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 合作增效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教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它既能提高教师的合作精神,还能显著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营造教学科研氛围。那么,如何让集体备课发挥教学团队的集团效应,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呢?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认识集体备课的规则和本质。
  一、备什么
  集体备课的内容大到某一章、某一节,小到某一课或某一个环节。无论是一章一节还是一课,都要备好下列几个方面的内容。
  1.教学目标:要明确目标是什么;依据是什么;完成目标的措施和途径。
  2.教学重难点:重点是什么,哪些地方要突出重点;难点有哪些,如何实破难点;采取哪些措施效果会更好。
  3.教学内容:有几个含义深刻的句子,与课文的中心有哪些关系;有哪些表达方法;课文选编的意图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的。
  4.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及学生实际,最好应采用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5.教学过程设计:如何引入新知,创设何种导语最适宜;如何突破课文的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等等。
  6.研讨的范围还应该包括易混淆的知识点,有争议的内容等。将这些问题摆在桌面上,大家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达成共识,明确教学思路。
  二、怎么备
  集体备课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个人初备
  主讲人制定教学预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参和相关的资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同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摸清学情,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既要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兴趣、学生态度、学生习惯等)。写出备课提纲,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然后写出详细的教案。结合教情和学情,另辟蹊径,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熟读教材,发现疑点,以便在集体讨论时各个击破。
  每位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都要对所讲内容认真备课,做到有备而来。对于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更透彻地诠释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每位教师都应把个性化的策略和意见整理好,从而达到集体智慧的共享,增强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2.集体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要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思路,分别陈述各自的备课方案,最好采用“说课”的形式进行比较,以便扬长避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每次集体备课要确定一个主讲人,介绍其备课时的大体教学思路及重点、难点的设置;突破重点及难点的方法;学法指导、教具的使用、习题设置的心得。然后,备课组每位成员各抒己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理顺,由主讲人记录在教学预案“改进措施”一栏中,经过再加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其间也会有很多分歧,甚至争论,就是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锤炼。刚开始时,主讲人可以让骨干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以便让他们领好路,带好头,以后可让青年教师担任。
  3.修正教案
  集体研讨结束后,教师根据集体备课的成果,结合自己任教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总体个性特点和成绩状况,对教案进行修正,使之更适于自己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以便更好地授课和提高课堂效率。
  4.课后分析
  课后分析是备课总结阶段的内容,备课组的教师授课后进行交流,要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估,肯定其优点,并指出其缺点不足,以利今后备课和总结教学经验。
  三、搞好三个关系
  1.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的关系
  搞好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开展集体备课,不是不要个人备课。集体备课要建立在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利用集体的力量修订出更加可行的教案。
  2.主讲人与其他教师的关系
  在集体备课前,中心发言人把其具体思路和教案呈现于大家面前,并不是要大家全盘接受,而是针对一个具体的东西,要求对其探讨,个别之处还要进行修改。所以,其他教师应认真听,记下欠妥之处。然后集体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提出更好的建议。
  3.短期教学与长期教学计划的关系
  对每单元、每节课的短期教学进行备课时,要详尽而具体;而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应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留下个人发挥的余地。
  四、走出三个误区
  1.集体备课≠机械分工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每位教师轮流主笔备一部分内容,然后把教案复印一下,每人一份,并美其名曰:资源共享。有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并不自己备课,而是手握教育信息化这把“双刃剑”,直接将互联网上的有关内容下载、另存。结果是集体备课等同于一人提供教案,大家拿来使用。一些教师拿到这些教案后,没有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加工,没有对教案进行适当修改、增补、删减、提醒、强调和解释。这种有名无实的集体备课,其效果比单人独备更差,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一批备课的“懒汉”。
  2.集体备课≠抹杀个性
  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形式。同年级组的教师集体备课以后,大家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内容,使用同样的资料,布置同样的作业,甚至上课的环节都如出一辙: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这样一来,教师上课就如同工人在车间加工零件。把集体备课和统一教案画上等号,是值得商榷的。集体备课要求在教学思想、教学重难点处理、练习、检测等方面做到基本统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教案内容和教学环节要高度一致。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突出个性特色。
  3.集体备课≠个人表演
  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备课组长说了算,这就使得其他教师“出工不出力”,很少发表自己的主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显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就是要集众人之长,补自身之短。集体备课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地交流,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锋,实现共同提高。
  总之,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是搞好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语文教师只有坚持不懈,积极探索,才能真正使集体备课逐步走向完善,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徐悲鸿中学(400000)
其他文献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较长的现代叙事抒情诗,只有抓住情感教育,才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所以,深入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痛悼和赞美之情,感受充溢于诗中的激情是教学重难点。长诗难教,在有限的时间里取舍内容,做到精练、高效,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阅读探究空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  一、大胆取舍,长文短教  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由于篇幅长,内容多,不必面面俱到,
期刊
鲁迅先生作为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其作品对当时的社会和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1949年至今,中学语文教育界将不少鲁迅作品选人教材,不同版本(包括选修)有50余篇,其中频率较高的篇目有《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故乡》、《灯下漫笔》、《记念刘和珍君》、《祝福》、《药》、《阿Q正传》,体裁有散文、小说、杂文等。60多年来,中学生大致就是通过这些作品来认
期刊
小说节选课文是学生接触经典、品读经典的重要途径。课文由于选自章回体小说,其故事情节既可独立成章,又与整部小说具有密切联系。要使学生深刻了解文本内容,则需适当引入原著中的关联情节,便于学生从整部小说来了解课文,由此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名著《红楼梦》第三回,原著中第三回借由林黛玉的耳闻目睹描写了贾府概况,教师可以“林黛玉”的视角作为文本解读的切入点。  一、借黛玉之眼观贾家——粉
期刊
《三国演义》全书120回,呈“20-80-20”的叙事框架。前20回写东汉之乱,后20回写三国归晋,中间80回写三国纷争。每10回一转折是小说叙事的基本方法,即每10回集中描写一人,其余则虚写。  10回~33回写诸侯混战,曹操平定北方(郭嘉遗计定辽东);34回~50回写赤壁之战(关云长义释曹操);51回~73回写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扩展地盘。即与东吴争夺荆州,与刘璋争夺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玄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求教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且要求教师注重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学方法是教师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无论课标怎么改变,教学方法都是在课标理论的引领之下的。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应顺应时代,以学生为中心。  一、融情于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阅读课文是情感体验的过程,我们应该注
期刊
对于诗歌教学而言,诵读无疑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若要深刻理解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丰富的意蕴,就不仅仅需要对诗歌进行反复的吟咏,还要深入地进行讨论分析。而成功的课堂讨论,与教师的问题设计有着重要的关系。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若能巧妙地进行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层层剥笋般地分析探讨,就能带领他们在诗歌的河流里“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雨巷》为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作,收录于多种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中。这首诗
期刊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现代文教学中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所学文章有较深的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谛听天籁”板块中的散文名篇。讲授此文,大多数教师都会采用渐进式阅读的教学方案:粗读课文,把握内容,理清结构——
期刊
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朱自清在《国文教学·论教本与写作》中说:“写作练习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种假想的读者,写作练习可以没有教师,可不能没有读者。”同时,朱自清先生还认为缺乏“读者意识”必然会削弱教学效果。为培养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朱自清主张把报纸文字作为写作学习的范文,学生容易从中看出读者与文字的关系,“这样学生在写作时也便渐渐会留心他们假想的读者”。同时他还特别提到书信文体,认为这
期刊
从2013年开始,江苏省高考作文的命题方式,由命题作文向材料作文转变。与去年故事型材料不同,2014年的材料是哲思类的,主要由两个大家的两句话组成,构成有关“青春”“朽”或“不朽”的思辨性话题。“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它来自于法国作家让·克里斯托夫·吕芬。而在英国作家赫列斯特的散文《青春不朽之感》中,开头就说:青年人都不相信有朝一日会死。因为中国人避讳死,所以命题时有所改动,形成了
期刊
《庄子·养生主》描绘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就解牛这一领域而言,庖丁是专家,因为在他眼里,解牛不仅仅是职业,更是一场艺术盛宴。连解牛都可以音乐化、舞蹈化,教学不可以吗?梁实秋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梁启超时,说老师上课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我们的课堂如何走出刻板,摆脱说教,怎样寓教于乐,给人魅力四射之感?这
期刊