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商务英语不仅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起着很大的作用,而且成为新兴的专业,正在逐步完善理论体系。本文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商务英语案例分析调查中所涉及的BE资源配置及BE专业发展现状情况等标准的基本框架,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调查,达到对比研究两校BE综合发展情况,完善该专业教学及课程设置等目的。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差异性交叉案例 品牌
1.引言
商务英语的出现是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必然结果。商务英语将英语运用于特殊的商务活动环境之中,包括使用的过程和成品;作为经济全球化溢出效应产生的客观存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中国与世界商贸交流、从事涉外商贸活动提供了语言武器,扫除了语言障碍;也成了推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进程的重要交流工具。
对商务英语的本质界定,国内外专家持有不同观点,各有侧重,归纳起来可从“专门用途英语、社会功能视角及学科专业”[1]三方面进行阐述。从学科专业方面来说,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和专业,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要求的调整及商务学科和英语学科交叉的结果。这种交叉的非重合领域是商务英语学科区别于外语学科与商务学科的差异性和核心领域所在,是一种创新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差异性和核心领域决定了商务英语学科独特的学科内涵,也是该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将对外经贸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学科做一个综合性的对比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彼此的优劣势,通过对上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出对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文章分析采用数据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分类总结的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辅以多渠道信息收集。
2.文献综述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2],因此要了解商务英语的发展,就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出发,联系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历史进行研究,从其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的视角研究。
二战以后,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需要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进行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及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由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迅速成为强国,其官方语言英语也自然成了国际上科技和经济活动交流中最通用的语言交际工具;这也推动了整个欧美大陆上通过英语学习先进科技及发展经济的进程。这样的语言推广进程延伸到了非工业化国家,并且随着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英语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即在八九十年代,新一代英语学习者呈现出学习目的和动机非常明确的显著特点。这种变化冲击了传统英语教学,最终导致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或ESP)的出现,而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或BE)正是ESP的一个重要分支。
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展稍晚,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和国际社会交流的增多,为在中国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几所主要的经贸类院校及外语院校招收了该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这将商务英语的地位上升到学科的高度加以建立与巩固,从而为通过学科的构建、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商务英语教学设计等方面系统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了阵地。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表明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表明了商务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语言,是获取其他人力资源的资本。
3.案例分析
文章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龙头,2007年成为全国首家被获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大学。随后几年在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及教学等方面颇有建树,走在了全国商务英语研究的前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发展也有很长的历史,2001年组建成立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国际商务(全英教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成了“英语 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也成就显著。
综上,将两所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是可行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异性、优劣势,这对双方互相借鉴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发展是很有益的,这也是该报告的特别之处。
该文将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案例的比较分析。
3.1BE资源配置
3.1.1无形资源
3.1.1.1学校品牌
对外经贸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现共有25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点、39个硕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BE建设方面,该校英语学院引领成立了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
广外大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及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独特丰厚的外国语言学资源能够为BE理论的发展提供最新语言学研究成果支持,这是广外大BE专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3.1.1.2新专业开发意识
两所高校都对新专业的开发意识很强。
自1951年创立以来,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下设语言文学系、翻译学系、商务英语学系和通用英语学系4个系。早在2007年获准设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以前,就开展了商务英语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设有商务英语语言研究和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两个支方向,2010年又增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方向。 而广外大自2001年组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分英语(国际商务管理)、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国际经济法)等四个专业方向。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国际商务(全英教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原英语专业各方向的名称分别改为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学院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下开设了法律语言学、英汉语言比较、跨文化商务交际等研究方向。2008年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在全国率先成功申报并获批了商务英语研究硕士二级学科点。该学科点研究范围包括国际商务交际、商务英语语言、商务英语教学三个研究方向。
3.1.2有形资源
3.1.2.1生源
两所学校BE专业生源范围广,层次均为第一批次,质量高。
对外经贸大学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以2008年该校在广东省招收BE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例,该专业只在理工类招收学生20名,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均为628分。
而广外大也是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通过对商英学院2006—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分专业录取情况统计表[11]分析,BE专业平均收分线文理科均在600分左右浮动,同样以2008年该校在广东省招收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例,文史类及理工类的平均分数线均为600分左右。
3.1.2.2.师资
3.1.2.2.1现有师资
对外经贸大商务英语系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在读博士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名。
广外大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成果丰硕、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01人,全部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32人,教授、副教授32人,讲师45人,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留学的经历。此外,学院还聘请外籍专家8人,校外院外客座教授一批。
3.1.2.2.2教师教学
3.1.2.2.2.1创新教学
商务英语师资一直是困扰BE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解决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师资问题时可诉诸团队教学(team-teaching)。团队教学就是英语教师和学科专家组成团队,合作授课。这种方法是基于内容的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科专家和英语教学专家都有益处[1];这也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有益探索。利用有限的师资进行创新性教学是两个学校都在钻研的问题,彼此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成功申报了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并资助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的精品师资组成,团队成员共27名,年龄结构合理,做到了老中青相结合,其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占主体。此外,团队教师大部分拥有博士以上学位,9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该团队开设课程门类齐全,将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四个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分别负责各个模块,将科研成果和教学结合起来。在2010年,该校英语学院“当代商务话语研究”学术创新团队通过答辩评审,获得立项资格,这推动了BE理论的发展。
广外商英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成功地在所有专业推行全英教学模式。全英教学教师以英语为媒介授课、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某一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讨论、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等环节均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和英语能力。实践证明,开展全英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系统学习商科专业课程的同时,全面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每年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学生成绩均远远高于全国外语院系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3.1.2.2.2.2精品课程
对外经贸大: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商务英语写作》常玉田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高级商务英语听说》陈准民/江春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3个):《高级商务英语听说》陈准民/江春2007年、《金融英语阅读》沈素萍2006年、《高级商务英语阅读》王关富2004年;校级精品课程(4个):《大学英语》沈素萍2005年、《高级商务英语听说》江春2004年、《散文分析》蒋显璟2003年、《综合英语阅读》陈俐丽2003年。
广外大: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当代商业概论——朱文忠;省级精品课程:当代商业概论——朱文忠、法律英语——杜金榜;校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应用翻译、法律英语、营销学原理(英)、当代商业概论(英)、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会计学原理(英)、国际结算(英)。
两所高校精品课程层次都较高,在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都占有一定比重。前者精品课程较侧重于英语语言类,后者偏重于商务科目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两者BE本科学科打造的侧重点。
3.1.2.3图书及教学设备
对外经贸大图书、设备资源丰富:2008年入藏图书69123册,其中中文图书66306册,外文图书2235册,电子图书582册。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全馆累计藏书108万余册,数据库17个。
广外大图书馆两校区馆舍总面积5万平方米,全馆实行藏、借、阅、研一体化开放式管理模式,主要读者服务区每周开放时间达81小时。现有馆藏200余万册图书、3237份国内外报刊、26种中外文网络数据库资源,已实现16个语种(中、英、日、法、德、西班牙、印尼、泰、越南、意大利、俄罗斯、朝鲜、阿拉伯、葡萄牙语、世界语、希腊语)馆藏文献采购、分类编目、流通和检索网络化集成管理。 两者的图书馆等资源丰富,对推动学术发展、思想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广外大是一所外语外贸类大学,在外语类馆藏方面资源尤其丰富,突出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3.2BE专业发展现状
3.2.1专业目标定位
对外经贸大的BE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宽厚的人文素养、掌握较宽广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国家政府机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广外大的BE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国际通用型人才。
两所学校的BE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清晰,都强调培养商英学生基本素质,即英语应用能力与基本功、国际商务知识和理论。前者将学生就业发展方向明确纳入目标,制订规划,针对性较强;后者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商务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有系统明确的阐释,这对学科课程设置及教学操作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2.2教学大纲设定
对外经贸大的BE专业从商务英语技能、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文素养四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以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商务知识、较强跨文化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复合人才。
广外大的BE专业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开设共同的英语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跨文化交际等,此外还开设商务交际、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技能课程,以及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等选修基础课程。
两所学校的BE专业教学大纲设定比较清晰,与其目标定位也比较匹配,在课程设置上都强调英语技能的核心建设,并将商务技能与相关知识等纳入课程设置。前者对课程设置有比较明确的归类划分,以对应相应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上看,商科类属的课程有一定比例,但较之后者,商科课程门类并未进一步细化,反而比较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再辅以基本的商务知识与技能;后者强调了英语核心课程的建设,这符合其“英语 商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强调商务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几个方向均有共同的核心课程,也有彰显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这样将商科课程进一步在专业各个方向细化,并强调英语语言技能这一核心。
3.2.3专业层次规模
对外经贸大BE专业层次较高且分明,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均有开设,但以后两者为主;2007年之前,专业本科招生总体规模较大,但由于商务英语招生是包含在英语专业招生当中,具体比例无法了解;2008年以后,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专业进行招生,规模逐年增大。
广外大的BE专业层次高,分别在本科及研究生均有开设;2007—2010年,本科BE专业总招收人数分别为:416人、416人、386人、371人,由此可见专业本科招生总体规模较大,人数有减少的趋势。
3.2.4毕业生就业情况
3.2.4.1就业率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由于BE专业2007年才获正式批准成立,尚无本科生毕业,故无法进行数据统计;但在该专业未获正式批准之前,商务英语前身经贸英语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
广外大毕业生凭着强劲的就业竞争力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发展前景光明,呈现高层次就业和高就业率的良好就业态势。2004年至2009年六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1%,99.47%,100%,100%,99.60%,99.62%。
两所高校BE本科专业毕业生都呈现高就业率的就业态势,这表明了BE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两所学校都是比较成功的,复合型人才目标的设定和操作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2.4.2就业行业
对外经贸大BE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外贸行业、金融行业、三资企业,这三大行业就业比例超过60%。除此之外,由于英语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并在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联合国等国家重要部门、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以及国有、合资等各大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
广外大毕业生就业去向为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外经贸、外事、政法部门、大型国企、著名跨国公司等单位,一批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不少毕业生到国外高校深造。
两所高校BE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都较高,就业前景广阔,其就业方向与其专业目标设定是比较吻合的。
3.2.4.3用人单位反馈
用人单位对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普遍表示满意,对他们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好用、博学、诚信、务实、自信、乐观,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应变、沟通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从广外新闻网等途径得知,用人单位对广外大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是优势,但需要提高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比较粗略地了解这两所学校商英专业各自的侧重与优劣势。对外经贸大学BE专业发展较早,学科建设相对成熟,重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通过打造精英教学团队凝聚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广外大BE专业是后起之秀,学科建设进步显著,由于该校语言学理论能提供强力的支持,有利于该校BE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在“英语 商务”的理念指引下,通过打造全英教学、精英班等方式,不断寻求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然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两校的BE专业也存在不足之处。两所学校商英专业毕业生均反映专业课程设置上商科类课程较少,并且缺乏操作和实践环节。同时,商英专业由于理论还不完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检测手段并没有针对性地提出,只能借鉴英语专业传统的专业四八级考试,这种检测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商务技能、商务知识方面的检测还存在遗漏。在专业测试上建议在笔试之外,开设口试、面试之类的时间操作环节,由学校单独操作,再进行推广,最终建立统一的标准与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张武保,严新生.商务英语专业的本质与增值效应研究.
[3]胡洁.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4]吴珂,陈丽霞.现代背景下的商务英语再认识.
[5]成登忠.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6]孔凤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7]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8]http://sis.uibe.edu.cn/zysz.aspx?Next=zysz/zysz01.ht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官网.
[9]http://www1.gdufs.edu.cn/beschool/seib2006/news_detail.php?classid=24
关键词: 商务英语专业 差异性交叉案例 品牌
1.引言
商务英语的出现是英语语言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发展、国际交流的必然结果。商务英语将英语运用于特殊的商务活动环境之中,包括使用的过程和成品;作为经济全球化溢出效应产生的客观存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为中国与世界商贸交流、从事涉外商贸活动提供了语言武器,扫除了语言障碍;也成了推动国家对外开放政策实践进程的重要交流工具。
对商务英语的本质界定,国内外专家持有不同观点,各有侧重,归纳起来可从“专门用途英语、社会功能视角及学科专业”[1]三方面进行阐述。从学科专业方面来说,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和专业,是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实用人才要求的调整及商务学科和英语学科交叉的结果。这种交叉的非重合领域是商务英语学科区别于外语学科与商务学科的差异性和核心领域所在,是一种创新性的客观存在。这种差异性和核心领域决定了商务英语学科独特的学科内涵,也是该学科的生命力所在。
文章通过案例分析,将对外经贸大学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学科做一个综合性的对比研究,试图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共性和差异性及彼此的优劣势,通过对上述结果的进一步分析,提出对商务英语学科建设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文章分析采用数据统计的定量分析和分类总结的定性分析研究方法,辅以多渠道信息收集。
2.文献综述
语言学认为,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2],因此要了解商务英语的发展,就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历史出发,联系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历史进行研究,从其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的视角研究。
二战以后,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社会需要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进行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及研究成果的交流和推广。由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迅速成为强国,其官方语言英语也自然成了国际上科技和经济活动交流中最通用的语言交际工具;这也推动了整个欧美大陆上通过英语学习先进科技及发展经济的进程。这样的语言推广进程延伸到了非工业化国家,并且随着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英语学习的差异性特点,即在八九十年代,新一代英语学习者呈现出学习目的和动机非常明确的显著特点。这种变化冲击了传统英语教学,最终导致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或ESP)的出现,而商务英语(Business English或BE)正是ESP的一个重要分支。
商务英语在中国的发展稍晚,直到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和国际社会交流的增多,为在中国进行商务英语教学和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是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发展起来的。几所主要的经贸类院校及外语院校招收了该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甚至是硕士研究生,这将商务英语的地位上升到学科的高度加以建立与巩固,从而为通过学科的构建、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商务英语教学设计等方面系统地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提供了阵地。商务英语学科的建立表明了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也表明了商务英语作为英语语言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语言,是获取其他人力资源的资本。
3.案例分析
文章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本科)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作为我国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的龙头,2007年成为全国首家被获准设立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大学。随后几年在商务英语理论研究、商务英语学科建设及教学等方面颇有建树,走在了全国商务英语研究的前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商务英语发展也有很长的历史,2001年组建成立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国际商务(全英教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形成了“英语 商务”的人才培养特色,在商务英语学科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方面也成就显著。
综上,将两所学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进行综合对比研究是可行也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比较得出两者的差异性、优劣势,这对双方互相借鉴学习,从而增强自身的学科建设发展是很有益的,这也是该报告的特别之处。
该文将从以下几个标准进行案例的比较分析。
3.1BE资源配置
3.1.1无形资源
3.1.1.1学校品牌
对外经贸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也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其前身为“高级商业干部学校”,创建于1951年,现共有25个本科专业、14个博士点、39个硕士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在BE建设方面,该校英语学院引领成立了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
广外大设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及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教学与研究中心。独特丰厚的外国语言学资源能够为BE理论的发展提供最新语言学研究成果支持,这是广外大BE专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3.1.1.2新专业开发意识
两所高校都对新专业的开发意识很强。
自1951年创立以来,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下设语言文学系、翻译学系、商务英语学系和通用英语学系4个系。早在2007年获准设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以前,就开展了商务英语方向的研究生教育,设有商务英语语言研究和跨文化商务交际研究两个支方向,2010年又增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方向。 而广外大自2001年组建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英语和国际商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专业分英语(国际商务管理)、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国际经济法)等四个专业方向。经教育部批准,学院从2004年起开设国际商务(全英教学)本科专业,自2008年起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原英语专业各方向的名称分别改为商务英语(国际商务管理)、商务英语(国际贸易)、商务英语(国际金融)、商务英语(国际经济法)。学院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硕士点下开设了法律语言学、英汉语言比较、跨文化商务交际等研究方向。2008年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在全国率先成功申报并获批了商务英语研究硕士二级学科点。该学科点研究范围包括国际商务交际、商务英语语言、商务英语教学三个研究方向。
3.1.2有形资源
3.1.2.1生源
两所学校BE专业生源范围广,层次均为第一批次,质量高。
对外经贸大学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以2008年该校在广东省招收BE专业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例,该专业只在理工类招收学生20名,最高分、最低分及平均分均为628分。
而广外大也是面向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通过对商英学院2006—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考分专业录取情况统计表[11]分析,BE专业平均收分线文理科均在600分左右浮动,同样以2008年该校在广东省招收学生的录取分数线为例,文史类及理工类的平均分数线均为600分左右。
3.1.2.2.师资
3.1.2.2.1现有师资
对外经贸大商务英语系拥有教授6名,副教授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在读博士7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0名。
广外大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研究成果丰硕、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01人,全部教师拥有硕士学位,其中博士(含在读博士)32人,教授、副教授32人,讲师45人,80%以上的专业教师具有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留学的经历。此外,学院还聘请外籍专家8人,校外院外客座教授一批。
3.1.2.2.2教师教学
3.1.2.2.2.1创新教学
商务英语师资一直是困扰BE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解决基本条件不具备的学校师资问题时可诉诸团队教学(team-teaching)。团队教学就是英语教师和学科专家组成团队,合作授课。这种方法是基于内容的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对学科专家和英语教学专家都有益处[1];这也是对商务英语教学的有益探索。利用有限的师资进行创新性教学是两个学校都在钻研的问题,彼此都有所收获与发展。
2008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成功申报了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获教育部、财政部批准立项并资助建设“国家级教学团队”。商务英语国家级教学团队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的精品师资组成,团队成员共27名,年龄结构合理,做到了老中青相结合,其中中青年骨干教师占主体。此外,团队教师大部分拥有博士以上学位,90%以上的教师拥有高级职称。该团队开设课程门类齐全,将语言技能、商务知识、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四个模块有机结合在一起;团队成员大多具有复合专业背景,分别负责各个模块,将科研成果和教学结合起来。在2010年,该校英语学院“当代商务话语研究”学术创新团队通过答辩评审,获得立项资格,这推动了BE理论的发展。
广外商英学院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成功地在所有专业推行全英教学模式。全英教学教师以英语为媒介授课、学生以英语为媒介学习某一门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课堂讨论、作业、考试和论文写作等环节均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知识积累和英语能力。实践证明,开展全英教学有利于学生在系统学习商科专业课程的同时,全面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每年的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中,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学生成绩均远远高于全国外语院系平均水平,学生在各类学术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3.1.2.2.2.2精品课程
对外经贸大: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商务英语写作》常玉田2008年;国家精品课程:《高级商务英语听说》陈准民/江春2007年;北京市精品课程(3个):《高级商务英语听说》陈准民/江春2007年、《金融英语阅读》沈素萍2006年、《高级商务英语阅读》王关富2004年;校级精品课程(4个):《大学英语》沈素萍2005年、《高级商务英语听说》江春2004年、《散文分析》蒋显璟2003年、《综合英语阅读》陈俐丽2003年。
广外大: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当代商业概论——朱文忠;省级精品课程:当代商业概论——朱文忠、法律英语——杜金榜;校级精品课程:高级英语、应用翻译、法律英语、营销学原理(英)、当代商业概论(英)、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会计学原理(英)、国际结算(英)。
两所高校精品课程层次都较高,在国家级、省(市)级、校级精品课程都占有一定比重。前者精品课程较侧重于英语语言类,后者偏重于商务科目类。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两者BE本科学科打造的侧重点。
3.1.2.3图书及教学设备
对外经贸大图书、设备资源丰富:2008年入藏图书69123册,其中中文图书66306册,外文图书2235册,电子图书582册。截止到2008年12月31日,全馆累计藏书108万余册,数据库17个。
广外大图书馆两校区馆舍总面积5万平方米,全馆实行藏、借、阅、研一体化开放式管理模式,主要读者服务区每周开放时间达81小时。现有馆藏200余万册图书、3237份国内外报刊、26种中外文网络数据库资源,已实现16个语种(中、英、日、法、德、西班牙、印尼、泰、越南、意大利、俄罗斯、朝鲜、阿拉伯、葡萄牙语、世界语、希腊语)馆藏文献采购、分类编目、流通和检索网络化集成管理。 两者的图书馆等资源丰富,对推动学术发展、思想交流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广外大是一所外语外贸类大学,在外语类馆藏方面资源尤其丰富,突出了学校的专业特色。
3.2BE专业发展现状
3.2.1专业目标定位
对外经贸大的BE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宽厚的人文素养、掌握较宽广的国际商务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各类国家政府机关、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需要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广外大的BE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强、掌握系统的国际商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国际通用型人才。
两所学校的BE专业目标定位比较清晰,都强调培养商英学生基本素质,即英语应用能力与基本功、国际商务知识和理论。前者将学生就业发展方向明确纳入目标,制订规划,针对性较强;后者对学生应该掌握的商务理论和基本知识技能有系统明确的阐释,这对学科课程设置及教学操作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3.2.2教学大纲设定
对外经贸大的BE专业从商务英语技能、商务专业知识和实践、跨文化商务交际、人文素养四个方面对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以培养扎实的基本功、掌握商务知识、较强跨文化能力及人文素养的复合人才。
广外大的BE专业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各专业方向开设共同的英语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口笔译、跨文化交际等,此外还开设商务交际、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等技能课程,以及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等选修基础课程。
两所学校的BE专业教学大纲设定比较清晰,与其目标定位也比较匹配,在课程设置上都强调英语技能的核心建设,并将商务技能与相关知识等纳入课程设置。前者对课程设置有比较明确的归类划分,以对应相应的培养目标;从课程设置上看,商科类属的课程有一定比例,但较之后者,商科课程门类并未进一步细化,反而比较重视英语基础知识的教授,再辅以基本的商务知识与技能;后者强调了英语核心课程的建设,这符合其“英语 商务”人才培养的特色,并强调商务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几个方向均有共同的核心课程,也有彰显特色的专业主干课程,这样将商科课程进一步在专业各个方向细化,并强调英语语言技能这一核心。
3.2.3专业层次规模
对外经贸大BE专业层次较高且分明,大专、本科及研究生均有开设,但以后两者为主;2007年之前,专业本科招生总体规模较大,但由于商务英语招生是包含在英语专业招生当中,具体比例无法了解;2008年以后,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专业进行招生,规模逐年增大。
广外大的BE专业层次高,分别在本科及研究生均有开设;2007—2010年,本科BE专业总招收人数分别为:416人、416人、386人、371人,由此可见专业本科招生总体规模较大,人数有减少的趋势。
3.2.4毕业生就业情况
3.2.4.1就业率
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由于BE专业2007年才获正式批准成立,尚无本科生毕业,故无法进行数据统计;但在该专业未获正式批准之前,商务英语前身经贸英语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8%以上。
广外大毕业生凭着强劲的就业竞争力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发展前景光明,呈现高层次就业和高就业率的良好就业态势。2004年至2009年六届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9.1%,99.47%,100%,100%,99.60%,99.62%。
两所高校BE本科专业毕业生都呈现高就业率的就业态势,这表明了BE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两所学校都是比较成功的,复合型人才目标的设定和操作符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3.2.4.2就业行业
对外经贸大BE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外贸行业、金融行业、三资企业,这三大行业就业比例超过60%。除此之外,由于英语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的复合型人才,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还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并在外交部、商务部、驻外使领馆、联合国等国家重要部门、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以及国有、合资等各大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
广外大毕业生就业去向为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外经贸、外事、政法部门、大型国企、著名跨国公司等单位,一批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不少毕业生到国外高校深造。
两所高校BE专业毕业生就业层次都较高,就业前景广阔,其就业方向与其专业目标设定是比较吻合的。
3.2.4.3用人单位反馈
用人单位对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生普遍表示满意,对他们的评价可以概括为:好用、博学、诚信、务实、自信、乐观,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的创新、应变、沟通能力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从广外新闻网等途径得知,用人单位对广外大毕业生表示比较满意,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是优势,但需要提高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
4.结语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比较粗略地了解这两所学校商英专业各自的侧重与优劣势。对外经贸大学BE专业发展较早,学科建设相对成熟,重视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通过打造精英教学团队凝聚教学力量,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广外大BE专业是后起之秀,学科建设进步显著,由于该校语言学理论能提供强力的支持,有利于该校BE专业的学科建设和教学实践,在“英语 商务”的理念指引下,通过打造全英教学、精英班等方式,不断寻求自身的创新与发展;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然在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两校的BE专业也存在不足之处。两所学校商英专业毕业生均反映专业课程设置上商科类课程较少,并且缺乏操作和实践环节。同时,商英专业由于理论还不完善,对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检测手段并没有针对性地提出,只能借鉴英语专业传统的专业四八级考试,这种检测具有片面性,对学生商务技能、商务知识方面的检测还存在遗漏。在专业测试上建议在笔试之外,开设口试、面试之类的时间操作环节,由学校单独操作,再进行推广,最终建立统一的标准与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张武保,严新生.商务英语专业的本质与增值效应研究.
[3]胡洁.浅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商务英语.
[4]吴珂,陈丽霞.现代背景下的商务英语再认识.
[5]成登忠.商务英语的特点及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作用.
[6]孔凤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
[7]林添湖.试论商务英语学科的发展.
[8]http://sis.uibe.edu.cn/zysz.aspx?Next=zysz/zysz01.ht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官网.
[9]http://www1.gdufs.edu.cn/beschool/seib2006/news_detail.php?classid=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