的作者、背景对诗词文进行联想、想象,可超越时空,再现作者当时的景、情。
2、“认识”阅读法。让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这是一个 读书交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文化传递、精神传递的过程。只有对作者“认识”了,才能进行高层次谈话、提高境界。与文本作者对话,可了解文本作者的生活经历、事业追求等,拉近学生与作者探究文本的情感。
3、“深入”——“升华”法。与作者的文本对话,这是解读的载体,阅读时可以“整体阅读——局部阅读——整体阅读”,可以美读文本,融入文本情境之中,如《故都的秋》,可以给学生思考、感悟的空间,鼓励其个性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文本后,通过与作者对话,达到知识、精神的传递与升华,此时学生自我对话,在反思中升华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可写出自己的文本了。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创新品质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优势。学生在阅读中读、背、说、写、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的一种创新过程,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体现,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