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一直是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阵地,如何完善民族声乐的理论体系,加强多元性、人文性和科学性是建立民族声乐体系是民族声乐工作者一直努力的目标。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少数民族都有宝贵的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声乐艺术形式面临着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同时民族声乐也到了发展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条件下以少数民族声乐促进民族声乐教学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少数民族声乐;声乐元素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会议中指出文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并且他还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说到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这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新的使命和新的征程。从各个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声乐的发展,契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它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对民族声乐教育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
1.少数民族声乐及其元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它们在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中每个民族有着其特点,并积累了一大笔的文化财富。因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原因,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蒙古族“长调”,舒远悠长、明亮畅快,有浓厚的游牧民族文化特点;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是自然的分声部合声唱,不仅声音清澈震撼,穿上民族服饰的表演者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都无比的震撼;朝鲜族民谣不仅形式和种类众多,独特的“颤音”和“长短”音乐特点并且载歌载舞,具有朝鲜族独特的声乐韵味等等。少数民族的声乐大多数来自于民间,以民间歌曲为主其形式众多,不仅真实的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也可以从其民族歌曲看出每个不同民族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搜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等文化遗产,那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例如:才旦卓玛、德德玛、胡松华、克里木、关牧村、郭颂等。这些少数民族歌唱家们根据自己的民族的演唱特点和民族声乐唱法相结合,不断的进行探索,对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优秀的音乐工作者也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等。
少数民族声乐元素我认为分为三部分:
(1)音乐结构元素
在这里所指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声乐作用中音乐结构的特点,包括:音色、节奏、音调、曲式等。例如:蒙古族“长调”具有音乐结构精短,音调十分简洁,节奏很明了的特点。朝鲜族传统民谣,有着朝鲜族特有的“长短”节奏体系,体系中有很多节奏的形式,代表不同音乐的色彩。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就是一套很完整的有民族性的歌曲形式,不仅有着完整的体系而且音乐结构特别讲究。
(2)声乐技巧元素
声乐技巧包括:唱腔、咬字发音、演唱表演等。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发声方法可分为几类,第一种为本嗓真声,这种唱法多为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蒙古族、陕北地区等,這种唱法音色粗犷、豪迈、爽朗。第二种为假声,多为我国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少数民族,声音温柔、甜美。舒服。第三种为真假混合声,朝鲜族等民族有关类似的唱法,声音多为明亮清脆。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唱腔中,有很多比如“颤音”、“喉音”、西北“花儿”等极具特色也颇有技巧,这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3)民族元素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声乐其实可以说是文化和音乐的碰撞。由于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人文风格,少数民族声乐就如同“活历史”一样,真实的展现出来,通过歌声感受出民族的文化,这也为什么说少数民族声乐贴近生活的原因。
2.少数民族声乐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不断的提高,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不断的科学化,理论体系也不断的完善,但是通过培养学生不断走向社会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缺少对我国民族文化方面的了解,综合知识面窄,对于作品的理解比较单一并未过多的去扩充理解,在演唱时缺少生活感等问题。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是高校教育学生的重要的准则。那么通过少数民族声乐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去,不仅可以通过对不同民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主动了结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大幅度的扩充了知识机构。其次,少数民族声乐的歌曲都是在生活中的感悟,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对其学习可以增强对民歌的演绎和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深受西方文化和流行音乐等具有时代性的音乐所影响,在一段时间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拜等现象。无论是民族声乐和少数民族声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直以来很多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声乐形式都以“口传心授”一代传一代的进行继承和发展。但是随着走出家乡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年轻人很多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对民族声乐并补感兴趣,继承的问题,岌岌可危。那么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入以后,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起到了相互发展的作用。并且各个地区的高校所集中的少数民族有所不同,通过少数民族声乐的融入,也提高了学校在声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特色性,通过学习也可以将民族的传统乐器融入教学中,在这良性循环的发展下,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民族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的得以解决,很多该民族的传承人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很多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也不断的发声,提出和思考重视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的讨论在新时代下民族声乐教学如何更好的发展,那么相信通过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声乐和民族声乐的发展都会朝着好的方向走去。
参考文献:
[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刚 张友刚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音乐与文化的人文主义思考》蔡仲德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关于普通高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冯兰芳人民音樂2003年第12期
[4]《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冯兰芳音乐教育2004年第01期
[5]《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张重辉,《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少数民族声乐;声乐元素
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他在会议中指出文艺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坚持与人民同呼吸,并且他还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说到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问题。这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说是新的使命和新的征程。从各个方面来看少数民族声乐的发展,契合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它代表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会对民族声乐教育起到很大的推荐作用。
1.少数民族声乐及其元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它们在数百年乃至千年的发展中每个民族有着其特点,并积累了一大笔的文化财富。因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等原因,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比如:蒙古族“长调”,舒远悠长、明亮畅快,有浓厚的游牧民族文化特点;侗族“大歌”无伴奏、无指挥、是自然的分声部合声唱,不仅声音清澈震撼,穿上民族服饰的表演者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都无比的震撼;朝鲜族民谣不仅形式和种类众多,独特的“颤音”和“长短”音乐特点并且载歌载舞,具有朝鲜族独特的声乐韵味等等。少数民族的声乐大多数来自于民间,以民间歌曲为主其形式众多,不仅真实的反映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真实生活,也可以从其民族歌曲看出每个不同民族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重视搜集和保护少数民族的声乐艺术等文化遗产,那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歌唱家,例如:才旦卓玛、德德玛、胡松华、克里木、关牧村、郭颂等。这些少数民族歌唱家们根据自己的民族的演唱特点和民族声乐唱法相结合,不断的进行探索,对民族声乐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优秀的音乐工作者也根据不同民族的特色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歌曲,例如:《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乌苏里船歌》、《阿拉木汗》等。
少数民族声乐元素我认为分为三部分:
(1)音乐结构元素
在这里所指出的音乐元素包括少数民族声乐作用中音乐结构的特点,包括:音色、节奏、音调、曲式等。例如:蒙古族“长调”具有音乐结构精短,音调十分简洁,节奏很明了的特点。朝鲜族传统民谣,有着朝鲜族特有的“长短”节奏体系,体系中有很多节奏的形式,代表不同音乐的色彩。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就是一套很完整的有民族性的歌曲形式,不仅有着完整的体系而且音乐结构特别讲究。
(2)声乐技巧元素
声乐技巧包括:唱腔、咬字发音、演唱表演等。在众多少数民族中发声方法可分为几类,第一种为本嗓真声,这种唱法多为北方地区少数民族,蒙古族、陕北地区等,這种唱法音色粗犷、豪迈、爽朗。第二种为假声,多为我国西南地区和江南地区少数民族,声音温柔、甜美。舒服。第三种为真假混合声,朝鲜族等民族有关类似的唱法,声音多为明亮清脆。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唱腔中,有很多比如“颤音”、“喉音”、西北“花儿”等极具特色也颇有技巧,这都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3)民族元素
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少数民族声乐其实可以说是文化和音乐的碰撞。由于生活的地区不同,每个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人文风格,少数民族声乐就如同“活历史”一样,真实的展现出来,通过歌声感受出民族的文化,这也为什么说少数民族声乐贴近生活的原因。
2.少数民族声乐融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高校民族声乐教育发展不断的提高,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不断的科学化,理论体系也不断的完善,但是通过培养学生不断走向社会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比如:缺少对我国民族文化方面的了解,综合知识面窄,对于作品的理解比较单一并未过多的去扩充理解,在演唱时缺少生活感等问题。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是高校教育学生的重要的准则。那么通过少数民族声乐融入民族声乐教学中去,不仅可以通过对不同民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主动了结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大幅度的扩充了知识机构。其次,少数民族声乐的歌曲都是在生活中的感悟,贴近生活,学生通过对其学习可以增强对民歌的演绎和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深受西方文化和流行音乐等具有时代性的音乐所影响,在一段时间甚至会出现盲目崇拜等现象。无论是民族声乐和少数民族声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直以来很多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声乐形式都以“口传心授”一代传一代的进行继承和发展。但是随着走出家乡的人越来越多,并且年轻人很多受到流行音乐的影响对民族声乐并补感兴趣,继承的问题,岌岌可危。那么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融入以后,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起到了相互发展的作用。并且各个地区的高校所集中的少数民族有所不同,通过少数民族声乐的融入,也提高了学校在声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特色性,通过学习也可以将民族的传统乐器融入教学中,在这良性循环的发展下,高校的民族声乐教学质量也会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民族文化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的得以解决,很多该民族的传承人致力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很多民族声乐教育工作者也不断的发声,提出和思考重视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问题,也不断的讨论在新时代下民族声乐教学如何更好的发展,那么相信通过不断的发展,无论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声乐和民族声乐的发展都会朝着好的方向走去。
参考文献:
[1]《声乐实用基础教程》胡钟刚 张友刚 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2]《音乐与文化的人文主义思考》蔡仲德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3]《关于普通高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冯兰芳人民音樂2003年第12期
[4]《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冯兰芳音乐教育2004年第01期
[5]《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张重辉,《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