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职学生实际 现职业教育特点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奠定了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无论到了哪个教育学段,也无论选择哪个主修专业,语文是所有学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基础性文化科目,是学好其它学科的重要基础,也是促使学生形成综合职业技能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知识功底薄弱,习惯养成欠缺,积极性和上进心不强,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一客观现状,高度关注这一基本学情,灵活地组织语文课堂教学,不断地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细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让中职学生在语文学习上能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发展。
  一、正视现状,关注差异,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职业高中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目标定位和价值取向不一样,普通高中是为升学而实施的教育,而职业高中是为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因此职业高中的语文教学更应贴近学生的客观实际,适应学生的就业需要,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中职语文教学除了关注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之外,更应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运用和提升,这就要求广大中职语文教师正确地认识和看待语文教学现状,包括教情和学情,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准确、科学、灵活地定位课堂教学目标,力求课堂上人人有所为,个个有作为。
  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做到两个“结合”,即教学与专业结合,课堂与学生结合。教学与专业结合,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特点进行合理地取舍、重组和优化,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课堂与学生结合,要求语文课堂必须密切关注学生,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发学生的潜能,铸成他们的成长。例如,在教学《人生的境界》这篇课文时,我们必须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要求和难度要适当降低,同时要和职业特点联系起来,因此可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1.初步了解冯友兰的人生及其哲学思想;2.个性理解冯友兰关于人生四种境界的阐释;3.思考交流如何在未来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我们没有必要像解读普通高中课文那样对文本内容及思想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而是应将文本所蕴含的思想巧妙地渗透于未来职业领域,为学生的生存服务,这一点才是中职语文教育的首要目标。
  二、紧扣专业,联系生活,重点培养两种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学习基础文化知识课程和专业技术理论课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职语文课程依然是一门服务性的基础课程,不仅服务于其它课程学习,更服务于学生的职业需要,乃至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紧扣学生的专业特征和专业需求,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存时代,重点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就业和岗位竞争的两种能力,即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和应用文基础写作能力。
  众所周知,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后面临的是求职与就业,在这一过程中面试和应聘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不过关,怎能在求职与就业中多一份胜算,又如何让用人单位信任和欣赏。因此口语表达交际训练必须摆到重要的位置,并逐渐形成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态和方式。平时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课上用3~5分钟让学生上台进行说话训练或对话训练,内容形式不限,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现场应变能力。语文写作教学应遵循实用性原则,其中应用文必须作为训练的重点,因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主要接触的是请假条、计划总结、通知启事、自我介绍等特殊应用文体,而小说、诗歌、散文自然与中职学生的需要相距甚远,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讲练结合,以练为主,践行学生本位思想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正确地处理教师“导”与学生“学”的辩证关系,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利用师生双向互动活动,积极践行学生本位思想,可以推行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新做法,在语文课堂上真正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口说起来,让学生的脑转起来,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如写作、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都可以成为文本解读的形式;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要求教师为学生的朗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为学生的表达提供更多的机会,为学生的对话创造有利的平台,不断提升朗读能力和口语能力;让学生的脑动起来,要求教师积极唤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有效思维运转,善于提出问题,并对问题持有个性化的思考和认识,鼓励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教学《中日学生打工竞赛》这篇课文,便可以设计一个随文练笔:请针对中日学生打工中的不同表现谈谈自己的感想,要求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这样一个随文练笔其实很好地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以自己独有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呈现出来,不仅突出了“练”,同时凸显了学生的“本”,将教学目标直接指向未来的职业需求。
  四、淡化分数,分段评价,提升职业综合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地方在于没有系统性、严密性和规定性的考试评价体系,换句话说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应用,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淡化学生的考试分数,实施分段评价机制,努力提升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做了这样的尝试,将语文教学评价内容分解为以下四点:1.语文基础知识;2.阅读分析与理解;3.口语表达与交际;4.专业应用文体写作。每学期进行考查评价时可以分段实施,如平时考查、期中考查和期末考查有机结合,每次考查选择和确定一项内容,集中复习,重点辅导,逐个过关,待到期末对学生一学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查漏补缺,整体把关,全面推进,这样以考查为手段,以评价为形式,淡化了考试分数,却促进了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比如,可以在期末组织一次全班性的专业应用文体写作,包括写一封自荐信,设计一份合同,完成一份报告等等,这样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结合专业,考查了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都应该立足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增强实用性和实践性,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上苦下功夫。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226264)
其他文献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教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它既能提高教师的合作精神,还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营造教学科研氛围。那么,如何让集体备课发挥教学团队的集团效应,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规则和本质。  一、备什么  集体备课的内容
期刊
在传统认识里,祥林嫂是一个在封建传统道德摧残下具有痛苦人生命运的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这是一个十分有高度和深度的定位,也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评价,然而这是偏于社会政治角度的评论。那么,抛开这一评价,如何从文学角度来评价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呢?如何把这样一个有着传统定论的艺术形象讲出“文学味”,讲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容易让当代中学生可触可感,让90年前的鲁迅作品散发出时代的气息,缩小时空、地域、生活方式等
期刊
阳历四月,窗外春光已是十分绚烂,莺飞草长,景色宜人。与之相反,教室里气氛沉闷。学生一整个漫长的冬季都在备战学业水平测试,好不容易考试结束了,可是等分的日子好像更加难熬,一走进教室,空气都仿佛是沉重凝滞的,与窗外轻巧动人的春光格格不入。  面对此景,笔者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用手中的相机或画笔把打动自己的校园一景记录下来,回家以后选出最满意的一幅作品,拟上标题,周一交到班上。  也许拍照比较
期刊
《荷塘月色》是一篇行文流畅、抒情含蓄的散文名篇,他用一种近乎绘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月下荷塘的优美景致。这篇散文成为朱自清先生所著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成为高中教材的必选课文。但是,在课堂教学之中,很多学生很难把握这篇散文的神韵。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以为应该让学生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想象,着重把握文眼与文章中的物我关系。  一、抛开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众所周知,多数描写大自然的散文,所表现出来的神韵都离不开作
期刊
在《边城》的叙事和描写构建中,作者通过老人、女孩、狗、溪和白塔之间的关联,让读者产生好似水墨画般世外桃源样的的画面感,不仅画面美得令人向往,人物形象更是生动传神。故事以浓郁的情感作为核心,并将其贯串于整个主线中,既融合了创造性和再现性,又运用如风景画式的描绘方法,将风土人情的描写和故事阶段性的叙述揉捏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作品中还含有一种独特的,在同一时代作品中鲜有的风骨气质,读者之所以在品味过程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就教学方法进行了大幅调整,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开展中,诸多教师开始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着重探寻一种适宜于学生实际发展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个。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  本课以“深度汲取课本知识精华,深入培养学生写作方法”为教学目标,通过在教学中借助课文内容中人物描写的方法,为学生深入地剖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期刊
中学生作文,技巧和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有“情”。学生平时作文虽然写的内容还算充实,但是缺乏情感的内核,因此没有感人的力量。  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涵盖面广,如亲情、友情、师生情、家乡情、爱国情等等。从高考作文命题趋势分析,紧扣生活,突出对情感的感受与追求,已经成为热点,不少考题还明确提示“要有真情实感”,考试得高分的作文也都能做到以情感人。饱含真情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
期刊
朗读是一种阅读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应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学习方法,让语文教学充分发挥“有声语言”的作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一、创设朗读情境  在朗读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些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课堂上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投入到朗读的氛围中,沉浸在朗读的美妙境界里。  1.模仿古人“摇头晃脑”朗读  “摇头晃脑”是古人在诵读诗文时的一种方法。模
期刊
苏轼和柳永都是北宋时享有盛名的词人,苏轼有一次同友人谈到前辈柳永时问道:“我的词同柳学士的词相比,你们看怎么样?”友人答道:“柳学士的词宜于十七八岁的少女,按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您的词,则应由关西大汉,敲铁绰板,弹铜琵琶,唱‘大江东去’。”这一评论非常形象,而且中肯地道出了苏词和柳词所代表的两种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  苏轼的《念奴挢·赤壁怀古》和柳永的《雨霖铃》都是宋词名作,传诵千古
期刊
笔者是高一两个理科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前不久的一堂作文课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那天我布置了一篇当堂作文,要求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写一篇700字左右规定话题的作文。写了大概10分钟左右,一名学生就满头大汗地举手说他要去厕所。在我的许可下,他急忙冲出了教室。我随手翻看他的作文本,竟然一个字也没有。更奇怪的是时间过去了很久,他也没回来,而等下课铃一响他却出现在教室门口。他一进教室,看到我还在,便吱吱唔唔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