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2012年了,太阳照常升起,所谓的末日预言,只是玛雅人在历史深处开的一个玩笑。
龙年来临时,一枚设计酷肖大清龙票的新年邮票,在网上引发了沸沸扬扬的争议,又一个关于历史的笨拙玩笑。
岁暮年初,光阴轮回,历史之幽思,徘徊我心。
最是引发我的感慨的由头,是眼见国内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新闻摄影比赛,正在走向终结。举办过19届的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到目前还没有任何动静,其历史,或许就此停顿在2011年度。
此前一年,同样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度评比,在成功举办六届之后,于2010年度,成为绝响。
两大影赛停摆。
对于以报道新闻记录历史为己任的平面媒体摄影记者们来说,这称得上一个失落时刻,一种幕落时分。
二
两大影赛的停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介精神在当下的受挫。
摄影比赛的存在,其意义远在选出优胜作品之外,一项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其评选程序和评选标准,本身就起到专业引导的作用,至于其评选结果的发布,又对获奖新闻摄影作品形成广泛的二度传播,具有强烈的议题设置的意味,可以说,一项摄影比赛,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专业媒体。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人民摄影报共同主办的金镜头年赛与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赛的相继停摆,使得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新闻摄影评选,成为国内唯一的新闻摄影标准。中国新闻摄影界建立多元化的摄影评价标准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
在经历过宣传摄影模式时期,经历过新闻摄影规律回归时期,经历过与国际接轨的整合视觉传播探索时期之后,2012年,中国的新闻摄影界,又只剩下了唯一的一种话语引导体系。
主题先行,宏大叙事,是这一话语体系的典型特征。
三
金镜头评选和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赛,所主张的摄影之道,则有所不同。
“以目击者的名义,怀抱名为照相机的笔和旗,奔走于家国天下,庙堂江湖,追逐新闻的决定性瞬间。于历史潮流波澜壮阔中,定格一朵朵浪花,惯看时事沉浮。或回归最常态的日常生活,以有心代替无意,以多情对抗健忘,在平淡的现实中发现价值,于无奇的世界里捕捉新意,将那些意趣悠长的人间万象和当代细节一一存档。关注平凡人的不凡命运,让那些处于困境中,无法为自己发出声音的人透过镜头说话,为那些身不由己地与历史遭遇却无疑要在史书中落选的小人物,亲切造像。”
这是几前年我为新京报摄影记者作品集所写的前言中的一段话,或可代表我们所共同理解的摄影之道,概括地说,就是现实情怀、专业品格、人道立场、历史意识。
正因为坚定践行此摄影之道,金镜头每年一个名额的中国年度杰出摄影记者奖项,在过去的七年,先后表彰了六位出自新京报摄影部的新闻摄影师。
四
新闻赛事的消亡,摄影评价体系的一元化,多少会影响新闻摄影师所能获取的专业成就感。然而我想,并不足以影响摄影师报道现实与记录历史的自觉,并不压缩其操作选题的空间。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所处的这个时代,间或会经历几番倒春寒,但开放与多元,是不可逆转的未来。
在新闻摄影师们日益开阔的影像视野之下,在日益普及的现实情怀、专业品格、人道立场、历史意识等共识之下,摄影话语体系的一时摇摆,不足以动摇摄影师们报道现实与记录历史的方向。
道不孤,必有邻。
中国新闻摄影界对新闻规律的回归,对影像表现力的进化,不会停摆。
2012年了,太阳照常升起,所谓的末日预言,只是玛雅人在历史深处开的一个玩笑。
龙年来临时,一枚设计酷肖大清龙票的新年邮票,在网上引发了沸沸扬扬的争议,又一个关于历史的笨拙玩笑。
岁暮年初,光阴轮回,历史之幽思,徘徊我心。
最是引发我的感慨的由头,是眼见国内一项颇具影响力的新闻摄影比赛,正在走向终结。举办过19届的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到目前还没有任何动静,其历史,或许就此停顿在2011年度。
此前一年,同样颇具影响力的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度评比,在成功举办六届之后,于2010年度,成为绝响。
两大影赛停摆。
对于以报道新闻记录历史为己任的平面媒体摄影记者们来说,这称得上一个失落时刻,一种幕落时分。
二
两大影赛的停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媒介精神在当下的受挫。
摄影比赛的存在,其意义远在选出优胜作品之外,一项有影响力的摄影比赛,其评选程序和评选标准,本身就起到专业引导的作用,至于其评选结果的发布,又对获奖新闻摄影作品形成广泛的二度传播,具有强烈的议题设置的意味,可以说,一项摄影比赛,就是一个大众化的专业媒体。
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人民摄影报共同主办的金镜头年赛与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赛的相继停摆,使得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主办的新闻摄影评选,成为国内唯一的新闻摄影标准。中国新闻摄影界建立多元化的摄影评价标准的努力,至此,告一段落。
在经历过宣传摄影模式时期,经历过新闻摄影规律回归时期,经历过与国际接轨的整合视觉传播探索时期之后,2012年,中国的新闻摄影界,又只剩下了唯一的一种话语引导体系。
主题先行,宏大叙事,是这一话语体系的典型特征。
三
金镜头评选和新锐媒体视觉联盟年赛,所主张的摄影之道,则有所不同。
“以目击者的名义,怀抱名为照相机的笔和旗,奔走于家国天下,庙堂江湖,追逐新闻的决定性瞬间。于历史潮流波澜壮阔中,定格一朵朵浪花,惯看时事沉浮。或回归最常态的日常生活,以有心代替无意,以多情对抗健忘,在平淡的现实中发现价值,于无奇的世界里捕捉新意,将那些意趣悠长的人间万象和当代细节一一存档。关注平凡人的不凡命运,让那些处于困境中,无法为自己发出声音的人透过镜头说话,为那些身不由己地与历史遭遇却无疑要在史书中落选的小人物,亲切造像。”
这是几前年我为新京报摄影记者作品集所写的前言中的一段话,或可代表我们所共同理解的摄影之道,概括地说,就是现实情怀、专业品格、人道立场、历史意识。
正因为坚定践行此摄影之道,金镜头每年一个名额的中国年度杰出摄影记者奖项,在过去的七年,先后表彰了六位出自新京报摄影部的新闻摄影师。
四
新闻赛事的消亡,摄影评价体系的一元化,多少会影响新闻摄影师所能获取的专业成就感。然而我想,并不足以影响摄影师报道现实与记录历史的自觉,并不压缩其操作选题的空间。
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所处的这个时代,间或会经历几番倒春寒,但开放与多元,是不可逆转的未来。
在新闻摄影师们日益开阔的影像视野之下,在日益普及的现实情怀、专业品格、人道立场、历史意识等共识之下,摄影话语体系的一时摇摆,不足以动摇摄影师们报道现实与记录历史的方向。
道不孤,必有邻。
中国新闻摄影界对新闻规律的回归,对影像表现力的进化,不会停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